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式中央短切口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式中央短切口微创重睑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3年1月,在成都八大处医疗美容医院行改良式中央短切口重睑成形术的患者资料。通过适当延长传统中央短切口微创重睑成形术的切口,采用保留眼轮匝肌外肌膜的下唇眼轮匝肌浅层离断法,在重睑线上5个标志点处将切口上唇皮肤、上唇眼轮匝肌、下唇眼轮匝肌浅层肌瓣及切口下唇皮肤固定于睑板前筋膜,并同时对上睑眶隔进行重置,间断缝合切口。术后随访观察患者切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重睑形态。术后3个月医生对患者的上睑进行评价打分(总分0~8分,分数越高越满意),并通过门诊问卷或电话随访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纳入94例患者,共147眼,其中31眼伴有上睑下垂;男28例共49眼,女66例共98眼,平均年龄29.7岁(20~41岁)。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4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瘢痕增生及角膜损伤等并发症;2例出现重睑线变浅,再次以相同手术方法修复,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睁眼重睑线流畅,形态饱满,未见"肉条"外观,闭眼时切口隐蔽平整,无凹陷、沟痕和台阶样畸形。医生对术后效果评价:141例满意,4例一般,2例不满意。患者满意度:满意及以上142例,一般3例,不满意2例。结论:改良式中央短切口微创重睑成形术可充分暴露术野,同时矫正上睑下垂,扩大了微创重睑成形术的适应证范围,方法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瘢痕轻、效果稳定自然,是一种优选的微创重睑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尼达尼布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表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8/24
目的 探讨4种不同方法制备尼达尼布脂质体的关键理化特性,筛选出尼达尼布脂质体的最佳制备方法.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逆向蒸发法、乙醇注入法和改良版乙醇注入法制备尼达尼布脂质体;利用透析法测定尼达尼布脂质体的包封率,并进行粒径大小、分散性、表面电位和形貌表征,在室温放置7 d后评估其稳定性.结果 薄膜分散法、逆向蒸发法、乙醇注入法和改良版乙醇注入法均制备了类圆形尼达尼布脂质体,粒径大小分别为(285.1±12.3)、(271.4±5.9)、(226.3±14.8)、(197.2±11.2)nm;包封率分别为(15.82±1.26)%、(16.71±1.35)%、(25.12±3.21)%和(32.5±3.61)%;与其他3种方法相比,改良版乙醇注入法制备尼达尼布脂质体粒径大小显著减小,包封率显著增加(P<0.05).室温放置7 d后,薄膜分散法和逆向蒸发法粒径明显增大(P<0.01),乙醇注入法和改良版乙醇注入法粒径大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改良版乙醇注入法制备的尼达尼布脂质体关键理化特性表现优异,可作为制备尼达尼布脂质体的优选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24
-
改良胫骨横向骨搬运术治疗Wagner3、4期糖尿病足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探讨改良胫骨横向骨搬运术治疗Wagner 3、4期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5年 1月—2022年 9 月我院接诊的 40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采用改良胫骨横向骨搬运术治疗.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 1、2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溃疡面积、足部皮温、踝肱指数(ABI)及患肢胫后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 1、2周,试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肢胫后动脉血流速度均慢于对照组,溃疡面积均小于对照组,足部皮温及ABI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胫骨横向骨搬运术治疗Wagner 3、4期糖尿病足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下肢功能,促进溃疡愈合,可作为优选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栀子苷立方液晶凝胶的制备、表征及体外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为促进水溶性栀子苷的透皮性能而制备栀子苷立方液晶凝胶(geniposide cubic liquid crystal gel,GE-CLC-G),并对其进行表征及体外评价.方法 以甘油单油酸酯(glyceryl monooleate,GMO)为基质材料,采用注入法制备GE-CLC-G,通过三元相图筛选出空白立方液晶区域;采用单因素法优选GE-CLC-G的处方及工艺条件;建立栀子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偏光显微镜(polarizing microscope,PLM)、小角X衍射仪(small angle X diffraction,SAXS)对产品进行表征;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比较GE-CLC-G与栀子苷软膏的体外透皮特性;采用DHR-2流变仪,对比GE-CLC-G和栀子苷软膏的流变学性质.