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尼平对大鼠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京尼平对大鼠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6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假手术组(Sham)、肾移植组(KT)、京尼平干预组(GP),Control组和Sham组,每组6只,KT组和GP组供、受体每组各6只.采用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GP组术前1 h予50 mg/kg京尼平灌胃.于术后24 h获取大鼠血清和肾脏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大鼠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和解耦联蛋白2(UCP2)的蛋白表达.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HE结果显示,KT组大鼠肾脏有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变性、间质细胞水肿、皮质出血,GP组肾组织结构损害较轻.ELISA结果显示,GP组血清 Scr、BUN 和肾组织 MDA 低于 KT组(42.06±4.03 比 53.18±3.59、28.82±2.31 比42.49±5.05、4.01±0.39 比 5.13±0.31,i=5.04、6.03、5.42,P<0.05),而 SOD 水平高于 KT 组(8.58±0.75比6.88±0.45,t=4.77,P<0.05).TUNEL检测结果显示,GP组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率低于 KT组(3.53±1.795 比 17.53±6.91,t=4.81,P<0.05).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GP 组AMPK、SIRT1 蛋白表达水平高于 KT组(1.07±0.17 比 0.52±0.11、0.84±0.15 比 0.48±0.23,t=6.49、3.29,P<0.05),而UCP2 蛋白表达水平低于 KT组(0.85±0.20 比 1.18±0.07,t=3.89,P<0.05).结论 京尼平可能通过激活AMPK/SIRT1通路减轻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肾小管形态学变化的供肾损伤程度对早期移植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肾小管形态学变化的供肾损伤程度分级方法,及基于该分级的损伤程度对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 年5 月1 日至2022 年9 月30 日实施肾移植的 70 例ATI供者和139 例受者资料.将肾小管上皮细胞存在形态学改变及基底膜裸露范围<10%的供肾受者定义为轻度损伤组(n=60),将肾小管上皮细胞存在形态学改变及裸露范围10%~50%的供肾受者定义为中度损伤组(n=79);肾小管上皮细胞存在梗死或凝固性坏死且肾小管基底膜裸露范围>50%为重度损伤,不用作供肾.比较两组术后第7 天,1、3、6、12、18、24 个月时的肾功能(eGFR)以及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结果:两组eGFR随时间延长而增高(P<0.05),但组间e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中度损伤组DGF发生率为 51.9%,DGF持续时间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30.0(20.5,43.0)d,高于轻度损伤组[21.7%,18.0(16.5,21.5)](P<0.05).结论:供肾移植前基于肾小管形态学变化进行损伤程度分级评估能够预测受者移植效果;轻、中度供肾损伤均可用于供肾移植,但中度损伤的供肾有更大DGF和肾功能损害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细胞因子在肾移植术后免疫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肾移植是目前终末期肾脏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但排斥反应是肾移植术后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导致移植肾失功的重要原因.目前,临床评估移植肾功能常规的免疫监测手段主要依赖于血肌酐检测和移植肾穿刺活检.但血肌酐检测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免疫排斥状态,而移植肾穿刺活检则具有创伤性,不适合长期应用.因此,临床亟需寻找一些操作简单且足够准确的免疫监测标志物,以便准确地识别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并指导临床治疗.细胞因子是一类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或小分子多肽,是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及某些基质细胞表达并分泌的活性物质,其主要生物学功能是介导和调节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其中,与肾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发生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有IL-10/TNF-α、IL-33、IL-34、IL-6等.在这些细胞因子中,有些能够增强免疫应答,促进排斥反应发生;有些则能够抑制免疫细胞活化和增殖,维持免疫耐受.因此,这些细胞因子有望成为肾移植术后免疫监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肾移植手术后应用他克莫司引发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肾移植术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反复感染一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临床上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的感染发生率逐年上升,由于CRKP广泛耐药,使可选择的抗感染治疗药物受限。肾移植患者术后服用免疫抑制剂可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并发感染。本例患者为青年男性,因"肾移植术后10年,血肌酐升高2年"入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围手术期初次并发CRKP感染,感染控制出院后再次发生CRKP感染,通过拔除输尿管支架管和抗感染治疗后病情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肾移植术后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20例诊疗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的发病特点、诊断方法及诊疗方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中心确诊的肾移植术后PJP受者20例,所有受者均出现发热、胸闷气短或咳嗽少痰等症状,行胸部CT、实验室检查及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二代测序(mNGS)确诊。PJP受者均采用复方磺胺甲恶唑(磺胺甲恶唑:18.75~25.00 mg/kg+甲氧苄啶:3.75~5.00 mg/kg,4次/d)+卡泊芬净(50~70 mg/d)基础抗感染方案,疗程14~21 d。同时治疗其他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并予以减量或停用免疫抑制剂、支持治疗及甲泼尼龙、免疫球蛋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治疗。5~7 d行胸部CT检查评估治疗效果,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PJP受者,13例首发症状以发热为主,体温(38.8±0.68)℃,7例以胸闷气短症状为主;14例出现低氧血症表现,13例行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1例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其余受者予以持续面罩吸氧治疗;17例受者治愈出院,住院时间12~90 d,3例受者因肺部感染持续恶化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结论:PJP是肾移植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情进展快、花费高昂、预后较差。