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是学术型人才的重要补充,更是健康中国建设服务基层最重要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因此,以提升岗位胜任能力为目标构建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从学校整体办学实践层面介绍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取得的效果,以为其他学校办学实践提供借鉴.牡丹江医学院经过多年办学探索与实践,通过"做好顶层设计、强化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条件保障"构建了行之有效的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体系;体系的有效运用使得学校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改革成果"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在校生获得省级、国家级竞赛奖励多项,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93.55%~96.75%,基层医疗卫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整体满意度97%以上.学校构建的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体系为新时期地方医学院校如何构建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科研反哺教学在生物力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生物力学课程具有学科交叉性和前沿性等特点.然而目前该课程实验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实验工具高度封装化,学生和教师都难以理解其具体的构造和原理;实验设计中教学与教师的科研方向偏离较远.以上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制约了生物力学课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学科交叉意识的培养功能.因此,生物力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急需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改革.方法 本文基于对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力学A"课程实验教学的实践,提出了用科研反哺教学的方式改进生物力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具体而言,在传统生物力学实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新增了两项由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实验内容,学生在实验课上能基于教师的科研前沿成果,理解和搭建生物力学测量装置,并用其进行生物力学参数的测量.结果 根据课后的反馈信息,科研反哺教学的改革思路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力学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力学课程的兴趣,锻炼了动手能力,还使学生对科学研究有了初步认识.结论 科研反哺教学的课程改革思路在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力学A"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解决了目前生物力学实验课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该方式可为未来生物力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双导一体"模式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探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以国家卫生健康事业未来发展对相关领域人才培养需求为背景,探究医学院校中生物医学工程(医工)专业电子技术实践课教学改革新模式.方法 针对现阶段医工专业电子技术实践课教学中存在的医工特色不突出问题,提出了医工专业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基于学生岗位任职需求的成果导向和教学方式基于应用电工电子专业技术解决实际医工问题的任务导向的"双导一体"实践课教学改革新模式,成果导向的教学理念存在于课程的宏观和微观设计,任务导向的教学方式强调课程微观设计中的实践教学以具体医工任务为主线展开.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与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构成完整闭环,促进"教""学"持续自我完善.文中以医工专业电子技术实践教学中"多模神经电刺激仪的设计"为案例,探讨"双导一体"实践教学模式下的医工特色实践教学.结果 相比传统实践教学,"双导一体"教学模式下,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评分平均分高于85分,学生的课程学习、竞赛和医疗仪器设计调试的积极性显著增加,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成绩明显提升.结论 "双导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医工专业学生使用电工电子技术解决医工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毕业后投身于国家卫生健康事业起到积极作用,为医学院校中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电工电子类课程的特色教学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消防应急救援队员创伤后应激障碍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中国消防职业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应急救援队员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研究面临新发展。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的一些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对应急救援队员PTSD的社会心理因素等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政策制定进行了建议与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卫生健康领域落实科技评价改革的方法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围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要求,探讨提出卫生健康领域落实科技评价改革的适应性方法。方法:采用理论研究、政策分析的方法总结梳理科技评价改革要求,采用与典型国家主要科技评价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提出卫生健康领域科技评价的方法框架。结果:研究提出了包括进行成果分类、确定评价方法、明确价值判断、遴选评价内容、应用评价结果5个步骤的卫生健康科技评价方法框架。结论:卫生健康科技评价改革的落实,除建立评价方法框架外,应推动在评价主体、评价方式方法、价值导向及评价目的等多方面形成共识性评价生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学教育纵向研究数据库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医学教育纵向研究数据库是一个大数据信息集,通过前瞻性、连续性地收集和整合不同个体在不同医学教育培训项目及专业领域中行为表现测量值,探索教育干预与教育成果之间的关系,有效解决医学教育研究中具有挑战性、复杂性的问题。纵向研究数据库作为一个连续统一的记录和评价工具,记录从接受医学教育到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临床医生专业能力发展情况,涵盖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到继续职业发展3个阶段,可以应用于评价医学教育成果。我国医学教育纵向研究数据库尚未建立,需要加快构建,为促进医学教育改革和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漫步牙槽光辉岁月 勇踏实践创新征途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总结和梳理《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等发表的相关文章并结合医史探询,系统总结了中国牙槽外科的发展历程。初始创建阶段(1935—1952年)是中国牙槽外科发展的起点,尽管受到战争的影响,但为后来的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基础;起步发展阶段(1953—1966年),《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的创刊促进了牙槽外科的发展,研究集中在拔牙方法和拔牙并发症,牙移植和修复前外科逐渐起步;停滞不前阶段(1967—1977年),由于国际交流的中断,牙槽外科的发展几乎停滞;奋起直追阶段(1978—1985年),改革开放后,牙槽外科学者开始努力追赶前十年的停滞,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无显著创新成果诞生;科学发展阶段(1986—2010年)中,随着实验医学的兴起,中国现代牙槽外科的临床研究、基础实验、论文撰写都开始进入科学规范的时代;探索创新阶段(2011—2023年)是当前的发展阶段,中国牙槽外科也迎来了发展的最高峰,在技术、临床、基础领域均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逐步达到甚至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回顾我国牙槽外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学科发展历程,可见我国老一辈牙槽外科学者的智慧和汗水。然而,当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如技术标准化、临床实践的推广和人才培养等,这需要当代牙槽外科人砥砺前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非标准化考试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行为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小组协作的非标准化考试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导论课程行为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2018年6月,选取四川大学2017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7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学生对非标准化考试教学改革要素的评价。结果:55.7% (39/70)的学生高度认可非标准化考试,80.0%(56/70)的学生最认可的教学与考核方式为教师部分授课、小组自主探究结合成果交流与传播。72.9%(51/70)学生倾向于采用"小组协作"而非"个人报告"的方式进行考核,优选的小组成员人数是3人~4人。结论:小组协作的非标准化考试可促进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多种能力,值得在行为医学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前沿热点科研成果引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实践与反思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研究将国际前沿学术热点研究成果引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课程教学。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重创新,强实践”的改革思路,突出“学”的中心地位。教学设计以解决工程问题为导向,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加强课内外实践活动。实践结果表明,教改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激活创新思维,提升综合素养,为培养适应我国发展新需求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提供了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论坛为核心的第二课堂教学法在院校创新教育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为加强学员创新能力培养,提升院校创新教育水平,本文选择第二课堂选课学员(21名)作为研究对象,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基础,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教学改革,探索出一种以论坛为核心的第二课堂教学方法。该教学法能够让学员主导教学,全流程参与科研活动并掌握科研创新实践方法。学员创新成果表明该论坛式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适用于培养学员科研创新能力的教学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