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R-495-3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手术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探究与分析miR-495-3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手术预后的关系.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2020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获取了肿瘤组织标本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通过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对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i-R495-3p表达水平进行测量,分析mi-R495-3p表达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Cox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mi-R495-3p表达水平(1.45±0.54)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0.76±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患者的mi-R495-3p表达水平要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发生腺外浸润患者的mi-R495-3p表达水平要明显未发生腺外浸润患者,发生了淋巴结转移的mi-R495-3p表达水平要明显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淋巴结侵犯数目在3个以上患者mi-R495-3p表达水平要明显高于淋巴结侵犯数目为1至3个、0个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PTC组织中的mi-R495-3p表达水平与TNM分期、腺外浸润、淋巴结转移、淋巴结侵犯数目相关(P<0.05).mi-R495-3p高表达组发生原位复发的患者比例要明显高于mi-R495-3p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495-3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当中可表现出较高的表达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肿瘤直径、TNM分期、腺外浸润、淋巴结侵犯数具有密切的关系;mi-R495-3p表达水平较高的患者术后更加容易发生原位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精准胃癌外科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前列,外科手术切除依然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精准医学是当代医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但是针对胃癌的精准外科诊断与治疗,国内尚未达成共识。因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外科医师专家工作组、《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基于国内外现有的临床研究证据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对病情评估、外科决策、手术规划、标本外科处理、生物样本库建设、围手术期辅助治疗、术后加速康复和人文关怀等精准胃癌外科诊断与治疗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多次研讨,制订《精准胃癌外科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以下简称共识)。本共识形成16条推荐意见,以供国内同行参考,旨在推广精准胃癌外科诊断与治疗理念以及指导胃癌外科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显微注射法构建胶质母细胞瘤融合大脑类器官模型的可行性及其对化疗敏感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基于显微注射方法构建胶质母细胞瘤(GBM)融合大脑类器官模型的可行性,观察该模型肿瘤组织对替莫唑胺(TMZ)的敏感性。方法:GBM组织和脑肿瘤旁组织标本(定义为正常脑组织)来源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过的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株(hiPSCs)培养24 d构建大脑类器官模型,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蛋白标志物的表达,评估模型是否成功建立。采用显微注射方法将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过的患者来源的GBM单细胞或U-251 MG细胞株注射到培养约30 d的大脑类器官中,构建GBM融合大脑类器官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HE染色等方法观察GBM细胞在大脑类器官中的增殖及浸润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GBM融合大脑类器官中肿瘤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MPs)及BrdU的表达情况,采用HE染色观察形态及结构变化。将10 μmol/L TMZ加入GBM融合大脑类器官模型及GBM肿瘤类组织中培养48 h,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两种模型中Caspase-3的表达。结果:(1)hiPSCs培养至第24天,形成具有明确芽和分层边缘的块状组织样结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该结构阳性表达前脑、脑室样结构、前额叶皮质及海马的标志蛋白FOXG1、N-cadherin、Auts2及Frizzled 9,以及星形胶质细胞标志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标志蛋白TUJ1。(2)荧光显微镜下及HE染色均显示肿瘤细胞在大脑类器官内快速增殖,呈浸润性生长。免疫荧光检测显示,与大脑类器官比较,GBM融合大脑类器官的肿瘤细胞中,MMP2和MMP13的表达明显增加,Fibronectin、MMP3及MMP9的表达明显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MMP1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GFAP和BrdU的表达水平均增高(均 P<0.05)。(3)TMZ处理48 h后,免疫荧光染色显示,GBM类肿瘤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明显高于GBM融合大脑类器官。 结论:采用显微注射方法能够成功构建GBM融合大脑类器官模型。该模型中的肿瘤组织对TMZ的敏感性低于GBM肿瘤类组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过表达TRIM27通过抑制NFκB/MAPK信号通路减轻小鼠重症急性胰腺炎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过表达三基序蛋白27(tripartite motif-containing, TRIM27)对小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4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对照病毒组(AAV-GFP组)、假手术+过表达TRIM27组(AAV-TRIM27组)、SAP+对照病毒组(SAP+AAV-GFP组)、急性+过表达TRIM27组(SAP+AAV-TRIM27组),每组各6只。腹腔注射L-精氨酸(4 mg/kg)制作小鼠SAP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病毒组通过腹腔注射对照或者TRIM27过表达腺相关病毒(2×10 11 μg/只)。各组小鼠建模后72 h处死收集血清及胰腺组织标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白介素1b(interleukin-1b, IL-1b)、IL-6、人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acrophag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MCP-1)以及胰腺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等表达,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损伤,通过免疫组化观察小鼠胰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Ly6g阳性炎症细胞表达,通过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测定胰腺组织中p-p65、p65、p-ASK1、ASK1、p-JNK、JNK、p-p38、p38等蛋白表达。 