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症监护病房抗凝新视角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抗凝药物是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之一,但现有抗凝方案的出血风险是危及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患者通常需要器官支持,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在血管中置入人工材料,进而需要抗凝治疗,以免发生血栓,使器官支持无法进行,但这类患者往往出血风险更大。1953年发现的丙型血友病是一种先天性凝血因子Ⅺ(FⅪ)缺乏症,将人们的视角聚焦于内源性凝血途径,即接触途径。当人工材料表面与FⅫ接触后,FⅫ被激活,继而激活FⅪ,开启接触途径的"凝血瀑布反应"。目前已知的接触途径抑制剂主要包括FⅫ抑制剂与FⅪ抑制剂两类药物,可以阻断这一过程。本文针对FⅫ与FⅪ在接触途径激活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阐明其在血栓形成中所扮演的角色;并通过列举研发相对成熟的药物及其适应证,使临床医生熟悉这一新型抗凝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河北省保定市HIV-1感染者毒株基因亚型和耐药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河北省保定地区2020年全部新诊断的HIV-1感染者中,HIV-1毒株基因型和耐药发生情况。方法:使用自建的方法扩增HIV-1 pol区全长基因并测序,系统进化分析鉴定HIV-1亚型,将基因序列上传至美国斯坦福大学的HIV耐药数据库,分析耐药突变位点发生情况。 结果:共收集新诊断HIV-1感染者96例,获得 pol区全长83条,研究人群中男性88例(91.7%),平均年龄为39岁,已婚者54例(56.3%),感染途径以性接触途径(95.8%,92/96)为主,其中同性性传播占75.0%(72/96);系统进化分析显示,HIV-1毒株亚型多样,以CRF01_AE(51.8%,43/83)、CRF07_BC(24.1%,20/83)和B亚型(10.8%,9/83)为主,近年来新鉴定的重组毒株占13.3%(11/83);耐药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耐药率为8.4%(7/83),其中蛋白酶抑制剂(PIs)、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和整合酶抑制剂(INIs)的耐药率分别为3.6%(3/83)、1.2%(1/83)和3.6%(3/83)。 结论:河北省保定地区2020年新诊断HIV-1感染者中毒株亚型复杂多样,存在多种独特重组毒株和耐药突变毒株,需要加强耐药监测和防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长沙市1例人感染H3N8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人感染H3N8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及其病原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为人感染H3N8禽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长沙市2022年5月1例人感染H3N8禽流感病例的可疑暴露史、感染途径、发病及就诊经过,以及密切接触者、可疑暴露者等涉疫重点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核酸检测和基因测序技术,进行病原学检测和基因特征分析。结果:病例发病前6 d有活禽交易市场暴露史,在活禽交易市场、活禽来源批发市场均检测出禽流感H3、N8亚型阳性。深度基因测序显示,病毒对哺乳动物发生适应性突变,对烷胺类药物敏感性降低,未检测到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和聚合酶抑制剂类药物相关的耐药性突变。结论:病例暴露于被H3N8禽流感病毒污染的活禽交易市场环境而感染,未发现人际间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戊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11/4
本视频重点介绍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肝外表现及其治疗及预防。过去认为戊型肝炎仅在部分发展中国家流行,但近20年,戊型肝炎在发达国家流行的证据越来越多。欧洲国家戊型肝炎发病呈上升态势:欧洲报告的戊型肝炎病例由2005年的514例增加到2015年的5 617例,总数增加了10倍。2012年至2021年以来我国戊型肝炎病例数已连续9年超过甲型肝炎病例数,居急性病毒性肝炎首位,且漏报率可能较高,需引起重视。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有多个基因型,为重要人畜共患病毒,HEV基因型在人和动物中分布:HEV1和HEV2只感染人,HEV3和HEV4为人畜共患病原体;猪是主要动物宿主,近年来从野猪分离到的HEV株被归为HEV5和HEV6;骆驼HEV则被归分为HEV7和HEV8。HEV广泛存在于常见食物中,HEV是全球流行的食源性病原,家猪,野猪,绵羊,山羊,鹿和兔子等家畜和野生动物都是传染来源。即食产品、加工肉制品、牛/羊奶类和贝类等食物的HEV RNA阳性率很高。我国职业相关人群的HEV感染风险较高,我国的荟萃分析显示,职业人群(养猪者、屠宰场、养猪散户和兽医)的HEV IgG血清阳性风险比一般人群高2.63倍,主要型别为HEV4型。与一般人群相比,兔子屠宰场工人患HEV的风险增加了6.9倍,且血清阳性率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对我国24个城市的HEV血清阳性率的职业调查研究发现,农民(含养殖者)、中年和老年群体和男性HEV感染风险更高。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肝外表现常见,最常见为胆囊炎、低钾血症与贫血等。急性戊型肝炎合并肝外表现住院时间更长,但临床预后与无肝外表现患者无显著性差异。迄今为止,尚未批准任何特定药物用于治疗戊型肝炎,临床治疗受限。