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开复位治疗陈旧性单纯舟骨脱位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 女,62岁,3个月前不慎被汽车撞倒后车轮碾压右腕,于当地医院就诊摄片未发现异常,未予特殊处理.伤后3个月右腕掌侧隆起畸形,桡侧3指感觉麻木,活动受限.我院专科检查:右腕掌侧隆起畸形,肿胀,压痛明显,桡侧3指半感觉麻木,右手各指屈曲活动受限,右腕关节主动屈曲约12°、背伸约45°、桡偏3°、尺偏19°、旋前40°、旋后90°、握力20 kg、捏力7 kg(图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白噪声联合握力球干预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白噪声联合握力球干预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77例行射频消融术的心房颤动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各59例.对照组术中给予常规护理;握力球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持握力球,术中不适时随意加压握力球;白噪声+握力球组(联合组)在握力球组的基础上进入手术室即佩戴耳机播放预先选择的白噪声音乐.结果 三组分别有51、52、50例完成研究.干预后,在消融术10 min时(T2)、消融到左右肺静脉前壁(T3)和后壁(T4)时,三组疼痛评分、焦虑评分、芬太尼使用总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联合组显著低于或少于握力球组和对照组(均P<0.05).三组T2、T3、T4的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心率及收缩压的稳定性优于握力球组和对照组(均P<0.05).结论 白噪声联合握力球干预可有效缓解心房颤动患者在射频消融术中的疼痛感和焦虑情绪,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艾灸治疗肝肾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量效关系研究及对疲劳状态的影响: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观察不同频次艾灸对肝肾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疾病活动度及疲劳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35例肝肾亏虚型RA患者随机分为高频艾灸组(45例,脱落3例)、低频艾灸组(45例,脱落2例)和西药组(45例,脱落2例,中止1例).西药组予来氟米特片口服,每日1次,每次20 mg.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高频艾灸组和低频艾灸组均予艾灸阿是穴和双侧肾俞、三阴交,每次15 min.高频艾灸组每日艾灸1次,每周5次;低频艾灸组隔日艾灸1次,每周3次.3 组均连续治疗12周.于治疗前后观察3组患者28 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中医证候积分、双手平均握力(GS)、30 s坐立起身测试(STS)、起立-行走时间测试(TUG)、20 m步行测试(20MWT)、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于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 1、3 个月随访观察 3 组患者疲劳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Bristol类风湿关节炎疲劳数值评定量表(BRAF-NRS)评分、Bristol类风湿关节炎疲劳多维度问卷(BRAF-MDQ)评分,于治疗后依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CR)20/50/70标准评定病情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3 组患者DAS28 评分、ESR、CRP、RF、中医证候积分、TUG、20MWT、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双手平均 GS、STS 较治疗前升高(P<0.01,P<0.05).治疗后,高频艾灸组患者DAS28评分、ESR、CRP、中医证候积分、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西药组及低频艾灸组(P<0.01,P<0.05),双手平均GS、STS高于西药组及低频艾灸组(P<0.01,P<0.05),TUG、20MWT低于西药组(P<0.01,P<0.05);低频艾灸组DAS28评分、ESR、CRP、中医证候积分、TUG、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西药组(P<0.05,P<0.01),双手平均GS高于西药组(P<0.01).治疗后各时点,3组患者疲劳VAS、BRAF-N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高频艾灸组和低频艾灸组患者BRAF-MDQ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西药组患者BRAF-MDQ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高频艾灸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疲劳VAS、BRAF-NRS及BRAF-MDQ评分均低于西药组(P<0.01),治疗结束后 1 个月随访疲劳VAS、BRAF-NRS评分及治疗后BRAF-MDQ评分低于低频艾灸组(P<0.01,P<0.05);低频艾灸组治疗后各时点疲劳VAS、BRAF-NRS及BRAF-MDQ评分低于西药组(P<0.01,P<0.05).治疗后,高频艾灸组及低频艾灸组患者 ACR20、ACR50 比例均高于西药组(P<0.01);高频艾灸组患者ACR70比例高于低频艾灸组及西药组(P<0.05,P<0.01);低频艾灸组ACR70比例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艾灸可有效降低肝肾亏虚型RA患者疾病活动度,改善疲劳状态,其疗效与灸频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龄老年人肌少症与膳食摄入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高龄老年人肌少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高龄老年人肌少症防治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入选2014年12月至2017年7月就诊于北京医院营养科的高龄老年人167例根据2014年亚洲少肌症工作组肌少症诊断标准分为肌少症组(46例,27.5%)与非肌少症组(121例),分析不同性别患者身体成分与膳食摄入能量及三大营养素量和比例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与高龄肌少症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高龄非肌少症组比较,高龄肌少症患者体质指数、腰臀比、脂肪量、饮食摄入总能量、蛋白质较低(均 P<0.05),年龄及脂肪摄入量较高(均 P<0.05);高龄老年人中,女性的左手和右手握力、骨骼肌量、骨骼肌指数、矫正体质指数的骨骼肌量、肌酐、饮食摄入总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低于男性(均 P<0.05),体脂百分比高于男性( P<0.05)。