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的手术治疗: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体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Arteriovascular malformations,AVM)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我科进行手术治疗的43例体表软组织AVM病例的资料,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8~62岁,平均27.3岁.病灶位于头颈部29例,躯干部5例,上肢4例,下肢5例.对病灶进行Schobinger临床分期和Yakes血管构筑学分型,分析手术治疗方法和结果,总结手术治疗策略.结果 本组43例患者,根据Schobinger临床分期,本组病例Ⅰ期8例、Ⅱ期21例、Ⅲ期13例、Ⅳ期1例.根据Yakes血管构筑分型,本组Ⅰ型5例、Ⅱ型13例、Ⅲ型7例、Ⅳ型17例,1例缺少血管造影结果未分型.手术方法包括直接手术切除(29例)、介入栓塞后手术切除(5例)、应用扩张器分期手术切除(6例)和截肢/截趾/截指(3例).创面修复方法中,14例直接关闭创面,15例采用皮片修复,6例采用扩张皮瓣修复,8例采用局部皮瓣修复.所有切口一期愈合,皮片和皮瓣成活好.随访6~112个月(平均33.7个月),治愈37例,改善6例,治愈率84%.结论 根据动静脉畸形的部位、解剖关系、临床分期和血管构筑分型,联合介入栓塞和扩张器治疗等方法,进行个性化手术治疗,能获得比较满意的近期和远期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术后并发扩张囊部分外露的成功修复:病例报道2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23年9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2例烧伤后瘢痕患者,Ⅰ期植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术后并发扩张球囊部分外露,其中一例外露面积约为5 cm×5 cm,容积约为50 mL,占注水总量的20%;另一例外露面积约为3 cm×2 cm,容积约为20 mL,占注水总量的5%.分析扩张器球囊外露原因,给予换药,同时扩张器内注水并加压包扎,挽救外露的扩张球囊.最终成功注水270 mL和360 mL,约占皮肤软组织扩张器额定容量的67%和90%.术后2例患者瘢痕修复效果良好,扩张皮瓣未见坏死,无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患者满意.分析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后扩张球囊部分外露的原因如下:①瘢痕的扩张有限,周围条件不充分时,创口极易裂开;②电凝时间过长导致皮瓣局部全层坏死,易导致扩张器外露.总结此类并发症的治疗经验:防治感染,外加包扎与固定,减轻局部外露球囊的张力.此外,负压封闭引流可促进创面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预扩张皮瓣修复瘢痕切除后创面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报道预扩张皮瓣在瘢痕切除后创面修复的经验。2015年3月至2019年11月,郑州仁济医院显微整形修复外科用预扩张皮瓣进行瘢痕切除创面修复患者26例27处,其中男16例17处、女10例10处,年龄6~32岁,平均24岁。测量瘢痕需要切除面积,在瘢痕周围设计皮瓣并在皮瓣处放置合适的扩张器进行预扩张;扩张后切除瘢痕或病变组织,按照设计皮瓣修复创面,术后放置负压引流。26例患者中,预扩张皮瓣1例出现扩张器周围感染,经冲洗引流抗炎治疗后继续完成扩张,2例皮瓣转移后皮缘少许水疱,换药后愈合;其他皮瓣均血运良好无坏死、愈合后皮瓣质软、弹性好、外形满意,伤口均一期愈合。预扩张皮瓣操作简单、病程短、外观效果好、并发症少、瘢痕形成少且质地柔软、色泽良好,是修复瘢痕切除创面的理想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扩张皮瓣修复钛网颅骨成形术后钛网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下称扩张器)制作的扩张皮瓣修复钛网颅骨成形术后钛网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5年4月—2019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3例钛网颅骨成形术后钛网外露创面患者,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18~70岁,钛网外露出现时间为钛网颅骨成形术后3个月~4年,钛网外露创面面积:1.5 cm×0.6 cm~6.3 cm×6.0 cm。Ⅰ期于钛网外露创面周围边缘1 cm以远的正常头皮下置入1个或2个额定容积50~200 mL方形扩张器,注水时间2~3个月,总注水量为扩张器额定容积的1.6~2.0倍。Ⅱ期行扩张器取出及扩张皮瓣(面积为4.1 cm×1.8 cm~9.1 cm×7.9 cm)转移修复钛网外露创面。统计扩张器置入部位,扩张皮瓣转移形式,术后钛网外露部位创面愈合情况、扩张皮瓣成活情况;随访头部切口瘢痕及外形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7例扩张器置入部位为颞部、6例为顶部。11例患者扩张皮瓣推进转移,2例患者扩张皮瓣易位转移。本组患者术后均成功保留钛网且头部创面均愈合。1例患者扩张皮瓣尖端坏死通过换药处理后治愈,12例患者扩张皮瓣转移后全部成活。术后12个月随访,本组患者外露钛网保留,切口愈合好,切口瘢痕隐蔽,头皮毛发生长良好,头部外观较佳。