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减容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机械减容技术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应用Rotarex机械减容治疗的5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7例,女性15例,年龄(69.4±10.1)岁(范围:47~89岁)。病变位于髂动脉6例,股腘动脉42例,同时累及髂动脉和股腘动脉4例。所有患者应用Rotarex机械减容,残余狭窄>50%的患者同期行腔内血管成形术,部分患者应用药物涂层球囊,必要时植入支架。收集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术后靶血管再狭窄、再次手术情况等。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和秩和检验,并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术后靶血管通畅率。 结果:52例患者均成功行血运重建,技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行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11例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24例患者植入支架共26枚(2例植入2枚支架),其中9例为髂动脉支架,15例为股腘动脉支架,支架长度为(11.3±3.3)cm(范围:6~23 cm)。术中发生远端栓塞2例,均以大腔导管抽吸方法取出栓子。1例髂动脉病变患者术后发生靶病变急性闭塞,急诊行股动脉切开取栓术,术后恢复良好。患者住院时间(4.8±1.9)d(范围:2~9 d),出院时踝肱指数为0.81±0.16,较术前的0.34±0.16明显改善( t=-25.160, P<0.01),卢瑟福分级为[ M(IQR)]1(1),较术前的3(1)明显降低( Z=-6.825, P<0.01)。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范围:6~42个月)。随访期间,2例患者因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分别于术后2周和2个月时发现靶血管急性血栓形成,其中1例因静息痛明显再次行血运重建,另1例因消化道出血,不能行抗凝治疗,未再次手术;4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为腹腔感染1例,肺癌1例,冠心病2例;13例患者超声提示靶血管病变再狭窄>50%,均位于股腘动脉,其中3例再次行腔内治疗。本组患者术后半年、1年和2年的靶血管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4.2%、87.4%和51.4%,股腘动脉病变术后半年和1年的靶血管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2.9%和84.3%。 结论: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采用Rotarex机械减容安全有效,与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应用可减少股腘动脉支架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脂肪来源干细胞胞外囊泡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通路抑制瘢痕增生的分子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细胞外囊泡(ASC-EVs)对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脂肪干细胞来源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行吸脂术患者的抽吸脂肪。真皮成纤维细胞来源于同一科室包皮环切术患者自愿捐赠的皮肤组织。将脂肪抽吸物离心纯化后经酶消化提取脂肪来源于细胞(ASCs),扩增后行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蛋白标记物。收集第3~5代ASCs上清液提取胞外囊泡(EVs),透射电镜观察微观形态,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NanoSight检测粒径分布,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膜表面标志性蛋白CD63、Alix和TSG101。用PKH67荧光标记的ASC-EVs与真皮成纤维细胞共培养后,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对EVs的摄取情况。通过TGF-β1持续诱导真皮成纤维细胞5 d,并添加50、100 μg/ml浓度的ASC-EVs,通过免疫荧光染色,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以及Smad-2/3/4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提示,第3代ASCs表面标记物CD73、CD49d、CD90、CD105为阳性,CD34、CD45为阴性。透射电镜下ASC-EVs为圆形膜性囊泡,边缘清晰,由双层磷脂膜包裹。95%以上的ASC-EVs粒径为(30.0~261.0)nm,平均(166.0±86.1)nm。EVs高表达标志蛋白CD63、Alix和TSG101。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携带绿色荧光的ASC-EVs被真皮成纤维细胞摄取并分布在胞浆内,部分ASC-EVs在细胞核周围分布。α-SMA免疫荧光染色后,经连续5 d的TGF-β1诱导,共聚焦显微镜下见真皮成纤维细胞中α-SMA绿色荧光的表达显著提高,而采用50 μg/ml和100 μg/ml ASC-EVs作用的真皮成纤维细胞中,α-SMA的表达较未经ASC-EVs作用的真皮成纤维细胞显著降低,但不呈现浓度依赖;细胞α-SMA和Smad-2/3/4的mRNA转录水平较未经ASC-EVs作用的真皮成纤维细胞显著下降,α-SMA和Smad-2/3/4的蛋白表达也显著降低。此外,ASC-EVs可显著降低细胞分泌至上清液中的Ⅰ型胶原的含量,但对Ⅲ型胶原的分泌量无明显干预作用。结论:ASC-EVs抑制瘢痕增生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真皮成纤维细胞中TGF-β-Smad信号通路,干扰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减少Ⅰ型胶原分泌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次经阴道穿刺抽吸腹水对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多次经阴道穿刺抽吸腹水在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合并张力性腹水处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生殖中心2010年6月至2020年7月期间行助孕取卵术后发生重度OHSS并经阴道穿刺抽吸腹水的1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按腹水抽吸次数不同分为单次抽吸组( n=116)和多次抽吸组( n=70)。