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住舱光照条件对舰员睡眠质量及唾液褪黑素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某舰不同住舱光照条件对舰员睡眠质量及唾液褪黑素水平的影响,为改进某舰住舱条件,保障舰员健康提供理论证据。方法:选取某舰78名存在睡眠障碍的舰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人。试验组舰员住舱的照明灯更换为色温4 000 K的暖白光灯管,床头灯更换为色温2 700 K的暖黄光灯管;对照组人员住舱采用原有的高色温冷白光灯管。所有人员工作战位光源均继续采用高色温冷白光灯管。试验时间15 d。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眼疲劳自测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受试舰员试验前后的睡眠障碍程度、眼疲劳状态以及焦虑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受试舰员试验前后的唾液褪黑素水平。结果:共72人完成试验,其中试验组38人、对照组34人。试验组干预后PSQI量表得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 P<0.05)。试验前、后对照组的PSQI量表以及2组的眼疲劳自测量表、SAS评分以及唾液褪黑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试验前比较,试验后≤26岁试验组舰员唾液褪黑素水平升高,>26岁试验组舰员PSQI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不影响舰员作息规律的情况下,优化住舱照明条件可改善舰员的唾液褪黑素水平和睡眠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湖南省助产机构乙肝五项室间质量评价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湖南省助产机构室间质量评价(EQA)参评单位的乙肝五项检测能力,分析七种免疫渗滤层析法试剂的检测效果。方法:按照GB/T 20470《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要求》开展2023年湖南省助产机构乙肝五项EQA活动;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和七种免疫渗滤层析法检测助产机构EQA质评物、医疗机构EQA质评物及临床样本。结果:助产机构EQA结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CLIA、免疫渗滤层析法检测乙肝五项的阴性质评物都相符,ELISA法、CLIA法和免疫渗滤层析法检测乙肝五项阳性不同浓度质评物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且七种免疫渗滤层析法试剂不同项目不同浓度检测效果不同;七种免疫渗滤层析法检测效果:阴性样本都相符,阳性样本不同试剂不同项目不同浓度的检测效果不同。 结论:湖南省助产机构乙肝五项检测能力有待提高,采用免疫渗滤层析法的实验室建议改进方法,受条件限制用此法检测的实验室需要在报告单上标注方法学及各项最低检出量;免疫渗滤层析法七种试剂检测效果不同,建议实验室有针对性地选择试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贝伐珠单抗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半暗带区BCFB破坏和减轻炎症损伤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评价贝伐珠单抗(BV)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半暗带区恢复血-脑脊液屏障(BCFB)完整性和减轻炎症损伤的效果,以及NF-κB/MMP-9途径在实验性TBI中的潜在作用.方法 大鼠被随机分成创伤组(TBI组)、创伤后应用BV组(药物干预组,TBI+BV组)、假手术组(Sham组).采用改进的菲尼自由落体法建立大鼠TBI模型,然后用BV抑制TBI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通过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VEGF在各组大鼠中的表达,采用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NSS)、伊文思蓝染色、脑组织含水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Western blot研究了 VEGF的抑制对炎症反应、BCFB完整性以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 研究发现TBI诱导损伤半暗带区VEGF升高,并导致紧密连接蛋白减少,破坏BCFB完整性和介导炎症损伤.与Sham组相比,TBI组及TBI+BV组mNSS评分明显升高,BCFB完整性被显著破坏(脑水肿程度增加和紧密连接蛋白下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明显升高.与TBI组相比,TBI+BV组NSS评分显著降低(P<0.05)、紧密连接蛋白显著升高(P<0.05)、脑组织含水量明显改善(P<0.05)、促炎因子IL-6显著下降,抗炎因子IL-10和TNF-β显著升高(P<0.05),Western blot分析表明,BV显著抑制NF-κB/MMP-9通路激活.结论 BV通过恢复BCFB完整性、调节炎性因子表达降低炎症损伤、以及抑制NF-κB/MMP-9通路激活抵消TBI后神经损伤,对大鼠TBI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ELISA项目性能验证试验建立与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目的 验证血站实验室的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项目的性能.