结论:采用扩张皮瓣修复钛网颅骨成形术后钛网外露创面,能有效地覆盖创面并保留外露钛网,获得良好的功能和外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以胸廓内动脉穿支为蒂的预扩张胸三角皮瓣游离移植整复面部瘢痕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行术前血管评估,选取合适的胸廓内动脉穿支并以其为蒂,行预扩张胸三角皮瓣游离移植整复面部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9月—2021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面部瘢痕患者,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16~58(31±12)岁,瘢痕面积7 cm×5 cm~14 cm×9 cm,均采用以胸廓内动脉穿支为蒂的预扩张胸三角皮瓣游离移植整复。手术分2期或3期进行,术前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胸廓内动脉血管穿支进行评估。Ⅰ期行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以下简称扩张器)置入术,于胸壁置入1个额定容量为400~600 mL的圆柱形扩张器,扩张3~4个月,注水量为扩张器额定容量的1.2~1.5倍。Ⅱ期行瘢痕切除+预扩张胸三角皮瓣游离移植术,皮瓣切取面积为9 cm×7 cm~16 cm×10 cm。将皮瓣血管蒂(胸廓内动脉肋间穿支血管)与面动静脉或者颞浅动静脉进行端端吻合,供区创面直接缝合。5例患者因皮瓣蒂部臃肿在Ⅱ期术后3~6个月行Ⅲ期皮瓣修薄术。在末次手术后6个月统计皮瓣存活、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塞姆斯温斯坦单丝测验评价皮瓣感觉,将皮瓣与周围正常皮肤颜色进行对比来评价色泽,采用利克特5级量表评价患者的疗效满意度。结果:末次手术后6个月,11例患者皮瓣全部存活良好。1例患者皮瓣移植术后出现静脉危象,行二次血管吻合后皮瓣成活;1例患者在Ⅰ期扩张器置入术后出现血肿,清除后未影响后续治疗;所有患者均无感染、扩张器外露等并发症发生。末次手术后6个月,患者皮瓣感觉:9例达到保护性感觉减弱及以上,1例保护性感觉缺失,1例仅存在深部触压觉;患者皮瓣色泽:3例与周围正常皮肤颜色非常接近,6例与周围正常皮肤颜色接近,2例与周围正常皮肤颜色有差异;患者的疗效满意度:2例非常满意,6例满意,2例一般满意,1例有点不满意。结论:对于大面积面部瘢痕,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行术前血管评估,选取合适的单一胸廓内动脉穿支作为血管蒂进行预扩张胸三角皮瓣游离移植整复安全有效。术后患者面部皮瓣颜色与周围正常皮肤组织接近,并可恢复部分感觉,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有利于全颜面部修复术中皮瓣开窗及面部器官成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全颜面部修复仍然是当代医学的一大挑战,由于缺乏有效的可视化手段评估皮瓣血管情况及血流灌注,术中的皮瓣开窗及面部器官成形仍然面临较大风险,使得面部的立体修复受到阻碍。该文主要探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在全颜面部修复术中指导皮瓣开窗及面部器官成形的作用。该团队于2018年6月—2021年6月收治了10例烧伤后全颜面部瘢痕患者(年龄为5~59岁),均采用扩张预制皮瓣行全颜面部修复,术中鼻孔、唇部及眼部的开窗及器官成形均是在采用ICGA评估皮瓣血流灌注下进行。随访结果显示患者面部外观明显改善,五官外形恢复良好。该病例研究表明ICGA可提高全颜面部修复术中皮瓣开窗的安全性,并有助于面部器官成形,可实现全颜面部修复从二维修复向三维修复的跨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尿道下裂多次手术后阴茎皮肤缺损模式化修复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手术中包皮缺损模式化修复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59例尿道下裂手术失败患儿的病例资料。年龄(6.9±3.2)岁。根据尿道修复后的阴茎、阴囊皮肤条件选择阴茎皮肤整形方法,其中20例采用单纯包皮多个减张小切口完成阴茎皮瓣整形,22例伴有阴茎、阴囊转位者采用阴茎侧边阴囊皮瓣完成阴茎腹侧覆盖,12例采用阴囊中缝带蒂皮瓣覆盖尿道腹侧,5例采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覆盖阴茎。结果:减张小切口术后1周创面完全愈合,未见明显瘢痕形成。采用阴茎侧边阴囊皮瓣完成阴茎腹侧覆盖者,未见皮瓣坏死、伤口感染等。采用阴囊中缝带蒂皮瓣覆盖尿道腹侧者,皮瓣均存活,无阴囊血肿。采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覆盖阴茎缺损者,皮瓣均存活,未发生取材部位的创面感染、腹部疝等并发症。所有患儿术后均无尿道瘘和尿道憩室,阴囊中缝带蒂皮瓣组和阴茎侧边阴囊皮瓣组各1例出现尿道狭窄,行尿道扩张后治愈。单纯小切口组和阴茎侧边阴囊皮肤组各1例出现阴茎头开裂,采用Mathieu方式二次修复后治愈。结论:对尿道下裂手术中包皮缺损情况采用模式化修复策略是安全、有效的,可重复性好。减张小切口可用于所有类型的皮瓣减张,阴茎侧边阴囊皮瓣适用于伴有阴茎阴囊转位情况,阴囊中缝带蒂皮瓣和腹壁下浅动脉穿支皮瓣适用于缺损面积较大的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体血管移植桥接巨大旋股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头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头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是烧伤整形外科、头颈外科等最常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头皮缺损常导致颅骨外露、坏死、感染等,严重者累及脑组织。