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株纹带棒状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及其感染或定植患者的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纹带棒状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感染或定植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2020年7月—2022年9月临床分离纹带棒状杆菌72株,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细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扩增检测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相关基因gyrA并进行测序以分析氨基酸突变位点,PCR扩增核糖体甲基化酶基因ermX和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aphA1并进行测序分析.病史资料分析纹带棒状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达托霉素均100%敏感,对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及莫西沙星均100%耐药,对青霉素(87.5%)、头孢吡肟(95.8%)、美罗培南(95.8%)、甲氧苄啶-磺胺甲唑(90.3%)、红霉素(98.6%)和克林霉素(98.6%)的耐药率较高,对庆大霉素(25.0%)、四环素(30.6%)和利福平(23.6%)耐药率较低.PCR及DNA测序结果显示,3株纹带棒状杆菌发生gyrA基因单点突变(Ser87Val),67株发生双突变(Ser87Phe、Asp91Ala或Ser87Tyr、Asp91Ala),2株发生三位点突变(Ser87Phe、Ala88Pro和Asp91Ala),其中三位点突变是本研究首次发现的突变模式.所有的纹带棒状杆菌均检出ermX基因,aphA1基因检出率为43.1%.病史资料结果显示,72株纹带棒状杆菌主要分离自ICU(占65.2%),标本来源以下呼吸道标本为主(占91.6%),患者平均年龄(68.0±15.3)岁,感染和定植患者比例分别占72.2%(52/72)和27.8%(20/72),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长≥28 d、合并脑出血、意识障碍及病情恶化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院临床分离的纹带棒状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河南省抗病毒治疗失败的艾滋病患者耐药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河南省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ART)失败后的基因型耐药检测,分析ART失败的耐药特征。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河南省18个城市接受ART时间≥6个月且病毒载量≥1 000拷贝数/ml艾滋病患者,收集艾滋病患者血液样本、社会人口学特征和ART信息。采用In-house方法进行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将基因序列提交到美国斯坦福HIV-1耐药数据库分析耐药突变位点和药物耐药情况。结果:在887例ART失败的艾滋病患者中,样本成功扩增率为91.54%(812/887),总耐药率为83.25%(676/812),其中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Is)和整合酶抑制剂(INSTIs)的耐药率分别为73.40%(596/812)、80.54%(654/812)、5.54%(45/812)和2.56%(17/663),4类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 686.34, P<0.001),对2类药物同时耐药率为66.38%(539/812),对3类药物同时耐药率为5.79%(47/812)。共检出9个HIV-1基因亚型,以B亚型为主(59.61%,484/812),其次是CRF01_AE亚型(22.17%,180/812)和CRF07_BC亚型(9.48%,77/812),不同基因亚型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1.33, P=0.001)。NRTIs相关突变位点中,M184V/I突变率最高(63.42%,515/812),其次是K65R(27.46%,223/812);NNRTIs相关突变位点中,突变率位居前3位的是K103N/S(34.98%,284/812)、G190A/S(26.11%,212/812)和V106M/I(24.63%,200/812);PIs相关突变位点中,突变率位居前3位的是M46I(4.31%,35/812)、V82A/F(3.82%,31/812)和I54V/MV(3.69%,30/812);INSTIs相关突变位点中,E157Q/EQ突变率最高(3.47%,23/663),其次是R263K和G140A(均为0.75%,5/663)。在NRTIs中,拉米夫定和恩曲他滨以高度耐药为主(65.52%,532/812);在NNRTIs中,奈韦拉平(77.46%,629/812)和依非韦伦(71.18%,578/812)以高度耐药为主;在PIs中,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中/高度耐药占比仅为4.19%(34/812);在INSTIs中,艾维雷韦和拉替拉韦中、高度耐药分别占1.66%(11/663)和1.21%(8/663),未发现比克替拉韦和多替拉韦的高度耐药。 结论:河南省艾滋病患者ART失败的耐药率高,表现以NRTIs和NNRTIs耐药率高、耐药突变多样且复杂为特点。建议选择高耐药屏障药物,同时加强ART后病毒载量和耐药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艰难梭菌感染主要ST型菌株生物学特征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致医院感染性腹泻艰难梭菌主要序列型别(ST81、ST8和ST42)之间的毒力特征、芽孢形成能力及耐药机制等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临床住院腹泻患者送检艰难梭菌培养的稀便标本816份进行艰难梭菌分离和培养。