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公济医院到上海市立第一人民医院(1864—1953)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代传教士借医传道,将传道的宗教性与医疗的世俗性和社会适应性结合起来,试图避开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利影响。1864年,传教士杜若兰受法国领事爱棠的委托创办医院,名为General Hospital(综合医院)。1877年迁至苏州河北岸,取名公济医院。1940年,公济医院被日军指定为病囚医院。1945年,由国民政府作为敌产接管,成为公立医院,对国人开放。1953年,公济医院更名为“上海市立第一人民医院”。研究教会医院的历史变迁对于中国医学史的研究和中西医学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护协作型原位新膀胱患者综合管理门诊的建立及实践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建立医护协作型原位新膀胱患者综合管理门诊,对患者进行全程管理。方法:2018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建立综合管理门诊;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至门诊建立前32例患者,门诊建立后至2020年1月14例患者。门诊建立后,采取综合管理模式,包括医护团队执行医患共同决策,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教会家属进行新膀胱冲洗,建立患者档案等;门诊建立前,没有专门人员进行统一管理,由医生进行新膀胱冲洗等。结果:46例原位新膀胱患者的日间和夜间完全控尿率分别为82.6%(38/46)和71.7%(33/46)。门诊建立后,患者的日间和夜间完全控尿率分别为12/14和9/14。门诊建立后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进食时间分别为(13.36 ± 9.44)、(5.00 ± 2.11)d,均少于门诊建立前的(17.28 ± 9.98)、(5.78 ± 2.90)d,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值为-1.247、-0.905,均 P>0.05)。但关于日间和夜间控尿情况,大于1片尿不湿的例数占比,门诊建立后明显好于建立前。 结论:综合管理门诊的建立满足了原位新膀胱患者的需求,使患者尽快获得控尿及排尿能力,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自创七步流程健康管理模式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自创七步流程健康管理模式在住院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干预性、自身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2—12月入住南京江北医院心血管内科第一诊断为高血压患者236例作为研究对象。自制高血压七步流程健康宣教管理表,第一步:患者入院,责任护士测量血压、心率、身高、身体质量指数(BMI);评估患者生活方式,了解患者是否知晓超重、肥胖和血压关系。第二步:询问患者是否知晓高血压表现及危害。第三步:询问患者此次入院症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眼花耳鸣、呼吸困难、心悸胸闷等。第四步:询问患者服药情况,是否监测血压,血压控制情况。第五步:针对每位患者存在的具体问题给予健康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服药指导等。第六步:教会患者进行自我家庭血压监测。第七步:出院前责任护士对健康教育给予评价,了解患者掌握情况。每天干预,每周5~7天中等强度锻炼。结果:通过健康管理,患者对高血压症状及危害知晓率由41.10%(97/236)提高至94.92%(224/236),生活方式干预(饮食、运动)知晓率由57.20%(135/236)、40.68%(96/236)提高至86.02%(203/236)、83.05%(196/236),药物治疗知晓率由38.98%(92/236)提高至75.85%(179/236),家庭血压监测知晓率由28.81%(68/236)提高至80.08%(189/236)。实施健康管理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86.19、48.19、89.80、65.59、125.07,均 P < 0.05)。 结论:七步流程健康管理模式,从问题到方法,最后到结果,环环相扣,简单易行,护士操作方便,患者易于理解,面对面指导,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是后续高血压患者“三率”提高必不可少的前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主观症状与自我管理效能感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主观症状与自我管理效能感现状,并分析两者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6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鼻内镜手术的228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慢性病自我管理效能量表(CDSES)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28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中术后仍存有鼻塞症状184例(80.70%)、流涕症状134例(58.77%)、嗅觉障碍症状116例(50.88%)、头面部胀痛症状112例(49.12%)、整体不适感症状208例(91.22%);228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CDSES中症状管理自我效能维度得分为(6.19±1.04)分、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维度得分为(7.42±0.95)分,其中总分≥7分者32例,占14.04%(32/228);各项主观症状的VAS得分与CDSE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 P<0.05)。 结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在鼻内镜手术后仍存在疾病症状的困扰,自我管理效能需进一步加强,临床护理人员应该对这类患者术后主观症状给予重视,教会患者疾病症状管理方法,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RP技术对青年艾滋病患者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热板凳技术(Penn Resiliency Program,PRP)改善青年艾滋病患者的情绪状态及应对方式,探讨PRP技术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艾滋病病房住院的青年艾滋病患者(18~30岁),随机分为干预组(n=25)和对照组(n=22).