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家庄市大气PM 2.5中重金属和类金属的污染特征、来源分析与健康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20年石家庄城区PM 2.5的质量浓度为(80.30±71.43)μg/m 3;各金属、类金属间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b与Cd、Pb、Ni、Se,Cd与Pb、Ni、Se,Pb与Ni、Se,Ni与Se,Se与Tl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5。PM 2.5的金属、类金属主要来源有交通排放、燃料燃烧、金属冶炼和扬尘。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Pb、Hg 和Mn对各人群产生的 HQ值均小于1,非致癌风险较低;Ni和Cd对各人群产生的致癌风险 R值均小于1×10 -6,属于人群可以接受的风险水平;As和Cr对不同人群产生的致癌风险 R值在1×10 -6~1×10 -4之间,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且对成年男性产生的风险较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卫生健康系统的战略机遇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越来越多的温室气体排放,剧烈的气候变化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2年全球有1 260万人的死亡与可改变的环境因素有关;2030—2050年间每年气候变化导致的直接死亡为250 000人。世界各国通过签署《巴黎协定》,设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措施等,努力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轻气候变化的危害。中国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气候危机也是全球健康危机,碳达峰、碳中和将是中国卫生健康系统的战略机遇。碳达峰、碳中和与中国卫生健康系统的目标是和谐共生的,均致力于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健康保障。中国卫生健康体系不仅应该努力减少自身的碳排放量,也要为全球碳达峰、碳中和整体战略贡献力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Visual TFT的SF 6气体测量系统设计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设计一款基于Visual TFT的六氟化硫(SF 6)气体测量系统。 方法:基于Visual TFT的SF 6气体测量系统包括系统硬件设计和系统软件设计。硬件主要包括气体传感器、Visual TFT显示器、信号处理电路和电源电路。系统软件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显示、SF 6监控系统和报警程序。通过keil代码控制Visual TFT虚拟串口屏显示气体流量、浓度及波形等其他参数,并计算误差(? E),通过波形图提取气体流量、浓度数据,得到功能残气量(FRC)数据变化曲线。 结果:设计了一款基于Visual TFT的SF 6气体测量系统。SF 6浓度? E算术平均值为8.906%,小于满量程的10%,满足本系统的设计要求。 结论:基于Visual TFT的SF 6气体测量系统可以实时监测SF 6气体的浓度,有助于控制SF 6气体的释出,降低惰性气体排放对受试人体的影响。同时,该系统具有直观的显示界面和报警功能,帮助医护人员更方便快捷的诊治肺部及呼吸道疾病,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氧疗工具对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氧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自制一种新型简易呼吸器,观察呼吸器对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氧疗效果。方法:基于新冠肺炎具有传染性的特殊性和院感的要求,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的医护人员设计出一种新型简易呼吸器,并于2020年2月15日至3月15日援鄂期间用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肿瘤中心收治的22例需要氧疗的重型和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新型简易呼吸器包含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呼吸器:ZL 2015 2 0410623.6,一种流体开关及吸氧装置:ZL 2017 2 0873509.6),主要由麻醉面罩、过滤器(人工鼻暂替)、L型连接管、软性呼吸囊、连接管和弹性固定带组成。使用时,用弹性固定带将麻醉面罩固定于患者口鼻处,将连接管插入氧表接口,调整氧流量为6~10 L/min,待软性呼吸囊充满后立即打开L型连接管上的排气口,排放体内二氧化碳和多余的氧气;调低氧流量至2~3 L/min,通过软性呼吸囊起伏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RR),并随时调整氧流量。观察患者应用新型简易呼吸器前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RR和心率(HR)的变化,并收集部分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 结果:22例重型和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应用新型简易呼吸器10 min后SpO 2即较应用前明显升高(0.994±0.007比0.952±0.017, P<0.01),RR即较应用前明显降低(次/min:27.59±3.63比29.64±3.81, P<0.01);应用1 d后,各指标进一步改善。