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UPLC-Q-TOF-MS分析酒煎瓜蒌薤白半夏汤物质成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基于超高液相色谱仪-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分析酒煎瓜蒌薤白半夏汤的化学成分,探讨酒煎法对该方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HALO 90A C18色谱柱(2.1 mm × 100 mm,2.7 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溶液(B)作为流动相体系,以0.3 mL/min的流速进行梯度洗脱,柱温25 ℃.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分别进行检测.结果 根据化合物精确分子量、质荷比、质谱碎片离子信息,结合在线数据库与相关文献报道,通过Aglilent Mass Hunter Qualitative Analysis软件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正负离子模式下共鉴定出95种化学成分.结论 该研究较为全面的总结了酒煎瓜蒌薤白半夏汤中的化学成分与物质分类,发现酒煎法可丰富该方有效成分并减少潜在毒性成分,为进一步探究酒煎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研究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糖尿病肾病患者肠道菌群生态特点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关联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肠道菌群生态特点,并探究肠道菌群生态特点与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50例DKD患者,纳入DKD组,并选取同期2型糖尿病(T2DM)患者80例,纳入T2DM组。采集患者新鲜粪便样本,行16sRNA检测,比较2组肠道菌群组成、丰度和多样性差异。按照DKD组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症状是否存在,将其分别纳入有功能障碍组、无功能障碍组,对比2亚组患者肠道菌群特点,分析DKD及胃肠道功能障碍与肠道菌群生态特点的关联。结果:α多样性分析提示,DKD组Chao指数明显高于T2DM组,Shannon指数明显低于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β多样性主成分分析提示,DKD组、T2DM组肠道菌群结构存在差异性(P<0.05)。门水平上,DKD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较低,变形菌门相对丰度较高;在属水平上,DKD组在大肠志贺菌属相对丰度增加,布劳特菌属、拟杆菌相对丰度降低。150例DKD患者中,103例(68.67%)合并胃肠道功能障碍症状。在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水平方面比较,有功能障碍组低于T2DM组和无功能障碍组。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水平方面,有功能障碍组高于T2DM组和无功能障碍组(P<0.01)。有功能障碍组在厚壁菌门与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呈现正相关,而变形菌门与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呈现负相关(P<0.05)。结论:DKD患者致病性菌群多样性和丰度增加、有益菌多样性和丰度减少。DKD患者发生胃肠道功能障碍可能与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降低,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升高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墨旱莲及蟛蜞菊内酯抗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常见的骨代谢疾病,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改变、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骨质病变.目前,西药治疗OP往往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中药治疗OP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以中医理论"肾主骨生髓"为指导,补肾中药常用于临床治疗OP,效果显著.墨旱莲(Ecliptae Herba)为滋补肝肾的传统中药.新近研究表明,墨旱莲及其主要成分蟛蜞菊内酯具有良好的抗骨质疏松作用.对墨旱莲及蟛蜞菊内酯防治OP的骨形成、骨吸收作用及潜在分子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墨旱莲及蟛蜞菊内酯的临床应用与开发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二化螟盘绒茧蜂茧丝纤维的形态结构与理化性能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通过扫描电镜(SEM)、氨基酸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 射线晶体衍射(XRD)和热重分析(TG)等技术对二化螟盘绒茧蜂 Cotesia chilonis茧丝纤维的微观形态、氨基酸类别与组成、二级结构和热稳定性等作了分析.结果表明,二化螟盘绒茧蜂的茧丝纤维表面较为粗糙,直径为 1.89±0.04 μm.茧丝纤维主要由碳(60.67%)、氮(21.17%)和氧(17.22%)等元素组成,其丝蛋白主要成分包括天冬氨酸/天冬酰胺、丝氨酸和丙氨酸等;蛋白二级结构主要为 β-折叠;其峰值降解温度为 332.27℃±2.58℃.