干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教会病人PRP技术,指导患者每个星期完成两份PRP自助表,坚持1个月.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用药及饮食指导和心理护理等.通过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量表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焦虑抑郁及应对方式基线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1个月,干预组焦虑评分为2.92± 1.04,抑郁评分为3.48±1.69,面对评分为23.20±1.73,回避评分为11.920±2.18,屈服评分为6.72±1.43.对照组焦虑评分为5.14±1.46,抑郁评分为6.05±1.79,面对评分为20.14±1.58,回避评分为14.36±1.62,屈服评分为8.55±1.60.干预组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面对维度评分显著提高,且提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回避及屈服维度评分明显下降,且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PRP技术对青年艾滋病患者情绪的改善和积极应对方式的建立起到积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潮汕近代西医的传入和发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汕头1861年正式开埠,英国长老会的吴威廉医生于1863年抵达汕头开始行医传教,并创建了“福音医院”.从此,西医开始进入潮汕地区.此后,美国浸信会、日本博爱会、法国天主教会也陆续进入潮汕地区,并创建了西医院.同时,潮汕本地的社团组织和个人也创建了西医医疗机构.潮汕民众对西医的传入有一定的抵触,但明显小于内地其他地方,既与教会医院在传入过程中采取了手段,以恩惠笼络人心、人性化的医疗服务,以及西医自身的优势有关,也与潮汕地区缺医少药和民众对外来事物的包容有关.教会医院除了提供医疗服务,还兴办医学教育,培养了一批本土医学人才.虽然西医充当了西方宗教进入潮汕的开头先锋,但也带来了先进的医学理念、技术、设备,以及医疗制度,为潮汕地区的西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晚清湖北的西医先行者——施维善
编辑人员丨2023/8/6
英国人施维善(Frederick Porter Smith)是近代基督新教差会派往华中地区的第1位医疗传教士,也是湖北省第1座教会医院——普爱医院的创始人.施维善于1864年5月抵达汉口,7月开始医疗工作,于1870年12月因身体原因离开汉口.除了医疗传教,施维善尝试与汉口的中国医生交流,并对汉口民众开展卫生启蒙,撰写了多种著述,取得了一定成效.施维善还致力于中文名词的翻译,并撰写了相关书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清代黑龙江医学发展简史
编辑人员丨2023/8/6
黑龙江省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其医学内容包含了中医学、少数民族医学和巫医.清代初期由于战争和封禁政策的影响,黑龙江医学十分落后,缺少专门的医生,而萨满跳神和叫魂的巫术十分盛行,成为治疗疾病的主要形式.清代前期向黑龙江地区遣放犯人戍边垦荒,尤以宁古塔和卜奎的流人为多.这些流人为黑龙江带来了中医学,带动了黑龙江中医学的发展,使医学渐渐从医巫混淆的状态中走出来.19世纪末,黑龙江省开始出现教会医院,陆续兴办西医院和诊所.在伍连德防治肺鼠疫成功之后,西医在黑龙江省立稳了根基,并建立了公共卫生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早产儿母亲育儿胜任感与反刍思维的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早产儿母亲育儿胜任感和反刍思维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使用方便抽样,选取2016年4-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病房住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早产儿母亲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中文版育儿胜任感量表和Nolen-Hoeksema反刍思维量表在早产儿出院后1、3、6和12个月分别进行测量.结果82例早产儿母亲在4个时点育儿胜任感得分分别为(62.20 ± 11.94)、(67.32 ± 12.28)、(68.13 ± 12.33)、(72.56 ± 13.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57, P<0.01).反刍思维得分分别为(50.52 ± 11.26)、(46.18 ± 10.12)、(44.36 ± 9.85)、(42.64 ± 9.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87,P<0.01).4个时点上的育儿胜任感得分与反刍思维总分、症状反刍和强迫思考间具有显著负相关(r=-0.722~-0.332,P<0.01).多元回归分析后,反刍思维、家庭人均月收入和婚姻状况可影响早产儿母亲的育儿胜任感(t=-5.871、2.782、2.048,P<0.01或0.05).结论 医务工作者应注重早产儿母亲的社会支持体系的调动及其负性情绪的缓解和疏导,教会其早产儿的育儿技巧和压力的积极应对方式,提高其育儿胜任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N+1换药模式在居家老人3~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基于老年人3~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出院后对换药的迫切需求,构建医院-家庭-医院换药的新模式,从而极大地改善居家压力性损伤患者的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方法 对患者家属行进培训,教会清洁换药方法,老年患者行动不便,反复医院困难,指导患者居家采用新型敷料换药N次(2~5次),来院评估一次的新型模式.结果 65例患者均达到二期愈合或好转率为90%以上.结论采用N+1换药模式使居家老年人3~4期压力损伤患者得到了延续性护理,减少了患者往来医院的烦恼,降低了医疗费用,满足了患者及家庭对伤口专科护理的迫切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