结果 优选的GE-CLC-G处方及工艺为GMO∶无水乙醇∶水=64∶3∶33,1%栀子苷投药量,1%促渗剂(氮酮:丙二醇=1∶1),60℃涡旋3 min,25℃恒温箱密封、避光3d.制得的GE-CLC-G为无色、澄明的凝胶状半固体;为立方相,其内部结构为双菱形(Pn3m)晶格;测得产品中栀子苷的含量为(9.94±0.02)mg/g,载药量较大,符合立方液晶的特点.含1%促渗剂的GE-CLC-G 24 h累积透皮率Q(%)和透皮速率常数Js明显高于不加促渗剂的栀子苷软膏和不加促渗剂的GE-CLC-G.流变学研究表明,GE-CLC-G属于非牛顿流体,生物黏附性好,结构更稳定.结论 GE-CLC-G制备工艺简单,产品外观良好,PLM和SAXS可用于表征立方液晶凝胶,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好;GE-CLC-G的体外透皮性能和流变学性质均明显优于栀子苷软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不同内植物修复单侧不稳定骨盆后环损伤的有限元及生物力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骨盆稳定性主要由骨盆后环决定及骶髂关节决定,车祸等高能量冲击带来的骨盆后环损伤及骶髂关节脱位病例逐年递增.手术治疗是最优方法,临床中存在多种内植物修复方式,但哪种治疗方式的生物力学性能最优仍有一定争议.目的:对比前路双钢板、后路桥接钢板、拉力钉3种内植物修复单侧不稳定骨盆后环损伤的生物力学性能,为其临床治疗及骨盆新型拉力钉研发提供参考.方法:①有限元仿真:利用Mimics、Wrap和SolidWorks分别建立正常骨盆、单侧后环损伤骨盆及其前路双钢板、后路桥接钢板、拉力钉修复模型,利用Ansys分析模型的应力和变形情况;②生物力学实验:用15个完整骨盆标本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骨盆、单侧后环损伤骨盆及其前路双钢板、后路桥接钢板、拉力钉修复组,并用Instron E10000力学试验机进行力学测试.结果与结论:①仿真分析结果显示,正常骨盆模型骶骨平均位移为0.174 mm,骶髂骨最大应力为10.51 MPa,应力分布均匀;单侧不稳定损伤骨盆模型骶骨平均位移最大,为0.267 mm,模型应力集中明显;3种修复模型骶骨平均位移都接近正常骨盆模型,拉力钉修复模型骶髂骨应力分布均匀;②力学实验结果显示,正常骨盆模型整体刚度为(226.38±4.18)N/mm,单侧不稳定损伤骨盆模型整体刚度最小为(130.02±2.19)N/mm,3种修复方式整体刚度和正常骨盆偏差都在±10%以内,修复效果明显;③仿真结果和力学实验结果相符;④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拉力钉修复模型的生物力学状态与正常骨盆最接近,该种方式最佳;前路双钢板修复刚度过大,应力遮挡效果更显著;后路桥接钢板修复不能解决正常侧软组织的代偿效果,存在缺陷;该研究可为临床手术提供优选依据;⑤骨盆新型拉力钉应从拉力钉的角度进行改良,保留拉力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同时附加其他优势性能,例如可用于骨质疏松骨盆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遥感和机器学习的土壤水盐信息反演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精准诊断盐碱农田水盐信息有助于保护耕地面积、长效提升土壤地力.本研究基于无人机高光谱数据提取田块尺度植被冠层光谱信息,利用标准正态变量(SNV)、多元散射校正(MSC)、一阶微分(FDR)和二阶微分(SDR)分别对原始光谱反射率(R)进行数学变换,通过最大相关系数绝对值(MACC)确定土壤含水量(SWC)、pH值和含盐量(SSC)的最优光谱变换形式,并采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ARS)对其进行特征波段提取,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随机森林(RF)和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建立土壤水盐信息反演模型.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pH值和含盐量分别以R、FDR和MSC为最佳光谱变换形式,所对应的MACC分别为0.730、0.472和0.654o CARS算法能有效剔除无关变量,从150个光谱波段中优选出16~17个特征波段.土壤含水量和pH值均以XGBoost模型表现最佳,模型验证决定系数(Rp2)分别达0.927和0.743,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达3.93和2.45;土壤含盐量以RF模型为最优反演方法,Rp2和RPD分别为0.427和1.64.本研究结果可为土壤水盐信息空天地一体化遥感监测提供参考方案,为盐碱地改良和保护性耕作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含灯盏花中成药DNA提取及其分子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优选适用于含灯盏花中成药的DNA提取方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引物,并通过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实现对其原料灯盏花的分子鉴定.方法:采用 4 种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良方法对 3种含灯盏花的中成药进行DNA提取,测定DNA的纯度和浓度.采用内转录间隔区(ITS)、matK、psbA-trnH、rbcL位点通用引物对提取的中成药DNA进行PCR扩增,并对PCR扩增最佳位点进行测序,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分子鉴定.