目前常见的修复方式包括皮片、局部皮瓣、扩张皮瓣等移植修复。后期往往面临植皮术后贴骨瘢痕溃疡、局部皮瓣修复面积有限、扩张皮瓣需有充足的扩张时间等问题。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已成为主要的修复方法之一,针对头部大面积软组缺损,全身可利用组织瓣及可供吻合受区血管选择有限。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例头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采用自体血管移植桥接重建血供的巨大旋股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扩张器置入失败后采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再造乳房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挽救扩张器置入失败并再造乳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采用DIEP皮瓣移植再造乳房补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扩张器置入乳房重建失败的患者资料。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乳房形态以及供区伤口愈合情况和腹壁功能。结果:共纳入1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53岁。既往曾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扩张器置入乳房重建术,需再造乳房均为单侧,左侧8例,右侧5例。其中3例发生扩张器感染取出,4例发生扩张器包膜挛缩移位,6例自感不适需要取出假体。13例患者共切取移植13块游离DIEP皮瓣,皮瓣长(25.5±0.6) cm、宽(12.6±0.4) cm、厚(5.9±0.7) cm,血管蒂长度为(11.3±0.4) cm。皮瓣平均重量为435 g(390~510 g)。平均手术时间为440 min (390~560 min)。6例患者选用胸廓内血管近端作为受区吻合血管,4例选用胸廓内血管近、远端作为受区吻合血管,2例选用胸背血管作为受区吻合血管,1例选用胸背血管和胸廓内血管近端作为受区吻合血管。所有DIEP皮瓣均一期顺利成活。术后随访16.5个月(12~39个月),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位置隐蔽,腹壁运动功能无明显受限。结论:DIEP皮瓣用于扩张器置入失败后的乳房再造,术后乳房形态良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乙状窦后骨桥植入在耳后皮肤扩张法耳廓再造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主动选择乙状窦后骨桥植入在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皮肤扩张法耳廓再造术后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3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行骨桥植入的43例(43耳)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外耳道骨性闭锁或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0例,女性13例;接受骨桥植入术时年龄9~36岁,中位数年龄10岁。所有患者均采用耳后皮瓣扩张法耳廓再造手术,其中扩张单皮瓣法36例,扩张双皮瓣法7例。于第三期术中或三期耳廓再造术后行乙状窦后骨桥植入手术。通过比较骨桥植入前后患者纯音听阈和言语识别率的变化,评估其听力改善效果。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听力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SPSS 14.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43例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术后平均骨导听阈为(8.2±6.6)dBHL,与术前[(8.1±5.7)dBH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5)。术后开机助听听阈较未助听条件下听阈明显下降[(32.8±4.6)dBHL比(60.5±5.5)dB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骨桥助听后,患者安静环境下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及短句的言语识别率分别提高至72%、84%和98%,与非助听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01);助听后噪声环境下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及短句的言语识别率分别提高至70%、80%和92%,与非助听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01)。术后随访4~47个月(中位数24个月),患者助听效果稳定,耳廓外形较好。1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出现植入体线圈周围血肿,经穿刺引流及加压包扎后血肿消退,无复发。 结论:对于耳后皮瓣扩张法耳廓再造术后的患者,主动选择乙状窦后骨桥植入,既可减少手术瘢痕,达到外形美观的效果,又能获得术后稳定的助听效果,手术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