以该院主要序列型别的艰难梭菌ST81(26株)、ST8(15株)和ST42(14株)为实验菌株。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联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艰难梭菌的毒素基因和毒素A/B蛋白的表达;采用平板涂布法检测艰难梭菌的芽孢形成能力;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艰难梭菌对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PCR方法扩增耐药基因、测序及氨基酸突变分析艰难梭菌携带的耐药基因和氨基酸的突变位点。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 Wallis秩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结果:ST81型菌株为 tcdA-tcdB+/cdtA-cdtB-毒素型别,ST8和ST42型菌株均为 tcdA+tcdB+/cdtA-cdtB-毒素型别,ST42、ST8和ST81型别菌株产生毒素A/B蛋白的产量分别为41.9、2.4和0.83,ST42和ST8组毒素A/B蛋白的产量高于ST8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ST42菌株毒素A/B蛋白的产量高于ST8组( P=0.045)。ST81、ST8和ST42型菌株的芽孢形成数量分别为494×10 5 CFU/ml、160×10 5 CFU/ml和166×10 5 CFU/ml,ST81型菌株的芽孢形成数量明显高于ST8和ST42型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ST81型菌株为多重耐药菌,对头孢曲松、莫西沙星、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等抗菌药物均耐药,耐药率均为100%(26/26),ST8型菌株对莫西沙星的耐药率为9/15,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1/15。ST81型别菌株对莫西沙星的耐药率高于ST8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ST81型别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高于ST8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5)。ST42型对头孢曲松和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0和3/14。ST81型菌株对头孢曲松和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ST42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ST81型菌株携带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相关基因 ermB阳性率[100%(26/26)]高于ST8组(1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5)。喹诺酮类的耐药基因 gyrA和 gyrB编码的氨基酸突变分析显示,ST81和ST8型别菌株 gyrA和 gyrB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同时发生突变,但 gyrB基因编码的氨基酸突变位点不同。ST81型菌株为82位点苏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和426位天冬氨酸突变为缬氨酸,ST8型菌株为82位点苏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和426位天冬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ST42型别菌株 gyrA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为单突变,82位点苏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 结论:ST81型和ST42均为多重耐药菌,ST81型芽孢形成能力较强,ST42型别毒力较强。ST81和大部分ST8型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较强,需警惕多重耐药性ST81、较强毒力高耐药性ST42和ST8型菌株在医院的播散流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庆市2014年至2018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感染者的耐药突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重庆市2014年至2018年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感染者耐药突变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6个月以上的HIV-1感染者880例,采集其血浆标本,使用一步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巢式PCR扩增HIV-1 pol基因区的蛋白酶及反转录酶区,获得的扩增序列与耐药数据库对比进行HIV-1基因型耐药分析。采用病毒基因分型工具软件分析HIV-1亚型分布。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880例患者中,血浆HIV-1病毒载量为(4.12±0.63) lg拷贝/mL;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为(251±124)/μL;抗病毒治疗中位时间为26个月。亚型分析中,重组型( 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 CRF)01-AE亚型在HIV-1亚型中占比最大,为38.9%(342/880),CRF07-BC亚型占28.5%(251/880),B+C亚型占16.2%(143/880)。