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旧性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诊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陈旧性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指因急性期该骨折未及时治疗或愈合不良,形成骨折间隙纤维骨质增生、软组织卡顿及前交叉韧带(ACL)功能障碍。表现为伸膝障碍、膝关节不稳定等症状。该类骨折处理困难,主要原因包括手术复位及ACL张力恢复困难、膝关节内骨折块和韧带的广泛粘连以及增生阻碍了手术的复位与固定。基于以上问题,近年来涌现了大量治疗陈旧性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式,但缺乏总结与对比。本文介绍了该病的常见表现及诊断标准并详细回顾了现有已开展的各类手术方式,包括有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ARIF)、关节镜下铆钉复位固定、关节镜下游离骨块去除、前交叉韧带重建等多种治疗方式。本文将对目前常见诊疗方式进行综述,希望为临床陈旧性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治疗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连接型人工膝关节假体运动和负重模式的演变和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人工假体的普及,翻修患者的逐年增加和骨肿瘤保肢手术的成功应用,导致应用和潜在应用连接型膝关节假体的患者数量增加。连接型膝关节假体是关节内外韧带稳定机制失效的重建手段,目前经历了从屈曲铰链的单轴运动、旋转铰链的双轴运动、球轴铰链的多轴运动三代演变。连接型膝关节假体运动模式经历由屈曲铰链单轴运动,到旋转铰链双轴运动,再到球轴铰链多轴运动。负重模式从完全由铰链负重,到髁负重比例增大和完全髁负重。假体的限制和约束逐步减小,生物力学分布更合理,减少了应力集中,降低了磨损、松动和断裂几率,假体的生存率提高,并发症降低。然而和非限制性假体相比,连接型假体术后的远期效果差。本文总结归纳连接型人工膝关节假体在运动和负重模式的演变规律,为假体研究和设计提供借鉴和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超声辅助定位下游离臂内侧皮瓣在修复手指创面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定位下游离臂内侧皮瓣修复手指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手外科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严重手指损伤保指治疗术后皮肤坏死患者7例(7指)。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16~50岁,平均31岁;手指创面面积3.5 cm×3.0 cm~5.5 cm×4.0 cm,均伴有骨与肌腱外露。患者均二期采用游离臂内侧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面积为4.0 cm×3.5 cm~6.0 cm×4.5 cm。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定位穿支,术中通过将皮瓣源血管或穿支血管与手指指动脉及皮下静脉吻合重建皮瓣血供,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予抗感染、抗凝、抗血管痉挛等治疗,观察皮瓣存活情况。随访观察皮瓣外形、质地、感觉及供区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指功能。结果:7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术后出现静脉回流障碍,予皮瓣切口湿敷及放血治疗后顺利成活,术区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5~15个月,平均7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感觉恢复至S2~S3+。皮瓣供区遗留线状瘢痕,功能正常。手指功能恢复良好,优3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85.7%。结论:应用游离臂内侧皮瓣修复手指保指术后存留创面,可保留指体完整性,且皮瓣切取方便,供区相对隐蔽,修复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颅内外血运重建术后并发症的预警因素及短期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ICA)或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患者颅内外血运重建术后并发症的预警因素及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行颅内外血运重建术的ICA或MCA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120例(120侧手术).根据术后14 d内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患者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筛选影响术后并发症的预警因素.应用1:2倾向评分匹配方法筛选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患者,比较两组术后3~6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和CT灌注加权成像(CTP)分期的差异.结果 120例患者术后共19例(15.83%)发生并发症,其中脑梗死5例(4.17%),脑出血2例(1.67%),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12例(10.00%).与无并发症组比较,并发症组患者手术侧别为左侧的占比高,术前收缩压及红细胞比容高,术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收缩压高(OR=1.06,95%CI:1.01~1.11,P=0.022),术后第 1 天 NLR 高(OR=1.14,95%CI:1.04~1.24,P=0.006),手术侧为左侧(OR=12.87,95%CI:2.68~61.70,P=0.001)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预警因素.应用1:2倾向评分匹配的并发症组(15例)与无并发症组(25例)患者比较,术后3~6个月mRS及CTP分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术前收缩压高、术后第1天NLR高、手术侧为左侧是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ICA或MCA闭塞患者颅内外血运重建术后并发症的预警因素;术后新发生并发症对患者短期疗效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30年发展历程与未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中国腹腔镜直肠手术开展至今已历30年。手术指征从早期肿瘤拓展到进展期肿瘤;手术部位从直乙结肠到中低位直肠再到超低位直肠;淋巴结清扫范围从D2到D3再到侧方淋巴清扫;手术入路从经腹到经肛;消化道重建从小切口辅助到全腹腔镜;手术平台从2D到3D、4K到机器人;临床研究从单中心到多中心,从回顾性到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从国内开展到国际合作。正是由于我国微创外科与结直肠外科一大批专家学者的奋发前行,开创了中国腹腔镜直肠癌手术30年的飞速发展。