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龄患者肌少症发生与蛋白摄入不足( β=-0.290, OR=0.748,95% CI:0.569~0.984, P<0.05)和脂肪量减少( β=-2.673, OR=0.069,95% CI:0.010~0.488, P<0.05),而内脏脂肪偏多( β=0.739, OR=2.094,95% CI:1.219~3.597, P<0.01)有关。 结论:高龄老年人肌少症发生率较高,与蛋白摄入不足、脂肪分布异常有关。对高龄肌少症患者应及早进行个体化的营养评价及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指屈肌腱Ⅱ区修复术后早期活动方式对指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比早期主、被动活动对指屈肌腱Ⅱ区修复术后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将指屈肌腱Ⅱ区修复术后患者36例随机分组,分别采取早期主动活动(early active motion,EAM)和早期被动活动(early passive motion,EPM)方案进行干预,16周后评估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握力(比)、捏力(比)、Strickland评分和DASH评分。结果:测量患指TAM,EAM组为(215.48±22.75)°,EPM组为(191.00±33.15)°, P<0.01;EAM组的握力比为(78.33±19.63)%,显著优于EPM组(60.89±24.71)%, P<0.05;EAM组Strickland评分的优良率为100%,优于EPM组的优良率76.1%, P<0.05。两组的捏力和DAS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被动运动相比,指屈肌腱Ⅱ区修复术后早期主动运动可获得更好的手指关节活动度和握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利用小关节镜经背侧入路与背外侧入路治疗非创伤性近指间关节炎的手术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利用1.9 mm小关节镜系统治疗非创伤性近指间关节炎,对经背侧入路与背外侧入路的手术技术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自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我们对11例非创伤性近指间关节炎患者(13指)进行治疗,其中经背侧入路6例7指,经背外侧入路5例6指。术中观察近指间关节内病变,同时清理增生的滑膜组织,进行热皱缩治疗。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评价及随访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近指间关节主动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握力。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3~5个月,平均3.27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近指间关节活动障碍及疼痛加重等不适,两组患指活动度均较术前有所改善,VAS评分较术前下降,而术后握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时间背外侧组比背侧组明显缩短。 结论:对于非创伤性近指间关节炎,利用小关节镜治疗,无论是经背侧入路或背外侧入路,术后临床效果均较好,但经背外侧入路手术时间更短,并且可以观察到几乎整个关节腔,手术视野更好,值得临床开展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可吸收材料内固定处理指骨骨折的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可吸收材料内固定处理指骨骨折的效果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0(IL-10)、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和异物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诊治的98例指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可吸收组(49例,采取可吸收材料内固定治疗)及微型钢板组(49例,采取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手术情况、围手术期hs-CRP、IL-10、ACTH水平变化和术后3、6个月恢复情况。结果:可吸收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微型钢板组[95.92%(47/49)比81.63%(4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 5.02, P<0.05)。可吸收组手术时间长于微型钢板组[(43.28 ± 12.18)min比(31.29 ± 11.69)min],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恢复工作时间短于微型钢板组[(4.09 ± 1.18)d比(6.89 ± 2.12)d、(4.35 ± 1.05)周比(5.69 ± 1.38)周、(4.89 ± 1.10)d比(6.20 ± 2.0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可吸收组术后1 d和1周血清hs-CRP、IL-10、ACTH水平均低于微型钢板组( P<0.05)。可吸收组术后3、6个月掌指关节活动度大于微型钢板组,握力相比健侧丢失度小于微型钢板组( P<0.05)。可吸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微型钢板组[6.12%(3/49)比20.41%(1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 4.35, P<0.05)。 