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范围的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范围的相关因素。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分析性研究,入选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通过病案管理系统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入选者均行心脏磁共振(CMR)检查,以CMR钆对比剂延迟强化(LGE)识别是否存在心肌纤维化及其部位,应用视觉分析法计算LGE范围(LGE%)。根据是否存在LGE分为LGE阳性组和LGE阴性组,进一步根据左心室舒张末期最大室壁厚度(LVMWT)将LGE阳性组患者分为轻度肥厚组、中度肥厚组和重度肥厚组。入选患者均测定外周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该研究共入选患者48例,年龄(46.4±14.3)岁,其中男性42例(87.5%)。CMR检查示LGE阳性患者34例(LGE阳性组)占70.8%,阴性者14例(LGE阴性组)。与LGE阴性组比较,LGE阳性组患者较为年轻( P=0.038),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Ⅲ/Ⅳ级者占比较高( P=0.00)。与LGE阴性组比较,LGE阳性组患者LVMWT较厚( P=0.008),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较大( P=0.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较大( P=0.043),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脏指数(CI)均较低( P均<0.05)。LGE阳性组患者血NT-proBNP和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LGE阴性组[分别为2 760.5(1 503.4,3 783.6)ng/L比861.3(552.2,1 092.8)ng/L, P=0.002;0.970(0.448,1.684)μg/L 比0.147(0.033,0.251)μg/L, P=0.041]。LGE阳性组患者心肌轻度肥厚者15例(轻度肥厚组)、中度肥厚者10例(中度肥厚组)、重度肥厚者9例(重度肥厚组),3个亚组间LGE%以及NT-proBNP和cTNI均随着心肌肥厚程度增加而增加( P均<0.05)。LGE%与年龄呈负相关性( r=-0.618, P=0.011),与NT-proBNP 、cTnI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 r=0.271, P=0.010; r=0.111, P=0.013),与LVEDV、LVMWT及LVMI均呈正相关(分别为, r=0.438, P=0.09; r=0.735, P=0.001; r=0.532, P=0.034)。 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范围与年龄呈负相关,与血NT-proBNP、cTnI水平以及LVEDV、LVMWT、LVMI均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空腹血清C肽水平与伴或不伴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糖尿病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入院时空腹血清C肽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上海市浦东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62例伴或不伴糖尿病的CHF患者,心功能为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Ⅱ~Ⅳ级,分为糖尿病组(80例)和非糖尿病组(182例)。同时随机选取62例在体检中心体检的无糖尿病和心脏疾病的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分析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的CHF患者空腹血清C肽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1)糖尿病组患者空腹血糖为(8.70±2.90) mmol/L、血清C肽为(0.78±0.67) nmol/L,非糖尿病组分别为(5.80±1.67) mmol/L、(0.56±0.61) nmol/L,对照组分别为(5.10±0.69) mmol/L、(0.16±0.12) nmol/L,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1),糖尿病组患者空腹血糖和血清C肽水平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和对照组( P均<0.01),非糖尿病组患者空腹血糖和血清C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 P<0.01);糖尿病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为(44.1±8.3)%,非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6.7±7.2)%、(64.8±3.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糖尿病组LVEF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和对照组( P均<0.01),非糖尿病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糖尿病组患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为(1.39±0.91) mg/L、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为(1 771.3±23.1) ng/L、血红蛋白为(125.6±16.7) g/L,非糖尿病组分别为(1.22±0.73) mg/L、(1 659.2±19.3) ng/L、(126.1±16.5) g/L,对照组分别为(0.85±0.72) mg/L、(87.2±17.2) ng/L、(136.4±15.2) g/L,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1),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患者CRP、PRO-BNP显著高于对照组( P均<0.01),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均<0.01),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间CRP、PRO-BNP和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2)在全部心力衰竭患者、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肽水平在NYHAⅣ级组分别为(1.05±0.85)、(1.17±0.82)、(0.99±0.86) nmol/L,在NYHAⅢ级分别为(0.53±0.22)、(0.52±0.20)、(0.54±0.23) nmol/L,在NYHAⅡ级分别为(0.32±0.09)、(0.32±0.11)、(0.31±0.09) nmol/L。用协方差分析校正年龄、性别、吸烟、促胰岛素分泌降糖药物、体质量指数、血压、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肌酐、血糖、血脂、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和血红蛋白水平等因素后,在全部心力衰竭患者、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肽水平在NYHA Ⅳ级患者显著高于Ⅲ级和Ⅱ级患者( P均<0.01),在全部心力衰竭患者和非糖尿病心力衰竭患者,NYHAⅢ级组显著高于Ⅱ级者( P均<0.05)。