-
《痘科键》成书及学术思想探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痘科键》是明末朱巽著、清初朱凤台编撰刊刻的痘疹专书。其在中国研究较少,却对日本痘科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对《痘科键》与古代痘疹著作的对比,参考日本池田家族在《痘科键》基础上完成的《痘科键会通》《痘科键私衡》《痘科键删正补注》等著作,系统梳理《痘科键》作者生平、编著及刊刻背景、主要内容、学术特色及价值、对后世的影响等。作者倡导的“毒藏脾经,重视气血”“辨表里虚实,以唇舌为纲”等观点对后世传染病论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普济方》中医眼科外治法及外用处方考略
编辑人员丨2024/7/6
《普济方》是中国古代最大方书之一,于1406年由明朝周定王朱橚组织编撰,原书已散佚不全,现存版本为清初《四库全书》重新编次整理本.本文以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排印本《普济方》为研究对象,以《普济方》著者、成书、主要内容和特色价值为研究背景,概述明以前中医眼科外治法及外用药发展源流,重点探讨《普济方》中眼科外治法及外用方药收录情况、收方特色和学术价值.《普济方》广泛收集了明初以前眼科外治法及外用方药,其中有明确出处者729首,来源于51部自汉至明代的各类医籍,其中包含了10余部今已亡佚不存、或著者成书均已不详的稀有中医古籍.深入研究《普济方》所载中医眼科外治法及外用方剂,对认识古代中医眼科外治法的发展史,了解传统眼科外治技术的演变、眼科外用药的选择、眼科经典方剂和新药研发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从《本草问答》探究唐宗海中西汇通思想
编辑人员丨2024/4/13
《本草问答》是晚清著名医家唐宗海所撰的本草药理专著,体现了唐宗海中西汇通的学术色彩.本文简要介绍唐宗海的生平与成书背景,分析《本草问答》阐发汇通中医药理论的特点,认为该书在立足阴阳五行水火气血理论,重视药物自然属性的同时,引用物理学、化学、气象学、西医学等西方自然科学以补充论证中医观点.从"衷中""参西"两个方面讨论唐宗海在《本草问答》中体现的中西汇通学术思想,总结认为《本草问答》是一部以中医议论为主,兼有西学观点,通过借鉴或对比,力图证明中医药理观点正确性的著作,此亦为中西汇通学派学术思想的基本构成,对中西医汇通学派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本义之我见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本最先出自《素问·天元纪大论篇》,是中医运气学说中的重要内容.《黄帝内经》中对此内容论述言简意赅,后世医家众说纷纭,其本义也变得愈发扑朔迷离.现经考究发现,古代医家对"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的认识已逐渐脱离运气学说,而现代医家立足于运气学说,把"明"与"位"作为争议焦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的本义探讨亦尚有不妥之处.经分析,"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在《素问·天元纪大论篇》中与语境不符,当为错节内容,且应出自《素问·六微旨大论篇》,而究其缘由,正是因为《黄帝内经》成书背景的复杂性,导致"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溯源存误.这里的"明"居上,为时间之意,"位"居下,为位置之意,"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的意思为少阴君火得其时,少阳相火得其位,二者当"明""位"相宜,同时,"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是运气学说中所展现的时空观特点的一个具体体现,暗含了一种在其位而谋其政,各守其时而各司其职的时位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泽田派见闻录》之针灸真髓
编辑人员丨2023/8/6
《针灸真髓》又名《泽田派见闻录》,是泽田健的入室弟子代田文志等事师(1927-1937 年)十余年的随闻随录,该书保留了原笔记的形式,并由代田文志等整理成册出版(1938 年)、承淡安父子翻译(1958 年).返璞归真地呈现出泽田针灸学派的诸多学术思想,堪称吉光片羽.笔者阅览国内各家文献,对其所述皆是断缣零璧,遂予多加揣读、总结.本文试从成书背景、所体现泽田思想的精粹2方面加以详述,以供业界同仁参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伤寒”概念演变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经典中的“伤寒”在临床实际中随俗而变,“伤寒”的概念不断变化,渐趋宽泛,伤寒的内容不断扩充,即原来的伤寒在后世的临床中产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医源于疫,东汉末期《伤寒杂病论》成书源于伤寒流行的历史背景.晋至唐,出现了伤寒各家并存局面,伤寒学说呈现多元面貌.宋代伤寒的概念有所转变,从研究伤寒病转而研究《伤寒论》,出现许多伤寒专著.明清医家研究《伤寒论》态度立场分成三派(错简重订、维护旧论、辨证论治),为温病兴起留出空间.近代医家学术思想融汇伤寒、温病学说精华于一体,对热病证治的归纳总结不断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周楣声先生之《灸绳》对灸法学的贡献
编辑人员丨2023/8/6
周楣声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针灸学家,被誉为"灸法泰斗".他幼承家学,治学严谨,见解精辟,立论新颖,其代表作《灸绳》一书,观点新颖,师心独见,在灸法理论和临床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见解,如"振兴灸法""灸感三相""热症贵灸""壮为创、灼"等.本文从《灸绳》的成书背景、《灸绳》所载的歌赋和灸例、对灸法学的理论阐释与实践和对后世的影响等角度,探讨《灸绳》对灸法学的贡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本草纲目》看16世纪前后的中外医药交流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结合《本草纲目》的成书时代背景和16世纪前后中外文化与科技交流情况,通过回顾《本草纲目》中的海外药物收载情况、海外影响力及海外藏本,对其成书前后的16世纪明代中外医药交流情况进行分析,旨在借研究在16世纪中医药发展昌盛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的情况,对当下的中医药外交工作产生借鉴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论经方学术的“法”的体系与精神
编辑人员丨2023/8/6
文章旨在探讨经方学术体系中的重要概念——“法”.从《伤寒杂病论》成书时代的整体背景出发,简论从法家思想脱胎的经方“法”的理念;分别从立意精神和方证实践的角度,论述经方方证群的整体性和联系性,试图揭示方证的“法”的体系;由此进一步分析在整体性之上“一以贯之”的“法”的精神,即三阴三阳分野乃至六经气化学说对整个方证体系从总到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统御;最终试图以此发端之论,为重建经方学术体系的整体而系统的思想内核与假说基础做出努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论流行性感冒与伤寒、温病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伤寒论》成书在东汉末年建安瘟疫流行的背景下,是关于寒性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辨证论治的专著.至明清时期,由于人口向南方的迁移和气候的转暖,温热性流感的流行使温病理论得以发展.由于病原体、气候、地域的差别,流感的临床表现特征不同.根据其临床表现流感可分为寒性流感和温热性流感,寒性流感辨证当以六经辨证为指导,温热性流感辨证当采用三焦和卫气营血辨证.流感的辨证当以轻、重、危重三期为纲,以风温(冬温)、春温、湿温、伤寒为目,在治疗中灵活应用伤寒和温病理论,病证结合,遣方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