关于急性戊型肝炎的治疗:急性戊型肝炎一般为自限性,大多可完全恢复,急性期应隔离,宜清淡易于消化,适当补充维生素,辅以药物对症及恢复肝功能治疗,一般不采用抗病毒治疗。有研究显示,在如急性肝功能衰蝎严重病例中,使用利巴韦林治疗可获益。有病例报道显示,暴发性戊型肝炎患者应用皮质类固醇可减缓进展为肝功能衰竭的速度。慢性戊型肝炎的治疗: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是第一线治疗方案。停用或减少免疫抑制剂,使1/3慢性戊型肝炎患者体内HEV自动清除;但大多数患者难以停用免疫抑制剂,导致该方法受限;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和利巴韦林均可选用,但因耐受性问题,更推荐使用利巴韦林;利巴韦林推荐疗程为3个月(平均剂量为8.1 mg/kg),主要不良反应为贫血。接种疫苗是预防戊型肝炎最为经济有效的手段,2012年10月,我国在全球率先批准上市戊肝疫苗为预防戊型肝炎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戊肝疫苗国际化成果:自2012年上市以来,在世界卫生组织、无国界医生组织、盖茨基金会等国际组织的积极协助下,国际化进程加快。2017年5月,由挪威政府公益基金资助的首个海外临床试验(预防孕妇戊肝)在孟加拉国正式启动,目前已完成约7万人次的4次随访工作;首个获美国FDA批准进行临床试验的疫苗已于2019年4月启动,并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全额资助;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首个《关于重组戊肝疫苗质量、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审评技术建议》,2019年已纳入《世界卫生组织技术报告丛书》。一项临床研究,为4名受试者按照标准接种3剂戊肝疫苗,并进行血清学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戊肝疫苗可诱导显著的免疫反应。有研究表明,戊肝疫苗诱导的抗体可提供跨基因型保护。2020年发表在《自然通讯》上发表的一项新的研究,证实在完成3针接种后,疫苗诱导的抗体可识别1型、2型、3型、4型HEV衣壳蛋白,对全球范围流行的HEV主要基因型均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国内外权威机构推荐戊肝疫苗用于戊型肝炎的预防,对于特殊人群,戊肝疫苗对孕妇和胎儿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关于戊肝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的回顾分析显示,37例女性在接种戊肝疫苗期间意外怀孕,未发现在怀孕过程中有异常现象发生,其所产婴儿也均健康;65岁以上老年人群按计划接种3针后1个月,血清阳转率为96.7%(176/182);对畜牧养殖者、疫区旅行者、餐饮业人员、集体生活者等高危人群,以及感染HEV后可能病情较重的慢性肝病患者、育龄期女性以及老年人等可按0-1-6个月程序接种3针30 μg/0.5 ml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另外,要注意切断传播途径,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水源和粪便管理,改善供水条件加强宿主动物及相关肉类产品管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并做好传染源管理,加强戊型肝炎患者的隔离和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做好疫情报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艰难梭菌感染的代谢机制及防治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6
艰难梭菌是一种革兰阳性、产毒素或非产毒素的厌氧芽胞杆菌.该菌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症状从轻度腹泻到危及生命的伪膜性结肠炎,总体病死率为6%,老年患者升至13.5%1].艰难梭菌芽孢对消毒剂如乙醇、肥皂、高温和干燥有很强的抵抗力,可以在物体表面存活数月到数年,利于其传播.一般认为艰难梭菌感染(CDI)与抗菌药物的应用及住院史有关,应用抗菌药物可导致嗜酸粒细胞减少,是CDI的主要危险因素[2].然而,部分CDI患者与近期抗菌药物接触史无关,而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和运动障碍均可诱发微生态失调而致CDI[3-4].由于人类微生物项目和欧洲人类肠道宏基因组计划(MetaHIT)的推动,许多专家研究了人类健康和疾病与微生物群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专注于研究维持和抵抗艰难梭菌定植的肠道微生物群的代谢活动,以及抗菌药物如何改变肠道微生物群导致艰难梭菌易感性.本文就CDI和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关系,从代谢的角度探讨CDI感染机制以及最新的防治方案,以期发现新的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帕金森病细胞旁路开放对FLZ体外跨血脑屏障模型转运特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考察生理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病理状态下细胞旁路开放对番荔枝酰胺衍生物FLZ体外跨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转运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原代培养的正常和PD模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cerebral microvessel endothelial cells,rCMECs),与同种属的C6胶质细胞建立非接触式和接触式体外BBB共培养模型,分别考察转运蛋白中与PD相关且人和大鼠BBB均高表达的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PD病理下细胞旁路开放对FLZ跨生理和PD病理BBB转运的影响.