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治性晚期乳腺癌合并肺结核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难治性晚期乳腺癌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就诊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甲乳外科1例难治性晚期乳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进行分析,回顾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为27岁女性,发现右乳肿物半月余入院。结合肿瘤病理、免疫组化与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右侧浸润性乳腺癌伴骨转移(T 2N 2M 1,Luminal B),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给予经典抗结核治疗2周后,完成4周期挽救化疗,效果不佳;使用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抗体后出现严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结论:Luminal B型乳腺癌(ER、PR低表达)分子特征、预后与三阴型乳腺癌类似,免疫治疗可用于PD-L1阳性表达的该类型患者。免疫治疗非特异性激活免疫系统引起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但导致患者死亡实属罕见,应引起临床医师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乳腺癌抗体偶联药物输注管理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抗体偶联药物(ADC)靶向生物制剂,是一类由单克隆抗体经由连接分子与细胞毒类药物偶联结合而组成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新型ADC药物的上新以及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在改变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以及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格局的同时,对医护人员ADC药物的规范使用及管理提出新的要求。ADC药物的输注规范、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管理等是保证药物疗效及安全的重要前提,因此,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癌个案管理师分会及靶向药物输注规范共识制定小组共同制定了乳腺癌抗体偶联药物输注管理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恩美曲妥珠单抗、德曲妥珠单抗、戈沙妥珠单抗等ADC药物的输注规范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的早期预防和及时管理的实践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乳腺癌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乳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晚期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0%。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以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为主,但经多线治疗后患者容易对药物产生耐药,特别是三阴性晚期乳腺癌。肿瘤血管生成学说认为阻断血管生成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和迁移。抗血管生成类药物主要包括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生物大分子药物以及小分子VEGFR抑制剂。血管生成在乳腺癌生长和转移扩散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在晚期乳腺癌中也具有临床潜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0年颁布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出,在尚无更好治疗手段等特殊情况下,医疗机构应当对说明书中未明确、但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品用法进行管理。共识撰写专家组根据国内外乳腺癌研究进展,整理国内外已发表的文献及国际学术大会报道,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对小分子抗血管靶向药用于晚期乳腺癌治疗的数据进行汇总,制定了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乳腺癌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仅供临床医师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aspase-1/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在三阴性乳腺癌顺铂抗肿瘤效应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Caspase-1/焦孔素D(gasdermin D,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顺铂(DDP)抗肿瘤效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以DDP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前后TNBC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及焦亡/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在TNBC细胞系MDA-MB-231细胞中给予DDP处理,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分析DDP诱导的细胞死亡类型。采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实验和ELISA实验检测DDP给药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释放的LDH及分泌的炎性因子IL-18、IL-1β的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记检测DDP给药后细胞中焦亡/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在DDP给药的MDA-MB-231细胞中同时给与Caspase-1特异性抑制剂抑制焦亡效应,或给与Caspase-3特异性抑制剂抑制凋亡效应,通过MTT、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对DDP抗肿瘤效应的影响。