方法 在实验室检测系统中验证ELISA项目的重复性、精密度、灵敏度、特异性、符合性、检出限以及抗干扰性.结果 检测系统的重复性为 100%;各系统批内不精密度均<10%,批间不精密度均<15%;灵敏度、特异性及符合率为 100%,2 种试剂的检出限分别为 0.75 NCU/mL和 0.25 NCU/mL;抗干扰性符合试剂说明书要求.结论 对ELISA检测项目进行性能验证数据的分析对比,有助于不断改进和提高检测系统性能,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京津冀血站血液筛查实验室ELISA室内质量控制策略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调查京津冀地区15家血站血液筛查实验室(简称血站实验室)的ELISA室内质量控制(简称室内质控)策略,了解实验室过程稳定性监控模式的具体方式,甄别实验室间质控策略的差异,推进京津冀地区血站实验室同质化建设.方法 通过调查表分别收集各血站实验室ELISA室内质控信息,包括质控物种类及浓度、控制频次、控制方法(构图方法、质控规则)、控制方式及质控数据分析情况.结果 1)质控物种类及浓度:京津冀15家血站实验室均采用商品化的弱阳性质控品进行ELISA室内质控活动,但部分实验室无法达到S/CO值为2-5的技术要求;外部阴性质控品呈现多样性,其中6家实验室为商品化阴性质控品、3家实验室为自制阴性质控品、6家实验室未采用阴性质控品.2)控制频次:京津冀15家血站实验室在ELISA试验中均采用统一的质控批长度,即每一块酶标板作为一个质控批次.3)控制方法:15家实验室均采用SPC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监控.采用外部阴性质控品的9家实验室均将其纳入结果有效性判定.15家实验室均使用外部弱阳性质控品绘制Levey-Jennings图(简称L-J图),但建立L-J图质控框架方法呈现多样性,其中2家实验室采用预实验、11家实验室采用即刻法、2家实验室采用数据累积法的方式.有5家血站实验室同时利用X-Bar图监控系统误差和趋势变化.15家实验室至少采用2种质控规则监控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违反质控规则时各实验室的处理策略呈现多样性.4)控制方式:15家实验室均在信息系统中设有独立的室内质控模块,实现对质控数据的自动判定及强行控制.5)质控数据分析情况:15家实验室均使用质控小组的模式对质控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7家实验室支持对质控数据进行拓展性分析.结论 京津冀15家血站实验室均在信息系统平台上进行了有效的室内质控活动,但各实验室在ELISA室内质控策略上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实验室仍有优化及改进的空间.应依据各个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和检测能力,选择适宜的质控品、使用适宜的质控方法,确保室内质控对试验稳定性和有效性的监控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人狂犬病病毒抗体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人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rabies virus neutralizing antibody,RVNA)检测的标准方法是小鼠脑内中和法(mice neutralizationtest,MNT)和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apid fluorescent focus inhibition test,RFFI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胶体金(colloidal gold,CD)法是MNT、RFFIT替代性检测方法.改良RFFIT包括结果判读自动化和以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重组狂犬病病毒替代CVS-11.优秀的ELISA试剂检测结果与RFFIT高度一致.CG试剂在检测灵敏性方面有待提高.持续改进人狂犬病病毒抗体检测方法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临床实践为先导的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改革与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3/8/6
医学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合理设置医学免疫学实验课内容,不仅是对免疫学理论知识的验证和补充,更是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和科研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此次医学免疫学实验内容改革和探索的过程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数据统计分析被引入实验课程,力求让实验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切合当前临床和科研实践需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内容设置合理,学生学习兴趣大、主动性很强,极大加深了学生对基础免疫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度,为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10项肿瘤标志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联合6项肿瘤标志及4项表观遗传学指标构建决策树C5.0模型对肺癌进行判别,以寻找诊断肺癌的最优模型.