及时明确诊断并针对性治疗显得尤为重要,mNGS检查对于确诊PJP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复方磺胺甲恶唑+卡泊芬净方案的基础抗感染方案效果良好;同时适当减量或停用免疫抑制剂、支持治疗及辅助呼吸也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供肾结石工作台碎石手术技巧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总结对供肾结石在移植前进行工作台输尿管镜取石的经验与技巧。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共有7例器官捐献供者在捐献前评估时发现存在供肾结石,并且均在修肾结束后行工作台输尿管镜激光碎石取石术。回顾性总结此7例供肾的基本情况、结石大小、位置、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及清石效果。7例供者年龄为(49.6±6.8)岁。其中6例供肾为单纯肾盂结石,1例为输尿管上段结石。结果:7例结石直径为(1.2±0.5)cm(0.4~2.1 cm)。5例肾盂结石及1例输尿管结石均使用半硬性输尿管镜检查并行钬激光碎石,另外1例供肾在术中未发现结石。所有供肾平均手术时间为(23.0±6.1)min,并在碎石后对所有供肾均行常规低温机械灌注。结石侧供肾起始阻力指数高于同一供者对侧供肾( P<0.05),但两侧供肾的终末阻力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例受者手术开放循环后均未发生严重血尿,且术后肾功能恢复良好。术后1个月复查CT显示,7例受者均无明显结石残留。 结论:工作台手术是处理供肾结石的微创方法,比较安全有效。半硬性输尿管镜即可处理大部分供肾结石,但其中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TIMP-2和IGFBP7对DCD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术后患者血清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2(TIMP-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对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收治的DCD肾移植患者。纳入标准:①数据资料完整;②术后早期未发生影响移植肾功能的严重并发症。排除标准:①数据资料不完整;②患者不能或不愿配合研究;③术后早期发生影响移植肾功能的严重并发症。用ELASE法定量检测患者肾移植术后6、12、24、48、72 h以及术后7 d的血清TIMP-2和IGFBP7水平,监测同期及术后21 d血肌酐值。根据DGF的发生情况,分析不同时间点TIMP-2和IGFBP7测量值以及二者乘积(TIMP-2×IGFBP7)对肾移植术后发生DGF的预测能力。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TIMP-2和IGFBP7对DGF的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33例患者,DGF组7例(21.2%),非DGF组26例(78.8%),两组的性别(男/女:3/4例与10/16例)、年龄[48(34~56)岁与45(23~61)岁]、供体肾小球滤过率[98.5(15.8~132.5)ml/(min·1.73m 2)与79.1(60.6~102.5)ml/(min·1.73m 2)]、术前肌酐[1 114.0(731.4~1 293.0)μmol/L与858.4(657.6~1 051.9)μmol/L]、术前尿素氮[15.0(13.2~19.6)mmol/L与17.3(13.6~20.9)mmol/L]、术前白蛋白[43.5(38.5~45.3)mmol/L与41.2(37.5~46.1)mmol/L]、透析方式(血透/腹透:3/4例与9/17例)、术中热缺血时间[6(5~7)min与5(4~6)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DGF组血清IGFBP7、TIMP-2×IGFBP7值在各个时间点均高于非DGF组( F=15.753, P=0.040; F=13.000, P=0.024),而两组间血清TIMP-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157, P=0.075)。对DGF的诊断价值,血清IGFBP7在术后48 h的AUC为0.863(95% CI 0.696~1.000, P=0.004),以5.97 ng/ml为界值时,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80.8%;TIMP-2×IGFBP7在术后48 h的AUC为0.819(95% CI 0.641~0.996, P=0.011),以62.06(ng/ml) 2为界值时,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80.8%;两者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DGF组术后7 d血清IGFBP7与肌酐动态变化曲线存在差异,且术后7 d血清IGFBP7与术后21 d肌酐值成正相关( r=0.808, P<0.05)。 结论:血清IGFBP7和TIMP-2×IGFBP7能够较准确、敏感地早期预测DCD供肾术后DGF的发生,预测价值随时间变化,以术后48 h和术后7 d最有价值。血清TIMP-2无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亲属供肾肾移植取-植一体术初步经验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开放肾移植手术的效果确切,但创伤大,术后切口出血、感染发生率高。普通腹腔镜只有二维视野、长直腹腔镜器械无法弯曲,用于肾移植术血管吻合的难度较高。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能提供高清三维的视野、灵活可自由旋转的机械臂和减震滤颤功能;2010年Giulianotti等 [1]报告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移植手术(robotic-assisted kidney transplant,RAKT),2011年Boggi等 [2]实现了腹膜外化RAKT。为验证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腹腔镜供肾切取-移植术中的可行性,为优化肾移植技术开拓新思路,2020年8月我们进行了2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亲属供肾肾移植取-植一体术,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肾移植术后糖尿病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索肾移植术后糖尿病(PTDM)的临床危险因素及易感基因,构建PTDM发病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随访的肾移植受者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PTDM将其分为PTDM组和非PTDM组(Non-PTDM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差异,筛选PTDM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筛选PTDM易感基因。分别建立仅基于临床指标(模型1)和临床指标结合易感基因(模型2)的PTDM发病风险预测模型,比较两种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最后绘制较优模型的列线图,评价模型的校准度、区分度及临床实用性。结果:纳入113例肾移植受者,男70例,女43例,年龄(46.2±10.8)岁。PTDM组51例,Non-PTDM组62例。通过GWAS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相关因素包括糖尿病家族史( OR=88.912,95% CI:5.827~1 356.601, P=0.001)、术前甘油三酯( OR=1.888,95% CI:1.150~3.098, P=0.012)、血尿酸( OR=1.011,95% CI:1.000~1.022, P=0.045)3个临床指标及rs802707基因位点( OR=10.046,95% CI:1.462~69.042, P=0.019)。模型1预测PTDM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1(95% CI:0.811~0.972),灵敏度为0.889,特异度为0.742;模型2 预测PTDM发生的AUC为0.930(95% CI:0.864~0.995),灵敏度为0.885,特异度为0.900。 结论:糖尿病家族史、移植前甘油三酯、血尿酸这3个临床指标及rs802707基因位点与PTDM的发生有关联,联合易感基因能提高临床指标对PTDM发病风险的预测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