两组患者均进行了补液、扩容及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补液总量、白蛋白及低分子肝素用药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多次抽吸组腹水抽液总量[(6.89±1.24)L]明显高于单次抽吸组[(3.09±0.65)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单次抽吸组补液总量[(12 965.52±3 796.29)mL]、白蛋白输入量[(131.77±45.38)g]及低分子肝素注射总量[(53 017.24±12 629.84)U]与多次抽吸组[(9 485.71±3 470.34)mL、(94.57±47.91)g、(38 071.43±12 490.37)U]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多次抽吸组住院时间[(8.01±2.66)d]明显短于单次抽吸组[(10.81±2.6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多次抽吸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单次抽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抽吸次数不是影响患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OR=0.593(95% CI=0.134~2.623), P=0.491],白蛋白用量和住院时间是影响患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OR=0.868(95% CI=0.757~0.996), P=0.043; OR=0.389(95% CI=0.154~0.979), P=0.045]。 结论:经阴道多次穿刺抽吸腹水对于合并反复张力性腹水的重度OHSS患者能迅速缓解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用药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低创吸脂手术系统分区法在腰腹吸脂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低创吸脂手术系统(MILS)分区法在腰腹吸脂的应用及手术效果。方法: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easySCULPT怡脂医疗美容收治要求腰腹部脂肪抽吸患者985例,男80例、女905例,年龄18~56(28.3±8.4)岁。根据腰腹部解剖和美学特点,将腰腹部分为11个美学区域用于指导腰腹部脂肪抽吸,术中对不同区域用不同操作方式进行脂肪抽吸。结果:98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142.4 min,脂肪抽吸平均2 425 ml。857例(87.0%)术后当天离院。3~18个月(平均3.85个月)随访,患者腰腹部曲线清晰流畅,术后满意921例,占93.5%;并发症28例,占2.8%;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MILS分区法对腰腹部吸脂区域进行了科学细化分区,减少了无谓操作、缩短了吸脂学习曲线、减少了并发症,达到了较佳的美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低负压吸脂联合双极射频对面部脂肪移植过多修复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低负压吸脂联合双极射频在面部自体脂肪移植过多修复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22年2月至2023年10月,长沙美莱医疗美容医院收治低负压吸脂联合双极射频治疗面部自体脂肪移植过多女性患者29例,年龄25~51(35.7±7.3)岁;体重指数16.8~24.3(20.3±2.2) kg/m 2;自体脂肪移植19~96(53.4±20.9)个月。术后3~6个月,记录患者满意度,另由2名高年资主治医师依据术前、术后照片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29例患者对颧前区域进行脂肪抽吸,吸脂量4.1~12.6(7.95±1.85) ml;4例(13.8%)对额部进行脂肪抽吸,吸脂量1.8~5.2(2.75±0.50) ml;7例(24.1%)对颞部进行脂肪抽吸,吸脂量为2.8~6.5(3.86±1.07) ml;8例(27.6%)对面颊进行脂肪抽吸,吸脂量为5.2~10.5(7.25±2.12) ml,18例(62.1%)对口周进行脂肪抽吸,吸脂量为3.7~9.5(6.33±1.28) ml。双极射频能量为3.3~10.2(5.71±2.27) kJ。患者满意24例,占82.8%;医师满意25例,占86.2%。并发症2例(6.9%)为吸脂导致的不平整。结论:低负压吸脂联合双极射频可有效减少脂肪容量,缩小组织间隙,改善面部松弛下垂,是进行面部自体脂肪移植过多修复的一种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大范围大容量脂肪抽吸形体雕塑术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大范围和大容量脂肪抽吸术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21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收治的单次抽吸范围超过15%总体表面积和(或)抽吸量达5 L及以上的脂肪抽吸塑形患者的临床资料。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联合0.025 2%低浓度利多卡因肿胀液分次注射,手术方式为系列脂肪抽吸形体雕塑术。对肿胀液注射量、抽吸总量、抽吸脂肪量、抽吸液体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统计,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共纳入313例患者,男5例,女308例,年龄(30.6±8.2)岁,体质量指数(23.9±3.5) kg/m 2。其中271例行1次手术,37例行2次手术,5例行3次手术,共进行了360例次手术。术中肿胀液注射量为(8 741.6±1 559.8) ml;利多卡因最大注射量为3 200 mg;抽吸总量为(6 582.4± 1 515.0) ml,其中抽吸脂肪量为(3 662.1±1 230.8) ml,抽吸液体量为(2 936.0±765.4) ml;注射量/抽吸总量比率为1.37±0.23。抽吸总量≥10.00 L者共13例次(3.61%),7.50~9.99 L者73例次(20.28%),5.00~7.49 L者259例次(71.94%),<5.00 L者15例次(4.17%)。1例患者(0.28%)因术后贫血需输入红细胞悬液纠正,其余患者均无大量失血导致的贫血,亦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轻微并发症10例(2.78%),主要包括术区凹凸不平(5例)、局部血清肿(2例)、切口愈合不良或瘢痕增生(2例)、射频紧肤术中烫伤导致轻度色素沉着(1例)。术后患者满意率为97.2%(350/360)。 结论:大容量和(或)大范围脂肪抽吸术安全而有效,患者满意度高;使用0.025 2%低浓度利多卡因肿胀液分次注入皮下脂肪行肿胀麻醉可以有效减少利多卡因中毒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走罐式前后囊膜抛光联合张力环植入对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囊袋稳定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在2.0 mm同轴微切口超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灌注抽吸系统(I/A)注吸针头对晶状体前、后囊膜进行抛光,联合囊袋张力环(CTR)植入,对术后人工晶状体(IOL)及囊袋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接诊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40例(80眼),年龄46~72岁,晶状体混浊分级为Ⅱ~Ⅳ级,屈光度-10 D~-24 D。