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MGB1介导细胞焦亡参与肺动脉高压小鼠肺血管重构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介导细胞焦亡参与肺动脉高压(PAH)小鼠肺血管重构的机制.方法 将40只SD小鼠分为对照组、PAH组、PAH+HMGB1中和抗体(HMGB1Ab)组、PAH+焦亡抑制剂(NSA)组,除对照组外的其余3组均采用低氧处理建立PAH模型,PAH+HMGB1 Ab组和PAH+NSA组再分别给予HMGB1 Ab、NSA处理,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并计算肺动脉血管壁厚度百分比(WT)及肺动脉管壁面积百分比(W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18水平.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中消皮素D(GSDMD)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HMGB1及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GSDMD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1.81±0.19)kPa、(0.27±0.03)]比较,PAH组小鼠mPAP和RVHI[(3.97±0.41)kPa、(0.41±0.04)]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PAH组肺动脉血管壁明显增厚,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肥大;PAH+HMGB1 Ab组和PAH+NSA组肺动脉血管壁增厚程度较PAH组明显减轻.PAH组小鼠 WT和 WA[(42.06±4.38)%、(50.56±5.24)%]显著高于对照组[(23.64±2.46)%、(25.12±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23.56±2.48)pg/mL、(22.68±2.32)pg/mL]比较,PAH 组小鼠血清中 IL-1β、IL-18 水平[(94.51±9.62)pg/mL、(58.21±5.97)pg/mL]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 PAH 组[(48.57±5.02)%]比较,PAH+HMGB1 Ab 组和 PAH+NSA 组肺组织中 GSDMD 阳性率[(16.52±1.76)%、(14.62±1.59)%]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H组小鼠肺组织中HMGB1、NLRP3、ASC、Caspase-1、GSDMD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MGB1中和抗体能够抑制细胞焦亡从而降低PAH小鼠肺动脉压力,改善肺血管重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短链脂肪酸对小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炎症及纤维化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短链脂肪酸(SCFAs)对小鼠肾损伤后炎症及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肾动脉夹闭25 min诱导缺血再灌注(I/R)肾损伤建立小鼠肾脏纤维化模型后,小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短链脂肪酸组(I/R+SCFAs组)和短链脂肪酸合并抗CD25单克隆抗体组(I/R+SCFAs+anti-CD25组),并设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6只。I/R+SCFAs组和I/R+SCFAs+anti-CD25组小鼠在术前1周连续饮用SCFAs溶液,且I/R+SCFAs+anti-CD25组小鼠在术前2 d和手术当天给予腹腔注射anti-CD25;Sham组小鼠只分离肾动脉不进行夹闭。建模28 d后收集各组小鼠肾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6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叉头盒转录因子P3(Foxp3)和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肾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和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小鼠病理损伤较重,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增多,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肾组织CD68、TNF-α、ICAM-1表达显著升高(P均<0.05),Western印迹检测TLR4、MyD88、NF-κB p65、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多(P均<0.05)。与I/R组相比,I/R+SCFAs组小鼠肾纤维化程度减轻,肾组织的CD68、TNF-α、ICAM-1表达降低,而且TLR4、MyD88、NF-κB p65、α-SMA蛋白表达水平亦降低(P均<0.05)。与I/R+SCFAs组相比,I/R+SCFAs+anti-CD25组病理损伤加重,Foxp3表达减少,而TNF-α、ICAM-1、RORγt表达升高(P均<0.05),TLR4、MyD88、NF-κB p65、α-SMA蛋白表达水平有所升高。结论:SCFAs可能通过TLR4/MyD88/NF-κB通路抑制炎症因子产生,从而减轻肾脏炎症反应和肾纤维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诱发自身免疫性肝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1秒前