同一NYHA分级的全部心力衰竭患者、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心力衰竭患者间血清C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3)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调整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体质量指数、血压、TBIL、ALT、肌酐、血糖、血脂、WBC和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表明:在全部心力衰竭患者、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肽水平与PRO-BNP正相关[偏回归系数:0.006,95% CI -0.016~0.028, P=0.007;偏回归系数:0.117,95% CI-0.042~0.277, P=0.006;偏回归系数:0.411,95% CI -0.149~0.971, P=0.023],与LVEF负相关[偏回归系数:-0.122,95% CI -0.285~0.041, P=0.004;偏回归系数:-0.008,95% CI-0.032~0.016, P=0.010;偏回归系数:-0.065,95% CI -0.139~0.011, P=0.036]。 结论:糖尿病和非糖尿病CHF患者空腹血清C肽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B型利钠肽及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B型利钠肽(BNP)及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是心脏功能生物标志物,同时也是心力衰竭诊断与鉴别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首选生物标志物。但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以及新型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广泛应用,BNP/NT-proBNP的实验室检测和临床应用面临诸多问题需进一步达成共识:(1)BNP和NT-proBNP,哪个更“好用”?是否需要同时开展BNP和NT-proBNP检测?(2)BNP/NT-proBNP体外稳定时间是否与其体内半衰期相同?(3)BNP或NT-proBNP各检测平台间的一致性如何?BNP与NT-proBNP检测结果是否可以相互换算?(4)影响BNP/NT-proBNP检测的因素众多,如何保证BNP/NT-proBNP检验质量?如何开展性能验证?(5)如何标准化报告BNP/NT-proBNP检测结果?解释BNP/NT-proBNP检测结果时需要考虑哪些影响因素?(6)是否需要建立中国人群BNP/NT-proBNP参考区间及医学决定水平?(7)排除和诊断心力衰竭的BNP/NT-proBNP界值是否适用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评估心力衰竭预后的BNP/NT-proBNP目标值是多少?预防心力衰竭的BNP/NT-proBNP干预界值是多少?如何确定心力衰竭患者BNP/NT-proBNP监测频率?(8)肾功能不全、肥胖等患者排除和诊断心力衰竭的BNP/NT-proBNP界值如何确定?(9)BNP/NT-proBNP均可用于奈西立肽、沙库巴曲/缬沙坦等新型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疗效评价及相关患者的预后评估吗?(10)除心力衰竭外,BNP/NT-proBNP还可应用于哪些疾病?鉴于此,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心血管专家委员会组织国内检验专家以及临床专家撰写了本共识,针对上述10个关键问题,从检验和临床两个角度分别阐述了BNP/NT-proBNP最新研究进展和国内现阶段应用要求,用以指导和规范BNP/NT-proBNP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血肌酐、D-二聚体联合监测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血肌酐(Scr)、D-二聚体(D-D)联合监测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手术治疗ATAAD患者317例,追踪术后30 d生存情况,死亡58例为死亡组,生存259例为生存组。比较两组一般治疗、实验室结果、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治疗的AT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T-proBNP、Scr、D-D预测AT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效能。结果:生存组NT-proBNP[(174.74±37.40) pg/ml]低于死亡组[(306.49±62.25) pg/ml]、生存组Scr[(94.27±22.17) μmol/L]低于死亡组[(137.71±27.28) μmol/L]、生存组D-D[(0.61±0.10) mg/L]低于死亡组[(0.86±0.15) mg/L, P<0.05];NT-proBNP[比值比( OR)=1.12,95%可信区间( CI):1.02~1.23)、Scr( OR=1.16,95% CI:1.01~1.33)、D-D( OR=14.78,95% CI:14.71~14.83)是ATAAD患者术后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NT-proBNP以238.950为最优截断值,预测ATAAD患者术后30 d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913(95% CI:0.864~0.960, P<0.01),灵敏度为89.7%,特异度为93.8%;D-D以0.765为最优截断值,预测ATAAD患者术后30 d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913(95% CI:0.878~0.950, P<0.01),灵敏度为79.3%,特异度为95.0%、Scr以109.125为最优截断值,预测ATAAD患者术后30 d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960(95% CI:0.925~1.000, P<0.01),灵敏度为89.7%,特异度为77.6%,三者联合预测ATAAD患者术后30 d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997(95% CI:0.993~1.000, P<0.01),灵敏度为96.6%,特异度为98.5%。 结论:NT-proBNP、Scr、D-D升高与ATAAD患者术后30 d内死亡有关,三者联合在预测手术治疗的AT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中有较高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心力衰竭的预后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心力衰竭(心衰)的预后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衰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心衰患者87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患者基线血清中的H-FABP浓度。根据H-FABP水平三分位数值分为低H-FABP组(H-FABP≤4.04 ng/ml, n=292)、中H-FABP组(H-FABP 4.04~7.02 ng/ml, n=292)和高H-FABP组(H-FABP≥7.02 ng/ml, n=293),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此外,根据患者心衰是否为冠心病所引起分为缺血性心衰和非缺血性心衰亚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H-FABP独立相关的影响因素。