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术体位安置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 构建手术体位安置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提高手术患者术中体位安置管理质量,促进患者手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理论模型为基础,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与小组讨论建立手术体位安置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级条目池,经过2轮专家函询筛选和修订条目,并以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6和0.902,指标重要性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54和0.161(均P<0.05).构建的手术体位安置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8项、三级指标30项.结论 构建的手术体位安置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可用于手术患者体位安置质量评价,为降低患者手术体位安置风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ICU机械通气患者口渴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 评价并整合ICU机械通气患者口渴管理的证据,为临床护理人员处理口渴症状提供依据.方法 以"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为基础,以"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经口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口渴/口渴感知/口渴信念/口渴护理/口干"及"mechanical ventilation/tracheal intubation/tracheoto-my/transoral endotracheal intubation""thirst/thirst perception/thirst distress/thirst intensity/thirst brief/thirst sensation/dry mouth/water deprivation/xerostomias/hyposalivation/hyposalivations/thirst nursing"为中英文检索词,检索与机械通气口渴相关的指南、临床决策、证据总结、专家共识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2010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对提取的证据级别进行评定.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包括1篇指南、1篇临床决策、5篇证据总结、1篇专家共识和3篇随机对照研究,分别从机械通气患者口渴症状评估、口渴干预安全评估、口渴症状管理策略、健康教育、口渴护理的效果评价5个方面归纳出22条证据.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应重视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口渴管理,及时准确评估患者的口渴症状,最大程度提升患者舒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士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 构建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士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旨在提高手术室护士在面对传染病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反应能力、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方法 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在文献研究、焦点小组访谈的基础上,以PPRR危机管理理论为指导初步拟定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士应对传染病突发事件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对来自手术室护理、护理管理、公共卫生、医院感染、临床医学及麻醉医学领域的15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并确定最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57,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84、0.189.最终形成的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士应对传染病突发事件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项一级指标(预防、准备、反应、恢复)、15项二级指标、62项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士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可靠性、科学性,可用于科学评价手术室护士应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能力,为应急人员选拔和培训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 构建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促进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6-9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拟定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德尔菲法对来自医院感染控制、护理管理等领域的21名专家进行了2轮函询,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并确定最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5.2%、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75、0.870,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52、0.128.最终确定的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项一级指标(安全文化、制度保障、工作环境、操作行为、防护用具、督导与考核)、12项二级指标和32项三级指标.结论 基于文献研究及专家咨询方法构建的临床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可作为评价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质量的参考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1例抑郁症合并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总结1例抑郁症合并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ARNS)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为迅速评估;围绕"患者-家庭-护士"实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多种方式用药护理;个性化的镇痛与睡眠管理;安全护理;出院指导.经过积极治疗后,患者左眼视力有所提高,出院最佳矫正视力为手动/50 cm,情绪稳定,继续遵医嘱用药.重视抑郁症合并ARNS患者的护理,针对用药、心理、安全等方面制定个性化的治疗与护理方案,可有效控制抑郁症患者病情复发,改善患者视力预后,降低致盲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上海市社区患者接受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居家服务的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调查在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患者接受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居家服务的现况,为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政策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10月—2021年1月选取在上海市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7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编制的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居家护理服务现况调查问卷(患者版)进行调查,共发放700份问卷,有效回收问卷688份,有效回收率为98.3%(688/700)。