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拟痛经方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自拟痛经方对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患者经期疼痛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66 例寒凝血瘀型PD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过程中每组各有 2 例脱落病例,最终每组患者各有 31 例.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自拟痛经方治疗.进行连续 3 个月经周期的治疗后,比较 2 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水平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寒凝血瘀型PD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小腹冷痛、畏寒肢冷、经色紫黯、恶心呕吐等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PGF2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痛经的总有效率为 93.55%,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拟痛经方治疗寒凝血瘀型PD患者,可缓解疼痛程度,并改善其中医症状,降低患者血清PGF2α的水平,该方治疗寒凝血瘀型PD效果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由骨免疫学探讨中医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严峻,骨质疏松症患者数量逐渐攀升,目前已成为严峻的公共健康问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之一,由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缺乏,加快骨质流失,主要表现为疼痛、易发生骨折,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骨免疫学着重于骨骼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联系,被激活的淋巴细胞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参与骨重塑的过程.中医药临床应用广泛,对PMOP治疗效果明显.本文基于骨免疫学,介绍中医药对骨代谢的影响,探讨中医药治疗PMOP的作用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期癌因性疲乏的相关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期癌因性疲乏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收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和癌因性疲乏(CRF)现状进行调查,并采用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CRF的相关影响因素调查研究。结果:通过对12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CRF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期CRF的总体平均水平为(5.78±2.59),其中在认知维度中患者的轻度疲乏率最高49(40.83%),在行为维度中患者的中度疲乏率最高68(56.67%),在情感维度中患者的重度疲乏率最高34(28.33%);据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疼痛情况、社会支持情况、肿瘤分期、焦虑抑郁程度、化疗周期、自我效能水平均为影响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期CRF的相关因素( 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度、自我效能、化疗周期、焦虑抑郁程度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CRF的独立因素( P<0.05)。 结论:化疗周期、社会支持度、自我效能水平与焦虑抑郁程度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CRF的相关影响因素,临床上需结合患者病情与CRF的临床特征对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及护理方案,进而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温肾固疏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温肾固疏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10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温肾固疏汤,2组均连续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VAS量表评价疼痛程度;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股骨大粗隆(Troch)、Ward’s三角区(Ward’s)及L 1~ 4的骨密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类固醇激素受体辅激活子-3(SRC-3)、Bcl-2及转录元件辅激活蛋白(PGC-1a)水平;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9.3%(42/53)、对照组为61.5%(32/5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955, P=0.047)。观察组治疗后腰膝酸软、腰脊疼痛、下肢痿弱、步履维艰评分及总分,以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1.956、20.472、18.591、13.439、19.594、9.035, P值均<0.001)。治疗后,观察组Troch[(0.70±0.07)g/cm 2比(0.67±0.06)g/cm 2, t=2.356]、Ward’s[(0.57±0.06)g/cm 2比(0.51±0.05)g/cm 2, t=5.561]及L 1~ 4[(0.88±0.07)g/cm 2比(0.80±0.05)g/cm 2, t=6.727]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血清SRC-3[(0.34±0.08)ng/L比(0.27±0.07)ng/L, t=4.768]、Bcl-2[(9.56±2.15)μg/L比(8.45±2.07)μg/L, t=2.694]及PGC-1a[(0.33±0.06)g/L比(0.25±0.04)g/L, t=8.02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温肾固疏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减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骨密度,上调SRC-3、Bcl-2、PGC-1a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损害控制的分组护理在超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围术期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损害控制的分组护理在超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在该院进行髋部骨折治疗的超高龄患者7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14例)及研究组(15例),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基于损害控制的分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7d 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超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实施基于损害控制的分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水平,促进患者恢复,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引导式放松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引导式放松疗法开展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临汾市骨科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3例)与参考组(5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引导式放松疗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下腰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SAS评分、VAS评分、ODI评分明显下降,SF-36评分明显增加,观察组改善程度均大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引导式放松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使用有助于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减轻疼痛,对腰椎功能恢复、病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顺铂序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顺铂序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小口径导管微创引流联合顺铂胸腔灌注,研究组给予小口径导管微创引流联合顺铂序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胸腔灌注。