方法:在180例肺癌患者及243例肺良性疾病患者中,采用放射免疫法应用血清癌胚抗原(CEA)试剂盒和胃泌素试剂盒测定患者CEA及胃泌素;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应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测定试剂盒测定NSE;采用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应用钙(Ca)测定试剂盒测定血清Ca的浓度;采用分光光度法通过改进的对比色法测定唾液酸(SA)的浓度;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BS)测定血清铜(Cu)、锌(Zn)的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样本中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 1,DNMT1)、DNA甲基转移酶3A(DNA methyltransferase 3A,DNMT3A)、DNA甲基转移酶3B(DNA methyltransferase 3B,DNMT3B)、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HDAC1)的含量,并构建诊断模型.结果:决策树C5.0模型在纳入6项肿瘤标志、4项表观遗传学指标、10项肿瘤标志的灵敏度分别是0.383、0.378、0.944,特异度分别为0.905、0.864、0.934,准确度分别为0.683、0.657、0.939,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4、0.621、0.939.其中纳入10项肿瘤标志的决策树C5.0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AUC均在90%以上,且优于只纳入6项肿瘤标志、4项表观遗传学指标,各组数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10项肿瘤标志的肺癌判别模型优于纳入6项生物肿瘤标志及4项表观遗传学标志的模型,提高了肺癌诊断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即刻法质控图前三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即刻法存在质控图警告点偏多的问题,改进即刻法前两板次的检测条件,使绘制的质控图精准并更具监测意义.方法:ELISA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 Ab)检测,更换新的批号试剂盒时预做两个板次,然后进行常规标本的检测,依据前三板次的质控值绘制ELISA即刻法质控图.绘制20个点后对质控图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分别将去除预做两点和保留预做两点的手工加样与仪器加样两种操作方式绘制的即刻法质控图进行比较,验证ELISA即刻法质控图的影响因素.结果:HBsAg和HIV Ab的检测结果均显示仪器加样与手工加样绘制的去除预做两点的即刻法质控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仪器加样的稳定性均优于手工加样.不去除预做两点的仪器加样与手工加样检测HIV Ab所绘制的即刻法质控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检测HBsAg绘制的质控图仪器加样优于手工加样(P<0.01).结论:仪器加样对检测HBsAg和HIV Ab均较手工法更稳定.预做两点可提高手工加样即刻法质控图的稳定性,减少警告点数量,降低操作方式对质控图造成的系统误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干血斑样本用于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方法的初步评价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验证本实验室已建立的干血斑样本用于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方法的实验室性能指标并进行初步应用评价,为干血斑样本用于梅毒ELISA检测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实验数据.方法 通过构建实验室线性盘、基础盘、干扰盘、精密度盘,分析所建立方法的线性范围、敏感性、特异性及精密度等性能并评估干血斑样本稳定性.2019年1-7月共采集329份血液样本,平行检测血浆与干血斑样本中梅毒抗体.以血浆检测结果作为参考,比较血浆与干血斑样本检测结果,分析其临床敏感性、临床特异性并评估二者间一致性及相关性.结果 该方法的线性范围23~27(R2=0.98,P<0.05);阳性符合率与阴性符合率均为15/15.检测不受其他非特异性干扰物质及合并感染影响;精密度CV天间、CV批内及CV斑间分别为0.49%~6.21%、0.49%~10.31%、0.51%~7.09%.与血浆结果相比,临床敏感性及临床特异性分别为86.5% [95%可信区间(CI):0.70~0.95]、100.0%(95%CI:0.98~1.00);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5%CI:0.87~1.00)、98.3%(95%CI:0.96~0.99).Spearman相关性系数r=0.204 (P< 0.01),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92(95%CI:0.85~0.99),S/CO比值结果分布比较表明,二者分布特征相似,无明显差异,比值分布集中.结论 已建立干血斑样本用于梅毒ELISA的检测方法精密度良好、抗干扰能力强,干血斑样本稳定性良好;与血浆检测结果一致性高但发现在弱阳性样本中存在漏检.初步认为干血斑样本可用于进行梅毒抗体检测,为干血斑样本用于梅毒抗体检测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仍需改进并进行基于大量临床样本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