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脉隆注射液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NT-proBNP变化率的影响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心脉隆注射液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分析治疗过程中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变化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2022 年 2 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 65 例AMI后心力衰竭病人,均予以心脉隆注射液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治疗期间检测 NT-proBNP,计算 NT-proBNP变化率,根据出院 12个月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建立交互作用模型分析影响因素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 NT-proBNP变化率对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65 例AMI后心力衰竭病人随访 12个月,预后不良 19例(29.23%),预后良好 46例(70.77%).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心率、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Killip心功能分级、NT-proBNP变化率为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治疗 1 周内、治疗2周内 NT-proBNP变化率与病人缺血性脑卒中/TIA、年龄、心率、Killip心功能分级均存在交互作用;绘制 ROC曲线发现,治疗 1 周内、治疗 2周内NT-proBNP变化率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744,0.721,对病人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接受心脉隆注射液与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 1周内、2周内NT-proBNP变化率可预测AMI后心力衰竭病人的预后恢复情况,且NT-proBNP与心率、缺血性脑卒中/TIA、年龄等交互作用于病人预后恢复,临床可针对上述因素进行风险管理,以预防不良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严重高脂血症及肠坏死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儿女,9岁,以“多饮、多尿、精神欠佳2个月,加重半天”于2021年9月10日入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童内分泌科。2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尿,每天饮水量约2 500 mL,尿7~8次/d,每次尿量约400~500 mL,食欲增加,体质量较前减轻。同时伴有乏力,睡眠增多,双下肢浮肿,无昏迷、抽搐及意识障碍,无发热、咳嗽,无呕吐、腹泻,无腹痛,曾就诊当地中医诊所,诊断为“脾胃虚、气血不足”予口服中药调理治疗2个月,效果欠佳。6 h前患儿精神反应差,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伴深大呼吸,全身乏力明显,就诊于我院急诊。急查血糖:31.3 mmol/L;尿常规:葡萄糖(+++),酮体(+++),隐血(++);血气分析:pH 7.06,二氧化碳分压(PCO 2)6 mmHg(1 mmHg=0.133 kPa),氧分压(PO 2)143 mmHg,血清钠(Na +)127 mmol/L,血清钾(K +)2. 5 mmol/L,血清钙(Ca 2+)1.31 mmol/L,碳酸氢盐(HCO 3-)< 3 mmol/L,剩余碱(BE)未测出。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360 mL(20 mL/kg)后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收入内分泌科。患儿自发病后,食欲增加,尿量增加。近2 d无大便,2个月内体质量下降3 kg。既往史:2个月前因“急性扁桃体炎"于当地医院查尿常规:葡萄糖(++++),蛋白质(+),酮体(+++),未特殊处理、未规律复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否认过敏、手术及外伤史。无糖尿病家族史。入院查体:体温36.3 ℃,呼吸32次/min,脉搏124次/min,血压104/56 mmHg,体质量18 kg,嗜睡,反应差,深大呼吸,营养不良貌,口周略苍白,面色口唇欠红润,重度脱水貌。皮肤弹性差。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胀,拒按,肝脾触诊不满意,肠鸣音2次/min。双足踝及胫前轻度凹陷性浮肿。双手足及小腿下2/3温度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初步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内分泌科后给予补液(1/2张无糖液体)、胰岛素(0.1 U·kg -1·h -1)静脉泵入等治疗。入院后急查血气分析:pH 7.01,PCO 2 9 mmHg,PO 2 140 mmHg,Na + 132 mmol/L,K + 1.8 mmol/L,HCO 3- < 3 mmol/L,BE未测出,监测血糖28 mmol/L,入院治疗1 h后患儿呼吸急促、费力,张口呼吸,不能平卧,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格拉斯哥评分10分,病情危重,转入儿童重症医学科。查体:意识不清,格拉斯哥评分8分,嗜睡,反应差,深大呼吸,营养不良貌,面色口唇欠红润,重度脱水貌。皮肤弹性差。腹膨隆,叩诊鼓音,拒按,肠鸣音2次/min。双足踝及胫前轻度凹陷性浮肿。双手足及小腿下2/3温度降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复查血糖27 mmol/L,甘油三酯162 mmol/L,胆固醇21.6 mmol/L,凝血因乳糜血测不出。