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津冀基层医疗机构心血管疾病诊疗服务能力的综合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京津冀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PHC)心血管疾病诊疗服务能力。方法:2016年9月至12月,通过对京津冀地区43个区县327个基层卫生机构提取客观文件、对机构医务人员开展问卷调查,对心血管疾病诊疗相关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药物可及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⑴基础设施和服务:3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HC)和100.0%的乡镇卫生院(THC)可提供住院服务,20.5%的村卫生室(VC)不能检测血糖,98.1%的VC不能检测血脂;⑵人力资源:19.6%的CHC、THC、社区卫生服务站(CHS)医生学历在大专以下,32.4%的VC村医学历在中专以下,56.3%的CHC、THC和CHS,以及99.5%的VC没有为非在编职工提供法定的"四险一金",30.0%的乡村医生已经超过60岁;⑶信息化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的普及率在CHC、THC、VC中分别为40.0%、41.7%、0;⑷药物可及性:71.9%的基层机构备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s/ARBs)、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s)、利尿剂全部四类常用抗高血压药物,2.1%的基层机构没有其中任何一种。结论:京津冀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心血管疾病诊疗服务能力整体较好,但仍应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层医生薪酬待遇,提升基层医生队伍整体素质,优化城乡卫生资源布局,加强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三省市基层医药供应系统的协同性等方面需继续努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京津冀地区精神科专科医院暴力攻击及风险评估现状与启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京津冀地区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攻击的现状,分析暴力攻击风险评估的发展趋势。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场所暴力频度测定量表(WVS)、暴力攻击认知调查表、暴力风险管理知识与需求调查表对京津冀3所三级甲等精神科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天津安定医院、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539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较为频繁地遭受暴力攻击,工作场所暴力频率总分(6.21 ± 2.94)分,不同科室( χ2值为32.149, P<0.05)、是否参加过精神科护士培训( χ2值为11.588, P<0.05)和是否轮班( χ2值为21.017, P<0.05)的护士遭受暴力攻击的频度不同。护士认为患者病情变化(68.6%,370/539),症状支配(65.9%,355/539),风险评估意识差(57.9%,312/539);与患者沟通不到位(56.8%,306/539)是暴力攻击发生的主要原因。 结论: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加强暴力防控培训、使用规范评估工具,构建并完善暴力攻击防控体系来减少暴力攻击的发生,以保障护士执业安全,维持身心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青少年学生对核与辐射科普需求调研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青少年学生的核与辐射科普需求,为做好精准科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于2020年12月在京津冀地区抽取了1所小学、5所中学和2所大学,并通过教师发放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在朋友圈等发放问卷扩大调查范围,调查对象共计1 345名。利用SPSS软件对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对核与辐射科普了解及关注情况以及对核与辐射科普需求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调研共收回有效问卷1 120份。学生群体中,52.4%对辐射认知主要停留在概念层面;52.2%偶尔关注核与辐射科普;关注目的为生活参考和兴趣爱好的占比分别为65.3%和41.3%;希望获取的科普知识方面,辐射防护和来源及影响的关注度较高,分别为72.6%和68.3%;图解及短视频是学生群体比较喜爱的科普形式,分别为45.7%和44.3%。不同性别学生对辐射认知、科普关注程度、关注目的及辐射防护的科普内容需求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0.017、26.859、56.237、17.305, P<0.05)。 结论:核与辐射科普应遵循需求规律,精准定位青少年学生的需求特点,并结合不同性别公众特点,以生活性、趣味性为切入点,重点选取防护及救治类和损伤效应及危害类知识,以提高公众关注程度,提升全民核科学素养,营造良好核安全文化氛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京津冀地区辅助生殖机构不孕不育首诊育龄夫妇现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我国京津冀地区辅助生殖机构首次就诊的不孕夫妇现况,为辅助生殖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和线索。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依托全国生育力低下夫妇监控平台,提取平台中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庄市的辅助生殖中心10 159对首诊不孕夫妇的信息,分析三地患者构成差异及夫妇实验室指标随年龄的变化趋势。结果:不孕人群就诊时无子女率均达到80%以上。