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岁以下婴幼儿接种5价轮状病毒疫苗的卫生经济学评价(基于决策树-马尔可夫模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从全社会角度评价5岁以下婴幼儿人群接种5价轮状病毒疫苗相比不接种疫苗的成本收益。方法:构建决策树-马尔可夫模型,以接种5价轮状病毒疫苗为研究策略,不接种为对照策略,模拟1 000 000名5岁以下婴幼儿人群队列,评估接种5价轮状病毒疫苗相较于不接种的成本-效果、成本-效益、成本-效用,使用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作为效用指标,并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价模型拟合结果的稳定性。结果:模型拟合结果显示,与不接种5价轮状病毒疫苗相比,接种疫苗5年减少22 826例轮状病毒感染病例、14 618例门诊病例、5 243例住院以及1 066例死亡病例,成本-效果比为17 329.36;成本-效益比为1∶3.59;接种疫苗的成本-效用比为799.54元/DALY,不接种疫苗的成本-效用比为1 018.73元/DALY,增量成本-效用比为23 201.05元/DALY。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显示,5岁以下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率、5价疫苗保护率和疫苗价格对模型拟合结果影响较大。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接种疫苗是绝对优势策略。结论:在5岁以下婴幼儿人群中开展5价轮状病毒疫苗接种具有较好的成本收益,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浙江省2013-2018年城市居民结直肠癌筛查结果及成本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综合评价浙江省城市居民结直肠癌筛查的结果和成本效果,为结直肠癌筛查策略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13-2018年浙江省开展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分析40~74岁城市居民结直肠癌筛查参与率和病变检出率,采用 χ2检验比较不同组间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测算以检出1例病变的成本为指标的成本效果比。 结果:共完成问卷调查166 285名,评估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21 975名(13.2%),其中4 389名接受了结肠镜检查,依从率为20.0%,共检出结直肠癌11例(检出率为0.3%)、进展期腺瘤119例(2.7%)和非进展期腺瘤229例(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饮酒、类便隐血检测史、肠息肉疾病史和结直肠癌家族史与肠镜依从率显著相关;年龄、吸烟史、肠息肉病史与结直肠进展期病变(癌和进展期腺瘤)检出率有关。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筛查检出1例进展期病变的成本为22 355.74元,其中检出1例结直肠癌的成本达264 204.18元;年龄组越大,成本效果比越小;敏感性分析提示提高肠镜依从率可降低成本效果比。结论:当前筛查项目有助于发现结直肠癌前病变,但结肠镜依从性相对较低,限制了筛查整体效果和经济学收益,应进一步加强高危人群肠镜检查的组织动员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序位进退法在医院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在医院绩效考核中,由于各科室在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经济运行等方面差异显著,使得很多考核指标在不同科室之间缺乏可比性,这已成为各医院长期以来难以有效解决的突出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绩效分配的公平性。作者从成本收益评价的困境入手,提出序位进退法的基本概念,并全面阐述了采用序位进退法进行绩效考核的实施步骤及操作要点,指出序位进退法具有纵横结合弱化科间差异、对照科学避免导向偏移、等级区分突显激励作用、末端调整体现奖优惩劣4个方面的特点;同时从推动医院去利益化进程、实现医院绩效分配公平、强化医院绩效管理导向3个方面,探讨了该方法在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中的应用价值,为构建更加科学、公平的绩效考核体系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机器人辅助脊柱外科手术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智能化、精准化、微创化是未来脊柱外科发展的方向,也是社会发展对脊柱外科提出的要求,机器人辅助脊柱外科应运而生。现阶段脊柱机器人手术系统主要应用于辅助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应用场景单一。本文对脊柱机器人的历史和分类、优势和局限性、脊柱机器人辅助置钉的精准性和安全性、应用脊柱机器人的关键技术、X线辐射暴露、学习曲线和成本收益分析、脊柱机器人拓展应用和未来技术进行综述。未来机器人辅助自主置钉、椎板切除减压、肿瘤活组织检查及切除、对骨质疏松患者智能规划置钉、软组织识别和反馈及微创手术通道建立是对机器人辅助脊柱外科手术的更高要求。脊柱机器人的进一步发展能够在颈椎、脊柱骨盆固定、脊柱肿瘤、脊柱畸形手术等方面发挥其精准、稳定、微创的优势,同时提高手术效率和成本收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寡糖类敷料与非寡糖类敷料对比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寡糖类敷料与非寡糖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基于DFU的发生、发展路径,构建经济学评价的成本效果模型Markov模型。假定初始有10 000例DFU患者,分别进入寡糖类敷料组与非寡糖敷料组,以评价模型进行20年(40个周期)推算,将通过文献检索与临床专家咨询获得的两种敷料技术的疗效、成本和效用参数输入模型,计算两种敷料技术治疗后的长期成本效果,进行经济学评价[生存队列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敏感性分析(单因素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20年后非寡糖敷料组的生存率为24.59%,寡糖类敷料组的患者生存率为27.42%。寡糖类敷料组人均总成本更低(非寡糖敷料组为168 069.56元,寡糖类敷料组为156 881.90元,后者降低11 187.66元),健康收益更多(非寡糖敷料组质量调整生命年为4.220年,寡糖类敷料组为4.471年,后者提高0.251年),经济性更优(增量成本效果比为-44 520.838元/质量调整生命年)。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愈合状态效用值、寡糖类敷料价格、寡糖类敷料组DFU到愈合状态转移概率、非寡糖敷料价格、小截肢状态效用值等参数对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结果影响较大,截肢状态的误工损失和DFU的健康效用值对研究结果影响较小。结论:在目前价格水平下,与非寡糖敷料对比,寡糖类敷料治疗DFU具有卫生经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轮状病毒疫苗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轮状病毒可导致婴幼儿严重腹泻,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是为婴幼儿接种轮状病毒疫苗。