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课题达成型品管圈的静脉血栓栓塞信息化预警管理系统构建及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基于课题达成型品管圈的方法构建静脉血栓栓塞(VTE)信息化预警管理系统,并分析其实施效果.方法 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栓护理学组为主导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VTE信息化预警管理系统构建"活动主题,根据品管圈理论进行主题选定、方策拟定、目标设定、方策实施和效果确认等活动.结果 VTE信息化预警管理系统构建和实施后,VTE风险评估率、出血风险评估率、机械预防实施率、药物预防实施率、医护人员相关知识掌握率、VTE风险评估正确率、患者/家属VTE预防知识知晓率、患者/家属对VTE预防措施实施满意率、患者/家属健康教育满意率均达标;品管圈小组成员的综合能力各维度平均分也均高于实施前.结论 基于课题达成型品管圈的VTE信息化预警管理系统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VTE,加强医、护、患三方VTE防治的相关知识水平及技能,提高了VTE防治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肾综合征出血热重症预警指标及护理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老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重症预警指标及护理对策.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传染科收治的146例临床和实验室确诊的老年HFRS患者.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症组(轻型、中型)(n=64)和重症组(重型、危重型)(n=82).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症状和体征等临床资料.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HFRS重症预警指标,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结果 重症组入院时发热、纳差、胸闷/气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尿量减少、皮肤黏膜出血、球结膜水肿、肾区叩击痛及多期重叠发生率均高于轻症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现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尿量减少、皮肤黏膜出血和多期重叠是老年HFRS重症预警指标.结论 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需重视老年HFRS重症的预警指标,疾病早期出现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尿量减少、皮肤黏膜出血及多期重叠的患者,病情往往向重症进展,需早期干预并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护士报警疲劳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在医疗环境中,报警系统是确保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效率的关键工具,但频繁而过多的非关键报警导致大多数ICU护士对报警系统的反应变得迟钝,甚至产生冷漠态度.报警疲劳已造成护士报警应答延迟、工作效率下降等问题,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但临床较多关注的是如何减少报警发生的频率,而忽视了报警疲劳对护士个体的影响.因此,选择可靠科学的评估工具准确识别报警疲劳,实现早期预警和早期干预至关重要.本文就报警疲劳的概述及护士报警疲劳评估工具的主要内容、信度与效度、局限性及应用现况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编制并开发适合于我国护士报警疲劳的快速筛查工具,以期为护士报警疲劳评估工具的本土化发展及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终末期癌症患者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照护系统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构建终末期癌症患者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照护系统,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文献研究、患者及其照护者需求访谈、专家小组会议讨论,构建终末期癌症患者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照护系统.2023年5月—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南省长沙市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安宁疗护病房即将出院的88例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接受基于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照护系统的居家照护,对照组接受常规出院指导和出院随访,共干预8周.采用中文版埃德蒙顿症状评估量表、中文版安宁疗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价两组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的症状负担及生活质量;采用中文版远程照护满意度问卷调查试验组的照护满意度.结果 终末期癌症患者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照护系统包括患者端与医护端,其中患者端包含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医患沟通、安宁疗护知识科普库、用药助手、智能报告与监测、智能答疑、智能随访、智能表单8个模块;医护端包含工作台、个案管理、随访管理、预警提醒、科普推送、统计分析、用户管理7个模块.共67例患者完成干预,其中试验组3 3例、对照组3 4例.应用效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症状负担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文版远程照护满意度问卷得分为(59.00±6.66)分,处于高满意度水平.结论 使用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照护系统可减轻终末期癌症患者的症状负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重耐药菌感染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构建多重耐药菌感染信息管理系统并初步应用,评价其在多重耐药菌检出阳性患者管理过程中的有效性及准确性.方法 成立系统构建小组,构建多重耐药菌感染信息管理系统,包括预警、执行、监测、统计决策4个模块.选取2022年1月—12月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妇产科医院的多重耐药菌检出阳性住院患者、系统构建小组成员、临床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应用后(2022年7月—12月)与应用前(2022年1月—6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执行效率及系统的准确性、可用性、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系统应用后,多重耐药菌感染预警的即刻反馈率由62.87%上升至89.78%,隔离医嘱开具率由61.07%上升至93.33%,隔离措施执行准确率由66.67%上升至98.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系统产生决策报告的准确率为88.44%,医务人员对于系统的可用性评价平均得分为44.04分,系统构建小组成员、临床医务人员对系统的满意度平均得分为121.25分,均处于高水平.结论 构建的多重耐药菌感染信息管理系统具备即刻提醒、多途径通知、多方监管、辅助决策等功能,能够为医务人员提供较准确的决策报告.初步应用结果显示,该系统的准确性较高、可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上海市82所医院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现况及其与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上海市82所医院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现况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并分析二者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9月在上海市二、三级医院护理质量督查中接受检查的82所医院外科病房作为研究对象。