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荽法象药理、名称源流及临床应用文献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胡荽的药象特点突出,在"象-性"与"象-效"方面的关联性较大,其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等药象特点,形成了其特殊的药理作用.胡荽播种于夏月"热浮长"之时,得以"秉阳热而速生",又于早春"风升生"时节采收,得春月温煦升发之气,共成其辛温香窜之性效,是其用于治疗风寒束表致无汗、小便不利的法象药理.现代临床依托药理学手段对胡荽进行了全新赋能,通过对胡荽挥发油成分的提取与分析,发现了其抗氧化、抗铝沉积、抗焦虑、抗肿瘤、利尿、抗菌抗炎、促进毛发生长以及促进排卵等全新功效,这些新功效的发现,正是基于中医象思维,对胡荽进行"象性合参"的意义所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鹅不食草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研究鹅不食草化学的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采用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鹅不食草的8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NMR、MS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通过检测化合物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炎症介质NO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从鹅不食草中共分离鉴定了22 个化合物,分别为:蒲公英甾醇醋酸酯(1)、角鲨烯(2)、羽扇烯酮(3)、蒲公英甾醇(4)、无羁萜(5)、蒲公英甾酮(6)、伪蒲公英甾醇醋酸酯(7)、lupeol acetate(8)、β-谷甾醇(9)、9-羟基百里酚(10)、8-hydroxy-9-isobutyryloxy-10(2)-methylbutyryloxythymol(11)、8,10-dihydroxy-9-isobutyryloxythymol(12)、E-pcoumaryl-alcohol ethyl ether(13)、2-hydroxy-4-methy-lbenzoic acid(14)、3-deuteriomethyl-5-methyl-2,3-dihydrobenzofyran(15)、间苯二甲醚(16)、香草酸(17)、eth-yl-2-(3,4-dihydroxyphenyl)acetate(18)、5-羟基-6,8-二甲氧基香豆素(19)、吲唑(20)、糙叶败酱碱(21)、5-(hydroxy-methyl)-2,4,4-trimethyl-2-cyclohexen-1-one(22).结论:其中,化合物 2、3、5、6、13~22 为首次从石胡荽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0~15、17、19~22 表现出较强的抗炎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湖北省金腰属植物分布新记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于2011~2013年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和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发现若干湖北新记录.现主要报道了湖北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金腰属(Chrysosplenium)植物4种分布新记录,分别为秦岭金腰(C.b iondianum Engler)、纤细金腰(C.giraldianum Engler)、舌叶金腰(C.glossophyllum H.Hara)、天胡荽金腰(C.hydrocotylifolium H.Léveillé& Vaniot).文中对这几个物种的报道增加了它们的分布范围,也丰富和加深了人们对湖北植物多样性的认识与了解.凭证标本存放于吉首大学植物标本馆(JIU).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天胡荽化学成分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H.rotundifolia Roxb.]的化学成分.方法 天胡荽水提物采用硅胶、聚酰胺柱、ODS、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酸(1)、对羟基桂皮酸(2)、芹菜素(3)、山柰酚(4)、山柰苷(5)、槲皮素(6)、8-O-4-dehydrodiferulic acid(7).结论 化合物7首次从伞形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首次从天胡荽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用胡荽香精油的芳香性乳剂治疗创伤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研究异牡荆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天胡荽异牡荆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凋亡以及磷脂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HSC-T6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LY294002)组和异牡荆素高、中、低剂量组(120μmol/L、60μmol/L、30μmol/L).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刺激HSC-T6细胞使其活化,各组给与相应药物进行干预24 h,采用CCK-8法检测异牡荆素对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荧光染色实验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PI3K、p-PI3K、Akt和p-Akt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DGF-BB刺激后HSC-T6细胞增殖明显(P<0.01);同时,细胞内α-SMA、PI3K、p-PI3K、Akt和p-Akt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异牡荆素能够明显抑制HSC-T6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P<0.01).此外,异牡荆素干预能够显著减少肝纤维化标志蛋白α-SMA的表达并抑制胞内PI3K和Akt蛋白磷酸化水平(P<0.01).