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诊高钾血症治疗现状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急诊高钾血症患者的治疗现状和预后,分析急诊高钾血症患者院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电子信息系统,提取2019年6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北京协和医院急诊高钾血症患者〔年龄≥18岁,血清电解质检查钾离子(K +)浓度≥5.5 mmol/L〕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结果、降钾治疗措施及预后,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Cox回归分析急诊高钾血症患者院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 结果:共纳入高钾血症患者579例,其中男性310例(53.5%),女性269例(46.5%);中位年龄64(22)岁;轻度、中度、重度高钾血症患者分别有317例(54.7%)、143例(24.7%)、119例(20.6%)。499例(86.2%)患者接受了降钾治疗,共有44种降钾治疗方案,其中糖+胰岛素(I+G,61.3%)、排钾利尿剂(Diu,57.2%)、碳酸氢钠(SB,41.9%)、钙剂(CA,44.4%)在急诊科较常用,糖+胰岛素+钙剂+排钾利尿剂+碳酸氢钠(I+G+CA+Diu+SB)四联降钾治疗方案是急诊科最常用的降钾方案。高钾血症患者血清K +水平越高,联合降钾治疗比例越高,血液净化(HD)比例越高(轻度、中度、重度患者联合降钾比例分别为58.4%、82.5%、94.8%,HD比例分别为9.7%、13.3%、16.0%)。随着降钾治疗种类增多,血钾降至正常的比例增高,6种降钾方式联合治疗患者血钾降至正常的比例达100%。不同降钾治疗方式中,HD治疗者血钾降至正常的比例最高,达93.8%。579例患者中院内死亡111例(19.2%)。Cox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死亡风险高〔风险比( HR)=1.757,95%可信区间(95% CI)为1.155~2.672, P=0.009〕;血钾降至正常( HR=0.248,95% CI为0.155~0.398, P=0.000)及使用Diu( HR=0.335,95% CI为0.211~0.531, P=0.000)的患者死亡风险低。 结论:急诊降钾治疗方案异质性较大,合并心功能不全的高钾血症患者病死率高,血钾降至正常的患者病死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膜透析治疗心力衰竭利尿剂抵抗患者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目前有很多新的治疗方法,但利尿剂抵抗的HF患者病情复杂、严重,其治疗具有一定挑战性。HF患者发生利尿剂抵抗的主要机制为各种因素导致机体对利尿剂的反应降低、水钠潴留,腹膜透析因其具有超滤、排钠、改善心功能、保护残余肾功能等优势是治疗HF利尿剂抵抗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该文简介腹膜透析治疗HF利尿剂抵抗患者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相关学会网站中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相关的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证据总结、推荐实践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8月31日。根据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提取证据。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其中指南8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5篇,证据总结2篇,推荐实践2篇。从评估与监测、利尿剂的使用、液体摄入管理、钠盐摄入管理、容量负荷加重处理、健康教育6个方面总结出37条证据。结论:医护人员应结合临床实际特征,根据最佳证据制订出符合中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容量管理方案,以减缓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进展,降低患者入院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脱机模型的初步建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血流动力学、液体平衡相关参数建立脱机失败预测模型以指导临床脱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入住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有创机械通气时间>24 h并进行脱机试验患者的临床资料。搜集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24 h内的基线资料、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的血流动力学参数、B型利钠肽(BNP)、尿量、液体平衡量以及脱机前24 h内PiCCO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BNP、尿量、液体平衡量、利尿剂使用、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机械通气期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使用情况。根据是否脱机成功将纳入患者分为脱机成功组和脱机失败组,比较两组间各变量的差异,将脱机前24 h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中,建立脱机失败预测模型,并找出造成脱机失败的可能因素。结果:共有159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脱机成功138例,脱机失败21例。两组入ICU 24 h内PiCCO监测参数、BNP、尿量、液体平衡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脱机前24 h内BNP( χ2=9.262、 P=0.026)、中心静脉压(CVP; χ2=7.948、 P=0.047)、左室收缩力指数(dPmx; χ2=10.486、 P=0.015)、尿量( χ2=8.921、 P=0.030)、液体平衡量( χ2=9.172、 P=0.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为完善模型和提高预测准确率,将脱机前心排血指数(CI; χ2=7.789、 P=0.051)也纳入预测模型。最终将脱机前24 h内BNP、CVP、CI、dPmx、尿量、液体平衡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其预测脱机失败的准确率为92.9%,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6.8%;用年龄和去甲肾上腺素使用进行校正后,其准确率为94.2%,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1.2%。 结论:以PiCCO监测指标联合液体平衡指标建立脱机失败预测模型预测脱机的准确率高,能指导临床脱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CKD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
编辑人员丨2024/8/31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我国非透析CKD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79.8%,但降压治疗达标率低。高血压是CKD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CKD进展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应重视CKD患者的血压管理。随着新的临床证据不断出现,国际上关于CKD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及血压控制的靶目标值也在进行调整,总体上血压控制趋于更加严格。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的《2021 KDIGO临床实践指南: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压管理》建议,使用标准化的诊室血压测量的条件下,高血压和CKD的成人在能耐受的情况下,目标SBP<120 mmHg(1 mmHg=0.133 kPa)。但这一靶目标不适用于肾移植和透析患者。调整血压控制的靶目标的原因是基于严格血压控制的心血管保护作用、降低死亡风险及潜在的认知获益,尚无证据支持SBP<120 mmHg的肾脏保护作用,但对于伴有蛋白尿和长时间随访的患者可能具有意义。CKD患者高血压的发生机制涉及:(1)钠排泄减少;(2)肾素产生增加;(3)交感神经系统兴奋;(4)内皮功能紊乱。这些因素导致钠水潴留容量负荷增加、外周血管收缩、动脉壁僵硬度增加。