主要临床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多因素Cox回归模型风险预测检验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基线H-FABP对心衰的预后价值。 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冠心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酸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与H-FABP呈正相关(β=0.012、0.238、0.001、0.345、0.063, P均<0.05),女性、血红蛋白、白蛋白、血钠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H-FABP呈负相关(β=-0.184、-0.006、-0.016、-0.034、-0.006, P均<0.05)。共有119例(13.6%)患者出现失访,在随访931(412~1 185)d时,246例(32.5%)患者发生了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H-FABP(log 2H-FABP)是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 HR=1.39, 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基线H-FABP对心衰患者3个月、1年及2年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0.69及0.71),对应的基线H-FABP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85、6.54和6.54 ng/ml。多因素Cox回归模型风险预测检验结果显示,在基础模型和基线NT-proBNP基础上,联用基线H-FABP可为心衰预后评估提供额外的预测价值( P<0.001)。H-FABP分别以6.54 ng/ml(ROC曲线的最佳截断值)及其水平三分位数作为截断值分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组间生存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基线H-FABP(log 2H-FABP)是缺血性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 HR=1.74, P<0.001),也是非缺血性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 HR=1.28, P=0.027)。 结论:年龄、性别、冠心病、血红蛋白、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钠、eGFR、尿酸及NT-proBNP与H-FABP相关。基线H-FABP是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在基础模型和基线NT-proBNP基础上,联用基线H-FABP可为心衰预后评估提供额外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药物联合主动脉介入治疗对TA-MAS合并HFrEF患者左心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主动脉介入治疗对大动脉炎伴中段主动脉狭窄(TA-MAS)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左心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纵向研究。连续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9月因TA-MAS合并HFrEF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接受主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入选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基础治疗情况等),及介入治疗前后(术后3 d、1个月及每6个月进行随访)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等左心结构及功能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共入选患者10例,其中女性8例,年龄(18.4±5.0)岁,发病年龄(15.3±5.0)岁。10例患者均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抗炎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了标准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但心功能仍未改善,遂行主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和/或主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3.3(1.3,5.6)年。术后第3天10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NYHA心功能分级均恢复至Ⅱ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患者血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 P=0.028),LVEDD明显减小( P=0.011)、LVMI明显减小( P=0.019)、LVEF明显升高( P<0.001);术后1年,患者血NT-proBNP水平仍明显降低( P=0.016),LVEDD仍减小( P=0.023)、LVMI仍减小( P=0.043)、LVEF仍升高( P<0.001)。 结论:对于TA-MAS合并HFrEF患者,药物联合主动脉介入治疗可在短期内改善左心结构与功能,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FSTL1、NT-proBNP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102例(T2DM合并冠心病组),同时选取单纯冠心病患者98例(冠心病组),单纯T2DM患者90例(T2DM组),健康体检者100例(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FSTL1和NT-proBNP水平。结果:T2DM合并冠心病组血清FSTL1和NT-proBNP水平为(29.04±4.39)ng/ml和(1 120.01±210.22)pg/ml,明显高于冠心病组、T2DM组和对照组( P<0.05);冠心病组血清FSTL1和NT-proBNP水平为(23.88±5.11)ng/ml和(897.29±249.19)pg/ml,明显高于T2DM组和对照组( P<0.05)。T2DM合并冠心病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FSTL1、NT-proBNP水平和Gensinis评分分别为(30.05±4.11)ng/ml、(1 212.01±202.18)pg/ml和(40.02±9.81)分,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 P<0.05)。T2DM合并冠心病组患者血清FSTL1水平与NT-proBNP、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 r=0.302,0.365,均 P<0.05)。T2DM合并冠心病组治疗后血清FSTL1和NT-proBNP水平为(19.82±3.02)ng/ml和(540.02±102.28)pg/ml,明显低于治疗前(均 P<0.05)。 结论: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FSTL1和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与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联合预测因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并发1型心肾综合征风险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并发1型心肾综合征(CRS1)的危险因素,同时联合相关危险因素构建联合预测因子并评价其的预测价值。