结果 FLZ在细胞旁路未开放的生理和细胞旁路开放的PD病理体外BBB模型中的跨膜转运,都表现出剂量依赖的极性转运特性,Papp (B~A)> Papp (A~B),具有易透过BBB能力和高外排现象,并呈现出良好的剂量依赖关系.P-gp抑制剂5μM zosuquidar可以显著降低FLZ外排,增加转运.而细胞旁路途径开放会促进FLZ进入BBB,但外排率与未开放细胞旁路途径无显著差异.表明虽然PD病理状态下细胞旁路通透性增加引起了FLZ入脑量升高,但这一作用依然被P-gp的外排所抵消.结论 生理和PD病理状态下影响FLZ透过BBB的主要因素还是由BBB中P-gp介导的外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例肾移植术后重型播散性粪类圆线虫感染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器官移植是传播和并发寄生虫的重要途径,但往往不被重视[1].其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供者感染寄生虫,通过移植传播;二是受者本身有隐性感染,由于术后大量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导致免疫功能降低而被激活;三是移植术后免疫力低下,通过动物接触感染.粪类圆线虫(Stronyloides stercoralis),是一种兼性寄生虫,主要寄生在宿主的小肠内,幼虫可侵入肺、脑、肝、肾等组织器官,引起粪类圆线虫病[2],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重要人类肠道寄生虫病之一[3].全球约有1亿人感染粪类圆线虫病,感染率为2%左右,我国感染率虽然较低,但在广西、云南等农村地区高发[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3/8/5
1 概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是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5].随着疫情的进展,我们对疾病的认识也在加深,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发布了6版NCP诊疗方案[6],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也分别发布了疾病相关诊疗指南[7-8].NCP是一种以飞沫和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以呼吸系统症状及双肺影像学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同时累及多个器官系统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疾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9].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糖皮质激素与肌少症
编辑人员丨2023/8/5
肌少症是一种以骨骼肌质量减少及功能减退为特征的老年综合征,除了与增龄相关外,往往也与性激素和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等内分泌激素改变密切相关.骨骼肌是GC的主要靶点,GC对骨骼肌代谢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并且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作抗炎和免疫抑制剂以及生理替代.过量接触GC,无论是以给药形式进入体内还是内源性途径产生,或者GC缺乏,都将打破骨骼肌原有的代谢平衡,诱发骨骼肌萎缩,增加内脏脂肪,从而促进肌少症的发生.本文就肌少症与糖皮质激素过量的关系进行简要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石家庄市2015年新确诊HIV-1感染者流行毒株的亚型分布及原发性耐药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河北省石家庄市2015年新确诊1型艾滋病病毒(HIV-1)流行毒株的亚型分布和原发性耐药情况.方法 2015年石家庄市新报告HIV-1感染者433例,共收集到感染者血浆样本335份,经反转录巢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最终获得311份样本的HIV-1 pol基因片段并测序.对获得的核酸序列用Neighbor.Joining Tree方法构建进化树,以Boot strap值>70%来判定HIV-1的基因亚型.同时将序列提交至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进行耐药基因型分析.结果 311例HIV-1感染者以男性(93.9%)、本市户籍(83.0%)、汉族(96.1%)为主.性接触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98.1%),其中同性性传播占77.5%.311例pol基因序列片段亚型分布显示,CRF01_AE占51.4%(160例),CRF07_BC为28.6%(89例),B亚型为13.2%(41例),未定型CRF01_B为4.2%(13例),CRF08_BC为1.3%(4例),CRF55_01B为0.6%(2例),CRF59_01B为0.3%(1例),CRF65_cpx为0.3%(1例)和CRF01_AE/B为4.2%(13例).CRF01_AE、CRF07_BC和B是主要的亚型.HIV-1基因亚型分布在性别之间(x2=14.039,P=0.005)、不同的职业类型之间(x2=21.716,P=0.041)以及不同的传播途径之间(x2 =20.971,P=0.028)有统计学差异.311例中,14例感染者具有耐药位点,原发耐药率为4.5%,其中蛋白酶抑制剂和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相关突变率均为1.6%(各5例),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相关突变率为1.3%(4例).结论 石家庄市新报告的HIV-1感染者中,传播途径以同性性接触为主,病毒基因亚型以CRF01 AE为主,但具有多样化特点.原发耐药率为4.5%,处于低水平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