转入后予无创辅助通气,但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遂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予补液(1/2张无糖液体),胰岛素(0.1 U·kg -1·h -1)静脉泵入,同时血浆置换(置换血浆量900 mL)治疗,10 h后该患儿血糖降至19 mmol/L,仍呈嗜睡状,轻度脱水貌,无明显深大呼吸,面色口唇欠红润,四肢末梢稍暖,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 s;继续补液及胰岛素泵入治疗;但1 h后,患儿意识障碍加重,呈昏睡状,腹胀加重,肠鸣音消失,四肢发绀,四肢末梢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血压波动于50/30 mmHg~60/40 mmHg,血气分析pH 6.81,HCO 3- 2.3 mmol/L,BE-32.8 mmol/L,酸中毒无好转,考虑存在脓毒性休克,肠穿孔可能,立即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扩容,去甲肾上腺素升压,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抗感染等治疗,胃肠减压引出黄绿色含粪汁液体,急查腹部B超提示肠淤张;腹部CT提示小肠多发肠壁积气,伴门静脉积气,腹腔积液。考虑肠管坏死伴穿孔可能性大,急请普外科会诊,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距回盲部约20 cm肠管及距离曲氏韧带有约10 cm肠管颜色尚可,其余肠管均已发黑伴多处穿孔,切除坏死肠管,予空肠造瘘,肠腔置16号橡胶引流管,术后禁饮食,引流管及瘘口可引出大量墨绿色分泌物,术后继续行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于术后第2天行第2次血浆置换(置换量900 mL),术后第5天撤离有创呼吸机。患儿静脉用胰岛素静泵下血糖控制尚可,5 d后开始间断予温水鼻饲,逐渐过渡为配方奶。住院第11天患儿诉下腹胀、伤口疼痛,伴发热,体温最高39.0 ℃,且易反复,查体下腹部皮肤可有握雪感,考虑皮下积气。第12天,腹部皮下积气减少,左侧腹壁出现红肿热痛,考虑腹壁感染,予拔除肠腔引流管,腹壁缝线拆除,造瘘袋贴于腹壁切口周围皮肤,保持引流通畅,伤口周围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治疗上继续禁食、胃肠减压,小剂量胰岛素,补液,静脉营养,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抗感染。动态监测血糖、血脂,均正常;经抗感染治疗后患儿逐渐体温正常,精神反应好转,于住院第20天转入内分泌科继续静脉营养治疗,住院70 d后,患儿腹部切口愈合好,行造瘘口闭合术,术后肠道恢复良好,逐渐过度肠内营养联合静脉营养,住院90 d,好转出院。随访半年,患儿精神反应好,营养状态中等,持续静脉营养及部分肠内营养中。血糖控制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纳布啡与地佐辛用于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纳布啡与地佐辛用于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中山市人民医院、中山市沙溪隆都医院2020年1-9月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纳布啡组(N组)、地佐辛组(D组),每组60例。分别静脉给予盐酸纳布啡注射液0.15 mg/kg(N组)、地佐辛注射液5 mg(D组),随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待睫毛反射消失后进行手术操作,如有体动,酌情追加30~50 mg的丙泊酚。比较两组麻醉前(T 0)、手术开始3 min(T 1)、苏醒时(T 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 2)、心率(HR)的变化,术后苏醒时间、术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 结果:两组在T 0、T 1、T 2时的SBP、HR等均有变化,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苏醒时间、术后VAS评分、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N组恶心、眩晕发生率分别为8.3%(5/60)、11.6%(7/60),均低于D组的30.0%(18/60)、31.6%(19/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9.09、7.07,均 P<0.05)。 结论:纳布啡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少,优于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麻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阿芬太尼联合瑞马唑仑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估阿芬太尼联合瑞马唑仑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4月赤峰市医院住院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2组:瑞马唑仑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各30例。静脉注射阿芬太尼行麻醉诱导后,R组静脉注射苯磺酸瑞马唑仑进行镇静,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乳状注射液进行镇静。在获得适当的镇静程度后,开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检查前和离室前对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镇静补救率和术中药物补救次率。