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和CiteSpace的航空应急文献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总结当前航空应急文献的研究进展,预测未来航空应急领域的发展趋势,为应对灾害、化解风险、处理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在中国知网检索2011-2023年主题为应急管理、应急救援、应急处置或者应急处理的有关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文献,导出原始文献分析数据,应用文献题录信息分析工具Sati 3.2软件输出以关键词为筛选条件的预处理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 6.2程序包分析关键词的中心度、凝聚子群、核心-边缘,利用文献分析工具CiteSpace软件分析关键词的共现时间线图谱.结果 共获取527篇与航空应急相关的研究文献.中国的航空应急领域的相关研究大致经历了萌芽期(2007-2015年)、急速增长期(2015-2020年)、发展热潮期(2020-2023年).排名前10位的高频关键词依次为:应急救援、应急管理、应急管理部、通用航空、航空应急救援、直升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体系、无人机、应急测绘.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应急管理""应急救援""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管理部""应急救援体系""航空救援"等在航空应急中占有重要地位.关键词网络密度值=0.106 3,表明社会网络中节点间的联系属于中等紧密程度的网络.中心度值和特征值均较大的关键词有应急救援、应急管理、应急管理部、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体系等.关键词凝聚子群分析结果显示8个子群,归类于4个2级凝聚子群,形成了以航空应急能力和通用航空参与各种应急活动及救援等两个方面的研究类别.共现时间线图谱显示在2015年之后有关航空应急装备以及相应的应急工作的研究大量出现.结论 应急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是航空应急救援的重心.当前应急管理、应急管理体系、救援队伍等方面是航空应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航空应急管理和应急装备研究是航空应急领域的热点问题.但航空应急领域的研究在内容和深度上尚有待加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创伤医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再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面对突如其来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中国经历了长达3年的抗疫斗争,在重大传染病救援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严重群体性创伤救治是国家的重大需求,如何借鉴这次重大传染病救援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从创伤医学学科体系建设作为国家战略、中国特色创伤救治体系的内涵、创伤医学自身特征在创伤救治链条中的作用、创伤救治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方面获得新突破、创伤医学创新性人才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公共培训教育与加强创伤医学立法等6个方面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创伤医学学科体系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了解决中国航空医学救援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滞后状况,聚焦航空救援通信网络和通信技术不足等关键短板,迫切需要采用高效的5G通信技术,制定明确的航空医学救援流程,以提升我国直升机航空医学救援的整体水平。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与灾难医学专业委员会整合急救专家、医疗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议,共同撰写了《5G+直升机航空医学救援流程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共识推荐5G技术在航空医学救援领域应用推广,在启动航空医学救援时利用5G技术进行预警和调度,以及在救援现场及飞行过程中使用5G技术将患者生命体征、高清视频等信息传输至急救中心和接诊医院。结合深圳大学总医院利用5G技术完成航空医学救援演练以及国际首例跨地区长途航空医学救护高龄危重患者的成功案例,充分展示了5G技术在航空医学救援中的潜力。该共识旨在规范和指导5G+直升机医学救援,最终实现患者"登机即入院"的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美军战时眼外伤空运医疗后送对我军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综述美军战时眼外伤空运医疗后送(aeromedical evacuation,AE)的主要特点,为我军眼外伤AE专业队伍建设、救治注意事项及专科培训考核提出建议方案。资料来源与选择 战创伤等相关著作,以及国内外有关该领域的研究论文和报告。资料引用 引用文献资料31篇,包括著作2部、论文29篇。资料综合 战时眼外伤具有严重性、高发性及多样性等特点,战时眼外伤中开放性眼外伤和眶腔综合征是最常见的眼外伤伤型,AE时要正确判断伤情,合理掌握各种伤情的治疗指征与时间,作好前期准备工作。鉴于机舱内压力及飞行高度的变化,部分眼外伤的救治需加以注意。美军在重大战争中眼外伤的救治过程,医疗职责清晰,配备联合医疗团队,并设立多个AE专业中心,提高救援的速度和效率。美军在眼科AE救护队伍、细化专科分级救护以及对眼科专科人员实行全面化实践演练等方面的经验为我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结论:建议完善眼外伤AE体系建设,包括组建队伍,明确种类及时效,规范救护设备和药品,加强培训及考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积极探索在紧急医学救援教学中应用实景沉浸式体验模拟教学模式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自2012年我国第一批国家级卫生应急队伍建成开始,在过去10余年的时间,我国的卫生应急队伍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国共有40支国家级医疗应急队伍,包括32支紧急医学救援队伍、5支中毒救治队伍、3支核辐射救治队伍 [1]。其中,紧急医学救援队伍需求最大、建设最多、用途最广。总结以往医学救援的特点,我国紧急医学救援队伍主要包含两个板块,一是主要是针对以突发重大传染性疾病(如新型冠状病毒)为代表的感染性疾病;另一个则聚焦于以"伤"为核心的重大灾难事故(安全事件)和严重创(烧、战)伤紧急医学救援体系 [1],多为由地震等自然灾害、生活和生产事故等造成。近年来,随着医学救援事件不断增多,我国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的建设、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机遇和挑战共存。