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36/40)比75%(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4, P<0.05)。治疗后研究组胸腔积液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04±106)pg/ml比(598±159)pg/ml,(103±43)pg/ml比(189±4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62, P<0.001; t=6.23, P<0.001)。治疗后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3.7±0.3)分比(4.4±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0, P<0.05)。两组患者胸痛、发热、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顺铂序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胸腔灌注联合小口径导管微创引流能有效改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临床症状,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减轻患者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桂葛舒颈方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寒瘀阻络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桂葛舒颈方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寒瘀阻络证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5月-2021年5月本院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常规基础治疗+针刺治疗,观察组常规基础治疗+针刺+桂葛舒颈方治疗。2组均治疗4周,随访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估颈椎功能,采用VAS量表评估疼痛程度,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颈椎功能状态,采用ELISA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1β、TNF-α水平。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记录随访期间的复发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41/43)、对照组为81.40%(35/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7, P=0.043)。观察组治疗后肩颈疼痛、上肢麻木、颈部僵硬、头部闷痛沉重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0.66、12.89、9.12、12.27、8.75, P值均<0.001),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 t=2.64, P=0.010),VAS及NDI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5.62、7.00, 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1β、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6.65、7.52、5.08, P值均<0.001)。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73, P=0.393)。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2.44%(1/41)、对照组为17.14%(6/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89, P=0.048)。 结论:桂葛舒颈方联合针刺疗法可有效抑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减轻疼痛,改善患者颈椎功能,降低复发率,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脊柱颈胸段原发性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脊柱颈胸段原发性肿瘤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19年6月—2021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的颈胸段原发性脊柱肿瘤患者2例。病例1为男性,47岁,C 6、7椎体孤立性纤维瘤,术前有颈部疼痛及上肢放射痛症状,伴左侧肢体无力。病例2为女性,17岁,T 1椎体动脉瘤样骨囊肿,有颈肩痛症状,合并左上肢远端肌力下降。2例患者术前均接受CT扫描并使用Mimics软件建立三维可视化脊柱颈胸段模型,采用激光快速成型打印技术制作与实物1∶1大小的3D打印脊柱颈胸段模型,规划设计并定制3D打印人工椎体,分别用于术前评估肿瘤分期、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以及术中指导置钉和脊柱序列重建。病例1采用前后联合入路,行前路C 6、7椎体切除、3D打印人工椎体置入+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病例2采用单纯后入路,行胸椎肿瘤切除+3D打印人工椎体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情况,评估手术前后颈部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上肢肌力,随访期间观察肿瘤是否复发及脊柱稳定性。 结果: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颈胸段椎体肿瘤切除+脊柱重建手术。病例1手术时间6.5 h,术中出血量1 200 mL;病例2手术时间4.5 h,术中出血量1 000 mL。2例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自觉肌力逐渐恢复正常。病例1术后第7天发现伤口处脑脊液漏,经穿刺抽液、加压包扎治愈;术后出现声音嘶哑,随访至3个月时好转。病例2未见术后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末次随访时见患者椎体及肢体功能良好,肿瘤无复发,脊柱稳定性良好。病例1术前左侧颈部和左上肢疼痛VAS评分分别为7分和5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分和0分;术前左侧上、下肢各肌肌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末次随访时除左侧指伸肌肌力为Ⅳ级以外的其余各肌肌力均为Ⅴ级。病例2术前左侧颈部和左上肢疼痛VAS评分6分和3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分和0分;术前左上肢指伸肌和指屈肌肌力Ⅳ级,末次随访时均恢复至Ⅴ级。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是一种直观、动态、全面的影像学评估方法,结合3D打印技术,可在术前明确肿瘤分期、制定手术方案,术中指导手术置钉及脊柱序列重建,对于颈胸段椎体原发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部位轮换定时定位注射卡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皮下注射中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部位轮换定时定位注射卡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皮下注射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无锡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1例。两组均采用皮下注射硼替佐米治疗,对照组行常规腹部皮下注射,观察组使用腹部与大腿外侧轮换定时定位注射卡行腹部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注射疼痛程度、单次注射治疗所需时间及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单次注射治疗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 P<0.05)。 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皮下注射硼替佐米中应用部位轮换定时定位注射卡,可有效缓解患者治疗疼痛感,降低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