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荽法象药理、名称源流及临床应用文献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胡荽的药象特点突出,在"象-性"与"象-效"方面的关联性较大,其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等药象特点,形成了其特殊的药理作用.胡荽播种于夏月"热浮长"之时,得以"秉阳热而速生",又于早春"风升生"时节采收,得春月温煦升发之气,共成其辛温香窜之性效,是其用于治疗风寒束表致无汗、小便不利的法象药理.现代临床依托药理学手段对胡荽进行了全新赋能,通过对胡荽挥发油成分的提取与分析,发现了其抗氧化、抗铝沉积、抗焦虑、抗肿瘤、利尿、抗菌抗炎、促进毛发生长以及促进排卵等全新功效,这些新功效的发现,正是基于中医象思维,对胡荽进行"象性合参"的意义所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指纹图谱的化学模式识别法和多指标测定评价枸杞不同部位的差异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研究枸杞植株不同部位中主要化学成分的整体信息和含量差异,综合评价枸杞不同部位的质量和合理应用.方法 以 3 个主产区的枸杞子、枸杞叶和地骨皮药材为研究对象,建立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相似度评价;结合SIMCA 14.1 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等;采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枸杞多糖和总黄酮含量;并利用HPLC方法对甜菜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枸杞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叶和果实含有更丰富的化学成分,枸杞多糖、总黄酮和甜菜碱的含量均为枸杞叶>枸杞子>地骨皮.结论 枸杞叶含有更丰富的营养成分,其药理功能和营养价值可能优于枸杞子.因此,可考虑多产地开发枸杞叶作为枸杞药材来源之一,以促进枸杞资源的多途径、多层次开发利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对分课堂结合基于案例学习在药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在药理学理论教学中应用对分课堂(presentation-assimilation-discussion,PAD)结合基于案例学习(case-based learning, CBL)的教学效果。方法:2021年8至12月,随机选取锦州医科大学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对照组(29人)和试验组(32人)。试验组采用PAD结合CBL,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学生期末考核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数据分析采用 t检验和 χ2检验。 结果:试验组学生期末考核中知识掌握类型题、能力应用类型题及总成绩分别为(47.8±4.7)分、(35.8±2.6)分和(83.7±6.3)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的(45.0±4.3)分、(30.0±3.0)分和(75.1±7.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中28名(87.5%)学生认为主动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对照组中为12名(41.4%)学生,而试验组中30名(93.8%)学生对课堂感到的满意,对照组中为20名(69.0%)学生,两组学生评价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药理学理论教学中采用PAD结合CBL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并提高课堂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行为学实验和网络药理学的至宝三鞭丸改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至宝三鞭丸对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东莨菪碱诱导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跳台实验和避暗实验评价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TCMSP、TCMID数据库及文献检索至宝三鞭丸组方药物的化学成分,通过ADMETlab 2.0筛选潜在活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进行靶点预测,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PPI网络,进行MCODE模块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至宝三鞭丸高剂量组小鼠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缩短( P<0.05),第四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增多( P<0.05)。获得至宝三鞭丸组方药物863个活性成分,401个潜在靶点,至宝三鞭丸改善认知障碍的作用通路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Ras相关蛋白-A(Rap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传导通路、5-羟色胺受体通路等。 结论:高剂量的至宝三鞭丸可改善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MAPK信号通路等多条神经功能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三仙胶囊药物血清对人肾癌786-0细胞株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三仙胶囊药物血清对肾癌细胞生长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抑制途径,为体内及临床试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4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干扰素组、三仙胶囊组、干扰素三仙胶囊联合组,每组各80只。