其中534例患者存在耐药突变,总耐药率为60.7%。对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 NRTI)、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 NNRTI)和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 PI)的耐药率分别为51.0%(449/880)、58.6%(516/880)和1.7%(15/880)。对拉米夫定、恩曲他滨、依非韦仑和奈韦拉平的耐药较为严重,中高度耐药率分别为46.8%(412/880)、46.8%(412/880)、51.3%(451/880)和53.6%(472/880);而对齐多夫定(6.0%,53/880)、依曲韦林(9.0%,79/880)和PI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尚不严重。NRTI最常见的耐药突变位点为M184IV(47.3%)、K65R(22.2%)和K70RE(12.6%);NNRTI为K103NS (25.1%)、V106A(19.7%)和V179DE(14.4%);PI为L10FIV(7.4%)和A71IVT(6.5%)。CRF01-AE亚型的耐药率为69.3%(237/342)高于CRF07-BC亚型的49.8%(125/251)和B+C型的51.0%(73/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22.6、14.6,均 P<0.05)。 结论:重庆市HIV-1感染者经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6个月后,耐药发生率高,以对NNRTI类药物耐药最为多见,其次为NRTI,PI较少耐药。耐药是HIV-1感染者病毒学突破的主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江苏省艾滋病治疗后高/低病毒血症病人的基因型耐药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江苏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高病毒血症(high-level viremia,HLV)与低病毒血症(low-level viremia,LLV)病人的基因型耐药特征。方法:收集2021年抗病毒治疗满6个月,血浆病毒载量≥50拷贝/毫升的样本,按50~999拷贝/毫升、≥1000拷贝/毫升分为LLV组和HLV组。In-house PCR方法扩增HIV-1 pol区蛋白酶和反转录酶区,并测序获取序列进行耐药突变分析和亚型鉴定。 结果:LLV组242人,耐药率为40.50%;HLV组598人,耐药率为51.34%。LLV组和HLV组亚型均以CRF01_AE和CRF07_BC为主,LLV组占比为38.84%和35.12%,HLV组占比为44.82%和22.75%,亚型构成有统计学差异。LLV组和HLV组蛋白酶耐药突变位点分别以M46(42.86%)和L33(28.57%)为主,核苷类反转录酶耐药突变位点均以M184(45.97%,31.92%)为主,非核苷类反转录酶耐药突变位点均以K103(26.14%%,23.56%)为主。两组耐药类别均以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与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复合型耐药为主,其次是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单独耐药。结论:应增加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低病毒血症病人的耐药检测,及时发现耐药并逆转抗病毒治疗失败,以遏制艾滋病毒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湖南省2020年整合酶抑制剂治疗的艾滋病患者HIV耐药突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整合酶抑制剂(integrase inhibitors, INIs)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治疗失败患者的基因型耐药突变情况,为艾滋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湖南省2020年使用INIs≥1年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病毒抑制失败(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的患者采用In-house法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408例研究对象中,病毒抑制失败12例(2.9%)。获得有效序列12份,其中8份出现耐药突变。调查人群总耐药突变发生率为2.0%(8/408)。本研究发现1例(0.2%)对INIs耐药,突变位点为T66I、G118R、E138K;发现7例(1.7%)对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NRTIs)和5例(1.2%)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NNRTIs)耐药,主要突变位点分别为M184V/I、D67N和K103N;发现1例(0.2%)对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s, PIs)耐药,突变位点为I50L。出现耐药突变的8例患者中,1例同时对INIs、NRTIs和NNRTIs 3类药物耐药,4例同时对2类药物耐药(3例NRTIs和NNRTIs、1例PIs和NNRTIs)。结论:INIs药物耐药发生率较低,但提示要定期开展INIs耐药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单基因组测序分析病毒学失败HIV-1感染者耐药发生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用单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HIV-1感染者体内基因型耐药动态变化,了解耐药相关突变发生特征。