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负载干细胞的光交联蛋白基水凝胶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组织工程是一个多学科交叉领域,旨在除传统的创后或术后组织再生手段(自体移植、异体移植)外,利用现代技术设计和开发特定的生物材料,为组织损伤修复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在众多组织工程相关生物材料中,水凝胶由于其独特的生物相容性、力学可调性、可降解性及高度亲水性等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除生物材料外,细胞也是组织工程的重要元素之一。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低免疫原性,在组织工程中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以明胶、胶原蛋白等材料制备的光交联蛋白基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可为干细胞提供类似细胞外基质的微环境,有利于促进其粘附、增殖及分化。负载干细胞的光交联蛋白基水凝胶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协同促进组织损伤修复与再生。本文对光交联蛋白基水凝胶的制备及其负载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行阐述与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辅助定位下游离臂内侧皮瓣在修复手指创面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定位下游离臂内侧皮瓣修复手指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手外科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严重手指损伤保指治疗术后皮肤坏死患者7例(7指)。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16~50岁,平均31岁;手指创面面积3.5 cm×3.0 cm~5.5 cm×4.0 cm,均伴有骨与肌腱外露。患者均二期采用游离臂内侧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面积为4.0 cm×3.5 cm~6.0 cm×4.5 cm。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定位穿支,术中通过将皮瓣源血管或穿支血管与手指指动脉及皮下静脉吻合重建皮瓣血供,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予抗感染、抗凝、抗血管痉挛等治疗,观察皮瓣存活情况。随访观察皮瓣外形、质地、感觉及供区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指功能。结果:7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术后出现静脉回流障碍,予皮瓣切口湿敷及放血治疗后顺利成活,术区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5~15个月,平均7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感觉恢复至S2~S3+。皮瓣供区遗留线状瘢痕,功能正常。手指功能恢复良好,优3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85.7%。结论:应用游离臂内侧皮瓣修复手指保指术后存留创面,可保留指体完整性,且皮瓣切取方便,供区相对隐蔽,修复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的管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是普外科和整形外科医生面临的疑难问题。腹腔开放于1940年由英国医生Ogilvie提出,用于救治战伤导致的腹壁毁损。腹腔开放疗法是指术后敞开腹腔不关闭切口或主动打开腹腔的一种治疗手段。腹腔开放的适应证包括严重腹腔感染、创伤、肠缺血性疾病、急性重症胰腺炎、腹腔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等。2016版Bjork分类法将腹腔开放创面分为4类9种,第4类为肠空气瘘合并冰冻腹,其处置困难且致死率较高。肠空气瘘指肠腔瘘口周围无皮肤、皮下组织覆盖,直接暴露于空气中。腹腔开放后肠空气瘘发生率为7%~19%,一旦形成肠空气瘘,死亡率高达42%~66%。导致肠空气瘘的风险因素包括:(1)年龄大于60岁,身体机能差;(2)肠管暴露时间长,肠管干燥,缺血性损伤,机械性损伤;(3)伴有炎性肠病、憩室炎、弥漫性腹膜炎;(4)大容量复苏、再探查次数多;(5)消化道破裂、吻合口漏、腹腔高压等。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的非手术处理原则为早期识别和控制脓毒症,保护脏器功能;使用抗生素、穿刺引流等控制感染源;通过胃肠减压、抑酸剂、生长抑素等减少消化液;加强营养支持。江阴市人民医院综合普外一科收治3例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患者,通过负压辅助闭合技术(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管理创面、控制感染,持续冲洗负压吸引,使创面处于负压、低氧、潮湿的环境,促进肉芽组织增生。腔内负压辅助闭合技术(endoluminal vacuum assisted closure,EVAC)管理漏出液,将聚氨酯海绵经瘘口插入近端肠管,主动引流消化液,并可将引流出的消化液进行回输。漂浮造口技术管理瘘口,将瘘口与周围创面进行隔离,以保护创面并能将消化液充分引流。通过异体皮或自体皮移植等修复腹壁创面。感染控制后,急性肠瘘转为慢性肠瘘,6~12个月后进行确定性手术,切除肠瘘,同时可联合化学组织结构分离技术、机械组织结构分离技术、补片修补术、肌皮瓣转移术等进行腹壁缺损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MOCART 2.0评估机采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基于软骨修复组织磁共振评分(MOCART 2.0)探讨机采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髌股关节骨关节炎(PFOA)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因PFOA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治的患者 22 例(28 膝)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机采PRP膝关节腔注射治疗.采用MOCART 2.0 评估治疗前后的磁共振影像并进行比较分析;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评估临床疗效;观察治疗期间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MOCART 2.0 评分治疗前后无差异((53.4±12.2 vs 49.9±12.1)(P>0.05).MOCART 2.0 亚组分析中,治疗后"修复组织信号强度"与"软骨下改变"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分别为(5.5±1.5)vs(4.6±1.5)、(15.9±4.3)vs(13.2±6.4)(P<0.05);"软骨填充程度"、"与临近软骨边缘整合"、"修复组织表面结构"、"修复组织结构"、"骨质变化"等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 1、3、6 个月,VAS、WOMAC评分逐渐降低且优于治疗前(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4/112).结论 机采PRP治疗PFOA安全有效,可改善损伤软骨组织信号和软骨下骨髓水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庆祖国75周年华诞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损伤与修复事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和创新的过程,近年来,中国的损伤与修复事业在付小兵院士等专家的带领下取得了显著进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之际,"中华皮肤软组织损伤修复学系列丛书"的出版可以说是一份具有重要意义的献礼。本丛书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展示我国皮肤软组织损伤修复学领域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理论、技术与发展最新成果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型标志性学术专著,代表了我国目前皮肤软组织损伤修复学领域的国家级水平,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专业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巨噬细胞在真菌性角膜溃疡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真菌感染的发生主要取决于真菌毒力和宿主免疫防御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角膜被认为是免疫特权器官,驻留的巨噬细胞是主要的免疫细胞,其极化响应微环境表现出的异质性.