比较诱导前(T 0)、开始检查时(T 1)、纤维支气管镜到气管隆突时(T 2)、镜检结束(T 3)和患者清醒时(T 4)患者血压、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SpO 2值和改良警觉/镇静量表(MOAA/S量表)评分;记录两组患者药物起效和恢复时间(离院时间)以及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MMSE评分、检查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镇静成功率、镇静药补救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R组术中药物追加人数明显多于P组( P<0.05)。P组患者在T 1和T 2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BIS值明显低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给药后,两组MOAA/S评分开始降低,P组的降低幅度明显超过R组,且分别在给药后第3分钟和第4分钟患者MOAA/S值最低。P组开始给药至MOAA/S评分≤3分的时间明显短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组患者注射后疼痛和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多于R组( P<0.05)。 结论:阿芬太尼联合瑞马唑仑应用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中,镇静效果较好,麻醉质量高,且对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少,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仿制与原研贝伐珠单抗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比对的Ⅰ期临床试验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仿制贝伐珠单抗注射液WBP264与原研贝伐珠单抗注射液Avastin ?在健康男性志愿者单次静脉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 方法:研究设计为随机、双盲、单剂量、平行、对照的Ⅰ期临床试验。将公开招募的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分入试验组(静脉输注WBP264)与对照组(静脉输注Avastin ?),给药剂量为3 mg/kg。给药前30 min内、给药开始后45 min、给药结束即刻、给药后2.5、3.5、5.5、9.5、13.5、24、48 h和第5、8、15、22、29、36、43、57、71、85和99天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药浓度,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及其半对数图,计算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包括从0时至最后一个浓度可准确测定的样品采集时间t的AUC(AUC 0-t)和从0时至无限时间(∞)的AUC(AUC 0-∞)]、血药峰浓度( Cmax)、达峰时间( Tmax)、血浆消除半衰期、清除率和表观分布容积等药代动力学参数。试验组与对照组AUC 0-t、AUC 0-∞和 Cmax几何均值比值的90%置信区间( CI)介于0.80~1.25,表明WBP264与Avastin ?药代动力学相似。在给药观察期间及每次采血随访时,对受试者进行体格、生命体征、心电图、实验室检查,记录不良事件(AE)发生情况并进行AE严重程度分级以及AE与试验药物相关性评价。给药前和给药后第8、15、29、43、71和99天进行抗药抗体及其中和抗体检测,评估药物的免疫原性。 结果:纳入试验的受试者为78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试验组有2例退出试验(未给药和给药后因个人原因退出各1例),安全性分析集77例,药代动力学分析集76例。2组受试者年龄、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贝伐珠单抗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变化趋势相似,AUC 0-t、AUC 0-∞、 Cmax的几何均值比值(90% CI)分别为1.04(0.98~1.10)、1.03(0.98~1.10)、1.09(1.03~1.14)。试验组与对照组受试者总体AE发生率[89.5%(34/38)比87.2%(34/39)]、与试验药物可能相关AE发生率[86.8%(33/38)比79.5%(31/3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E严重程度仅试验组有1例为3级且经评估与药物无关,余为1~2级,以1级占绝大多数。试验组和对照组抗药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5%(4/38)比10.3%(4/39), P>0.05)。抗药抗体阳性者中和抗体检测均为阴性。 结论:WBP264与Avastin ?的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真性小眼球并发青光眼手术治疗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者,男,62岁,汉族,因左眼视力下降1年,眼胀痛半年于2019年1月至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就诊,患者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0.15(+8.00 DS/+0.75 DC×84=0.2),左眼:FC/20 cm(+8.00 DS/+0.50 DC×11=0.05)。眼压:右眼23.1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56.2 mmHg。眼前节照片(见图1):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上皮多处点状云翳,中央前房极浅,周边前房裂隙状,房闪(-),虹膜膨隆,瞳孔圆,瞳孔直径约等于1.5 mm,光反应(+),晶状体混浊,眼底窥不清;左眼结膜充血、角膜上皮多处点状云翳,角膜轻度水肿,中央前房极浅,周边前房裂隙状,房闪(-),虹膜膨隆,瞳孔圆,大小约3.5 mm×4 mm,光反应(-),晶状体混浊。眼底检查示:视乳头色淡白,边界清,C/D=1.0,视网膜平伏,黄斑区中心凹反射(-)。