笔者通过回顾中国腹腔镜直肠癌手术30年的发展历程,俱收并蓄、温故知新,向历史深处汲取灵感,以求后来者传承创新,开创中国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今后30年新的辉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耳Ⅰ期松弛部胆脂瘤患者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在耳Ⅰ期松弛部胆脂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109例耳Ⅰ期松弛部胆脂瘤患者(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A组(55例)、B组(54例),A组行上鼓室切开重建术,B组行Bondy改良乳突根治术,比较2组术后上皮化时间及术后1个月干耳率、术前及术后1个月听力检测结果、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A组术后上皮化时间较B组短(P<0.05);A组术后 1 个月干耳率 85%(47/55)高于 B 组 54%(29/54)(P<0.05);术后 1 个月 2 组 0.5 kHz、1 kHz、2 kHz、4 kHz等频率的气骨导差及平均气骨导差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A组0.5 kHz、1 kHz、2 kHz、4 kHz等频率的气骨导差及平均气骨导差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2/55)低于B组17%(9/54)(P<0.05);术后6个月2组均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上鼓室切开重建术、Bondy改良乳突根治术治疗耳Ⅰ期松弛部胆脂瘤患者均具有良好效果,对改善患者听力有积极作用,其中上鼓室切开重建术对乳突腔无明显影响,可促进术后上皮化,提高干耳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中国临床操作指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肝移植是治疗儿童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疗效确切。劈离式肝移植能有效扩大儿童供肝来源,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具有特殊临床特点和规律,建立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技术操作规范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供者和供肝评估、供受体匹配、供肝管道的分割与重建方面形成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临床操作指南,旨在规范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的技术流程,优化手术细节,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促进我国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快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三维重建技术结合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对肝癌患者术后CD4+、CD8+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结合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对肝癌患者术后CD4+、CD8+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384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各192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三维重建技术结合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采用软件SPSS 26.0分析数据,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检验;CD4+、CD8+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更短(P<0.05)、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CD4+、IgM、IgG水平均下降(P<0.05),CD8+、IgA水平与手术前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CD4+、CD8+和免疫球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和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三维重建技术结合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并未减轻对肝癌患者术后CD4+、CD8+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但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吻合器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Roux-en-Y式吻合中的应用对比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比不同吻合器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Roux-en-Y式吻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Roux-en-Y式吻合的135例远端胃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残胃空肠吻合口重建时应用吻合器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66例,圆型吻合器)和B组(n=69例,直线切割闭合器)。采用SPSS 27.0软件处理数据,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营养状况指标等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等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灶距上切缘距离、病灶距下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流质饮食时间短于A组(P<0.05);与A组患者相比,B组术后6个月时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较低(P<0.05),其他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患者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总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均低于术前,但B组高于A组(P<0.05)。结论: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Roux-en-Y式吻合中,应用圆型吻合器与直线切割闭合器均可行,但与圆型吻合器相比,直线切割闭合器可缩短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进流质饮食时间,降低术后远期吻合口狭窄率,改善患者术后远期营养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并同期半月板由内向外缝合技术在半月板桶柄样撕裂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半月板由内向外缝合技术在半月板桶柄样撕裂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中应用效果,并与全内缝合技术比较,以促进患者术后迅速恢复,保护关节功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3年5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依据同期半月板缝合方式将全内缝合与由内向外缝合技术患者纳入全内缝合组(51例)与内-外缝合组(69例).比较2组患者半月板愈合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手术治疗费用,手术前后三维步态参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半月板愈合率(90.20%vs.94.20%,P>0.05)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手术治疗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前-后位移、上-下位移、内-外位移、内-外翻以及内-外旋均下降,而屈直-伸直均上升(P<0.05),全内缝合组与内-外缝合组患者术后三维步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关节间隙压痛及关节积液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缝合组膝内下区麻木发生率高于全内缝合组患者(13.04%vs.0,P<0.05).结论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并同期半月板缝合采用由内向外缝合技术的疗效与全内缝合法相当,但是其术后膝内下区麻木发生率相对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