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EMI直接PCI术后病人Tp-e/QT比值变化及其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Tp-e/QT比值变化及其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21年3月—2023年5月收治的STEMI病人113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10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病人均行PCI术,根据术后病人是否发生MVA将病例组病人分为MVA组(53例)和非MVA组(60例).比较对照组和病例组临床资料以及心电图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I术后MVA的影响因素以及术前Tp-e/QT与术后MVA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p-e/QT对术后MVA的预测效能.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心绞痛史占比、冠心病史占比、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肌钙蛋白I、超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血钾、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脑钠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术前心电图参数Tp-e、QT间期、Tp-ec、QTc、QTd、Tp-e/QT均高于对照组,术后病例组各项心电图参数均有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缩小.血常规指标、炎性标志物指标、心电图参数对Tp-e/QT产生正向影响,血钾水平对Tp-e/QT产生负向影响.Tp-e/QT为STEMI病人PCI术后MVA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6,P<0.01).术前Tp-e/QT对术后MVA的预测价值最高,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6[95%Cl(0.822,0.89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96%和89.45%.结论:STEMI病人PCI术后Tp-e/QT比值下降,病人病情有所好转,Tp-e/QT与术后MVA有关,Tp-e/QT比值越大,病人术后MVA风险越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死亡预测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利用国际大型数据库电子重症监护病房合作研究数据库(eICU-CRD)数据,建立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SA-AKI)患者30 d死亡预测模型列线图,并进行预测效能验证。方法:采用eICU-CRD中的数据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从eICU-CRD数据库中筛选SA-AKI患者数据,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既往病史、SA-AKI类型、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AKI分期、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及治疗措施;以入院时间为观察起点,死亡为结局事件,随访时间为30 d。比较不同30 d预后患者的相关变量;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向前似然比分析筛选SA-AKI患者30 d死亡危险因素,并构建死亡预测模型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验证。结果:最终共201例SA-AKI患者数据纳入分析,其中30 d存活51例,死亡150例,病死率为74.63%。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岁:68(60,78)比59(52,69), P<0.01〕,体质量、短暂性SA-AKI比例、血小板计数(PLT)、血糖更低〔体质量(kg):79(65,95)比91(71,127),短暂性SA-AKI比例:61.33%(92/150)比82.35%(42/51),PLT(×10 9/L):207(116,313)比260(176,338),血糖(mmol/L):5.5(4.4,7.1)比6.4(5.1,7.6),均 P<0.05〕,持续性SA-AKI比例、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血乳酸(Lac)、总胆红素(TBil)更高〔持续性SA-AKI比例:38.67%(58/150)比17.65%(9/51),SOFA评分(分):7(5,22)比5(2,7),Lac(mmol/L):0.4(0.2,0.7)比0.3(0.2,0.4),TBil(μmol/L):41.0(17.1,51.3)比18.8(17.1,34.2),均 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 OR)=1.035,95%可信区间(95% CI)为1.013~1.058, P=0.002〕、体质量( OR=0.987,95% CI为0.977~0.996, P=0.007)、持续性SA-AKI( OR=2.942,95% CI为1.333~6.491, P=0.008)、SOFA评分( OR=1.073,95% CI为1.020~1.129, P=0.006)、PLT( OR=0.998,95% CI为0.996~1.000, P=0.034)、Lac( OR=1.142,95% CI为1.009~1.292, P=0.035)、TBil( OR=1.422,95% CI为1.070~1.890, P=0.015)与SA-AKI患者30 d死亡风险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向前似然比分析显示,年龄( OR=1.051,95% CI为1.023~1.079, P=0.000)、体质量( OR=0.985,95% CI为0.974~0.995, P=0.005)、心血管疾病( OR=9.055,95% CI为1.037~79.084, P=0.046)、持续性SA-AKI( OR=3.020,95% CI为1.258~7.249, P=0.013)、SOFA评分( OR=1.076,95% CI为1.013~1.143, P=0.017)、PLT( OR=0.997,95% CI为0.995~1.000, P=0.030)是SA-AKI患者30 d死亡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以上危险因素构建SA-AKI患者30 d死亡预测模型列线图;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8(95% CI为0.722~0.873),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62.7%;校准曲线图显示,拟合曲线与标准曲线接近,说明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接近,提示模型预测效能较好;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χ 2=6.393, df=8, P=0.603>0.05,提示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观察数据;通过模型预测准确率判断模型拟合质量,结果显示,该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95.3%,模型整体预测准确率为81.6%,说明模型拟合情况较好。 