结果:688例患者中,39.2%(270/688)的患者知晓居家护理服务可提供中医护理适宜技术;1.7%(12/688)的患者接受过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居家护理服务;66.0%(454/668)的患者有较高意愿接受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居家护理服务;服务价格、服务质量是患者接受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居家护理服务主要担忧的问题。结论: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居家护理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进一步加强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居家护理服务的推广,提高护士中医护理服务能力,确保患者安全,保证医疗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病区药品储存环节用药错误防范技术指导原则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住院病区存放少量常用和急救药品可方便患者临时治疗,并可为危重患者的救治赢得宝贵时间,但病区药品储存环节存在用药错误的风险。为加强病区储存药品的管理,减少用药错误,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和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组织医学、药学、护理、医院管理等专业的专家,以《中国用药错误管理专家共识》为依据,制定《病区药品储存环节用药错误防范技术指导原则》。病区药品储存环节有关的用药错误包括药品储存不当、药品品规错误、药品数量错误、药品放置错误。风险因素包括管理因素(管理制度不健全、未指定专人或专岗管理、未实施定期检查督导)、流程因素(未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流程或操作流程不完善或不合理)、环境因素(药品存放空间和设备不符合要求、未提供专门的标签)、人员因素(未对药品使用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人员安排不合理)和药品因素(病区存储的药品种类和数量过多)。防范策略包括技术策略(强制和约束性管理策略、实施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制定标准化的标识和流程、建立规范目录清单和审核项目清单)和管理策略(建立管理体系和制度、配备充足的人力资源、加强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京津冀地区精神科专科医院暴力攻击及风险评估现状与启示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调查京津冀地区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攻击的现状,分析暴力攻击风险评估的发展趋势。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场所暴力频度测定量表(WVS)、暴力攻击认知调查表、暴力风险管理知识与需求调查表对京津冀3所三级甲等精神科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天津安定医院、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539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较为频繁地遭受暴力攻击,工作场所暴力频率总分(6.21 ± 2.94)分,不同科室( χ2值为32.149, P<0.05)、是否参加过精神科护士培训( χ2值为11.588, P<0.05)和是否轮班( χ2值为21.017, P<0.05)的护士遭受暴力攻击的频度不同。护士认为患者病情变化(68.6%,370/539),症状支配(65.9%,355/539),风险评估意识差(57.9%,312/539);与患者沟通不到位(56.8%,306/539)是暴力攻击发生的主要原因。 结论: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加强暴力防控培训、使用规范评估工具,构建并完善暴力攻击防控体系来减少暴力攻击的发生,以保障护士执业安全,维持身心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食物稠度分级在喉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摄食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探讨食物稠度分级在喉部分切除术后摄食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喉部分切除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68例,试验组67例。对照组给予食物种类指导、进食体位及姿势指导、口腔护理等常规吞咽康复指导;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指导基础上对摄入食物稠度进行分级评估,根据分级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进食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留置胃管时间,进食时误吸发生率,进食感受VAS评分。采用吞咽筛查量表EAT-10评估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情况。结果:试验组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胃管留置天数少于对照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EAT-10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量化食物稠度能够为喉癌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摄食管理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指导方案,提高进食的安全性,缩短留置胃管时间,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进食的主观体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在维持血液净化肾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研究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在维持血液净化的肾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初步分析该护理小组模式使用有效性、可行性,为其临床推广提供相应的参考模板及依据。方法:研究根据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样本公式N=400×〔(1-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抽取相应研究样本量,并结合本地区及科室实际情况且在保证整体抽样准确性及完整性的前提下,根据Poisson(泊松分布)、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法,纳入本地区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维持血液净化的肾衰竭患者96例作为最终观察样本。研究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将纳入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管通路护理、观察组采用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并观察两组样本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置管使用时间、血流量和血管通路并发症及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样本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置管使用时间均较对照组样本延长且血流量高于对照组样本,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2.08%(1/48)低于对照组的12.50%(6/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较护理前,两组纳入样本自我效能感评分及"面对"构成比均升高、"回避"和"屈服"构成比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观察组纳入样本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面对"构成比95.83%(46/48)高于对照组的60.42%(29/48)、"回避"和"屈服"构成比分别为4.17%(2/48)、0.00%(0/48)低于对照组的22.92%(11/48)、16.67%(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满意度100.00%(48/48)高于对照组的81.25%(3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透析血管通路小组护理模式在维持血液净化的肾衰竭患者中应用效果满意且优势突出,保证了血管通路使用安全性、提升了血管通路使用效率,有助于改善血液净化质量,为血液净化的肾衰竭患者血管通路管理提供并积累了经验,值得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加强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