按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获取含药血清。采用三因素3×4×5析因设计及MTT法检测不同作用时间(24、48、72、96、120 h)及不同浓度(5%、10%、15%、20%)的三仙胶囊药物对人肾癌786-0细胞株的生长增殖影响。结果:在5%的药物浓度中,三仙胶囊组在96 h时表现出了最高的人肾癌786-0细胞株增殖抑制率,干扰素组与三仙胶囊组的抑制率均在72 h处降至最低,而干扰素三仙胶囊组在48 h后持续上升至96 h,三组抑制率为0.05%~0.35%;在10%的药物浓度中,干扰素组最高抑制率出现在24 h,三仙胶囊组为48 h,而干扰素三仙胶囊组则是96 h,三组细胞抑制率为0.02%~0.18%;在15%的药物浓度中,三仙胶囊组与干扰素三仙胶囊组在48 h处出现最大抑制率,干扰素组则为96 h,三组在72 h处均表现出较低抑制率,抑制率为0%~0.25%;在20%的药物浓度中,三组细胞株增殖抑制率自48 h起呈现出总体下降趋势,干扰素三仙胶囊组在48 h处出现明显上升,三组细胞抑制率为0.03%~0.25%;在不同用药、不同血清浓度以及不同时间的单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人肾癌786-0细胞株的增殖抑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不同用药、不同时间以及不同血清浓度、不同时间的两因素间存在交互效应(均 P<0.05),同时,用药、血清浓度、时间等三种因素之间共同存在交互效应(均 P<0.05)。主体间效应检验的轮廓图并未表现出明显平行迹象。 结论:三仙胶囊对人肾癌786-0细胞株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三仙胶囊可阻滞人肾癌786-0细胞于S期,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三仙胶囊对人肾癌786-0细胞株有较强的诱导凋亡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远志-石菖蒲药对异病同治抑郁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从分子水平探讨远志-石菖蒲药对异病同治抑郁症和AD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TCMSP、TCMID、ETCM数据库并结合文献分析,获得远志-石菖蒲药对的有效成分;检索GeneCards、TTD、CTD数据库获得抑郁症和AD疾病靶点,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预测药对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获得药对与疾病的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 3.6.1构建远志-石菖蒲药对“成分-共有靶点-疾病”相互作用网络,借助Metascape平台进行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通过检索数据库与文献分析,获得远志-石菖蒲药对78个有效成分,对应41个异病同治靶点,GO功能主要富集于对脂多糖的反应、细胞对氮化合物的反应,KEGG通路主要富集于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钙信号通路、5-羟色胺能突触和胰岛素抵抗等,核心靶点为PTGS2、ESR2等。分子对接显示,大部分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可形成稳定构象。结论:远志-石菖蒲药对异病同治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可通过远志皂苷元、1-carbobutoxy-β-carboline、6-hydroxy-1,2,3,7-tetramethoxyxanthone、山柰酚等核心成分,作用于PTGS2等靶点,调控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钙信号通路、5-羟色胺能突触和胰岛素抵抗通路,发挥异病同治抑郁症和AD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烧伤患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后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后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的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烧伤患者,并分离10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CR-KP),然后分析CR-KP的耐药程度,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常见的耐药基因,并通过质粒接合试验验证耐药基因的存在,同时分析膜孔OmpK36蛋白的表达量。结果:10株菌种均呈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PCR的结果显示全部耐药菌携带NDM基因,4株携带KPC基因,此外,仅有少部分的耐药菌携带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和AmpC基因。质粒接合试验显示大部分接合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存在耐药,免疫蛋白印迹结果提示接合菌的膜孔OmpK36蛋白表达量减少。结论:烧伤患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质粒介导的NDM基因插入以及膜孔OmpK36蛋白表达量减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光源对氯化钠注射液中马来酸桂哌齐特稳定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不同光源对氯化钠注射液中马来酸桂哌齐特稳定性的影响,从而为规范临床用药避光操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先制定标准曲线并进行方法学考察,再采用临床规定方法配制静脉滴注液,然后使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在室外光、发光二极管(LED)光、室内光、色温为6 500 K(D65)的模拟人工日光和遮光条件下1、2、3、7 h的溶液吸光度,带入已经制得的标准曲线中求出浓度,然后研究其浓度变化情况。