结果:以DDP为基础的NACT引起的TNBC患者肿瘤组织病理学改变包括癌细胞肿胀和瘤床周围炎性细胞聚集,更类似于焦亡样改变。焦亡途径关键分子Caspase-1和GSDMD在NACT后上调幅度均显著高于主导细胞凋亡的Caspase-3上调水平。进一步的细胞实验显示,DDP可诱导MDA-MB-231细胞呈现以细胞膜吹泡为特征的焦亡样改变。基于Annexin V-PI的流式细胞学显示DDP引起的MDA-MB-231细胞死亡类型主要为Annexin V +PI +细胞(裂解型细胞为主,如焦亡)。此外,DDP能诱导MDA-MB-231中Caspase-1和GSDMD的显著切割活化,同时上调上清液中LDH、IL-18和IL-1β的释放,而主导凋亡的Caspase-3活化水平明显低于Caspase-1、GSDMD。且Caspase-1抑制剂(阻断经典的焦亡途径)对顺铂抗肿瘤效应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Caspase-3抑制剂(阻断凋亡途径)。 结论:Caspase-1/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在三阴性乳腺癌DDP抗肿瘤效应中可能发挥主导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乳腺癌类器官放射生物学模型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乳腺癌类器官培养体系并对其进行组织学表征与初步放射生物学特征研究。方法:体外培养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细胞系和肿瘤组织细胞形成乳腺癌类器官,对其进行组织结构表征并利用Ki-67、ER、PR、Her2指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组织及乳腺癌细胞系形成的类器官进行4、8 Gy照射处理,观测照射后0、24、48、96 h的乳腺癌类器官个数以及直径变化来评估放射对类器官的杀伤情况。结果:乳腺癌细胞系和患者来源组织在6 d左右形成类器官结构;HE染色显示微结构,标志物表达具有空间异质性,肿瘤来源类器官与原组织的标志物表达具有相似性;照射处理MCF-7乳腺癌类器官后,生长停滞,部分形成的类器官崩解消失,48~96 h,逐渐恢复增殖趋势;MDA-MB-231乳腺癌类器官呈现辐射耐受和生长停滞,但结构没有明显改变,96 h仍未观察到恢复趋势;选取的三阴性患者组织来源的类器官也呈现辐射耐受,照射后类器官仍持续生长且结构没有明显改变,但生长趋势明显小于未照射组。结论:不同来源与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细胞经体外培养形成的乳腺癌类器官具有微结构与异质性,可以反映来源组织标志物表达情况并展现不同的放射抵抗能力,三阴性乳腺癌来源的类器官更加耐照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具有新抗原突变反应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应用于转移性乳腺癌的过继性细胞治疗:一项Ⅱ期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转移性乳腺癌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方案对其效果有限,尤其在三阴性乳腺癌。自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是一种过继细胞治疗方法,在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中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通过选择对肿瘤突变产物反应的TILs,在转移性上皮样癌(包括乳腺癌)患者中验证了其部分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阴性乳腺癌组织环指蛋白181及Yes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环指蛋白181(RNF181)及Yes相关蛋白YAP(YAP)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人类蛋白质图谱图像分类(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库及Oncomine数据库分析RNF18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采用Kmplot数据库分析RNF181与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3例三阴性乳腺癌标本中RNF181和YAP的表达,分析RNF18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因素。结果:通过数据库分析发现RNF181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RNF181、YAP表达与预后呈负相关;123例三阴性乳腺癌中RNF181的阳性表达率[82.11%(101/123)]明显高于相对应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25.2%(31/123, χ2=80.104, P<0.01]。RNF181在TNM Ⅲ、Ⅳ期中表达高于TNM Ⅰ、Ⅱ期( χ2=4.386, P<0.05);组织学Ⅲ级中RNF181的表达高于Ⅰ、Ⅱ级( χ2=6.149, P<0.05);RNF18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 χ2=5.617, P<0.05);p53阳性的患者RNF181蛋白表达高于阴性的患者( χ2=4.754, P<0.05);RNF181的表达与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表达呈正相关( χ2=4.236, P<0.05);采用Kaplan-Meire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发现RNF181表达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 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NF181是影响预后的因素之一( P<0.05);123例三阴性乳腺癌中RNF181表达与YAP表达呈正相关( R=0.348, P<0.01)。 结论:RNF181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增高,并与TNBC患者的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p53表达、Ki-67表达等临床病理特征明显相关,是影响TNBC预后的因素之一。RNF181与YAP表达呈正相关,可能通过YAP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预定位免疫PET显像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采用预定位技术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阴性荷瘤鼠中探索西妥昔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Cetuximab)靶向EGFR免疫PET显像的可行性。