方法:该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AMI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并发CRS1分为CRS1组和无CRS1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最邻近匹配法对CRS1组和无CRS1组患者进行1∶1匹配,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评分值。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MI患者并发CRS1的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的模型方程进行转换构建联合预测因子,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联合预测因子的曲线下面积( AUC)值及最佳截断值。采用Python 3.8软件对建模样本进行十折交叉验证。 结果:该研究共纳入942例AMI患者,其中并发CRS1者113例(CRS1组),未发生CRS1者829例(无CRS1组)。将CRS1组和无CRS1组患者进行1∶1匹配后,最终匹配成功的患者两组各99例。倾向性匹配后两组患者的基线年龄、性别、心率、平均动脉压、有糖尿病史者占比、有高血压病史者占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者占比、心肌缺血时间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及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CRS1组患者对比剂用量与无CRS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66),两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峰值、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白细胞计数、基础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基线eGFR降低以及NT-proBNP、cTnI峰值和白细胞计数升高是AMI患者并发CRS1的独立危险因素( P均<0.05)。通过对logistic的模型方程进行转换得到联合预测因子的计算公式,即L 联合= 0.031×cTnI+0.000 2×NT-proBNP-0.024×eGFR+0.254×白细胞计数,其中L 联合表示联合预测因子。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nI峰值、NT-proBNP、基础eGFR、白细胞计数、联合预测因子的 AUC分别为0.76、0.85、0.79、0.81、0.92( P均<0.05),联合预测因子的截断值为2.6。模型十折交叉验证后ROC曲线 AUC为0.89。 结论:基线eGFR降低以及NT-proBNP、cTnI峰值、白细胞计数升高是AMI患者院内并发CRS1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这4种生物标志物构建的联合预测因子对AMI患者并发CRS1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补阳还五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饮停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补阳还五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气虚血瘀饮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11月-2019年11月石景山区中医医院内科CHF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CHF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补阳还五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明尼苏达州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 MLHFQ)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Lee氏心衰计分法评价症状严重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2/35)、对照组为77.1%(27/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050, P=0.014)。治疗后,治疗组血清NT-proBNP[(1 725.3±1 473.8)ng/L比(2 485.7± 2 164.4)ng/L; U=341.200, P=0.031]水平低于对照组;NT-proBNP下降幅度[(54.3±26.7)%比(35.5± 19.8)%; U=4.310, P=0.003]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MLHF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785、9.925, P值分别为0.031、0.001)。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在西医规范化治疗基础上结合补阳还五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可提高CHF气虚血瘀饮停证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NT-proBNP水平以促进心肌损伤的修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定期监测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定期监测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祁县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按院外管理规范进行治疗,对照组根据临床症状变化合理调整治疗方案,观察组根据每月1次的血清NT-proBNP监测水平指导调整治疗方案,观察随访1年。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病死率、再住院率及生存质量。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LVEDD、LVESD、LVEF分别为(46.2±4.5)mm、(34.7±4.2)mm、(52.4±7.2)%,均优于对照组的(54.3±5.1)mm、(41.3±6.8)mm、(40.4±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301、2.814、3.021,均 P<0.05);观察组病死率、再住院率分别为6.67%(2/30)、23.33%(7/30),均低于对照组的23.33%(7/30)、60.0%(18/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6.328、8.801,均 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评分分别为(74.5±2.3)分、(76.3±4.2)分、(78.5±2.4)分、(77.4±1.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8.6±2.1)分、(62.5±2.8)分、(64.5±3.2)分、(61.2±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201、3.682、3.875、4.001,均 P<0.05)。 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定期监测NT-proBNP,可合理指导调整患者治疗方案,利于改善其心功能,降低其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