北京的外地来源患者[66.5%(1285/1934)]、初婚[91.7%(3326/3626)]、高龄女性的比例[3.3%(142/4331)]高于天津[11.9%(276/2381)、90.8%(2191/2412)、2.5%(101/4045)]和石家庄[4.7%(77/1628)、86.0%(1533/1783)、1.5%(27/178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北京就诊患者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10 U/L人数占比[8.9%(361/4077)]和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水平<1.1 μg/L人数占比[26.8%(602/2249)]均高于天津[5.3%(202/3828)、25.8%(455/1763)]和河北石家庄地区[6.9%(115/1666)、15.7%(269/1712)],三组间比较和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随年龄增长,FSH水平明显上升(FSH>10.0 U/L由20岁时占0%到49岁时占67.7%),AMH水平及窦卵泡计数明显下降(AMH<1.1 μg/L由20岁时0%上升至49岁时100%;窦卵泡计数<5由20岁时11%上升至49岁时的100%)。 结论:我国京津冀地区首诊不孕患者构成情况存在差异,年龄对于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影响显著。因此,在辅助生殖资源配置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和当地条件,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更有针对性地合理配置辅助生殖医疗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京津冀地区消化内镜医联体平台2016—2020年消化内镜检查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京津冀地区2016—2020年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成果,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检查和病变检出率的影响。方法:以问卷表格形式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2月京津冀消化内镜医联体平台中26家合作单位的胃镜和结肠镜检查病例资料,对消化内镜检查例数、主要病变(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胃癌、结肠癌)的内镜下检出情况、治疗例数按年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6—2019年,京津冀地区胃镜、结肠镜检查例数呈逐年增加趋势,年增长率10%以上;2020年受疫情影响,胃镜和结肠镜检查例数较2019年分别下降10.86%和8.29%。2016—2020年,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胃癌和结肠癌的年检出率总体呈增加趋势,分别从2016年的7.22%、1.49%和8.98%增加到2020年的9.87%、2.71%和12.04%;胃镜下黏膜切除术、黏膜下剥离术和结肠镜黏膜下剥离术例数始终逐年增加,分别从2016年的2 132、300和217例增加到2020年的5 466、872和560例。结论:京津冀医联体平台推动了内镜筛查规模的扩大和内镜治疗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本地区内镜检出阳性率和早期癌诊断率不断提高。2020年胃肠镜检查量锐减,病变检出率不降反升,反映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流行和防控对于消化道肿瘤检出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12—2016年京津冀地区382例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重建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京津冀地区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重建(IBR)的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京津冀地区8家三甲医院收治并成功随访的382例乳腺癌术后IBR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8.5±4.2)岁(范围:24~70岁)。记录患者一般资料、肿瘤资料、手术方式和术后治疗方法,随访患者的生存状况、复发转移情况、严重并发症及转归,采用Harris法评价重建乳房美容效果,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价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采用χ 2检验分别比较2013—2016年各年与2012年IBR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比值(IBR率)的差异,并采用Bonferroni法将检验水准校正为0.005(0.05/10);采用趋势χ 2检验分析2013—2016年IBR率的变化趋势。 结果:382例患者中,0期46例,Ⅰ期152例,Ⅱ期165例,Ⅲ期19例。接受新辅助化疗25例,辅助化疗231例,辅助放疗35例。分析手术方式:假体植入占48.7%(186/382),扩张器占21.5%(82/382),背阔肌占12.0%(46/382),横行腹直肌肌皮瓣占8.9%(34/382),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占2.1%(8/382),背阔肌联合假体占6.8%(26/382)。重建乳房的美容效果优良率为93.7%(385/382)。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108.2±16.9)分(范围:67~144分)。2012年IBR率仅为48/万,2013—2016年各年IBR率逐渐升高(趋势χ 2=47.028, P=0.000),2015年达153/万。 结论:京津冀地区乳腺癌术后IBR率逐年增长,接受IBR的患者绝大部分为Ⅰ~Ⅱ期,假体植入为主要重建方式,术后美容效果和生活质量评分都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京津冀地区长期PM 2.5暴露的死亡负担与经济损失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精确估计2015年京津冀地区长期PM 2.5暴露的死亡负担及其经济损失。 方法:选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提供的遥感PM 2.5数据与人口数据,空间分辨率为1 km×1 km,基于全球-暴露死亡模型评估2015年京津冀地区PM 2.5长期暴露的归因死亡人数,并利用统计寿命价值法估计其对应的健康经济损失。 