结果:小鼠SAP后胰腺组织中TRIM27表达显著下调( P<0.05);通过腺相关病毒过表达TRIM27后,小鼠胰腺组织中TRIM27表达显著上调( P<0.05)。AAV-GFP组与AAV-TRIM27组小鼠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SAP+AAV-GFP组相比,SAP+AAV-TRIM27组小鼠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以及TNF-α、IL-1b、IL-6、MCP-1水平显著降低,胰腺组织中MDA降低、SOD和GSH升高,MPO、Ly6g等炎症细胞表达显著减少,同时p-p65、p-ASK1、p-JNK、p-p38等蛋白表达显著下调( P<0.05)。 结论:TRIM27过表达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减轻小鼠急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MAPK信号通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巨大纵隔脂肪肉瘤手术切除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提高对巨大纵隔脂肪肉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4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巨大纵隔脂肪肉瘤患者的诊治过程,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59岁男性,主诉咳嗽、气促3个月入院。胸部CT提示前纵隔可见巨大肿块影,呈混杂密度,边界清楚;肿块包绕上腔静脉及双侧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受牵拉变形,双肺受压,局部肺实变,右肺为著。因侵袭双侧膈神经及左无名静脉,行纵隔肿瘤切除术+双侧膈肌折叠术+左无名静脉成形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巨大的胸内脂肪肉瘤,标本大小为30 cm×26 cm×18 cm;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出院。结论:巨大纵隔脂肪肉瘤罕见,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术中尽可能完整切除病灶,减少术后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深部持续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主干血管损伤术后创面多重耐药菌感染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深部持续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与日常规换药治疗主干血管损伤术后创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例主干血管损伤术后创面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15~65岁[(41.8±12.9)岁]。所有患者主干血管损伤后行血管移植手术,术后微生物培养提示创面发生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杆菌(CRO)或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无敏感抗生素。所有患者每5 d给予手术清创,14例后续治疗采用常规换药(常规换药组),14例后续治疗采用深部持续冲洗联合VSD(冲洗联合VSD组)。清创术后第1天及之后每3 d行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检测,若患者病情有变化,随时复测。每5 d留取患者标本行微生物培养。观察两组创面及感染控制情况。比较两组炎症指标降至正常时间、治疗后创面CRO或VRE培养转阴时间、换冲洗液(换药)前及换冲洗液(换药)后1,2,3 h视觉模拟评分(VAS)、创面植皮或皮瓣修复情况、吻合口瘘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4.3±2.4个月)]。两组创面均无红肿、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感染未复发。冲洗联合VSD组白细胞计数降至正常时间为(9.4±2.4)d,中性粒细胞为(9.6±2.8)d,CRP为(9.8±3.1)d,ESR为(12.2±3.6)d,降钙素原为(7.6±1.9)d,短于常规换药组的(15.2±3.1)d、(13.6±3.4)d、(14.2±3.9)d、(19.9±3.3)d和(12.9±4.1)d( P均<0.01)。冲洗联合VSD组创面CRO或VRE培养转阴时间为(13.9±3.1)d,低于常规换药组的(19.2±6.9)d( P<0.05)。冲洗联合VSD组换冲洗液前及换冲洗液后1,2,3 h VAS为(4.2±0.7)分、(4.1±0.9)分、(4.2±0.9)分、(4.1±0.8)分,常规换药组分别为(4.3±0.6)分、(6.9±0.7)分、(5.4±0.9)分、(4.5±0.9)分。冲洗联合VSD组换冲洗液后1,2 h VAS低于常规换药组( P均<0.01),换冲洗液前及换冲洗液后3 h VAS与常规换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冲洗联合VSD组感染控制后5例(35.7%)创面需要植皮或皮瓣修复,少于常规换药组的11例(78.6%)( P<0.01)。冲洗联合VSD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7.1%(1/14),低于常规换药组的42.9%(6/14)( P<0.05)。 结论:主干血管损伤术后创面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时,与常规换药相比,在不依赖抗生素的情况下,深部持续冲洗联合VSD具有感染控制快、治疗过程疼痛减轻、创面植皮或皮瓣修复率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LRP8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8(LRP8)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为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1日住院的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术前未行放化疗及免疫治疗等辅助治疗措施)和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45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LRP8在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明确LRP8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45例结直肠癌组织中LRP8蛋白高表达37例(82.22%),低表达8例(17.78%);4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LRP8蛋白高表达17例(37.78%),低表达28例(62.22%);LRP8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和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χ 2检验发现LRP8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期、神经侵犯、血管侵犯、癌胚抗原(CEA)、低密度脂蛋白有关(均 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Ki67、糖类抗原199(CA199)、淋巴结转移、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无关(均 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NM分期、血管侵犯、神经侵犯及血清CEA、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为结直肠癌患者LRP8高表达的影响因素(均 P<0.05)。ApoB与肿瘤分期( rs=-0.382)、淋巴结转移( rs=-0.316)、血管侵犯( rs=-0.311)存在弱的负相关(均 P<0.05)。 