轮状病毒疫苗在全球的广泛应用,显著降低轮状病毒疾病负担,且具有较高的成本收益。目前我国未将轮状病毒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较低。本文通过阐述轮状病毒疫苗种类、覆盖率和接种率、经济学评价、对毒株型别的影响,以及疫苗存在的问题,了解疫苗研究进展,推进建立我国轮状病毒疫苗监测,促进轮状病毒疫苗在我国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电子健康档案中途弃用现状及研究进展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电子健康档案中途弃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范围综述。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中电子健康档案应用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10年1月1日—2022年6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检索、筛选文献及资料提取。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电子健康档案中途弃用的影响因素包括4类,分别为感知与实际学习成本和收益不平衡、参与电子健康档案社群过程中接触不适内容、对隐私侵害存在顾虑和用户的人口社会学特征。结论:感知与实际学习成本和收益不平衡、参与电子健康档案社群过程中接触不适内容、对隐私侵害存在顾虑和用户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均会导致用户中途弃用电子健康档案。相关部门应注重用户的实际需求,加强信息监管和隐私保护,制订适宜的健康宣教方案,规范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流程,提升电子健康档案使用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1992-2019年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及母婴阻断策略的成本效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我国1992-2019年来实施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免疫及母婴阻断策略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为我国乙肝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构建决策分析马尔科夫模型,对1992-2019年中国出生的新生儿队列进行分析。模型参数主要来自于文献、年鉴、中国CDC。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验证模型结果的稳定性。结果:1992-2019年国家共投入直接成本和社会成本分别约374.30亿元和476.10亿元;有效保护了约5 000万人免于成为慢性HBV感染者,减少了1 250万人因HBV感染相关疾病而发生的早死;节约乙肝相关疾病治疗的直接医疗负担和社会医疗负担分别约2.89万亿元和6.92万亿元,实现直接净效益2.85万亿元和社会净效益6.87万亿元。1992-2019年我国实施HepB免疫及母婴阻断策略的直接效益成本比为77.21,社会效益成本比为145.29。结论:1992-2019年我国实施的HepB免疫及母婴阻断策略具有成本-效益收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早期乳腺癌患者化疗后接受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初级预防的成本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中国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初级预防与接受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初级预防或无预防的成本-效果。方法:构建2种状态Markov模型,假定队列患者是年龄为45岁的Ⅱ期乳腺癌患者。第1种状态模拟4个周期多西他赛联合环磷酰胺[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FN)风险>20%]化疗的成本和结果,其假设基于文献综述,包括FN发生率[基线(确定敏感性分析范围),0.29(0.24~0.35)]和相关事件[FN病死率,3.4(2.7~4.1)]。第2种状态模拟长期生存,并与相对剂量强度(RDI)[RDI<85%和≥85%的死亡风险比为1.45(1.00~2.32)]进行关联。临床效果、治疗成本和经济学效用值是基于同行评审的出版物和专家意见。结果:与rhG-CSF初级预防和无预防治疗方案比较,PEG-rhG-CSF初级预防成本分别增加了5 208.19元和5 222.73元,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分别提高了0.066年和0.297年。因此,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79 146.3元/QALY和17 558.77元/QALY,均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 000元)的意愿支付阈值。敏感性分析显示,PEG-rhG-CSF初级预防的临床效果越好,越具有成本-效果优势。RDI<85%对比≥85%的死亡风险比越低,PEG-rhG-CSF初级预防越具有成本-效果优势。结论:尽管PEG-rhG-CSF初级预防的成本较高,但考虑到其额外的收益,中国FN风险>20%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PEG-rhG-CSF初级预防与rhG-CSF初级预防或无预防相比,PEG-rhG-CSF很可能是一种具有成本-效果的替代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预后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一种当疾病或器官功能障碍导致心脏和(或)肺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时,予以维持生命的机械循环装置,主要分为静脉-动脉(V-A)和静脉-静脉(V-V)两种辅助模式 [1]。V-V ECMO模式主要用于常规治疗无效的严重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 ARF)、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的辅助支持治疗。研究指出,ECMO治疗的非肺部原发性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存活率及3个月以上存活率均有明显提高 [2]。由于ECMO技术操作复杂、医疗成本较高,且存在出血、血栓、医院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3],临床医务人员在选择患者时应谨慎考虑ECMO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同时重点考虑和评估患者可能的预后。近年来,国外学者关于ECMO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预后预测研究较多,而我国在此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现围绕ECMO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预后预测模型的基本内容、预测因素、效果、局限性等内容展开综述,以期帮助医务人员了解风险与收益比,为患者ECMO的实施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