结论:基于SA-AKI患者30 d死亡危险因素可以成功构建死亡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敏感度、可信度和一定的特异度,有助于早期筛选出高死亡风险患者,并采取更加积极的救治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营养不良的多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比较各因素对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2年2月至2023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200例食管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营养不良组68例和营养良好组1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工作者曲线(ROC),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结果:营养不良组年龄、新辅助放化疗、高血压、癌症家族史、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Ⅱ~Ⅲ临床分期和术后放化疗分别为67.190±6.591、45(66.2)、38(35.2)、16(23.5)、115.235±13.318、40.706±2.701、3.781±0.863、44(64.7)、39(57.4),营养良好组分别为64.120±8.754、68(51.5)、41(20.1)、16(12.1)、127.455±16.218、42.170±4.301、4.221±0.809、68(51.5)、56(42.4),经单因素分析,以上指标是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 t=-2.780、3.925、8.500、4.346、5.697、2.943、3.489、6.392、4.011,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高血压、血红蛋白、和总胆固醇是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 OR)=0.947、0.436、1.070、2.029, P<0.05]。血红蛋白和总胆固醇的ROC曲线显示:血红蛋白预测界值为119.5 g/L,敏感度为0.750,特异度为0.686。 结论:高龄、高血压、血红蛋白和总胆固醇是导致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发生营养不良的多因素预测模型,其中最佳截断值为119.5 g/L的血红蛋白浓度有助于预测食管癌患者发生营养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水平血清肌酐与糖尿病肾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正常水平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0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中国台湾李氏联合诊所6个中心定期随访的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线时患者无DKD,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患者随访时间内是否发生DKD将患者分为DKD组和无DKD组(nondiabetic kidney disease, NDKD)。暴露因素是Scr(μmol/L)值,并作为分类变量,根据Scr四分位数分为4组:Q1组(Scr<57.68 μmol/L)、Q2组(57.68 μmol/L≤Scr<68.51 μmol/L)、Q3组(68.51 μmol/L≤Scr<80.44 μmol/L)和Q4组(Scr≥80.44 μmol/L)。使用 Cox回归模型来探讨Scr水平与DKD发病之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正常水平Scr对DKD的预测作用。 结果:共纳入在基线时无DKD的2 202例T2DM患者,经过(5.2±2.17)年随访时间后,共有966例患者发生了DKD,1 236例患者未发生DKD。与NDKD组相比,DKD组年龄更大,糖尿病病程更长,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cr、尿蛋白/肌酐比值更高(均 P<0.05)。 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Q1组为对照,在校正混杂因素后,Q2、Q3、Q4组发生DKD结局的风险分别为1.394、1.688、2.821倍(均 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正常水平Scr预测DKD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0(95% CI 0.678~0.722),最佳截断值为74.27 μmol/L,敏感度为0.54,特异度为0.76。累积风险图显示:在校正混杂因素后Q4组患者DKD发病累积风险高于Q1、Q2、Q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Scr是T2DM患者发生DKD的独立危险因素,T2DM患者较高的Scr水平发生DKD风险越大,特别是当Scr>74.27 μmol/L时,更应高度关注DKD发生的可能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低维生素D水平与Graves病发生风险关系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低维生素D水平与Graves病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万方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收集最早收录时间至2019年9月,包含维生素D、Graves病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相关的中英文文献,应用统计软件Stata 12.0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根据结果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综合定量分析,计算标准化平均差﹙ SMD﹚及其95%置信区间( CI),利用Egger检验评价发表偏倚,并进行敏感性分析。 结果:共纳入文献29篇,涉及Graves病患者2 281例、对照人群4 20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纳入的研究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数据后,Graves病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人群( SMD = - 0.90,95% CI:- 1.14,- 0.66, P < 0.01)。异质性分析和Meta回归分析显示,国家发展程度、地理位置、指标测定方法和Graves病是否初发4个因素均不是异质性的主要来源,但在发展中国家或亚洲国家,Graves病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人群( P均< 0.01);而在发达国家或欧洲国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05)。