结果:遮光组作为对照组在7 h内并无分解,而在其余4个实验组中,LED光源组并无明显分解现象,室内组、室外组和D65组在1 h的桂哌齐特的含量与遮光组相比已经开始出现分解( F=44 840.44, P < 0.001)。在2 h时间点,室外组、D65组与遮光组相比,桂哌齐特含量出现了显著的降低( F=15 459.12, P < 0.001)。在7 h时间点,室外组[(29.84±0.43)L·mol -1·cm -1]、D65组[(21.01±0.51)L·mol -1·cm -1]与遮光组[(101.65±1.5)L·mol -1·cm -1]相比几乎降解了大部分( F=63 106.32, P < 0.001)。实验中LED组与遮光组之间,桂哌齐特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在常用LED光源下稳定,可以不采取避光操作,在室内、室外及D65光源下不稳定,需要采取适宜避光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和抗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双阳性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征与转归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和抗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K-Ab)双阳性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表现、治疗特点及转归。方法:回顾2017年8月至2020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MG患者,共纳入34例MuSK-Ab阳性MG(MuSK-MG)患者、11例双抗体阳性MG(double-antibodies positive MG,DP-MG)和80例AChR-Ab阳性MG(AChR-MG)患者。收集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统计学分析DP-MG患者在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转归等方面与AChR-MG患者和MuSK-MG患者的差异。结果:DP-MG组患者的女性比例为7/11,男性比例为4/11,发病年龄为(41±27)年,与AChR-MG组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DP-MG组和MuSK-MG组眼外肌受累的比例(8/11和52.9%)低于AChR-MG组(83.8%)(均 P<0.05)。DP-MG组和MuSK-MG组肌无力危象发生率(6/11和61.8%)高于AChR-MG组(20.0%)( P<0.05)。DP-MG组和MuSK-MG组新斯的明试验阳性率(8/11和74.2%)低于AChR-MG组(96.8%),DP-MG组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RNS)阳性率(5/10)低于AChR-MG组(85.1%)(均 P<0.05)。MuSK-Ab滴度与病程呈正相关( r=0.466, P<0.05),症状改善后抗体滴度下降。DP-MG组和MuSK-MG组患者对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反应性(2/11和9.1%)低于AChR-MG组(66.3%),且两组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11和39.4%)高于AChR-MG组(15.0%)(均 P<0.05)。4例DP-MG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胸腺增生和胸腺瘤各2例。后续随访发现5例(5/11)DP-MG患者达到最轻微表现状态及以上更好状态。 结论:DP-MG患者的性别分布、发病年龄、药理学特征和电生理检查与MuSK-MG类似,但DP-MG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介于AChR-MG和MuSK-MG之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七方胃痛颗粒干预胃癌的分子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七方胃痛颗粒干预胃癌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TCMID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七方胃痛颗粒的药物化学成分及相关靶点,采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胃癌作用靶点,并获得药物-疾病共同靶点,上传至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关系(PPI)网络,得到关键靶点,在Oncomine肿瘤数据库中分析关键靶点与胃癌的相关性。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疾病调控网络,采用Cytoscape软件的CluoGO插件和R语言对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验证药物分子和靶分子结合的可能性。结果:获得七方胃痛颗粒的药物化学成分168个,胃癌作用靶点2 803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49个。药物-疾病调控网络中度值较高的化学成分为β-谷甾醇、芒柄花素、豆甾醇等。PPI网络中关键靶点为MAPK8、FOS、AR等,GO富集分析集中于凋亡信号通路中线粒体外膜通透性的正调控等,KEGG富集分析显著富集在细胞凋亡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药物分子与靶分子结合性好、构象稳定。结论:七方胃痛颗粒可诱导与胃癌相关的基因、蛋白表达,影响激素水平、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过程,激活凋亡信号通路来发挥主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