在施行2.0 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时,用抛硬币法随机对一眼应用I/A注吸针头对晶状体前后囊膜进行360°全方位走罐式抛光并植入CTR作为试验组(40眼),对侧眼则不抛光不植入CTR作为对照组(40眼)。双眼手术时间间隔1周以内。门诊随访记录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前囊口大小、有效人工晶状体位置(ELP)、IOL偏心量及后发性白内障(PCO)情况。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随访期间,试验组的前囊口面积、IOL偏心量和ELP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的前囊口面积随着时间延长逐渐缩小,IOL偏心量逐渐变大,ELP逐渐变小。两组间比较,术后1周各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ELP首先表现出差异趋势( P<0.01);术后1、3、6个月,对照组的ELP均明显小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的前囊口面积和IOL偏心量在术后1、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术后6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PCO方面,术后1、3、6个月,试验组PCO发生率分别为0%、2.5%、7.5%,对照组分别为5.0%、17.5%、32.5%,试验组PCO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容易发生囊袋收缩,表现为IOL的不稳定性且前囊口逐渐缩小趋势,术中对其进行360°前、后囊膜抛光联合CTR植入可有效维持ELP的稳定,减少前囊口收缩程度、减少IOL偏心量及PCO的发生率。应用I/A注吸针头对晶状体前、后囊膜进行走罐式抛光,联合CTR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安全性好,疗效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富血小板血浆结合自体脂肪移植行阴茎增粗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结合自体脂肪移植行阴茎增粗术的效果。方法: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美容与整形修复中心对18例患者行阴茎增粗术,年龄21~42岁,平均30.5岁。抽取外周静脉血制成富血小板血浆,在大腿根部内侧抽吸自体脂肪并纯化,将富血小板血浆与纯化自体脂肪以1∶3比例混合,均匀注射于阴茎浅深筋膜之间。结果:18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阴茎体周径平均增加2.80 cm,均对阴茎外形满意,未出现脂肪液化、感染等并发症,脂肪吸收较少,其中10例已婚者均感性生活满意。结论:富血小板血浆结合自体脂肪移植行阴茎增粗有助于移植脂肪成活和减少脂肪吸收,后期阴茎外形良好,疗效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滤吸附技术应用于大容量自体脂肪移植隆乳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超滤吸附技术应用于大容量自体脂肪移植隆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乳房整形与美容中心初次行双侧乳房自体颗粒脂肪注射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超滤吸附技术处理脂肪抽吸物并进行双侧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隆乳(超滤组),以临床目前常用的静置法脂肪纯化方法为对照(静置组)。随访时进行乳房触诊和超声检查,并采用三维扫描技术定量对比术前、术后乳房体积差。对随访3个月以上且数据完整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评估人口统计资料和手术资料,计算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乳房体积保持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正态分布连续型变量以 ± s描述,采用 t检验进行分析;非正态分布连续型变量以 M( Q1, Q3)描述,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分类数据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进行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20例女性患者(40只乳房),其中静置组10例(20只乳房),年龄(31.4±2.5)岁,超滤组10例(20只乳房),年龄(28.5±4.4)岁。超滤组脂肪注射量为151.1(125.0, 175.0)ml,静置组为165.0(151.3, 196.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超滤组的术后乳房体积保持率为(62.93±14.06)%,明显高于静置组的(24.97±11.02)%( P<0.01)。术后乳房超声检查时,静置组2只乳房有可触及的结节(<6 mm),1只乳房有超声可探及但临床不可触及的结节(<4 mm),而超滤组仅有1只乳房发现1个油囊(4 mm×2 mm)。超滤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静置组,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5.0%(1/20)vs. 15.0%(3/20), P>0.05]。 结论:超滤吸附技术能显著提高大容量脂肪移植的体积保持率,减少并发症,是目前一种较理想的脂肪纯化处理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联合应用抽吸减容与淋巴静脉吻合治疗乳腺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抽吸减容和淋巴静脉吻合方法治疗乳腺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淋巴外科联合应用抽吸减容与淋巴静脉吻合治疗的111例乳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比较治疗前后患肢肿胀程度的变化和患肢治疗前后丹毒发作情况。结果:患者患肢与健肢各径线差平均值治疗后第7天为0.2 cm(-0.8,1.1)、复查时仍0.2 cm(-0.4,1.0),均较治疗前的5.0 cm(4.1,6.9)显著减小( P<0.05);患肢与健肢体积差值治疗后第7天为26 ml(-120,155)、复查时37 ml(-66,165),较治疗前786 ml(632,1 200)显著减小( P<0.05)。联合治疗后患肢丹毒的发生率、患肢松软程度及坠胀感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均 P<0.05)。 结论:联合应用抽吸减容术与淋巴静脉吻合术治疗乳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疗效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