针对这些机制的治疗,首先是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低盐饮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饮食多样、限制饮酒量或不饮酒、戒烟、调整心理状态。这是降压治疗的基础,作用不容小觑。药物治疗的选择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renin-angiotensin system inhibitor,RASi)[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blockers,ARB)]、利尿剂[包括盐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mineralocorticoid-receptor antagonists,MRAs)]、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2 inhibitor,SGLT2i)。推荐对于高血压、CKD和蛋白尿增加的患者,无论是否伴有糖尿病,均开始使用RASi治疗,推荐的原因是,与安慰剂及活性药物相比,ACEi和ARB能显著降低肾衰竭、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的风险,但应注意监测肾功能和血钾,避免ACEi、ARB和直接肾素抑制剂联合治疗。新一代的MRAs和SGLT2i除降压之外有靶器官保护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31
-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居家容量管理行为偏差评估工具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构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居家容量管理行为偏差评估工具.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化访谈、小组讨论、专家函询形成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居家容量管理行为偏差评估工具初稿,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对评估工具各条目进行修订,形成最终评估工具.结果:2轮专家咨询积极系数为88.00%和90.91%,权威系数分别为0.891和0.900,肯德尔协调系数(Kendall's W)值分别为0.108和0.206,均P<0.001.最终形成的评估工具共有8个维度、49个条目,即基本信息(6个条目),限制液体摄入量(6个条目),监测液体排出量(6个条目),限制钠盐摄入(8个条目),监测体重(8个条目),监测心力衰竭相关症状体征及血压、心率(6个条目),关注就医指征(4个条目)和利尿剂的调整时机(5个条目).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居家容量管理行为偏差评估工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居家容量管理行为偏差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为提高病人院外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容量管理现状、制定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COPD并发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长期反复肺部慢性炎症,常伴慢性呼吸衰竭、低氧等,引起胃肠道淤血、食欲下降,钠摄入不足,发生呕吐、腹泻等,钠排出增多,Na+泵功能失调,引起低钠血症[1-2].低钠血症是临床常见电解质紊乱,是多种潜在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重要指标,低钠血症死亡风险增加1.3倍[3].低钠血症是COPD最常见电解质紊乱,发生率25.8%~40.5%,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发展为AECOPD几率,是长期治疗无效的主要原因[4].目前女性、年龄、糖尿病及利尿剂使用是低钠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无特异性[5].本文对我院收治的59例COPD老年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非传统利尿剂在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2/3
袢利尿剂是缓解心力衰竭(心衰)加重时血管内或间质充血的首选药物,但是部分心衰患者服用大量袢利尿剂后,仍表现出液体超载.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利尿剂能改善心衰患者的死亡率.脑钠肽增强药和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 2抑制剂是一类有独特利钠排尿机制的新型药物,有改善神经激素活性作用,且不增加肾损伤和电解质紊乱,短期与袢利尿剂联合使用能增加尿量,长期联合使用可改善心衰患者预后,为慢性心衰加重患者管理提供了新的范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托伐普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长期和失代偿的心力衰竭的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水钠潴留.稀释性低钠血症是心力衰竭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报道心力衰竭时低钠血症的发生率约为16% ~58% [1 ] ,伴有低钠血症的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高.传统利尿剂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但传统利尿剂如呋塞米干扰肾浓缩尿液的能力 ,导致水的重吸收减少 ,也可造成血管加压素(AVP)强烈上调的情况下出现低钠血症 ,以及神经内分泌激活、肾功能不全及利尿剂抵抗等不良反应[2 ] .托伐普坦是一种血管加压素 V 2受体拮抗药(非肽类 A V P2 受体拮抗剂),可以升高血浆中钠离子浓度 ,帮助多余的水分从尿液排出.增强肾脏处理水的能力.2009年5月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 )批准用于心力衰竭、肝硬化、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相关的等容量性和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的治疗[3 ] .本研究主要观察托伐普坦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患者中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心脉隆注射液联合芪苈强心胶囊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NF-KB及胱抑素C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心脉隆注射液联合芪苈强心胶囊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核因子KB(NF-KB)、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均予缓解病因和诱因、限盐限水、吸氧等基础治疗和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心脉隆注射液(5 mg/kg,2次/d)静滴,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再予芪苈强心胶囊(4粒/次,3次/d)口服.治疗2周后,检测氧化应激指标、心功能相关指标,评估生活质量,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血浆丙二醛(MDA)水平降低(P<0.01),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水平升高(P<0.01),BNP、NK-KB、CysC水平降低(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降低(P<0.05),射血分数(EF)、心排血量(CO)升高(P<0.05),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表(MLHFQ)评分、Lee氏心衰评分降低(P<0.05),6分钟步行距离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DA水平较低(P<0.01),CAT、GSH-Px水平较高(P<0.01),脑钠肽(BNP)、NF-KB、CysC水平较低(P<0.01), LVEDD、LVESD较低(P<0.05),EF、CO较高(P<0.05),MLHFQ评分、Lee氏心衰评分较低(P<0.05),6分钟步行距离较高(P<0.05),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功能,抑制心肌重构,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