结论:天胡荽异牡荆素能够抑制活化HSC-T6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鹅不食草中甾体及酚类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鹅不食草(Centipeda minima(L.)A.Br.et Aschers.)中甾体及酚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MCI、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对鹅不食草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与结论从鹅不食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个,分别鉴定为(22E,24R)-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1)、钝叶甾醇(2)、禾本甾醇(3) 、β-谷甾醇(4)、豆甾醇(5)、豆甾-4,22-二烯-3-酮(6)、8,10-dihydroxy-9(2)-methylbutyryloxy-thymol (7)、10-hydroxy-8,9-dioxyisopropylidene-thymol(8)、8-hydroxy-9-isobutyryloxy-10(2)-methylbutyryl-thymol(9)、8-hydroxy-9,10-diisobutyryloxy-thymol(10)、8,10-dihydroxy-9-isobutyryloxy-thymol(11)、9-hydroxy-thymol(12)、8-hydroxy-7,9-diisobutyryloxy-thymol(13)、8-hydroxy-7-(2-methyl-butyryloxy)-9-isobutyryloxy-thymol (14).化合物13、14为首次从石胡荽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3、6为首次从鹅不食草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植物石胡荽中愈创木内酯型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石胡荽,又名鹅不食草,是我国传统药用植物.研究表明,石胡荽中含有大量的倍半萜类化学成分,其中,有多种愈创木内酯型倍半萜已被证明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活性及抗病毒活性等方面的生物活性.文章总结了植物石胡荽中已分离鉴定得到的33种倍半萜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特征及其药理活性作用,为更加合理地利用石胡荽的植物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南美天胡荽及其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化感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探讨南美天胡荽对其他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筛选影响其他植物的主要化合物,该文采用种子萌发试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以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分析了南美天胡荽不同溶剂浸提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南美天胡荽植株及其根际土壤浸提液成分.结果表明:(1)南美天胡荽不同溶剂浸提物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种子萌发作用.(2)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下,南美天胡荽植株水浸提液中共分离鉴定了35种化合物,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5.2%)、10,15-十八烷二元酸(8.58%)、2,4-二叔丁基苯酚(6.81%)相对含量最高;根际土壤水浸提液中共分离鉴定了17种化合物,其中,油酸酰胺(26.47%)、正二十七烷(9.63%)、十六酸乙酯(4.83%)相对含量最高.(3)液相色谱-质谱分析下,南美天胡荽植株水浸提液共分离鉴定了109种化合物,ESI+模式下,L-苯丙氨酸(3483.99 ng?mg-1)、木犀草素(2306.64 ng?mg-1)含量最多,ESI-模式下,右旋奎宁酸(21827.71 ng?mg-1)、绿原酸(12589.25 ng?mg-1)含量最多;根际土壤水浸提液中共分离鉴定了93种化合物,ESI+模式下,丁酸(7660.53 ng?mg-1)、棕榈酰胺(3200.36 ng?mg-1)含量最多,ESI-模式下,正二十八酸(18605.35 ng?mg-1)、蔗糖(12183.23 ng?mg-1)含量最多.(4)南美天胡荽的潜在化感物质主要为脂肪酸类、酰胺类、酯类、芳香酸类化合物,而土壤中直接起化感作用的物质可能为丁酸、正二十八酸、羟基乙酸、油酸酰胺、棕榈酰胺、十六酸乙酯、苯甲酸,其中脂肪酸类化合物输入可能来源于南美天胡荽、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酰胺类、酯类、芳香类化合物则更可能来源于南美天胡荽植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鹅不食草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对鹅不食草干燥全草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鹅不食草的系统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物质基础.[方法]通过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色谱、ODS柱色谱、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色谱分离手段对鹅不食草干燥全草的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通过对其理化性质及谱学数据的分析,对分离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鹅不食草干燥全草95%乙醇和60%乙醇合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化合物14个,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2),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3),nudicaucins A(4),guaiacin D(5),绿原酸(6),4,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7),对羟基苯甲酸(8),水杨酸(9),芥子酸(10),芥子酸甲酯(11),阿魏酸(12),咖啡酸甲酯(13),丁香酸(14).[结论]化合物1~14均为首次从石胡荽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