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示:双眼前房极浅,房角黏连关闭,睫状体前移伴睫状体囊肿(见图2)。眼B超示:双眼球巩膜增厚。视野检查示:左眼管状视野,右眼正常(见图3)。眼前节示:眼轴长度(Axis length,AL)右眼17.02 mm,左眼17.08 mm,角膜横径双眼11 mm。临床诊断为双眼真性小眼球,双眼并发青光眼,双眼远视。患者入院后予20%甘露醇注射液125 ml全速静点,醋甲唑胺50 mg,2次/d口服,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点眼2次/d,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点眼3次/d,眼压控制欠佳,次日行左眼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后,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无变化,眼压反而升高至60 mmHg。入院第3天行"左眼Phaco+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复合式小梁切除(0.2 mg/ml丝裂霉素)+前段玻璃体切割+后巩膜切开"术。手术顺利,术后第1天左眼眼压为16.1 mmHg,术后第7天左眼眼压为17.4 mmHg。术后第45天随访,右眼视力0.15,左眼视力0.05;右眼眼压23 mmHg,左眼眼压10.2 mmHg。查体:左眼角膜透明,前房形成良好,上方虹膜周切口通畅,瞳孔同术前,IOL位正,后囊膜透明,眼底见视盘色淡,界清,C/D=1.0,黄斑中心凹结构不清,中心凹反射消失(见图4),术后未出现脉络膜渗漏,浅前房及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药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注射液(CM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HF)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 Data、VIP、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搜集关于CMI治疗AMI后HF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1年10月。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ADDIS1.16.6和Stata 16.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5项研究,包括4 760例AMI后HF患者,提取出3种CMIs,分别为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心脉隆注射液。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脉隆注射液在提高总有效率、减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方面疗效优于参麦注射液及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在降低B型利钠肽(BNP)方面优于心脉隆注射液及参附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在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心率方面优于参麦注射液及心脉隆注射液。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此3种CMIs均可提高AMI后HF的临床疗效。其中,在提高总有效率、减小LVEDD方面心脉隆注射液更好,降低BNP方面参麦注射液更有优势,提高LVEF、降低心率方面参附注射液疗效最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动脉溶栓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者女,38岁。因发作性右眼视力下降2 d并加重1 d,于2019年12月5日就诊于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安市第一医院)神经眼科。患者于2 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右眼视力下降,否认眼胀、眼痛、头痛等,持续3 min左右症状自行缓解,未予重视。1 d前晨起后患者右眼视力明显下降,自觉以正中视野缺损为著,持续性,无眼痛,于当地医院眼科就诊。眼底照相检查,右眼视盘与黄斑间局部视网膜呈苍白"舌形",可见散在小片状视网膜出血,静脉血管纡曲,黄斑呈樱桃红斑(图1A);左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右眼睫状动脉于14 s开始充盈;上支16 s显影,其血流区域背景荧光弱于其他区域;左眼未见异常荧光。诊断:右眼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CILRAO)。当地医院予以改善微循环及球后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等治疗,患者症状仍加重;遂急诊转诊于我院,神经眼科门诊以"CILRAO"收住院。患者既往缺铁性贫血及子宫肌瘤病史10余年。个人史、婚姻史、家族史正常。月经史规律,量大。入院眼部检查:双侧眼睑结膜及四肢甲床稍苍白。右眼、左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别为数指/眼前、20/20。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2、15 mm Hg(1 mm Hg=0.133 kPa)。右眼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右眼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横断面像可见黄斑拱形形态破坏、黄斑周围毛细血管扩张,鼻侧血流密度降低(图1B);视盘周围毛细血管扩张,颞侧局部毛细血管缺失(图1C)。右眼OCTA黄斑区B扫描像可见视网膜水肿明显,下方脉络膜血流信号降低(鼻侧为著)(图1D);视盘B扫描像可见局部视盘隆起,周围组织水肿,边界不清,以视盘颞侧为著(图1E)。右眼OCTA黄斑区脉络膜深层扫描,局部血流信号偏低(图2A);横断面定位图可见局部缺血,边界不清及静脉纡曲(图2B)。左眼眼前节、眼底、OCTA检查均未见异常。