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槐轩医学用药规律分析与扶阳思想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通过挖掘、研究《槐轩医学全书》中的药物应用规律,提炼分析槐轩医学临床思想,与扶阳医派一脉理论比较,探究古今扶阳思想之差异.方法:对《槐轩医学全书》中所涉方剂与药物进行梳理提取,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药物进行统计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Statistics24.0 和SPSS Modeler18.0 具体分析其用药频次、性味归经、用药剂量以及关联规则、聚类.结果:共筛选方剂 386 首,涉药 327 味,用药以性温、味辛甘为主,归经多为脾经,性味归经分析呈现较强的集中现象.关联分析以中焦脾胃药物应用搭配为核心,形成具辛甘化阳理法的 15 个药对;聚类组成 6 个新方;在姜桂附应用剂量统计上,发现其趋向审慎.结论:槐轩医学以温补为特色,重视后天资先天,注重脾胃枢机调理,不偏颇阴阳,形成一系列特色理法,对扶阳学派影响深远,但与后世扶阳学派理论又有很大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论人体内阳外阴本体结构理论与扶阳学派核心思想的贯通
编辑人员丨2023/8/6
扶阳学派从乾坤坎离卦象的分析入手,以坎离中立极之阴阳为纲纪贯穿其理论与临证的始终,并使“生命以火立极”诸观点成为必然推论.人体内阳外阴本体结构论则以阴阳运动的本质属性为线索,以《周易》《黄帝内经》相关论述为支持,提出关于人体阴阳体用关系、正邪定位与辨证论治的新认识.通过分析发现,扶阳学派和阴阳本体结构论在基本观点的认识上是贯通的,都认为人体阴阳的气化运动的一般规律为阳是自下而上、自内而外,阴是自上而下、自外而内形成交感的,从而澄清了目前中医学界在人体阴阳交感运动中认为阳在外而阴在内的模糊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论“立极阴阳”——谈谈扶阳学派的理论支点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从乾坤坎离卦象入手,提出“立极阴阳”理论,认为坎离中立极之阴阳为纲纪.并通过分析“立极阴阳”与扶阳学派的核心思想,认为“立极阴阳”是构成了扶阳学派的理论支点.此理论的提出,对我们准确把握扶阳学派之理论体系,以及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运用意义深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气一元论思想对钦安医学理论的影响探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气一元论是从元气来解释宇宙的生成与性质的学说,认为气是宇宙的本原、气是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中介、气在不断运动与变化.在气一元论思想的影响下,郑钦安提出了天人一气、真气为立命之本、万病生于一气、阴阳合为一气、阳气为立命之根等学术观点,构建了钦安医学理论体系,其中"阳气为立命之根"的思想对后世扶阳学派影响很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浅析吴佩衡在妇科疾病中附子的应用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吴佩衡先生是中医扶阳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云南经方学理论的领军人物,对《伤寒杂病论》有深入的研究.他重视阳气,推崇扶阳,精研仲景学说和郑钦安学说,其运用温阳、扶阳法治疗妇科寒证有着丰富的经验,现为了提炼吴氏扶阳学说思想在妇科方面的应用经验,探讨在妇科疾病中附子的应用规律,对吴氏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研究,以求利于丰富吴氏学术思想内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扶阳抑阴法治疗冠心病理论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扶阳抑阴法是《伤寒论》的基本诊治思路,也是扶阳抑阴学派的基本治病思路.冠心病是在临床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中医学将其归属于“胸痹、心痛”范畴,认为其主要病机为“阳微阴弦”.该文以“阴、阳”作为切入点,探析扶阳抑阴法的历史溯源及理论依据,查阅文献解读历代医家对扶阳抑阴法的学术争辩.并将扶阳抑阴法与“阳微阴弦”病机相结合,通过对阳微阴弦的分析,将扶阳抑阴法巧妙用于冠心病的辨证治疗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儿科温阳学术理论溯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中医儿科学寒温两派学术之争,始于宋代钱乙和陈文中对小儿体质的不同见解,后世形成寒凉与温阳两大主要流派.温阳学派起源于陈文中,经后世众多医家不断演绎而渐趋完善.温阳学派认为小儿“稚阴稚阳”之体,不耐寒凉攻伐,注重固护小儿阳气,治疗多以温阳扶正为主.今人对扶阳法研究较多,但对其重要组成部分儿科温阳扶阳研究较少,故应深入对儿科温阳扶阳治法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论中医扶阳学派对太极学说的重构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从太极学说的角度,以在理学影响下提出的温补学派为对比,分析清末大儒刘沅反理学的哲学思想对中医扶阳学派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探讨中医扶阳学派的核心哲学原理,并理清中医扶阳学派对太极学说的重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纪云西运用交泰斡否法治疗顽固性口疮经验介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立极阴阳”为扶阳学派核心思想,重视坎离二气,提出“内阳外阴”本体结构,可释生理病理之惑.纪云西教授临证以“交泰斡否”四法应用于治疗顽固性口疮,多有良效.兹述如下,共飨杏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胡跃强临证运用附子之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胡跃强教授是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长期潜心研习中医药理论及临床,既勤求古训,又融汇新知,基于扶阳学术思想,将附子灵活应用于急慢性疾病和各类疑难杂症,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亦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文章通过阐述附子与辨证、炮制、配伍、剂量、煎服法、药后调摄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临床医案,对扶阳学派传承人胡跃强教授运用附子的用药经验进行了回顾性总结,旨在为附子的临床推广和应用,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