结论:LRP8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增加,其表达增加与结直肠癌的分期、神经血管侵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存在相关性;LRP8高表达的患者,其肿瘤分期更差、更易并发神经及血管侵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富氢液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时NLRP3炎症小体活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富氢液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时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30只,体重20~25 g,6~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 n=6):假手术组(S组)、肾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肾缺血再灌注+NLRP3抑制剂MCC950组(I/R+M组)、肾缺血再灌注+富氢液组(I/R+H组)和肾缺血再灌注+MCC950+富氢液组(I/R+M+H组)。采用夹闭双侧肾蒂30 min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R+M组和I/R+M+H组术前连续14 d腹腔注射MCC950 20 mg/kg;I/R+H组和I/R+M+H组术后1 h腹腔注射富氢液5 ml/kg,其余各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再灌注24 h时,心脏采集血标本,检测BUN、Cr和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1β和IL-6浓度。然后处死小鼠,取肾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采用TUNEL法测定凋亡细胞计数,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检测NLRP3、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SC)和caspase-1及其mRNA表达水平。 结果:与S组比较,I/R组、I/R+M组、I/R+H组和I/R+M+H组血清Cr、BUN、Kim-1、TNF-α、IL-1β和IL-6水平升高,肾损伤评分和凋亡细胞计数升高,肾组织NLRP3、ASC、caspase-1及其mRNA表达上调( P<0.05);与I/R组比较,I/R+M组、I/R+H组和I/R+M+H组血清Cr、BUN、Kim-1、TNF-α、IL-1β和IL-6水平降低,肾损伤评分和凋亡细胞计数降低,肾组织NLRP3、ASC、caspase-1及其mRNA表达下调( P<0.05);与I/R+H组比较,I/R+M+H组血清Cr、BUN、Kim-1、TNF-α、IL-1β和IL-6水平降低,肾损伤评分和凋亡细胞计数降低,肾组织NLRP3、ASC、caspase-1及其mRNA表达下调( P<0.05)。 结论:富氢液减轻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抑制NLRP3炎症小体激活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对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质量控制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作为一种诞生十余年的新兴直肠癌手术入路,其发展过程中的坎坷经历提示着我们提升其手术质量的重要性。针对目前taTME的质量评估,其主要优势在于可以增加远切缘距离、降低环周切缘阳性率,并提升全直肠系膜标本的切除质量。由于目前高质量临床研究开展仍然较少,且已发表的研究仍不能除外混杂偏倚以及发表偏倚所带来的局限性,故对于当前结论仍需审慎看待。现阶段,仅推荐taTME在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患者和中心进行开展。因此,本文对于taTME手术质量的评估及在此基础上的患者与医疗中心的筛选进行探讨。根据目前研究结果和我中心实践经验,我们通常选择具有困难骨盆特征、低位直肠癌和(或)行新辅助放化疗需直视下确定远切缘的患者开展taTME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miR-1254通过靶向CSF-1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miR-1254及其靶基因巨噬细胞集落剌激因子-1(CSF-1)在胶质瘤组织、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以及miR-1254和CSF-1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在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标本以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胶质瘤组织、癌旁组织以及细胞株U87和人脑正常胶质细胞HEB中miR-1254和CSF-1 mRNA的表达水平。将胶质瘤U8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mimic NC组、miR-1254 mimic组以及siRNA NC组、CSF-1 siRNA组。采用qRT-PCR检测各组细胞miR-1254及CSF-1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CSF-1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54和CSF-1基因的靶向关系;采用CCK-8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结果:胶质瘤组织中miR-1254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44±0.16,癌旁组织为1.15±0.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2.914, P<0.001);胶质瘤组织中CSF-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1.96±0.27,癌旁组织为0.98±0.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4.970, P<0.001)。胶质瘤细胞U87中miR-1254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39±0.11,人脑正常胶质细胞HEB中为1.03±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0.113, P=0.008);胶质瘤细胞U87中CSF-1 mRNA相对表达量为1.02±0.03,人脑正常胶质细胞HEB为0.32±0.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9.037, P=0.009)。转染miR-1254后,CSF-1 mRNA、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随miR-1254表达水平的升高而降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与mimic NC组(1.04±0.12)比较,miR-1254 mimic组(0.31±0.02)CSF-1-WT细胞中荧光活性显著降低( t=10.430, P<0.001)。转染48 h后,空白对照组(0.71±0.01)、mimic NC组(0.68±0.04)、miR-1254 mimic组(0.35±0.01)细胞增殖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252.651, P<0.001);miR-1254 mimic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miR-1254 mimic组与mimic N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空白对照组(0.71±0.01)、siRNA NC组(0.68±0.04)、CSF-1 siRNA组(0.25±0.01)细胞增殖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320.309, P<0.001);CSF-1 siRNA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CSF-1 siRNA组与siRNA N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侵袭实验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365±27)、mimic NC组(388±24)、miR-1254 mimic组(83±15)细胞穿膜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173.915, P<0.001);空白对照组(365±27)、siRNA NC组(404±32)、CSF-1 siRNA组(87±14)细胞穿膜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141.294, P<0.001)。 结论:miR-1254在胶质瘤组织和胶质瘤细胞株U87中的表达均显著下降,CSF-1在胶质瘤组织和胶质瘤细胞株U87中的表达均显著升高。过表达miR-1254可能通过靶向降低CSF-1的表达来抑制胶质瘤U87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