方法:以反式环辛烯(TCO)- 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修饰Cetuximab获得Cetuximab-TCO。以2,2′-((6-氨基-1-(4,7-双(羧甲基)-1,4,7-三氮烷-1-基)己烷-2-基)氮杂二酰基)二乙酸(L-NETA)为螯合剂,制备 68Ga-L-NETA-四嗪(Tz)分子探针,测定其标记率、稳定性。体外培养基底样乳腺癌细胞MDA-MB-468(EGFR+)和MDA-MB-231(EGFR-),进行细胞摄取及阻断实验。用Balb/c-nu小鼠建立MDA-MB-468和MDA-MB-231皮下荷瘤鼠模型;将50 μg Cetuximab-TCO注入荷瘤鼠体内,经过不同时间(48、36、24和12 h)后再注射 68Ga-L-NETA-Tz,利用"TCO-Tz"反应(点击化学特异性结合)实现 68Ga-L-NETA-Tz与Cetuximab-TCO的体内连接;进行小动物PET显像及生物分布实验。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成功制备 68Ga-L-NETA-Tz分子探针,标记率>95%,2 h放化纯>95%。体外细胞摄取实验证实了预定位技术的可行性:先后加入Cetuximab-TCO与 68Ga-L-NETA-Tz后,1 h时MDA-MB-468细胞摄取率可达(0.69±0.04)%。体内PET显像及生物分布实验结果示,提前36 h注射Cetuximab-TCO,MDA-MB-468荷瘤鼠有最高的肿瘤摄取值[(0.77±0.05)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1 h]及最佳的靶/非靶比值(肿瘤/肌肉:4.67±0.46);给予过量Cetuximab的阻断组、未提前注入Cetuximab-TCO组及MDA-MB-231组肿瘤未见明显摄取[(0.35±0.01)、(0.39±0.05)、(0.45±0.10) %ID/g; F=15.50, P=0.002]。 结论:采用预定位技术,通过先后注射Cetuximab-TCO和 68Ga-L-NETA-Tz,在荷瘤鼠模型中成功进行了靶向EGFR免疫PET显像,为单抗免疫PET显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造影定性及定量特征与乳腺癌分子标志物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造影(CEUS)征象与分子分型及分子标志物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且术前经CEUS和常规超声检查的乳腺癌患者,依据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评估乳腺病灶,分析CEUS定性及定量征象,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根据免疫组化结果记录分子分型和分子标志物表达情况,分析乳腺癌BI-RADS分类、CEUS定性及定量征象与分子分型及分子标志物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49例患者的149个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病灶最终纳入分析,BI-RADS 4A类8例,4B类60例,4C类49例,5类32例。Luminal A型81例;Luminal B型中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阳性型29例,HER-2阴性型17例,HER-2过表达型15例;三阴性乳腺癌7例。BI-RADS分类与分子分型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和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7)表达无相关性(均 P>0.05)。CEUS定性及定量征象与乳腺癌分子分型无相关性(均 P>0.05)。定性征象与ER、PR、HER-2和Ki-67表达无相关性(均 P>0.05)。定量征象中上升斜率(AS)与ER、PR阳性表达呈负相关( r=-0.40, P=0.01; r=-0.35, P=0.03);下降斜率(DS)与ER、PR阳性表达呈正相关( r=0.42, P=0.01; r=0.36, P=0.03);造影剂到达时间(AT)与HER-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 r=0.37, P=0.02);余定量征象与分子标志物表达无显著相关性(均 P>0.05)。 结论:乳腺癌CEUS定量征象中AS与ER、PR阳性表达呈负相关,DS与ER、PR阳性表达呈正相关,AT与HER-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定量分析对乳腺癌分子标志物表达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 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在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和Ki-67表达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 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表达水平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3年5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 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34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5.4±13.3)岁]。利用LIFEx软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和两独立样本 t检验来筛选特征,并计算影像组学得分,得到影像组学模型;利用有监督的logistic回归筛选并得到临床模型;结合影像组学和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复合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并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AUC的差异。 结果:134例患者中,三阴性乳腺癌(TNBC)22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47例,Luminal A型和B型分别37例和28例。其中,Ki-67高表达型85例,低表达型49例。复合模型预测TNBC、HER2过表达型,Luminal A型和Ki-67表达的AUC及95% CI分别为:0.843(0.770~0.900)、0.808(0.723~0.876)、0.825(0.711~0.908)和0.836(0.762~0.894),高于单独临床模型( z值:1.97~3.06,均 P<0.05)。 结论:基于 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模型结合临床因素可以很好地预测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和Ki-67表达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