结果:4 种CTAB改良方法均能获得含灯盏花中成药DNA,其中CTAB改良方法一提取的DNA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其他改良方法;PCR扩增中以matK位点 2 对引物(matKXF/matK5R或matK3F/matK1R)最佳,可通过 1 次PCR成功获得具有单一条带且浓度较高的PCR产物,序列与灯盏花对照药材同源性为 100%,系统发育树显示可与同属其他植物区分.结论:通过CTAB改良方法一可以有效提取含灯盏花中成药样品的DNA,采用matK位点引物matKXF/matK5R或matK3F/matK1R进行 1 次PCR扩增并对产物进行测序,通过序列比对可完成其原料灯盏花的鉴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5种不同缝合方法治疗屈指肌腱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比较5 种不同肌腱缝合方法治疗屈指肌腱损伤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 收集50 根成年白种猪后蹄趾深屈肌腱并构建屈指肌腱损伤模型,将其随机分为ZM 缝合组、M-Tang 缝合组、津下缝合组、Strickland缝合组、改良Kessler缝合组,每组10 根.各组采用相应的缝合方法进行缝合后立即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比较5 组的缝合时间、生物力学指标(2mm间隙形成负荷、最大负荷、最大间隙、刚度)、断裂方式.结果 相比于津下缝合组、Strickland缝合组及改良Kessler缝合组,ZM缝合组与M-Tang缝合组的缝合时间更长,2 mm间隙形成负荷、最大负荷及刚度更大,最大间隙更小(均P<0.05);ZM缝合组与M-Tang缝合组之间,以及津下缝合组、Strickland缝合组与改良Kessler缝合组之间上述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Kessler缝合组的缝线抽出率均高于其他 4 组(均 P<0.05),而 ZM 缝合组、M-Tang 缝合组、津下缝合组、Strickland缝合组之间的断裂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ZM缝合法及M-Tang缝合法能提供较大的抗张力强度且具有抗裂隙形成能力,能满足屈指肌腱损伤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需求,均可作为屈指肌腱修复的优选方法,其中ZM缝合法缝线抽出率最低,断端最稳定,但二者的缝合时间均较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改良肌腱缝合技术预防屈肌腱粘连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屈肌腱缝合技术ZM法,总结ZM法结合3-0 Ticron聚酯缝合线修复屈肌腱损伤术后通过早期功能锻炼预防肌腱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 1年6月至2016年10月,对33例41指Ⅰ、Ⅱ、Ⅲ区指屈肌腱损伤患者,使用ZM法结合3-0 Ticron聚酯缝线修复损伤的指屈肌腱,术后在医师指导下早期进行保护性主被动功能锻炼预防肌腱粘连.结果 术后随访33例41指,时间为3~6个月,平均4个月.无肌腱再次断裂,无二次松解手术,患者对患指屈伸功能恢复满意.根据TAM标准评定,术后1个月优良率47.2%,2个月优良率98.4%,3个月优良率100%.结论 3-0 Ticron聚酯缝线结合ZM法修复指屈肌腱术后早期主动功能锻炼安全可靠,是修复屈肌腱断裂的优选方法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TESSYS技术与FLD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改良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TESSYS)技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采用改良T ESSYS技术治疗31例(改良TESSYS组),采用FLD技术治疗49例(FLD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周以及末次随访的VAS、JOA和ODI评分,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疗效.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改良TESSYS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FLD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FLD组(P<0.01);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VAS、JOA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TESSYS组术后1周VAS和ODI评分明显低于FLD组,JOA评分明显高于FLD组(P<0.05);两组患者均得到6~12个月的随访,显示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经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改良TESSYS组优良率为90.32%,高于FLD组的83.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TESSYS技术和F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取得同等的近期疗效,但改良TESSYS技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缓解明显、恢复快的优点,在严格遵循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选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