结果:2012-2014年京津冀地区3年平均PM 2.5浓度为46.25 μg/m 3,平均有56.6%的人口居住在年均PM 2.5浓度超过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35 μg/m 3)的地区;2015年京津冀地区归因于PM 2.5长期暴露的早死人数为19.38(95 %CI:14.09~23.33)万人,其中排名前5的城市分别为北京市、天津市、保定市、石家庄市和邯郸市;京津冀地区健康经济损失总计359.34(95 %CI:260.99~432.55)亿元,占2015年该地区生产总值的0.70%(95 %CI:0.51%~0.85%),其中排名前5的城市分别为北京市、天津市、保定市、石家庄市和沧州市。 结论:PM 2.5污染造成了严重的疾病与经济负担,其空间分布提示针对重点城市的污染防控政策显得尤为必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我国烧伤中心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横断面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我国烧伤中心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于2022年1—3月按照六大战略区域及其他地区的划分对我国39个符合入选标准的烧伤中心的2021年1—12月所属医院等级及其所处的区域、烧伤中心及烧伤重症监护病房(BICU)护士数量、开放床位数,护士年龄、烧伤专科工作年限、学历、职称、人事聘用、离职情况及新入职护士培训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该调查覆盖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包含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共回收39份调查表,均为有效调查表。39个烧伤中心所在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38家、三级乙等医院1家,26个烧伤中心位于战略区域。粤港澳大湾区烧伤中心的床护比最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烧伤中心的床护比最低。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外,其他区域的烧伤中心均设置了BICU。39个烧伤中心护士年龄25~34岁占比[51.21%(738/1 441)]、烧伤专科工作年限<5年占比[31.16%(449/1 441)]、本科学历的占比[69.74%(1 005/1 441)]、护师职称的占比[44.14%(636/1 441)]最高。各区域烧伤中心护士人事聘用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烧伤中心在编护士的占比高达82.48%(113/137),而重要军事斗争战略区域烧伤中心在编护士仅占9.42%(34/361);护士离职率为9.03%(143/1 584),其中重要军事斗争战略区域烧伤中心护士离职率达18.14%(80/441)。39个烧伤中心新入职护士培训以高年资护师带教和岗前教育+专科培训为主。结论:我国各战略区域烧伤护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且分布不均,护理队伍稳定性差、专科培训不规范,特别是BICU护理人力亟待配备和补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微创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微创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以及操作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京津冀地区8家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出生胎龄≤30周考虑NRDS的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方式按计算机随机方法分为微创给药组和常规给药组,分别通过胃管或气管插管给予牛肺磷脂70~100 mg/kg。采用 t检验、χ 2检验、连续性校正χ 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对两组人口学信息、围生期情况、用药情况、合并症、临床转归等病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92例患儿中男53例、女39例,出生胎龄(29.5±1.2)周,出生体重(1 271±242) g。微创给药组47例,其中男25例,出生胎龄(29.5±1.4)周,出生体重(1 285±256)g;常规给药组45例,其中男28例,出生胎龄(29.6±0.9)周,出生体重(1 255±227)g。微创给药组的注药时间和总操作时间均长于常规给药组[60(18, 270)比50(30,60)s, 90(60,300)比60(44,270)s, Z=3.009、3.365, P=0.003、0.001],微创给药组的有血液动力学影响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给药组[36%(17/47)比67%(30/45),26%(12/47)比47%(21/45),χ 2=8.556、4.464, P=0.003、0.035]。 结论:微创给药技术操作适用于出生胎龄≤30周的早产儿,虽有一定难度,操作时间明显长于气管插管给药,但是技术可行且与气管插管给药比较无不良影响,可降低hsPDA、BPD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19-2021年京津冀地区季节性流感流行强度评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从城市群视角探讨移动流行区间法(MEM)评估季节性流感(流感)流行强度的可行性,评估2019-2021年京津冀地区流感流行强度,并对监测指标可靠性进行评价。方法:收集2011-2021年京津冀地区每周的流感报告发病率(IR)和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数据分别建立MEM模型,评价模型拟合效果和两种数据可靠性,建立最优模型评估2019-2021年京津冀地区流感流行强度。模型筛选使用交叉验证法,模型评价指标为约登指数、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无论在京津冀地区层面还是省(市)层面,基于ILI%的拟合模型的约登指数均高于基于IR的拟合模型。基于ILI%建立的MEM模型显示,京津冀地区2019-2020年流行开始阈值为4.42%,流行结束阈值为4.66%,中、高和极高流行强度阈值分别为5.38%、7.22%和7.84%,全年流行期共10周(2019年第50周至2020年第7周),其中,自2019年第50周进入流行期后,连续6周在中流行强度水平上下波动,并于2020年第4周进入高流行强度,第5周突破极高流行强度阈值,此后流行强度逐渐减弱,直至第8周跌破流行阈值(流行期结束);2020-2021年流行开始阈值为4.29%,流行结束阈值为4.35%,全年流感活动始终未突破流行阈值,无流行期出现。结论:MEM模型可在京津冀地区流感流行强度评估中应用,且使用ILI%评估流行强度较IR数据更为可靠。京津冀地区流感流行强度在2019-2020年较高,2020-2021年显著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