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产后抑郁在父亲育儿胜任感和父亲母乳喂养支持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父亲产后抑郁在父亲育儿胜任感和父亲母乳喂养支持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3—10月选取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337名4~8周婴儿的父亲为研究对象,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中文版父母育儿胜任感量表(C-PSOC)和产妇配偶版配偶母乳喂养支持量表(PBIS)对其进行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父亲产后抑郁与其育儿胜任感、母乳喂养支持间的相关性,并采用PROCESS插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37份,回收问卷337份,其中有效问卷31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18%(314/337)。314名婴儿父亲EPDS得分为3.00(2.00,6.00)分、C-PSOC得分为66.00(62.00,71.00)分、产妇配偶版PBIS得分为83.00(74.00,90.00)分。父亲育儿胜任感与父亲产后抑郁呈负相关( r=-0.435, P<0.01),与父亲母乳喂养支持呈正相关( r=0.480, P<0.01),父亲产后抑郁与父亲母乳喂养支持呈负相关( r=-0.423, P<0.01)。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父亲产后抑郁在育儿胜任感和母乳喂养支持间的中介效应为0.341,占总效应的39.51%。 结论:父亲产后抑郁是父亲育儿胜任感和父亲母乳喂养支持间的中介变量,医务工作者应制订针对父亲的围产期教育方案,提升父亲育儿胜任感,缓解其负面情绪,从而促进父亲母乳喂养支持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时机理论的持续性干预在产妇产后康复中的应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持续性干预在产妇产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取永康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分娩的产妇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产科干预及出院随访,研究组接受基于时机理论的持续性干预,两组干预时间12周。比较两组产后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抑郁发生率3.77%(2/53)、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8.04±1.81)分]及压力知觉评分[(21.56±1.5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4.53%(13/53)、(10.34±1.94)分、(25.34±3.14)分](χ 2=9.40, t=-6.31、-7.87,均 P < 0.05)。干预后,研究组屈服评分、回避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面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t=-4.38、-3.94、15.60,均 P < 0.05);研究组自我效能感评分[(25.37±3.12)分]、育儿胜任感评分[(85.61±3.73)分]及母亲角色适应评分[(63.69±5.2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2.92±2.73)分、(76.26±5.59)分、(50.38±6.07)分]( t=4.30、10.13、12.06,均 P < 0.05)。研究组产妇干预满意52例(98.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例(81.13%)(χ 2=8.22, P < 0.05)。 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持续性干预能够明显降低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改善产后抑郁程度,增强产妇自我效能感和疾病应对能力,提高产妇产后康复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森林父母培训方案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庭的初步干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新森林父母培训方案(new forest parenting programme,NFPP)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及家庭的干预效能,探索该方案在中国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童心理发育行为门诊确诊的22例ADHD儿童及其22例亲密养育人,根据亲密养育人的个人意愿分为试验组( n=11)和对照组( n=11),对试验组进行每周1次、为期8周的NFPP干预。采用中文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SNAP-Ⅳ评定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Swanson Nolan and Pelham,version Ⅳ scale-parent form,SNAP-Ⅳ)、Weiss功能缺陷评定量表父母版(Weiss functional impairment rating scales-parent report,WFIRS-P)评估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核心症状及社会功能损害的改善情况。试验组采用中文版父母养育胜任感评定量表(China parenting sense of competence scale,C-PSOC)、育儿方式和维度问卷(parenting styles and dimensions questionnaire,PSDQ)评估NFPP干预前后ADHD家庭亲密养育人的育儿效能和育儿方式的改善情况。干预结束后对试验组的11例ADHD儿童的亲密养育人进行关于ADHD疾病诊疗相关知识、养育态度及事实养育行为的半开放性访谈。使用SPSS 26. 0分析数据,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配对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干预后,试验组SNAP-Ⅳ量表总分[(4.01±1.05)分,(2.79±0.94)分; t=2.875, P<0.05]、对立违抗分量表评分[(1.27±0.34)分,(0.70±0.33)分; t=4.043, P<0.05]、WFIRS-P的家庭[(0.92±0.47)分,(0.56±0.26)分; t=2.246, P<0.05]和生活技能维度评分[1.1(0.9,1.3)分,(0.6(0.5,0.8)分; Z=-2.013, P<0.05]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试验组SNAP-IV量表中注意缺陷、冲动/多动、对立违抗3个维度和SNAP-IV总分的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均 P<0.05)。(2)干预后,试验组C-PSOC量表中育儿效能感维度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 P<0.05);干预后,试验组PSDQ问卷自评和他评中权威型育儿方式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均 P<0.05),专制型育儿方式、放任型育儿方式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均 P<0.05)。