发表偏倚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论:低维生素D水平可能会增加Graves病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百草枯中毒患者急性肾损伤风险预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百草枯(paraquat, PQ)中毒引起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9-20至2022-01-16期间因急性PQ中毒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的患者,收集患者基本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变量,列线图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PQ患者718例,323例(45.0%)患者院内发生AKI,378例(52.6%)院内死亡,AKI组患者病死率高于非AKI组(72.8% vs. 36.2,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毒至就诊时间( OR=1.018,95% CI:1.006~1.030)、入院时白细胞计数( OR=1.128,95% CI:1.084~1.173)、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OR=1.017,95% CI:1.006~1.027)、胱抑素C( OR=516.753,95% CI:99.337~2 688.172)、血浆PQ质量浓度( OR=1.064,95% CI:1.044~1.085)是PQ中毒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1)。预测模型训练集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为0.943(95% CI:0.923~0.96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4%和93.6%。校准曲线显示模型与理想曲线接近,决策曲线显示有临床应用前景。 结论:中毒至就诊时间、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胱抑素C、血浆PQ质量浓度是PQ中毒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评估PQ中毒后AKI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本预测模型是否可推广应用至其他PQ中毒患者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逐步分析法与实验室评分法早期识别年龄<90 d发热婴儿为非细菌感染能力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逐步分析法与实验室评分法早期识别年龄<90 d发热婴儿为非细菌感染的能力。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1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年龄<90 d的发热婴儿。记录患儿的基本资料,分别使用逐步分析法与实验室评分法评估患儿细菌感染高危风险或低危风险。逐步分析法是基于临床表现、年龄、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或C-?反应蛋白(CRP)、尿白细胞、血降钙素原(PCT)或白细胞介素-6(IL-6),逐步评估发热婴儿细菌感染高危风险或低危风险;实验室评分法是基于血PCT、CRP和尿白细胞等实验室指标赋予不同分数,根据总分评估发热婴儿细菌感染高危风险或低危风险。以临床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两种评估方法的阴性预测值(NPV)、阳性预测值(PPV)、阴性似然比、阳性似然比、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两种评估方法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结果:246例患儿纳入分析,经细菌培养最终被证实为非细菌感染173例(70.3%),细菌感染72例(29.3%),无法明确1例(0.4%)。逐步分析法评估为低危风险患儿105例,最终被证实为非细菌感染98例(93.3%);实验室评分法评估为低危风险患儿181例,最终被证实为非细菌感染140例(77.4%)。两种评估方法一致性较差(Kappa值=0.253, P<0.001)。逐步分析法早期识别年龄<90 d发热婴儿为非细菌感染的能力优于实验室评分法(NPV:0.933比0.773,阴性似然比:5.835比1.421),但前者敏感度低于后者(0.566比0.809);逐步分析法早期识别年龄<90 d发热婴儿为细菌感染的能力与实验室评分法相似(PPV:0.464比0.484,阳性似然比:0.481比0.443),但前者特异度高于后者(0.903比0.431)。逐步分析法与实验室评分法的总体准确率相似(66.5%比69.8%)。 结论:逐步分析法早期识别年龄<90 d发热婴儿为非细菌感染的能力优于实验室评分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预测中重度烧伤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列线图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中重度烧伤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模型,为烧伤相关AKI的早期识别提供基础研究证据。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烧伤外科的患者,记录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中重度烧伤相关AKI的危险因素,并应用R语言软件构建中重度烧伤患者并发AKI的列线图;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 000次进行内部验证,一致性指数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准确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预测效能;决策曲线分析(DCA)来评估模型的临床效用。结果:共纳入186例中重度烧伤患者,其中有54例发生AKI,发病率为29.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烧伤总体表面积〔TBSA;优势比( OR)=1.072,95%可信区间(95% CI)为1.031~1.115, P=0.001〕、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 OR=0.960,95% CI为0.931~0.990, P=0.010)、中性粒细胞计数(NEU; OR=1.190,95% CI为1.021~1.386, P=0.026)、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 OR=0.867,95% CI为0.770~0.977, P=0.019)、D-二聚体( OR=4.603,95% CI为1.792~11.822, P=0.002)是中重度烧伤患者并发AKI的危险因素。以上述指标作为预测因子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计算AUC为0.998(95% CI为0.988~1.000);取最佳临界值为-0.862时,对应敏感度为98.0%,特异度为98.2%;一致性指数为0.998(95% CI为0.988~1.000)。