本文研究揭示了二化螟盘绒茧蜂茧丝纤维的结构特征与理化性能,为拓展该蜂的应用领域、开发性能优越的非蚕丝蛋白以及设计改造新型丝蛋白纤维提供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玉屏风散加味方化学成分鉴定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鉴定玉屏风散加味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以Waters BEH C18为色谱柱,乙腈(A)-0.1%甲酸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加热电喷雾离子源进行正、负离子模式扫描,扫描范围为m/z50~1 500,喷雾电压为2kV(正离子模式)、1.5kV(负离子模式).通过查阅文献收集玉屏风散加味方的化学成分信息,建立数据库;结合上述成分数据库、相关文献以及对照品的色谱、质谱信息对该方成分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 从玉屏风散加味方中共鉴定出114个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31个)、苯丙素类(39个)、皂苷类(5个)、萜类(8个)、色原酮类(3个)、姜辣素类(3个)等;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最终确定了 8个成分,分别为木兰花碱、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亥茅酚苷、木犀草素、芒柄花素;主要涉及糖基断裂、逆狄尔斯-阿尔德重排、糖基丢失、中性分子丢失等裂解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蠋蝽组织蛋白酶基因鉴定及表达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组织蛋白酶在昆虫的消化、发育与变态中起重要作用,是捕食性蝽唾液(毒液)中普遍存在的成分,但其生理功能尚不清楚.本文利用同源比对的方法从蠋蝽Arma custos基因组中鉴定出组织蛋白酶基因,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序列特征和进化关系,采用 RT-PCR 技术分析它们在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蠋蝽基因组中有 37个组织蛋白酶基因,根据结构域分为组织蛋白酶B(AcCAB1-4)、组织蛋白酶D(AcCAD1-13)和组织蛋白酶 L(AcCAL1-20).多序列比对及结构域预测结果表明,组织蛋白酶 B 和组织蛋白酶 L 均含有Peptidase_C1 结构域、保守的酶催化位点(谷氨酰胺、半胱氨酸、组氨酸和天冬酰胺)以及 1 个由半胱氨酸残基(C)和组氨酸残基(H)构成的催化二联体,而组织蛋白酶 D 中存在保守 Asp 结构域和 2 个保守的酶催化位点(天冬氨酸).RT-PCR结果显示,除AcCAL7和AcCAB2外,其余33个组织蛋白酶基因均在肠道中表达,且绝大多数表现特异性或高表达.AcCAL2、AcCAL5-7、AcCAL9等 20个组织蛋白酶基因在唾液腺中表达,且AcCAL2仅在主腺后叶和副腺表达,AcCAL7仅在主腺前叶表达,AcCAD13仅在主腺后叶表达,AcCAB2仅在主腺前叶和主腺后叶表达.这些结果表明,多数组织蛋白酶基因在蠋蝽口外消化和肠道消化中发挥消化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Notch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急性期缺氧缺血脑损伤SD乳鼠脑组织中表达变化及其对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观察急性期缺氧缺血脑损伤SD乳鼠脑组织中Notch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转录因子Notch1和其活性成分NICD以及其下游的蛋白HES1)表达变化及Notch1信号通路抑制后急性期缺氧缺血脑损伤SD乳鼠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以探讨Notch1信号通路在新生儿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18只3日龄SD乳鼠随机分成Notch1抑制组、模型组及对照组,均分为6只.Notch1抑制组于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DAPT(100 mg/kg),然后缺血缺氧处理;模型组缺氧和缺血处理前腹腔注射1%DMSO;对照组接受假手术.采用Western blottting法检测各组Notch1信号通路蛋白(Notch1、NICD、HES1)及凋亡蛋白(Caspas-3、Bax、Bcl-2);通过尼氏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脑组织结构变化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Notch1信号通路的转录因子NICD以及下游的调控蛋白HES1相对表达量升高(P均<0.05),促凋亡蛋白Caspas-3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Notch1抑制组NICD和HES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05),Caspas-3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而Bcl-2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Notch1抑制组缺氧缺血损伤的脑组织结构明显改善,细胞凋亡数减少(P<0.05).