本文报道一例年轻女性,患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后2个月的恢复期出现肝功能损害,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等明显升高,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肝细胞胞浆抗体(SLA)持续阳性,免疫球蛋白(Ig)G明显升高,肝活检提示肝小叶和界板炎症,激素治疗有效,符合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诊断。根据病程先后,发病机制,考虑HNL诱发AIH。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生物学行为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建立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PAEC)、肺静脉内皮细胞(PVEC)以及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的体外分离和培养方法,分析3种肺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及功能。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精分1只雄性SD大鼠肺动脉、肺静脉,肺组织取边缘剪碎,各样本分别用混合酶液消化,以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ECAM-1/CD31)免疫磁珠法分选内皮细胞,用内皮细胞专用培养基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3种肺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差别,通过免疫荧光鉴定各组细胞纯度。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观察3组细胞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平滑肌激动蛋白抗体(α-SMA)蛋白表达情况。通过基质胶体外成环实验比较3组细胞1.5、2.5、3.5、4.5、5.5、6.5、7.5 h成环情况。采用SPSS 22.0和FlowJo 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统计作图。结果:3组细胞24 h后均迅速贴壁,vWF免疫荧光染色均为阳性。3组细胞形态均为铺路石状,其中PAEC为典型的铺路石状,大多数呈椭圆形;而PVEC、PMVEC形态更细长。免疫荧光显示PVEC和PMVEC细胞浆内少量α-SMA蛋白弥散表达[(0.16±0.03)、(0.23±0.01)],而PAEC中几乎观察不到α-SMA蛋白表达(0.06±0.01)。随着时间推移,3种肺血管内皮细胞成环周长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PVEC组成环长度最长。3组细胞成环周长在组间、时点间、时间和组间交互作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结论:该方法所获得的3种肺血管内皮细胞纯度高,可在体外稳定培养。3种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有差别,其中PVEC体外成环能力最强。PAEC细胞表达α-SMA蛋白量最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在肾嗜酸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glycoprotein nonmetastatic melanoma protein B,GPNMB)在各种肾嗜酸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并比较GPNMB与细胞角蛋白(CK)20、CK7、CD117在肾嗜酸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病理科2017年1月至2022年3月传统类型肾肿瘤嗜酸细胞亚型,包括22例肾透明细胞癌嗜酸细胞亚型(e-ccRCC)、19例肾乳头状细胞癌嗜酸细胞亚型(e-papRCC)、17例肾嫌色细胞癌嗜酸细胞亚型(e-chRCC)、12例肾嗜酸细胞瘤(RO)和新兴的具有嗜酸细胞特征的肾肿瘤类型,包括3例嗜酸性实性囊性肾细胞癌(ESC RCC)、3例肾低级别嗜酸细胞肿瘤(LOT)、4例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FH-dRCC)以及5例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检测GPNMB与CK20、CK7、CD117在上述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其在以上各种肾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结果:GPNMB在ESC RCC、LOT、FH-dRCC这3种新兴肾肿瘤类型以及E-AML中均呈阳性表达,而在传统型肾肿瘤嗜酸细胞亚型e-papRCC、e-chRCC、e-ccRCC和RO中的表达率极低或不表达,表达比例分别为1/19、1/17、0/22和0/12;CK7在LOT(3/3)、e-chRCC(15/17)、e-ccRCC(4/22)、e-papRCC(2/19)、ESC RCC(0/3)、RO(4/12)、E-AML(1/5)、FH-dRCC(2/4)中的表达比例多少不等;CK20在ESC RCC(3/3)、LOT(3/3)、e-chRCC(1/17)、RO(9/12)、e-papRCC(4/19)、FH-dRCC(1/4)、e-ccRCC(0/22)、E-AML(0/5)中的表达情况差异也较大;CD117在e-ccRCC(2/22)、e-papRCC(1/19)、e-chRCC(16/17)、RO(10/12)、ESC RCC(0/3)、LOT(1/3)、E-AML(2/5)、FH-dRCC(1/4)中的表达比例也明显不同。