接受血气分析的13例患者经血气分析均提示无二氧化碳蓄积现象。 结论:新型简易呼吸器可显著改善重型和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氧疗效果,同时可通过过滤器过滤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减少气溶胶的形成,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种膀胱冲洗引流液收集装置的技术设计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在前列腺摘除及膀胱手术后,患者常需要通过留置导尿管连接膀胱冲洗装置,进行持续膀胱冲洗,达到把膀胱内的积血冲洗干净的目的,从而预防形成血管、堵塞尿道或导尿管。目前,膀胱冲洗引流液在排出时往往是采用一个小桶或盆代替,不方便引流液的收集和排放,使得引流液在排出后将暴露在空气中,将导致房屋内存有异味,给护理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且医护人员还需要定期观察引流液的排出量,从而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为此,本研究设计了一种膀胱冲洗引流液收集装置,以期解决以上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核医学放射性废水槽式衰变池容积的评价与设计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提供评价与设计核医学槽式衰变池容积的计算方法,为医疗机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和管理部门等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并推导计算式,建立槽式衰变池容积与废水放射性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医疗机构的核医学科患者诊疗量、核素使用量以及废水产生量等存在差异,槽式衰变池的评价与设计的结果也不相同,但结果均应符合GB18871-2002和HJ1188-2021标准要求:每月排放的总活度≤10 ALImin,每一次排放的活度≤1 ALImin;总 α≤1 Bq/L、总 β≤10 Bq/L、 131I活度浓度≤10 Bq/L。放射性废水注满后暂存时间≥10倍最长半衰期, 131I住院治疗废水暂存时间≥180 d。 结论:本文提供的计算方法可用于核医学槽式衰变池容积的评价与设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种类秸秆添加对稻田NH3挥发的影响机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NH3挥发可产生影响,但相关排放变化规律和调控机制有待系统研究.以南粳46水稻品种为材料,太湖地区典型单季稻田原状土为研究对象,利用连续气流封闭法监测三种秸秆(水稻秸秆:RS;小麦秸秆:WS;玉米秸秆:MS)两种添加量(W秸秆:W土=0.5%、0.8%)下水稻各生长期NH3挥发通量、土壤理化因子及水稻产量;进而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将环境因子与氮循环相关的功能微生物丰度进行耦合,揭示NH3挥发对不同种类秸秆和不同添加量的响应机制并解析关键因子,从而筛选出稻田生态系统氨减排效果最佳的秸秆还田种类及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秸秆种类及秸秆种类与其施用量交互作用对稻田土壤NH3挥发均产生显著影响,总体来看,与CK相比,施加秸秆处理NH3挥发变化幅度为-33.2%-27.3%.不同秸秆种类对稻田土壤NH3挥发影响不同,低添加量下,与CK相比,RS与WS施用对NH3挥发量均无显著影响,而MS施用显著增加NH3挥发量21.1%;高添加量下,RS施用显著降低NH3挥发量33.2%.不同秸秆施加量对稻田土壤NH3挥发影响亦不同,RS和MS处理下稻田NH3挥发量随施用量的增加分别降低31.2%和32.8%,而WS处理则呈现相反规律;不同秸秆种类及不同施加量交互作用下RS-0.8处理显著降低稻田土壤NH3挥发33.2%.田面水pH、总氮(TN)浓度、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MBC)、土壤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群落丰度是导致不同秸秆种类和用量下稻田土壤NH3挥发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RS-0.8处理相较于其他处理显著增加土壤AOA、AOB群落丰度并显著降低田面水TN含量,综合效应下显著减少稻田NH3挥发量33.2%,并显著增加水稻产量22.9%.因此,综合稻田NH3挥发总量和水稻产量,秸秆施用水稻种植体系中水稻(RS)秸秆以0.8%施用量模式下减排增产效果最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低甲烷排放转基因水稻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低甲烷排放转基因水稻是实现水稻低碳生产的理想材料.土壤微生物驱动了稻田甲烷的产生,低甲烷排放转基因水稻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不仅影响稻田甲烷排放,也关系到土壤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对细菌16S rRNA基因、真菌ITS基因的高通量测序及mcrA、nifH、amoA和nirS等功能基因的荧光定量PCR,分析了低甲烷排放转基因水稻(86R27-3)与野生型水稻(MH86)土壤微生物群落间的差异.