(3)半开放性访谈结果显示:试验组ADHD儿童的亲密养育人对NFPP干预持积极态度,且均能全程参与为期8周的干预治疗,并将所学的养育技巧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持续提升养育效能;经过NFPP干预后,ADHD儿童的亲密养育人对ADHD疾病、ADHD儿童行为特征等知识了解加深;在干预内容中,时间管理、沟通技巧和行为预测等模块易于掌握且有效。 结论:NFPP可显著改善ADHD儿童的核心症状,提高其亲密养育人的育儿效能感并改善其育儿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持续性人文关怀对NICU早产儿母亲心理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持续性人文关怀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母亲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NICU治疗的95例早产儿及其母亲,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母亲干预前、后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分、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中文版育儿胜任感量表(C-PSOC)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GAD-7、EP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 P<0.05),且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C-PSOC量表的效能维度、满意度维度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增加( P<0.05),且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早产儿母亲护理满意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有助于改善NICU早产儿母亲的心理状况,降低早产儿母亲焦虑、抑郁水平,提高其育儿胜任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卡瑞坦尼家长育儿信心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翻译并汉化适用于我国0~12月龄婴儿家长的卡瑞坦尼育儿信心量表(KPCS),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方法:通过翻译、回译及专家审查,形成中文版育儿信心量表。于2019年4月,在北京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和安徽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招募0~12月龄婴儿的母亲进行调查,共回收165份有效问卷。使用自制调查问卷、KPCS(中文版)收集母亲及婴儿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及育儿信心等信息。采用相关系数法、临界比值法等进行量表的条目分析。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量表的结构效度评价,以育儿胜任感量表(PSOC)和育儿效能感量表(SICS)为校标进行校标效度评价。以Cronbach′s α系数、折半信度以及重测信度为指标进行信度分析。 结果:KPCS(中文版)的15个条目与总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283~0.643( P<0.001),且高、低分组间各条目的决断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养育”、“支持”和“胜任感”3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49.52%,所有条目的因子载荷值均大于0.4;验证性因子分析三因子模型拟合度较好。KPCS(中文版)量表总分与PSOC、SICS相关( r=0.381、0.345, P值均<0.001)。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69,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332~0.800,重测信度为0.817,折半信度为0.789。 结论:KPCS(中文版)在0~12月龄婴儿母亲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中国婴儿家长养育信心的评价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产妇产后疲乏水平与育儿胜任感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产妇产后疲乏水平及育儿胜任感的现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8年7—12月选取浙江杭州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的350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在产妇至产科门诊复查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疲乏评定量表(Fatigue Assessment Instrument,FAI)、中文版育儿胜任感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the Parenting Sense of Competence Scale,C-PSOC)进行调查,分析产妇产后疲乏水平与育儿胜任感之间的关系。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24份,有效回收率为92.6%。结果:324名产妇产后FAI总均分为(5.26±1.18)分,C-PSOC总分为(67.78±8.64)分;产妇产后疲乏与育儿胜任感呈负相关( r=-0.286, P<0.05)。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后疲乏中疲乏严重性、疲乏对休息和睡眠的反应可解释育儿胜任感总变异的44.3%。 结论:产妇育儿胜任感有待提高,产妇产后疲乏水平可以预测育儿胜任感。临床护理人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缓解产妇分娩后疲乏程度,以提高其育儿胜任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归因分析的针对性干预策略对初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认知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基于归因分析的针对性干预策略对初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认知度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于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收治的106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实施基于归因分析的针对性干预策略。