GPNMB在鉴别E-AML和新兴的具有嗜酸细胞特征的肾肿瘤类型(如ESC RCC、LOT、FH-dRCC)与传统类型肾肿瘤类型嗜酸细胞亚型(如e-ccRCC、e-papRCC、e-chRCC和RO)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00%、97.1%,并且与CK7、CK20、CD117抗体相比,GPNMB在鉴别E-AML和新兴类型的具有嗜酸细胞特征的肾肿瘤与传统类型肾肿瘤的嗜酸细胞亚型方面更具有优势( P<0.05)。 结论:GPNMB作为一种新的肾肿瘤标志物,可以有效地将E-AML和新兴的具有嗜酸细胞特征的肾肿瘤类型如ESC RCC、LOT、FH-dRCC从传统型肾肿瘤嗜酸细胞亚型如e-ccRCC、e-papRCC、e-chRCC和RO中区分开来,有助于肾脏嗜酸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平滑肌蛋白抗体、组织蛋白酶D、S-100蛋白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肠道组织内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平滑肌蛋白抗体(Smoothelin)、组织蛋白酶D(CAD)、S-100蛋白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肠道组织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在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132例,分别取患儿术中切除的病变肠段的狭窄段、移行段及扩张段。比较各病变肠断的Smoothelin RNA和蛋白的表达、CAD、S-100蛋白阳性表达及肌间神经丛、成熟神经节细胞数量。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其差异性。 结果:患儿扩张段的Smoothelin mRNA(27.15±16.46)及蛋白灰度值(43.13±12.46)显著高于狭窄段(21.62±10.03、36.82±9.44)及移行段(19.64±9.91、23.65±4.96, t=4.491、3.296、16.688、4.638, P值均<0.05),且移行段的Smoothelin蛋白灰度值显著高于狭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189, P<0.05)。患儿扩张段的CAD阳性表达的占比(82.58%)显著高于移行段、狭窄段(31.82%、0.00%, χ2=185.652、69.454, P值均<0.05),且移行段CAD阳性表达的占比显著高于狭窄段( χ2=49.946, P<0.05),扩张段S-100蛋白阳性表达的占比(29.55%)显著低于移行段、狭窄段(51.52%、90.15%, χ2=100.884、13.217, P值均<0.05),且移行段S-100蛋白阳性表达的占比显著低于狭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7.688, P<0.05)。患儿扩张段的肌间神经丛[(3.80±0.54)个]及成熟神经节细胞数量[(3.12±0.22)个]显著高于移行段[(3.12±0.37)、(2.41±0.38)个]、狭窄段[(2.13±0.32)、(0±0)个, t=11.935、30.566、18.578、162.937, P值均<0.05],且移行段的肌间神经丛及成熟神经节细胞数量显著高于狭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251、72.865, P<0.05)。 结论:Smoothelin、CAD、S-100蛋白的表达与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神经节及神经纤维细胞数量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膀胱平滑肌细胞与膀胱脱细胞基质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研究膀胱平滑肌细胞与膀胱脱细胞基质(BAM)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分离培养兔膀胱平滑肌细胞,采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抗体进行鉴定。将以1×10 5个/mL的单细胞悬液均匀接种于制备BAM支架上,通过与单独培养的膀胱平滑肌细胞作对照,绘制两组细胞生长曲线图,对比观察两条生长曲线的差异性。 结果:第4代兔膀胱平滑肌细胞形态为典型的"长梭样",免疫荧光显示α-SAM表达阳性。膀胱平滑肌细胞能够在BAM上很好地黏附生长,两组细胞生长曲线基本相似。结论:膀胱平滑肌细胞与BAM生物相容性好,可用膀胱平滑肌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以BAM作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尿路移植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内皮唾液酸蛋白在人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及其对成纤维细胞表型的调控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内皮唾液酸蛋白即CD248在人增生性瘢痕(HS)中的表达及其对人HS成纤维细胞(HSF)表型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2023年3—5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收治3例HS患儿,其中女2例、男1例,年龄1岁10个月~2岁。取前述患儿术中切除的HS组织及行全厚皮移植术后剩余的全厚皮片即正常皮肤组织,进行后续实验。取前述2种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组织结构,行Masson染色后观察组织中胶原分布情况,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观测组织中CD248表达情况。取HS组织,采用组织块培养法提取原代HSF,取第3~5代HSF进行后续实验。