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部中成药治疗慢性肌肉骨骼疼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慢性肌肉骨骼疼痛(CMP)已成为全球致残的主要原因.中药贴剂(CPM)是由中草药制成,并根据《五十二病方》(公元前202年至公元9年)中的处方进行加工.对于缓解疼痛的有效性证据并不一致.这篇文献综述旨在更好地了解CMP治疗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的效果.对脊柱、关节或肌肉/肌腱疼痛患者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如果实验组接受CPM治疗,而对照组仅接受非中药干预,如非甾体抗炎药、扶他林或红外物理疗法,则纳入研究.2010年至2021年间,共有3180名参与者参与了 26项随机对照试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通络祛痹膏外敷对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及关节滑液免疫细胞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探究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联合通络祛痹膏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疗效及对关节滑液免疫细胞和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KOA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对照组B及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A予TENS治疗,对照组B予通络祛痹膏外敷+扶他林治疗,观察组予通络祛痹膏外敷+TENS治疗,各组均治疗6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滑液中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v)、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表达水平,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和膝关节康复量表(lysholm knee score scale,LKSS)评分评估膝关节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A及对照组B(P<0.05),LKSS评分高于对照组A及对照组B(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IL-6、TNF-α、IFN-γ表达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A及对照组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O、MDA表达水平降低,SOD表达水平升高,与对照组A及对照组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NS联合通络祛痹膏治疗KOA疗效明显,止痛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关节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不同镇痛模式对二次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比较不同镇痛模式的效果,选出能够显著减轻二次剖宫产术后疼痛程度的镇痛模式.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吉林省妇幼保健院行二次剖宫产的产妇9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B组镇痛模式是手术完成后给予硬膜外腔吗啡2.5 mg,联合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腰方肌神经阻滞麻醉(QLB),加口服扶他林50 mg,术后4 h肚脐至耻骨联合区域针刺试验疼痛评分为0分的产妇列入A组,术后4 h肚脐至耻骨联合区域针刺试验疼痛评分为1~3分的产妇列入B组;C组镇痛模式是手术后给予硬膜外腔吗啡2.5mg,加口服扶他林50 mg.记录术后4、8、12、24、48 h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扶他林开始用药时间、用药次数及用药频率,术后产妇子宫收缩疼痛次数,总体镇痛满意度,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A组比较,B组、C组产妇术后不同时间点宫缩疼痛次数,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VAS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0.05).3组产妇剖宫产术后不同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B组、C组总体镇痛满意度分别为93.3%、63.3%、50.0%,与A组比较,B组、C组术后总体镇痛满意度均显著降低(x2=7.954,13.871,均P<0.05).与A组比较,B组、C组产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3.774,2.857,均 P>0.05).A 组、B 组、C组排气时间分别为(20.1±2.5)h、(25.1±3.0)h、(31.1±3.9)h,3组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733,P<0.05).A组、B组、C组扶他林开始用药时间分别为(21.3±1.6)h、(14.1±1.2)h、(9.9±1.2)h,用药次数分别为(3.3±0.2)次、(4.2±0.2)次、(4.8±0.1)次,用药频率分别为(14.4±0.9)h/次、(11.3±0.4)h/次、(10.1±0.3)h/次.3组产妇剖宫产术后开始用药时间、用药次数及用药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73.085,442.250,458.187,均P<0.05).除B组1例年轻产妇Bromage评分为1级外,其他产妇术后不同时间点均未出现运动阻滞.结论 超声引导下QLB联合硬膜外少量吗啡和口服止痛药这种多模式镇痛方式能够显著减轻产妇术后疼痛程度,缓解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提高二次剖宫产术后总体镇痛满意度,对缓解产妇术后疼痛具有极大优势,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推拿配合寒湿痹痛熥药外用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观察推拿配合寒湿痹痛熥药外用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于北京市丰盛中医骨伤专科医院就诊的寒湿型腰肌劳损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推拿联合寒湿痹痛熥药外用治疗,对照组给予推拿联合扶他林外用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VAS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JO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的67.5%(x2=18.003,P<0.05).结论 配合外用寒湿痹痛熥药能够提高推拿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腕踝针对急性期痛风症状及炎性介质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腕踝针对急性期痛风症状、应激反应及炎性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108例急性期痛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秋水仙碱口服联合扶他林外涂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腕踝针治疗.治疗1周后,评估两组临床效果、关节疼痛、肿胀变化情况、应激反应指标及炎性介质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及关节肿胀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8.15%,对照组为83.33%,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皮质醇(Cor)及促肾上腺激素(ACTH)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腕踝针能够减轻急性期痛风的疼痛应激反应及炎性介质的表达,缓解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清宫正骨手法联合黄帝内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观察清宫正骨流派特色手法联合黄帝内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的66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清宫正骨手法拔戳揉捻联合内针治疗,手法操作10~15 min,隔日1次;内针留针40 min,3次/周.对照组给予扶他林乳胶剂治疗,隔日1次,涂抹适时佩戴护肘.2组疗程均为4周.