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柱侧凸畸形患者行后入路矫形术体位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总结脊柱侧凸畸形患者行后入路矫形术的体位管理相关证据,为临床护理人员实施手术体位安置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相关指南网站、数据库、专业网站及原始文献数据库中有关脊柱侧凸畸形患者行后入路矫形术的体位管理文献,检索时限为2013年6月至2023年6月.结果 最终纳入12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3篇、专家共识5篇、系统评价1篇和证据总结3篇.形成最佳证据30条,包括体位安置原则、体位评估与训练、安置程序、术中监测与配合、术后护理和特殊情景下体位管理6个方面.结论 总结的手术体位安置最佳证据内容全面、实用,手术人员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手术室整体护理配合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TF)患者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中应用手术室整体护理配合的效果.方法:选择 2020年 1月—2023年 1 月抚州市临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 82例老年IT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1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整体护理配合.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骨折愈合、独立行走、术后首次下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1个月,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1个月,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 1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ITF患者PFNA内固定治疗中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配合,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康复进程,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降低患儿术中用物清点缺陷率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降低小儿外科手术用物清点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于福建省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进行手术的6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对照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实施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前的300例手术患儿为对照组,实施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后的300例手术患儿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儿实施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前后术中用物清点缺陷率及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手术用物清点缺陷率[0.33%(1/300)]低于对照组[2.33%(7/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61, P<0.05)。实验组的护士工作态度、护士专业技能、护理措施落实、解决问题能力及护士工作配合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持续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有利于降低患儿术中手术用物清点缺陷率,缩短手术持续时间,提高医生对手术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手术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闭环式管理模式提升介入手术室护士手术配合能力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闭环式管理模式提升介入手术室护士手术配合能力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以河南省胸科医院介入手术室实施闭环式管理模式时间为节点。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12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介入手术室接受介入治疗的24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6月实施闭环式管理模式前接受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7—12月实施闭环式管理模式后接受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各123例。实施闭环式管理模式前后介入手术室护士均为13名。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室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闭环式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介入手术室的护士交接时间、考核成绩以及患者手术配合能力。结果:实施闭环式管理模式后介入手术室护士专科理论知识得分为(92.55±4.04)分,专科护理质量得分为(94.21±3.47)分,高于实施前的(88.20±5.15)、(89.36±7.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士的手术配合能力优良率为98.37%(121/123),高于对照组的92.68%(114/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闭环式管理模式后介入手术室护士交接时间为(1.56±0.54)min,实施前交接时间为(2.57±1.5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闭环式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护士手术配合能力,提高护士专科理论知识和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正性暗示语言干预对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疼痛程度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正性暗示语言干预对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疼痛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1月在荆门市中医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将其随机法等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参照组行常规手术室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手术室基础上配合正性暗示语言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正性暗示语言配合常规手术室护理改善了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显著减轻了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患者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介入手术患者围术期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介入手术室患者手术配合度、舒适度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介入手术的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57例,人性化护理+常规护理)和对照组(55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施行护理干预后手术的配合度以及干预前后的舒适度和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手术配合度96.49%(55/57)明显高于对照组85.45%(4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出现明显下降,其中以研究组下降幅度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更有利改善手术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手术配合度及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AKO机器人辅助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中的标准护理流程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制订MAKO机器人辅助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术中标准护理流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骨科34例患者(共完成39例次膝关节单髁置换术)MAKO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手术室护理流程及相关资料。患者术前诊断均为膝关节骨关节炎,均采用MAKO RIO机器人手术系统和RESTORIS MCK膝关节单髁假体进行手术,总结MAKO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中的护理管理要点。结果:归纳总结本中心39例MAKO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护理过程,制订出MAKO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中的标准护理流程。结论:本研究完成了MAKO机器人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中护理配合标准流程细节的制订,对今后MAKO机器人膝关节置换手术护理管理有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6S精益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及医护合作满意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6S精益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及医护合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手术室护士98名为研究对象,根据两组基本资料具有匹配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给予6S精益化护理管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室质量评分及医护合作满意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操作技能、护理理论知识、仪器设备知识、健康教育知识及巡回配合能力等得分、术中配合、危重患者抢救、手术环境及设备仪器养护等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6S精益化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显著降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使小组管理形式更具团结性和协调性,有效促进医护间配合默契程度,提高医护合作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手术流程和感染防控措施以及实施体会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19年底我国暴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立即展开疫情防控的各项应急预案,我院外科手术室也紧急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手术流程及感染防控措施,主要做好医务人员管理、培训、术前评估、术前准备、接送手术患者流程、术中护理配合、术后器械与环境物表的消毒处理等,在实际工作中对上述措施不断进行了修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海恩法则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海恩法则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2月—2020年12月选取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的25名手术室护士,按照实施基于海恩法则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时间顺序分为改进前(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和改进后(2020年1—12月)。比较管理改进前后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知识及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结果:改进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单项急救操作、手术室专科理论知识、综合抢救能力及带教能力评分均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7.678、10.346、9.359、5.451;均 P<0.01)。改进后的护士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工作、护士操作技术熟练及轻巧、护士能够按时及准确地执行各项医嘱、护士交谈时的语言及行为礼貌、护士主动地指出工作时的不足评分均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4.304、7.935、6.304、8.395、11.664;均 P<0.01)。 结论:应用基于海恩法则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可提高手术室护士的专科知识及操作技能水平,同时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