从上海市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平台调取82所医院的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数据(患者病情掌握情况、围手术期护理常规及作业流程等)和外科病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数据(床护比、护患比等)。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与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相关性。结果:上海市82所医院的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达标率为56.1%(46/82),二级医院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总分达标率为30.4%(7/23),低于三级医院的达标率(66.1%,3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82所医院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总分为(79.67±1.89)分,其中得分最低的项目为"围手术期并发症预见性护理",其次为"围手术期护理常规及作业流程"和"患者安全风险评估"。82所医院外科病房的床护比为1∶(0.47±0.21),护患比为1∶(12.20±6.44),本科学历及以上护士比例为(68±11)%,中级职称及以上护士比例为(38±7)%,工作年限5年及以上护士比例为(52±8)%。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总水平与护患比呈负相关( r=-0.367, P<0.01),与床护比、本科学历及以上护士比例、中级职称及以上护士比例和工作年限5年及以上护士比例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506、0.631、0.552、0.636; P<0.01)。 结论:上海市82所医院的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整体水平一般,且与病房床护比呈正相关,与护患比呈负相关。医院管理者应提高围手术期护理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完善围手术期护理风险管控机制,精益围手术期护理作业流程,构建手术并发症风险预测-预警-预控模式,优化护理人力资源结构,助力围手术期护理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采用英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估测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的评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英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NEWS)估测急诊抢救患者所需工时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该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1月396例急诊抢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采用NEWS评分系统对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进行估测。结果:NEWS评分系统估测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与直接护理工时评分结果呈正相关( P<0.01);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患者护理工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NEWS评分系统估测结果每增加1分,患者临床所需总护理工时需要相应的增加大约7.5 min,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138.094+7.529×NEWS评分结果。 结论:NEWS评分系统用于估测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真确度较高,易于操作,对于临床更好的分配急诊工作,提高急诊抢救患者护理质量临床价值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口腔专科医院患者全麻术后护理风险预警评估表的研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编制口腔专科医院患者全麻术后护理风险预警评估表,为临床护理人员早期识别和预测护理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参考前期质性访谈结果,回顾性分析患者病历资料,形成口腔专科医院患者全麻术后护理风险预警评估表的条目池;经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项目分析法等进行条目筛选,形成初始版评估表。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吉林大学口腔医院住院的115例全麻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评估表预测效能进行检验。结果:2轮函询的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5、0.825。口腔专科医院患者全麻术后护理风险预警评估表包括25个条目,评估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2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65(95%置信区间:0.790~0.939),当截断值为15.500分时,评估表的灵敏度为0.722、特异度为0.899、约登指数为0.621,预测效能最佳。结论:口腔专科医院患者全麻术后护理风险预警评估表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可用于我国口腔专科医院患者全麻术后护理风险的评估和预警,帮助临床护理人员早期识别患者的护理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预警性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胃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预警性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胃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该院老年胃肠手术后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警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疼痛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24 h和72 h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预警性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老年患者胃肠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普通病房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E)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的189例UE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UE患者一般资料、拔管及约束情况。结果:189例UE患者年龄为(79.69±10.62)岁,内科UE患者占比62.43%(118/189),意识状态主要为清醒(46.03%,87/189)和意识模糊(39.15%,74/189),管路类型多为营养类(56.99%,110/189)和血液类管路(22.80%,44/189),发现人多为医护人员(60.32%,114/189),且多为首次发生(85.71%,162/189)。不同护理级别、意识状态、自理能力、科室,是否有营养类管路、血液类管路、引流类管路、重新置管的UE患者约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应重点监测患者意识状态、置入管路类型等因素,谨慎使用身体约束措施,同时建立UE风险预警系统,应用智能设备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实时监测,以预防UE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