急查头颅CT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9×10 12个/L(参考值3.8~5.0×10 12个/L),血红蛋白80 g/L(参考值115~150 g/L),红细胞压积0.28 L/L(参考值0.35~0.45 L/L),红细胞平均体积70.9 fl(参考值82.0~100.0 fl),平均血红蛋白量20.4 pg(参考值27.0~34.0 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287.0%(参考值316.0%~354.0%),血小板393×10 9个/L(参考值125~350×10 9个/L),血小板压积0.34%(参考值0.11%~0.28%)。铁浓度2.2 μmol/L(参考值7.8~32.2 μmol/L),铁蛋白3.6 ng/ml(参考值11.0~306.8 ng/ml),叶酸9.24 nmol/L(参考值>14.93 nmol/L)。蛋白S活性39.6%(参考值63.5%~149.0%)。红细胞沉降率24 mm/h(参考值0~20 mm/h)。乙肝病毒抗原(+)。尿便常规、凝血系列、生物化学、C反应蛋白、梅毒螺旋体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蛋白C活性、抗凝血酶Ⅲ、抗心磷脂抗体免疫球蛋白(Ig)M及IgG、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甲状腺功能、抗链球菌"O"抗体、类风湿因子未见明显异常。腹部超声检查未见异常。子宫、附件超声检查,2个子宫壁低回声结节(较大者3.8 cm×3.6 cm),考虑子宫肌瘤。入院诊断:(1)CILRAO;(2)蛋白S活性减低;(3)缺铁性贫血;(4)子宫肌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先天性膈疝并食管闭锁一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儿男,孕38 +5周因"瘢痕子宫"行剖宫产出生,出生体重2.67 kg。孕17周行唐氏筛查提示18-三体高风险,孕20周行羊水穿刺基因学筛查提示染色体无异常。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均提示先天性左侧膈疝,分别为孕28周、32周、36周,测量肺头比(lung area to head circumference ratio,LHR)分别为1.8、2.1、2.0。产前(孕30周时)MRI提示先天性左外侧膈疝,疝内容物为胃腔、部分肠管(图1)。怀孕过程中无特殊服药史、物理或化学物质接触史。出生后的1 min、5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7分、8分,但之后出现气促、发绀,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处理,无明显好转,予以气管插管,血氧饱和度90 %~95%。术前常规置入胃管时,发现置入胃管12 cm左右明显受阻,考虑合并先天性食管闭锁可能。予胃管内注入碘普罗胺注射液5 ml摄片,提示为先天性食管闭锁Ⅲ型合并左侧膈疝(图2)。继续予抗感染、支持及对症处理,完善相关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未见异常。因患儿术前准备已完善,无合并重大畸形,血气基本正常,且合并Ⅲ型食管闭锁,呼吸机辅助通气时会有大量的气体通过食管气管瘘管进入消化道而加重左侧膈疝,故在出生后的37 h行左侧胸腔镜下膈疝修补术+右侧胸腔镜下食管闭锁一期成形术。行左侧膈疝手术时,见疝内容物为部分胃、大部分小肠、部分结肠、脾,还纳后见膈肌缺损约5.0 cm×3.0 cm,予生物补片修补,手术顺利,用时85 min。取左侧卧位,重新消毒铺巾,胸腔镜下见食管远端位于气管隆突上1 cm与气管相连,食管远近端相距约1.5 cm。结扎食管气管瘘后行远近端单层吻合,检查无吻合口瘘后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手术顺利,用时138 min。术后予呼吸机辅助、头屈曲位、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处理,术后12 h复查胸片提示左侧膈肌位置良好(图3),术后9 d复查食管造影提示吻合口通畅,无吻合口瘘、狭窄,左侧膈肌位置良好(图4),术后第20天出院。患儿术后随访3个月,生长发育情况好,呼吸平稳,进食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心脉隆注射液联合奥美沙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究心脉隆注射液联合奥美沙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仪征市人民医院心血管科治疗的106例老年CH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3例.试验期间,对照组主动退出1例,失访1例;试验组脱落2例,主动退出1例;最终对照组纳入51例、试验组纳入5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奥美沙坦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脉隆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共计治疗10 d.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中医证候评分、心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预后情况(生存情况和再入院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LVEDD、LVESD)均减小,且试验组更小(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且试验组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均增加,且试验组增加更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发生病死事件;对照组再入院率为23.53%(12/51),高于试验组8.00%(4/50)(P<0.05).结论 心脉隆注射液联合奥美沙坦治疗老年CHF具有良好的疗效,在改善患者中医症候和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降低再入院率方面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