感染早期,巨噬细胞向M1极化,促进炎症发生,利于真菌清除但产生细胞风暴加重免疫损伤;感染后期,巨噬细胞向M2极化,可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但可能产生免疫抑制甚至免疫逃逸,不利于病原清除.促炎反应与抗炎反应之间的平衡是保持角膜功能完整性的关键.目前抗真菌药物治疗有限,因此除了抗真菌治疗外,寻找一种针对免疫反应引发的炎症反应的治疗靶点尤为重要.文章综述了真菌性角膜溃疡中巨噬细胞亚群的表型特征和功能,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探索巨噬细胞极化的具体机制及其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影响,基于巨噬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对巨噬细胞分化进行靶向调节可能是未来治疗和管理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PARP抑制剂治疗卵巢癌的耐药机制及应对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卵巢癌致死率居妇科肿瘤之首,DNA损伤修复缺陷是卵巢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2缺失突变的频发,导致卵巢癌中同源重组修复(HRR)机制障碍。近年研究指出,作为DNA损伤修复的关键酶,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的基因与BRCA1/2双突变具有合成致死效应,因此PARP抑制剂(PARPi),如奥拉帕尼、尼拉帕尼和氟唑帕尼等获批作为新一代卵巢癌的靶向药物。然而,长期使用PARPi的患者大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甚至出现与顺铂等抗肿瘤药物的交叉耐药。现将可能的耐药机制和应对策略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前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前交叉韧带损伤在年轻活跃的患者中很常见。当ACL完全断裂时,需要进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ACLR)。尽管ACLR术式已经很成熟,通过手术能够修复结构缺陷,但患者术后面临膝关节肌肉力量、功能和耐力损伤,导致部分患者未能回到受伤前的运动水平。事实上,除了手术本身,康复对患者的预后也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通过术前康复,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到不受限制的体育活动。然而目前研究者主要关注术后康复。与常规术后康复相比,对接受术前康复的患者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归纳总结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前康复治疗的相关临床研究成果,旨在为该病的康复诊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与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芪银三两三验方治疗靶向药相关性皮疹的分子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寻芪银三两三验方核心用药组成的分子作用机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构建"芪银三两三-药物有效成分-关键性作用靶点-靶向药相关性皮疹对应靶点"的可视化网络关系.方法 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中药作用机制在线分析系统(BATMAN-TCM),对芪银三两三验方核心用药的作用成分和有效靶点进行筛选,通过核心复方靶点垂钓,提取复方中的生物学活性成分及有效靶点.通过药物不良反应靶点分类系统(ADReCS-Target)得到靶向药相关性皮疹对应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可视化网络图(PPI),并应用Cytoscape3.8.2软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关键性作用靶点.采用DAVID v6.8数据库对关键性靶点进行通路富集,预测芪银三两三验方中核心用药组成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结果 经检索得到核心处方中有效生物学活性成分118种,潜在预测靶点328个,靶向药相关性皮疹对应靶点214个,将二者相互匹配得到核心处方有效成分-靶向药相关性皮疹共同作用靶点86个,其中包括8个关键性靶点;复方对210个生物学过程及81条信号通路能产生重要影响.结论 芪银三两三验方治疗靶向药相关性皮疹的潜在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及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等信号转导,调节角质层细胞增殖与分化,修复EGFR-TKI引起的皮肤损伤,这为今后的药物研发及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了参考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合成水凝胶神经支架材料机械性与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制备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新型合成水凝胶支架材料并评估机械性能及其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 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制备新型合成水凝胶,万能试验机检测其机械性能,X线能谱仪分析材料元素组成,电镜观察其微观形貌.培养PC12细胞(PC12,中国科学细胞库)并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和实验组(新型合成水凝胶),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细胞免疫荧光、划痕实验、细胞凋亡实验明确新型合成水凝胶对PC12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作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Snail、波形蛋白(Vimentin)、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8、Caspase-3表达量,明确新型合成水凝胶对细胞的黏附作用影响.两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结果 新型合成水凝胶具有良好的拉伸弹性,由初始长度2 cm最大可拉伸至16 cm;元素分析显示材料主要由碳、氧、硅组成;扫描电镜可见新型合成水凝胶具有致密均一网状结构.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PC12细胞对照组吸光度值为1.390±0.154,新型合成水凝胶组为1.093±0.1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72,P>0.05).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PC12细胞对照组成熟度为(68.712±2.877)%,新型合成水凝胶组为(74.555±2.4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89,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PC12细胞对照组划痕愈合面积比为(66.576±3.958)%,新型合成水凝胶组为(64.091±2.6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9,P>0.05).细胞凋亡实验结果显示PC12细胞的凋亡率对照组为(10.360±1.807)%,新型合成水凝胶组为(11.580±1.3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7,P>0.05).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E-cadherin、Snail、Vimentin、Caspase-8、Caspase-3相对表达量与新型合成水凝胶组分别为0.698±0.040比0.785±0.036、0.646±0.050 比 0.752±0.053、0.759±0.051 比 0.844±0.051、0.772±0.059 比0.836±0.045、0.822±0.024 比 0.822±0.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744、2.539、2.039、1.499、1.525,P>0.05).结论 新型合成水凝胶具有良好的拉伸性和体外生物相容性,可以作为一种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选择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