校准曲线表明模型准确性良好,DCA结果显示该模型可使多数患者从中获益。 结论:高TBSA、高NEU、高NLR、高D-二聚体、低eGFR烧伤患者并发AKI的风险更高;基于上述5个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可作为评估中重度烧伤患者并发AKI风险的预测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敏感肺结核患者血清IL-1、IL-10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敏感肺结核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IL-10水平表达情况,并分析两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敏感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2HRZE/4HR方案治疗(至少6个月),并在患者治愈后持续随访2年(至2020年5月),随访期间,患者接受痰结核分枝杆菌厚涂片、痰菌培养等检查,并记录相关结果及痰菌复发的情况。根据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未复发)与预后不良组(复发)。自制基线资料调查问卷调查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1、IL-10、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水平;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计数(WBC)。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IL-1、IL-10预测敏感肺结核患者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价值;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检验敏感肺结核患者血清IL-1和IL-10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0例敏感肺结核患者,其中11例治疗失败剔除本次研究,5例失访,最终18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随访2年,经评估184例敏感肺结核患者中18例治愈后复发,预后不良发生率为9.78%(18/184)。预后不良组患者WBC、CRP、TNF-α、INF-γ、IL-1、IL-10均高于预后良好组( P值均<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敏感肺结核患者IL-1、IL-10与预后有关( OR=1.68、5.00, P值均<0.05);WBC、CRP、TNF-α、INF-γ与肺结核患者预后结局无关( P值均>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清IL-1、IL-10单独及联合预测敏感肺结核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88、0.93,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敏感肺结核患者血清IL-1与IL-10水平呈正相关( r=0.28, P<0.05)。 结论:敏感肺结核患者血清IL-1、IL-10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在于预测敏感肺结核患者预后不良,IL-1、IL-10水平高会增加预后不良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TCBI在中老年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放疗患者中的预后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TCBI对接受放疗的中老年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放疗科接受治疗的191例胸段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TCBI值[TCBI=血清甘油三酯(mg/dl)×总胆固醇(mg/dl)×体重(kg)/1 000]将患者分为TCBI低值组( n=79)和TCBI高值组( n=112)。分析TCBI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期(OS),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别的生存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中老年胸段ESCC患者放疗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TCBI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的TCBI为1 082±945。TCBI的临界值为749,<749为TCBI低值组;≥749为TCBI高值组。TCBI与患者的治疗方式( χ2=4.235, P=0.040)和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 χ2=8.795, P=0.003)相关。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男性( HR=2.220,95% CI为1.223~4.030, P=0.009)、N 1-3期( HR=1.453,95% CI为1.023~2.065, P=0.037)、GNRI<98( HR=1.949,95% CI为1.168~3.255, P=0.011)、TCBI<749( HR=1.846,95% CI为1.298~2.627, P=0.001)是影响中老年胸段ESCC患者OS的危险因素,术后辅助放疗( HR=0.641,95% CI为0.449~0.915, P=0.014)是其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男性( HR=2.147,95% CI为1.173~3.929, P=0.013)、TCBI<749( HR=1.664,95% CI为1.166~2.376, P=0.005)是影响中老年胸段ESC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辅助放疗( HR=0.630,95% CI为0.439~0.903, P=0.012)是其独立保护因素。ROC曲线计算得到曲线下面积为0.619,敏感性为0.742,特异性为0.496( P=0.007),肯定了TCBI在预后评估中的作用。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CBI高值组患者中位OS为42个月,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6.6%、52.7%,明显好于TCBI低值组(中位OS为20个月,1年生存率68.4%,3年生存率29.1%; χ2=12.286, 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接受根治性放疗的患者中,TCBI低值的患者( n=37)3年生存率低于TCBI高值的患者( n=36)(21.6% vs. 44.4%, χ2=8.505, P=0.004)。 结论:治疗前TCBI是中老年胸段ESCC患者放疗后OS的预测指标,TCBI越低,患者生存预后越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