方法:对4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失败病例及其基线冻存血浆样本进行标准基因型耐药检测和共享测序。采用倍比稀释法进行 pol基因片段单基因组扩增和测序(SGS),分析准种变异和耐药动态变化特征。获得的基因序列用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判断基因型耐药及耐药程度解析。 结果:NA2302-00病例存在传播性耐药突变(TDR,M184//G190A突变型),在治疗5个月后突变位点增多并导致治疗失败。3例未检测到TDR,但是CD4细胞计数均低于200个/μl,在治疗4~6个月后出现获得性耐药和治疗失败。所有病例均对所服用的拉米夫定和依非韦伦药物存在高度耐受,2例对替诺福韦高度耐受。从4个病例的治疗基线和失败两个采样时间点血浆样本中共获得291条 pol基因SGS序列。2个无TDR的病例基线样本SGS序列存在劣势耐药相关突变(2.4%~2.9%),但这些突变在随访样本中未检测到。NA2302-00的27条SGS序列均检测到该TDR突变型。治疗失败样本SGS序列表现出复杂的准种变异,进化为不同耐药突变型。2个病例的治疗失败样本SGS序列突变型为1~2个,另2个病例分别有4和13个突变型,>20%优势毒株突变型各2个。4个病例在更换蛋白酶抑制剂为主的二线药物后,维持较好的病毒抑制效果。 结论:单基因组测序可以揭示感染者体内毒株准种变异和耐药发生特征。在药物选择压力下,感染者体内病毒发生适应性进化,产生复杂的耐药相关突变模式,尤其需要加强艾滋病期感染者治疗第一年的随访和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台州市2016-2018年新报告HIV/AIDS抗病毒治疗前HIV-1耐药及亚型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台州市新报告HIV/AIDS抗病毒治疗(ART)前HIV-1耐药情况及亚型流行特点。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台州市开展新报告HIV/AIDS在ART前HIV-1耐药的横断面调查,RT-PCR扩增获得HIV-1 pol基因片段并测序,提交序列至斯坦福大学耐药数据库,根据2014年WHO耐药监测指南的推荐标准,确定耐药突变位点以及HIV-1毒株对抗病毒药物的敏感性。 结果:2016-2018年台州市新报告HIV/AIDS中成功获得HIV-1 pol基因区序列的研究对象806例,ART前HIV-1耐药率为2.9%(23/806),其中,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和蛋白酶抑制剂(PIs)耐药率分别为1.9%(15/806)、0.6%(5/806)和0.0%。2016-2018年新报告HIV/AIDS在ART前HIV-1耐药率依次分别为1.6%、1.8%和4.8%。NNRTIs和NRTIs耐药突变位点以K103 N(0.7%)和M184I/V(0.5%)为主。HIV-1亚型以CRF01_AE(42.7%,344/806)、CRF07_BC(28.9%,233/806)和CRF08_BC(11.2%,90/806)为主。同性性传播者HIV-1亚型以CRF01_AE(53.3%,136/255)和CRF07_BC(32.2%,82/255)为主;异性性传播者HIV-1亚型以CRF01_AE(37.7%,203/539)、CRF07_BC(27.5%,148/539)和CRF08_BC(16.1%,87/539)为主。 结论:2016-2018年台州市新报告HIV/AIDS在ART前HIV-1耐药率处于低流行状态,但存在上升趋势,需加强对HIV-1耐药型毒株的监测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NEMO基因突变型遗传易感性分枝杆菌病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报道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例 NEMO基因突变所致遗传易感性分枝杆菌病(MSMD)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患儿男,16月龄,生后11个月出现反复发热,进行性呼吸窘迫、气促,确诊为原发性肺结核伴淋巴结结核,规律抗结核治疗不佳转入我院PICU。入院强化抗结核治疗并多次行支气管镜清理病灶,病情经久不愈,多次检测发现细胞因子组白细胞介素(IL)-12、γ-干扰素(IFN-γ)水平低,后经全基因二代测序: NEMO基因突变半合子突变,突变位点为C.189+4A>C(chrX;153770671),其外祖母、母亲均为杂合子突变,唯一舅舅未携带该基因。结合病例特点并检索文献分析,诊断为 MENO基因突变型MSMD。调整为HRZ+左氧氟沙星+利奈唑胺5联抗结核治疗并定期IFN-γ、丙球支持治疗后病情渐控制。MSMD是罕见疾病,其中 NEMO基因突变型发病率约为1∶250 000,常出现播散性结核感染,临床上对规范抗结核治疗仍无效者,除应考虑耐药结核杆菌外,仍应注意患者免疫水平,注意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可能,并尽早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淄博市HIV-1感染者基因亚型及耐药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掌握淄博市流行的HIV-1感染者基因亚型,了解淄博市耐药病毒株的传播水平,为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地区HIV-1感染者的血浆标本,采用RT-PCR和巢式PCR法扩增env基因区和pol基因区,经DNA纯化及测序后,利用HIV database数据库和Mega 6.0软件分析并确定HIV病毒亚型,使用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进行耐药分析。结果:共采集HIV-1感染者血浆标本72份,通过分析发现本地区共存在4种基因亚型,其中CRF01_AE重组亚型占47.22%,CRF07_BC重组亚型占31.94%,B亚型占12.50%,B/C重组亚型占8.33%。耐药分析发现本地区未治疗患者的原发耐药率为6.98%。M184V是核苷类逆转录酶区的主要耐药突变位点,V179D为非核苷类逆转录酶区的主要耐药突变位点。结论:淄博市HIV-1感染者的基因亚型存在多样性,耐药的发生率较高,属于中度流行。亟需加强对HIV-1毒株重组亚型变异监测及耐药监测,从而预防原发性耐药和耐药毒株的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