结论 急性期缺氧缺血脑损伤SD乳鼠脑组织Notch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ICD、HES1升高,促凋亡蛋白Caspas-3表达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少;Notch1信号通路抑制后,急性期缺氧缺血脑损伤SD乳鼠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减少;Notch1信号通路可通过促进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从而诱发新生儿脑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燕山红栗'雌花不同发育阶段解剖结构及细胞壁成分变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为探究生长发育过程中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雌花解剖学特征及其细胞壁成分变化规律,以'燕山红栗'('Yanshan Hongli')为试验对象,通过石蜡切片观察内部形态变化并通过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壁成分变化.依据内部显微结构变化确定所采集的雌花样品集中在4个最重要的发育阶段,即花朵原基分化期、柱头原基分化期、柱头伸长期和开花期.荧光染色结果表明,在发育时期推移过程中,雌花细胞壁中纤维素荧光强度逐渐增强.特别是在花柱伸长过程中,柱头部位与子房部位的纤维素荧光显著增强.此外,在所观察的发育阶段,酯化果胶荧光强度始终高于酸性果胶,并且柱头部位与子房周围的荧光强度也较其他部位更强.这些结果揭示了生长发育过程中板栗雌花细胞壁成分变化规律,为深入探究板栗生长发育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代谢组学及实验验证分析葛根汤改善大脑缺氧减轻癫痫发作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代谢组学及实验验证探讨葛根汤对缺氧状态下癫痫发作的影响.方法 运用网络药理学筛选葛根汤、癫痫、脑缺氧的核心靶点,分子对接验证配体与受体之间的关联度,再采用动物实验验证.用氯化锂-毛果芸香碱法建立癫痫模型,结扎单侧颈总动脉并放置在氧气含量为 10%~15%的密闭箱中复制缺氧模型.60 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苯妥英钠(26 g·kg-1)组及葛根汤高、中、低(10.62、5.31、2.655 g·kg-1)剂量组.治疗结束统计各组大鼠癫痫发作次数,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癫痫发作情况;HE染色观测各组大鼠海马CA1 区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白细胞介素 6(IL-6)和白细胞介素 17(IL-17)的表达;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分析大脑神经递质的改变.结果 网络药理学共获得葛根汤有效成分128 个,靶点 228 个;使用STRING构建药物-疾病蛋白互作(PPI)网络图,结果显示IL-6、STAT3、AKT1 为核心靶标;GO富集在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涉及对外来刺激的反应、氧水平、缺氧和活性氧的代谢过程的反应等.细胞组分(Cell Component,CC)方面主要对细胞膜、蛋白激酶复合物等有影响;分子功能方面(Molecular Function,MF)对泛素蛋白和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等影响较大.KEGG分析显示葛根汤治疗脑部缺氧诱发癫痫的关键通路主要涉及脂质与动脉粥样信号通路、IL-17 信号通路、Th-17 信号通路等.实验验证结果发现,葛根汤治疗组大鼠的癫痫发作次数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大鼠海马区细胞形态结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细胞空泡现象减少.各治疗组IL-17A、IL-6 表达较模型组降低,其中葛根汤中剂量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脑部代谢组学检测,与模型组比较,葛根汤高剂量组单胺类神经递质 5-羟基色氨酸(5-HTP)、去甲肾上腺素(NE)升高,色氨酸代谢产物犬尿氨酸(Kyn)降低.结论 葛根汤可以降低癫痫大鼠缺氧状态下炎症因子IL-6、IL-17A水平,通过改善缺氧诱导的炎性反应,减少癫痫发作;升高单胺类神经递质 5-HTP、NE含量,抑制癫痫发作;降低色氨酸代谢产物Kyn含量,减轻色氨酸代谢通路毒素,减少癫痫发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伴肠母细胞分化的直肠腺癌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伴肠母细胞分化的直肠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遗传学改变。方法:收集2022年1—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3例)和山东省烟台业达医院(1例)诊断的4例伴肠母细胞分化的直肠腺癌病例。总结其临床特征,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其进行二代测序以揭示其遗传学改变。结果:4例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65.5岁。临床症状表现为大便性状改变、便血及消瘦。4例病例均表现为传统型腺癌与伴肠母细胞分化腺癌相互混合。肿瘤大部分由排列成管状、筛状的腺样结构构成。1例几乎全部由乳头状结构构成。伴肠母细胞分化腺癌成分肿瘤细胞呈柱状,细胞界限相对清晰,具有特征性丰富透明的胞质,形成胎儿肠道样腺体。肿瘤细胞表达SALL4(4/4)、Glypican-3(3/4)、甲胎蛋白(1/4,局灶阳性),2例p53呈异常高表达。二代测序显示2例呈TP53基因突变,1例呈KRAS基因突变。结论:伴肠母细胞分化的直肠腺癌罕见,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胚胎性分化。在临床诊断工作中,需要与普通型结直肠腺癌相区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