对比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肘关节局部压痛值、肘关节评分(HHS)、关节活动度和最终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VAS较同组治疗前降低,压痛值及HSS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压痛值及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肘关节外旋、内旋活动度较同组治疗前扩大(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肘关节外旋、内旋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腕关节掌屈、背伸活动度较同组治疗前扩大(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腕关节掌屈、背伸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宫正骨手法联合内针能有效缓解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肘关节功能活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膝部调衡法推拿治疗鹅足滑囊炎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观察膝部调衡法推拿治疗鹅足滑囊炎(PAB)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PAB患者6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推拿组和药物组,每组32例.药物组采用扶他林外用治疗,推拿组给予基于辨构论治的膝部调衡法推拿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Lyshlo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及总有效率,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过程中药物组脱落1例.推拿组总有效率为93.8%,药物组为8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Lyshlom评分及膝关节ROM值均显著增加(P<0.05).两组VAS、Lyshlom评分及膝关节ROM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辨构论治的膝部调衡法推拿治疗PAB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其疗效优于扶他林外用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理筋拔戳揉捻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探讨理筋拔戳揉捻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liater epicondylitis,LE)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别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电力医院、北京丰盛骨伤科专科医院收集LE患者1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6例,男36例,女60例;年龄28~60(41.20±5.50)岁;病程1~14(5.24±1.35)d;予理筋拔戳揉捻法配合肘关节练功法治疗,隔日1次,治疗2周.对照组96例,男33例,女63例;年龄26~60(43.35±7.75)岁;病程1~14(5.86±1.48)d,予外用扶他林配合护肘关节固定治疗,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7、11、13天比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美国特种医院评分系统(Hospital for Surgery Scoring System,HSS)、肘关节旋前及旋后角度、腕关节掌屈及背伸角度、肘关节压痛,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美国特种医院评分系统2(Hospital for Surgery Scoring System2,HSS2)肘关节评分.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0~14(12.0±1.6)d.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VAS分别为(6.83±1.36)、(6.79±1.58)分,末次治疗后降低至(1.49±1.09)、(2.11±1.81)分,其中治疗后第1、3、5、7、9、11、13天,治疗组VAS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 HSS 评分分别为(61.73±11.00)、(36.47±12.45)分,末次治疗后提高至(94.42±5.90)、(91.44±9.11)分,其中治疗后第1、3、5、7、9、11、13天,治疗组HS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5天,治疗组肘关节外旋角度、内旋角度分别为(66.41±12.69)°、(66.35±13.54)°,对照组为(62.08±16.03)°、(61.77±16.35)°;治疗后第 7 天,治疗组肘关节外旋角度、内旋角度分别为(69.79±12.64)°、(70.02±13.55)°,对照组为(65.28±15.86)°、(65.09±16.67)°,以上时间点治疗组肘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5天,治疗组腕关节背伸、掌屈角度为(39.43±15.94)°、(46.68±11.10)°,对照组为(38.51±18.49)°、(44.27±13.58)°;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腕关节背伸、掌屈角度分别为(42.52±16.50)°、(49.23±10.96)°,对照组为(41.18±20.09)°、(46.64±14.63)°;治疗组腕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3天,治疗组HSS2为(93.61±6.32)分,高于对照组(92.06±7.94)分(P<0.05).两组各时间点肘关节压痛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他林外用联合肘部固定和理筋拔戳揉捻手法均能有效改善LE的症状,理筋拔戳揉捻手法较扶他林外用治疗具有止痛时间长和恢复肘关节功能更好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骆驼蓬在类风湿关节炎大鼠中的抗炎作用及对关节功能、关节滑膜组织NLRP3,ASC,Caspase-1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探讨骆驼蓬在类风湿关节炎大鼠中的抗炎作用及对关节功能、关节滑膜组织NLRP3,ASC,Caspase-1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骆驼蓬组、扶他林组、甲氨蝶呤组.关节围度及疼痛情况测定;关节滑膜组织HE染色;关节滑膜组织TUNEL染色观察凋亡;免疫组化检测大鼠关节滑膜组织NLRP3,ASC,Caspase-l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甲氨蝶呤组、骆驼蓬组、扶他林组左右踝关节肿胀程度和关节疼痛指数明显更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骆驼蓬组、扶他林组左右踝关节肿胀程度和关节疼痛指数明显更低(P<0.05),且骆驼蓬组左右踝关节肿胀程度和关节疼痛指数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扶他林组;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甲氨蝶呤组、骆驼蓬组、扶他林组NLRP3、ASC、Caspase-1明显更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骆驼蓬组、扶他林组NLRP3、ASC、Caspase-l明显更低(P<0.05),且骆驼蓬组NLRP3、ASC、Caspase-l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扶他林组;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甲氨蝶呤组、骆驼蓬组、扶他林组凋亡率明显更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骆驼蓬组、扶他林组凋亡率明显更低(P<0.05),且骆驼蓬组凋亡率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扶他林组;与模型组比较,甲氨蝶呤组、扶他林组、骆驼蓬组三组关节软骨面均较光滑,滑膜组织增生及炎细胞浸润程度均减轻(P<0.05).结论:骆驼蓬可通过调节滑膜组织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抑制滑膜组织炎症反应,进而达到改善关节肿胀和疼痛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刃针结合正骨推拿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观察刃针结合正骨推拿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前斜角肌综合征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刃针结合正骨推拿治疗,对照组予口服扶他林胶囊、妙纳片,疗程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颈椎后仰活动度进行比较.结果 在治愈率上,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更高.观察组总体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疼痛评分改善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椎后仰活动度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尽管口服药物能临时较快的起到止痛作用,但刃针结合正骨推拿法效果更好,可显著减轻前斜角肌综合征患者的症状,且无药物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