探究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差异,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前、分娩后7 d时母乳喂养认知度(母乳喂养知识问卷)、母乳喂养效能〔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育儿胜任感〔育儿胜任感量表(C-PSOC)〕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分娩后7 d时,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问卷得分、BSES各维度、C-PSOC各维度均较分娩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基于归因分析的针对性干预策略可有效提升初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认知度,且能增加初产妇母乳喂养效能及育儿胜任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产—儿科合作连续性护理对NICU早产儿母亲焦虑、抑郁及育儿胜任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产—儿科合作连续性护理对NICU早产儿母亲焦虑、抑郁及育儿胜任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NICU早产儿的母亲14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产—儿科合作连续性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早产儿母亲的焦虑、抑郁水平、育儿效能感评分、早产儿住院天数、早产儿出院1个月内门诊就诊率及再次入院率。结果:干预组住院早产儿母亲在早产儿住院期间、早产儿出院1周、出院1个月的产后焦虑、抑郁水平分别是(43.17 ± 6.89)和(8.96 ± 2.67)、(34.65 ± 6.87)和(7.65 ± 1.92)、(34.97 ± 6.06)和(6.29 ± 1.5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7.03 ± 8.06)和(10.97 ± 3.34)、(45.44 ± 7.72)和(9.43 ± 2.61)、(41.46 ± 7.26)和(8.28 ± 2.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331~6.097, P<0.05),干预组早产儿母亲育儿胜任感评分中育儿效能感和育儿满足感两个维度得分为(31.47 ± 4.97)、(43.38 ± 4.2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5.91 ± 5.42)、(39.43 ± 5.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6.314、-4.528, P<0.001);干预组早产儿住院天数、早产儿出院1个月内门诊就诊率和再次入院率分别为(13.25 ± 3.27) d、8.57%(6/70)、2.86%(2/70),均低于对照组的(15.59 ± 2.79) d、24.29%(17/70)、12.8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909, χ2值为6.295、4.834, 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数据结果显示交互效应、时间效应和组间效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为4.921~99.310, P<0.01)。 结论:产—儿科合作连续性护理有利于减轻早产儿母亲焦虑和抑郁水平,提高早产儿母亲育儿胜任感,减少早产儿住院天数、降低门诊就诊率和再次入院率,有利于早产儿母亲心理健康和早产儿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分析NICU出院早产儿家庭抗逆力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家庭抗逆力能帮助早产儿家庭应对困难和逆境,可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和支持以及个人心理健康的提升.本文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出院早产儿家庭抗逆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日后干预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收治于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NICU治愈出院的192例早产儿及192例早产儿父母中的主要照护者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应用中文版家庭抗逆力量表简化版(shortened Chinese version of the Family Resilience Assessment Scale,FRAS-C)、简易应对行为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Zarit照顾负担量表(Zarit Caregiver Burden Interview,ZBI)、中文版育儿胜任感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Parenting Sense of Competence Scales,CV-PSOC)、家庭关怀度测评量表(Family Concern Index Questionnaire,APGAR)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the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对其进行调查.结果:NICU出院早产儿家庭抗逆力总评分为96.87±6.20,应对方式、育儿效能、家庭关怀度和社会支持均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均P<0.05),可解释其89.6%的变异度.结论:NICU出院早产儿家庭抗逆力尚需提高,受到生态系统中各系统层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微系统层面对家庭抗逆力的预测作用最强,其中应对方式是关键因素,提示医务工作者应在早产儿从NICU到家庭过渡阶段有意识地引导早产儿家庭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以提高NICU出院早产儿家庭的抗逆力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构建自然分娩初产妇多维度干预模式及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对自然分娩初产妇应用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构建的多维度干预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收治的自然分娩的初产妇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方案,干预组予以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构建的多维度干预模式,2组均干预至出院后3个月.对比2组住院时间及产后恶露排净时间,比较干预前、干预后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估]、育儿自我效能感[育儿胜任感量表(PSOC)评估]变化情况,比较2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产妇住院时间及产后恶露排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产妇SAS评分、EPDS评分较干预前均下降,且干预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产妇PSCS评分较干预前均升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2组产妇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应用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构建的多维度干预模式可有效缓解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育儿自我效能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