将HSF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免疫球蛋白G78(IgG78)处理组与IgG对照组,分别用终物质的量浓度为200 nmol/L的人源性CD248单克隆抗体IgG78与人源性IgG对照抗体处理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细胞中Ⅰ型胶原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Ⅰ型胶原蛋白和α-SMA的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Ⅰ型胶原蛋白和α-SMA的定位和蛋白表达情况。各实验样本数均为3。对数据行配对样本 t检验和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相较于正常皮肤组织,HS组织中表皮与真皮层均明显增厚,真皮层中胶原大量蓄积且排布紊乱。HS组织中CD248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 t=5.29, P<0.05)。处理24 h,IgG78处理组HSF中Ⅰ型胶原蛋白、α-SMA的mRNA表达量分别为0.39±0.05、0.56±0.09,分别明显低于IgG对照组的1.00±0.07、1.00±0.08( t值分别为11.87、6.49, P值均<0.05);IgG78处理组HSF中Ⅰ型胶原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617±0.011、0.67±0.14,分别明显低于IgG对照组的1.259±0.052、1.23±0.16( t值分别为20.92、4.52, P值均<0.05)。处理24 h,免疫荧光染色显示,Ⅰ型胶原蛋白、α-SMA主要定位在2组HSF的细胞质中,IgG78处理组HSF中Ⅰ型胶原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均较IgG对照组明显减少。 结论:CD248在人HS中表达显著增高,靶向阻断CD248能够显著抑制人HSF的胶原合成与向肌Fb的转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江苏省人民医院病理科2010年5月至2020年5月诊治的32例IMT,观察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病理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19例,女13例,年龄5~65岁(平均年龄37岁)。肺及纵隔10例,胃肠道、肠系膜/大网膜12例,膀胱5例,头颈部3例,小腿软组织及腹膜后各1例,其中4例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epithelioid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sarcoma,EIMS),均位于腹腔。组织学肿瘤以梭形肌纤维母细胞及纤维母细胞增生为主,间质不同程度疏松水肿黏液变至胶原化,伴多少不等的慢性及急性炎性细胞浸润;EIMS以上皮样瘤细胞为主,间质水肿黏液变,浸润炎性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表达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25/32,78%),除4例EIMS均为核膜阳性外,其余IMT均为胞质阳性;肿瘤细胞还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8/19)、平滑肌肌动蛋白(24/32,75%)、结蛋白(12/32,38%),其中4例EIMS均为结蛋白强阳性。15例行ALK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12例(12/15)可见分离信号,以非经典断裂信号为主。3例行二代测序显示1例小腿IMT出现CLIP2-ALK融合,2例EIMS均示RANBP2-ALK融合。随访29例,22例无瘤生存,4例复发(其中3例克唑替尼治疗并带瘤生存),3例死亡(其中2例为EIMS)。结论:IMT形态学谱系广泛,需与多种良恶性肿瘤鉴别,免疫组织化学(抗体ALKp80、ALKD5F3)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测(ALK断裂探针)可辅助IMT的诊断,不典型病例推荐二代测序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外周血组织限制性表达癌-睾丸基因信使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秒前
本研究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对65例胰腺癌患者、30例肝细胞癌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的全部10个组织限制性表达癌-睾丸基因(cancer-testis antigen, CTA)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进行检测,发现联会复合蛋白1(synaptonemal complex protein 1, SYCP1) 、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抗体(sperm protein associated with the nucleus on the X chromosome C, SPANXC)及都德式结构域内涵蛋白1(tudor domain containing 1, TDRD1)mRNA在胰腺癌中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00%、89%及54%,检测值分别是志愿者的15.50、16.95及10.03倍,且三者之间互不相关。 SYCP1及 SPANXC mRNA在胰腺癌中的检测值高于肝癌,且与CA199不相关; SYCP1 mRNA在晚期胰腺癌中的检测值要高于早中期胰腺癌, SPANXC mRNA在低分化胰腺癌中的检测值要高于中高分化胰腺癌。提示 SYCP1和 SPANXC mRNA有望成为胰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肿瘤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