尤其在中国急诊急救步入3.0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创新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综合素质,打造一支训练有素、技术精湛的医学救援生力军,是目前急诊急救业内及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探索实景沉浸式体验模拟教学模式在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培训中的应用,最终提升综合救援能力,以适应不同的救援场景是十分必要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立医院党委发挥领导作用的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公立医院是主力军,而党的领导是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根本保障。作者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为例,总结分析了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主体责任,保障人民健康。同时,从坚持并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加强医院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实现常规管理与应急管理的迅速切换、积极探索医院多院区发展的新模式4个方面,对公立医院党组织如何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更好发挥领导作用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5G+直升机航空医学救援流程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了解决中国航空医学救援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滞后状况,聚焦航空救援通信网络和通信技术不足等关键短板。团队通过5G技术建立了救援直升机、急救中心与医院之间的高效网络,实现毫秒级速度和实时医学数据传输。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与灾难医学专业委员会整合急救专家、医疗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议,共同撰写了《5G+直升机航空医学救援流程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共识推荐5G技术在航空医学救援领域应用推广、在启动航空医学救援时利用5G技术进行预警和调度,以及在救援现场及飞行过程中使用5G技术将患者生命体征、高清视频等信息传输至急救中心和接诊医院。成功案例充分展示了5G技术在航空医学救援中的潜力。该共识旨在规范和指导5G+直升机医学救援,最终实现患者"登机即入院"的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十三五"期间国内外创伤急救医学研究的亮点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创伤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公害,全球每年有350万~580万人死于各类创伤。各国政府对创伤的预防、救治高度重视,纷纷成立了相应的应急救援机构和救援队伍,提出了应急救援模式和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中国在创伤救治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笔者对"十三五"期间国内外在创伤伤情评估、现场急救、早期救治以及创伤并发症的预警和干预研究方面的进步进行总结,为创伤救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川西北区域灾难医学应急救援人员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川西北区域灾难医学应急救援中医护人员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组建符合川西北区域灾难特点的高品质、高战斗力、训练有素的灾难医学应急救援队伍提供参考。方法:于2021年2月—2022年1月,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专家函询的方法,初步拟定川西北区域灾难医学应急救援人员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验证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及专家重要性赋值平均分配法分析各指标权重。结果:2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均为100.0%(15/15),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0.89,变异系数分别为0.19、0.18,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23、0.525。最终构建的川西北区域灾难医学应急救援人员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共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79个三级指标。结论:运用德尔菲法构建的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信度高,为应急救援人员的遴选、培训、考核提供了依据,对提高川西北区域灾难医学紧急救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护人员对核暴露患者院内关键护理技术与流程优化建议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核暴露患者院内治疗的关键护理技术及流程优化的看法及建议,为后续流程持续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2021年9—10月选择国家卫生健康委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2个分部的核暴露医学应急救援相关领域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6名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访谈,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核事故应急救援专科护理技术及流程规范设立的需求、核事故应急救援护理技术专业化培训的需求、核事故应急救援专科护理队伍建设的需求、多团队合作密切性加强的需求。结论:当前核暴露患者的院内护理技术与流程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化,未来需建立完善的核暴露患者的院内护理技术与流程,并根据相应的技术与流程加强医护人员核事故应急救援专业培训与仿真训练,建立核应急救援专科护理队伍,促进核事故应急救援护理专科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