结果显示: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在86R27-3与MH86间无明显差异,且仅在水稻分蘖期86R27-3的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Shannon、Simpson及均匀度指数Pielou_e显著高于MH86(P<0.05);β-多样性分析表明土壤细菌或真菌群落组成在86R27-3与MH86间均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水稻齐穗期:86R27-3 土壤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罗泽真菌门(Rozellomycot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MH86(P<0.05),而酸杆菌门(Acidibacteria)、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MH86(P<0.05);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预测显示,86R27-3 土壤氮、硫和锰代谢细菌功能群丰度显著低于MH86(P<0.05),如分蘖期的土壤硝酸盐还原、硝酸盐呼吸、硫代硫酸盐呼吸及硫呼吸,齐穗期和成熟期的好氧亚硝酸盐氧化及成熟期的锰氧化等;与MH86相比,86R27-3的土壤真菌功能群丰度有减有增,如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内的其未定义腐生物银耳目、嗜热囊菌科、镰刀菌属及韦斯特氏菌功能群丰度显著降低(P<0.05),而其分蘖期的动物内共生体腐生生物毕赤酵母属和未定义腐生物马勃科功能群丰度显著提高(P<0.05).定量PCR分析表明86R27-3 土壤中的产甲烷细菌mcrA基因丰度显著低于MH86(P<0.05),同时,土壤固氮菌nifH基因、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及反硝化细菌nirS基因的丰度在86R27-3土壤中也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低甲烷排放转基因水稻(86R27-3)对土壤细菌或真菌的群落组成没有影响,但可引起主要细菌或真菌种类的相对丰度及某些细菌或真菌功能群丰度发生变化,并显著降低了稻田土壤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蚂蚁筑巢对热带橡胶人工林土壤甲烷排放季节动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蚂蚁筑巢能够通过改变土壤甲烷氧化/还原微生物及理化环境,调控森林土壤甲烷排放过程及季节动态.以西双版纳热带橡胶人工林群落为研究样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蚁巢和非巢土壤甲烷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分析蚂蚁筑巢引起热带人工林土壤功能微生物、微生境及土壤养分改变对甲烷排放通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与非巢地相比,蚂蚁筑巢显著降低了橡胶人工林土壤甲烷排放,年均通量减少59.9%.干季蚁巢土壤是甲烷汇(-1.770 μg·m-2·h-1),相较非巢地减少了 87.2%;湿季蚁巢土壤则为源(0.703 μg·m-2·h-1),其甲烷排放量增加了 152.7%.2)蚂蚁筑巢改变了土壤温湿度及碳氮养分含量.相较于非巢地,蚁巢土壤温度、湿度及碳氮组分含量年均增幅达4.9%~138.5%,其对甲烷排放通量的解释率分别为90.1%、97.3%、27.3%~90.0%.3)蚂蚁筑巢改变功能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相较非巢地,蚁巢年均甲烷产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Ace、Chao1、Shannon和Simpson)变幅为-9.9%~61.2%,且高于甲烷氧化菌群落(-8.7%~31.1%),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优势属相对丰度变幅分别为46.8%和-6.3%.甲烷产生菌对排放通量的解释率(78.4%)高于氧化菌(54.5%),甲烷产生菌与甲烷氧化菌优势属对排放通量的解释率共为68.9%.4)结构方程表明,甲烷产生菌、氧化菌、土壤含水率为甲烷排放通量的主控因子,其对土壤甲烷排放的贡献率分别为95.6%、95.0%和91.2%,而土壤温度、碳氮组分的贡献(73.1%~87.7%)次之.因此,蚂蚁筑巢主要通过改变甲烷功能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水分状况而影响甲烷排放季节动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陕北农田作物生产碳源/汇及碳足迹空间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7/13
农作物生产过程既是碳源,也是碳汇.研究作物生产过程中碳吸收、碳排放特征对区域农业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以陕北区域为例,采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结合GEE遥感云平台和随机森林算法,获取了作物种植分布信息,并建立碳吸收排放测算模型,分析了陕北地区 2021 年农田作物的碳源/汇效应、碳足迹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①陕北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为玉米、稻谷、薯类、豆类,经济作物主要为蔬菜、苹果、枣树,这七类作物集中分布在延安南部河谷区域和榆林西北部区域.②除枣类外,陕北地区其余作物的碳吸收量均高于碳排放量,以碳汇功能为主,其中,玉米和苹果分别对该地区碳吸收、碳排放的贡献率最高,碳吸收、排放量分别达到了 189.74×104 t 和 11.41×104 t,苹果、薯类和枣类碳足迹较高,分别达到了 9.92×104 hm2、8.77×104 hm2和 21.65×104 hm2,其余作物碳足迹处于 0.26-1.49×104 hm2之间.③从空间上看,研究区单位面积农田碳吸收量呈现西北高、南部低的分布格局,而碳排放量、碳足迹分布正好相反,南部高、西北低.④研究区可通过培育高产品种、优化施肥量、控制农膜农药用量、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等措施,提高作物固碳效应,促进农业生产碳减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