结论:采取可吸收材料内固定处理指骨骨折可取得良好效果,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我效能管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自我效能管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襄阳市中医医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我效能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症状改善情况、应对方式〔中文版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及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增加( P<0.05),其中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时间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 P<0.05),双手平均握力较干预前明显增加( P<0.05),其中观察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双手平均握力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观察组面对应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回避和屈服应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同组干预前( P<0.05),其中观察组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与常规管理相比,自我效能管理能够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缓解患者症状,增加患者积极应对方式,提升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腹膜透析患者合并腹壁疝或阴囊积液的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腹透)患者合并腹壁疝或阴囊积液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和临床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来自2003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期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新入腹透患者。收集患者基线一般人口学资料和血生化检查结果,并评估残余肾功能。记录随访期间患者腹壁疝或阴囊积液的发生情况,按照患者是否发生腹壁疝和/或阴囊积液分为腹壁疝和/或阴囊积液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临床表现的差异。Cox回归模型法分析腹透患者合并腹壁疝或阴囊积液的影响因素。结果:共1 291例腹透患者入选本研究,年龄(56.2±15.1)岁,男性占50.9%,合并糖尿病者占39.6%,有腹腔手术史者占16.3%。中位随访时间30.1(13.2, 61.7)个月,期间有54例(4.2%)腹透患者发生腹壁疝或阴囊积液,发生率0.012次/患者年,其中腹壁疝46例,阴囊积液8例,分别占比85.2%和14.8%。与对照组比较,腹壁疝或阴囊积液组男性占比、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和握力水平较高(均 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是腹透患者发生腹壁疝或阴囊积液的独立影响因素( HR=8.368,95% CI 2.413~29.016, P=0.001)。合并腹壁疝或阴囊积液的患者中41例(75.9%)经疝修补术或联合精索鞘膜结扎术后继续接受腹透治疗,中位随访时间25.3(10.4, 39.7)个月,2例复发(4.9%)。8例(14.8%)患者放弃手术转血液透析治疗,5例(9.3%)患者接受保守治疗维持腹透。 结论:本中心腹透患者合并腹壁疝或阴囊积液发生率为4.2%,低于既往报道。75.9%的患者经手术修补后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掌侧传统入路与掌侧单一切口微创入路置入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掌侧传统入路与掌侧单一切口微创入路置入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创伤骨科经掌侧入路置入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的11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51例,女65例;年龄(57.0±10.6)岁。按切口不同分为掌侧传统入路(传统组,65例)和掌侧单一切口微创入路(微创组,51例)。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第1天和第7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末次随访时腕活动范围、患侧握力及影像学结果。末次随访时采用腕关节患者自行评估量表(PRWE)和Gartland-Werley腕评分评价腕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所有患者获(13.6±2.1)个月随访。微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7.3±3.6) mL]显著少于传统组[(41.2±6.8) mL],切口长度[(1.6±0.1) cm]显著短于传统组[(6.6±0.6) cm],术后第7天疼痛VAS评分[(2.3±0.6)分]和并发症发生率(2.0%,1/51)均显著低于传统组[(3.0±0.6)分、12.3%(8/65)],但手术时间[(70.4±6.9) min]显著长于传统组[(67.2±8.0)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切口愈合、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第1天VAS评分及末次随访时腕活动范围、患侧握力、PRWE评分、Gartland-Werley功能恢复、骨折对位、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茎突长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掌侧传统入路与掌侧单一切口微创入路置入锁定钢板固定均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后者在切口美观性、术中出血量、手术创伤反应和手术风险等方面均优于前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