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风蚀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其稳定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探究风蚀区草地、林地和农田土壤有机碳物理组分及其影响机制,可为风蚀区土地的碳固定与科学利用、防风措施制定以及坡耕地农田肥力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风沙土风蚀区选取相邻近的草地、林地和坡长约350 m、坡度约5°的坡耕地农田(自下而上每100 m分别设为下坡段、中坡段和上坡段),研究0~15cm 土层团聚体有机碳和密度分组有机碳的分异.结果表明:风蚀区草地、林地和农田土壤>2 mm团聚体均遭到破坏,<0.053 mm团聚体显著高于其他粒级团聚体;与草地和林地土壤相比,农田各粒级土壤团聚体、密度分组有机碳含量以及重组有机碳占比均显著减少.农田上坡段>2 mm团聚体被完全破坏,各粒级团聚体及密度分组有机碳含量均随坡面的上升逐渐下降,重组有机碳占比逐渐减小,轻组有机碳占比逐渐增加.土壤有机碳和速效钾是影响团聚体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和密度分组有机碳含量的关键因子,且团聚体有机碳的流失使团聚体稳定性下降.综上,相比草地和林地,东北风蚀区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密度分组有机碳含量以及重组有机碳占比均降低,坡耕地随坡段的上升,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密度分组有机碳含量以及重组有机碳占比均降低.在风蚀区植树、保护与扩大草原面积、增加坡耕地有机物料施用等是稳固和提高土壤碳储量、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质量的有效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22年黑龙江省中学生近视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2022年黑龙江省中学生近视情况,为制定学生近视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黑龙江省中学生99 114人开展健康危险行为专项调查,使用5米标准对数视力表和台式电脑验光仪进行视力检查和屈光度检测.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学生近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中学生总体近视率为72.44%,其中初中生70.50%,高中生76.91%,职高64.47%.城区学生近视率高于郊县;女生近视率高于男生.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OR=1.38,95%CI:1.35~1.43)、经常或总是调换座位(OR=1.20,95%CI:1.15~1.25)、每天放学后读书写字时长(h)≥2(OR=1.11,95%CI:1.07~1.14)、一周参加文化类补习班时长(h)≥2(OR=1.07,95%CI:1.03~1.11)、父母经常或总是提醒注意读写姿势(OR=1.14,95%CI:1.10~1.19)、每天用电脑时间(h)≥2(OR=1.19,95%CI:1.24~1.45)、过去一周使用移动电子设备(OR=1.11,95%CI:1.06~1.16)、近距离用眼多长时间休息一次眼睛(h)≥1(OR=1.11,95%CI:1.08~1.15)、平均每天室内静坐时间(h)≥8(OR=1.15,95%CI:1.12~1.19)是近视的危险性因素;郊县(OR=0.95,95%CI:0.92~0.98)、经常根据自身身高调整课桌椅高度(OR=0.94,95%CI:0.91~0.97)、课间在户外活动(OR=0.91,95%CI:0.89~0.94)、读写时眼睛距离书本超过 33 cm(OR=0.84,95%CI:0.81~0.88)、每天看电视时长(h)≥2(OR=0.84,95%CI:0.80~0.88)、每天白天户外活动时间(h)≥2(OR=0.93,95%CI:0.90~0.97)、平均每天睡眠时间(h)≥8(OR=0.80,95%CI:0.78~0.83)为近视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近视与居住地区、性别、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黑龙江省农村地区苯巴比妥治疗癫痫患者退组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掌握黑龙江省农村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加入苯巴比妥治疗组的惊厥性癫痫患者信息,了解退组原因、分析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保留率和工作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1-2020年黑龙江省农村癫痫防治管理项目中接受苯巴比妥治疗的3 890例惊厥性癫痫患者,其中有807例患者退组.针对807例退组患者运用EpiData、EXCEL和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处理和统计描述,对可能发生退组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方差分析、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黑龙江省农村癫痫项目中加入苯巴比妥治疗组的3890例惊厥性癫痫患者,807例陆续退组,退组率为20.75%,退组原因前三位依次是迁出、拒绝服药、治愈或自认为已治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患者(HR=1.278,95%CI:1.112~1.468)是发生退组的危险因素,女性患者发生退组的概率是男性患者的1.278倍.结论 黑龙江省农村地区苯巴比妥治疗癫痫的患者退组率较高,在之后的工作中应对患者和家属加强癫痫防治知识宣传教育,针对不同患者提供切实有效的诊疗方案,提高患者保留率,尤其对女性癫痫患者应加强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与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支付压力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我国未来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背景下的各区域老年失能人口增长趋势,测算失能人口长期护理保险潜在支付压力,为我国统筹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出金额估算模型,采用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得到的2025-2060年我国各省份人口年龄结构,并结合老年人口失能率、老年失能人口照护成本等多源数据,预测未来我国各省份老年失能人口及长期护理保险支付金额.结果:我国老龄化趋势将持续加剧,并呈显著的结构化特征,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地区老龄化比例高峰最早到来,山东、四川、河南等人口大省老年失能人口数量较多,广东将在2055年成为失能老年人口最多的省份.结论:建议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体系建设,从国家层面对东北地区、人口大省长期护理保险体系建设进行资源倾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脂质蓄积指数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中医证型与脂质蓄积指数(lipid accumulation product,LAP)的关系.方法 研究旨在回顾分析2021年9月—2023年3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一科收治的160例M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方法进行分类,研究将患者分为4组,即气滞湿阻型组、痰瘀互结型组、脾肾气虚型组和气阴两虚型组,各40例患者,另设40例体检患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不同中医证型MS患者LAP等代谢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 MS患者的LA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LAP水平从低到高顺序依次为健康对照组<脾肾气虚型组<气阴两虚型组<气滞湿阻型组<痰瘀互结型组.结论 ①LAP水平与MS具有相关性.②LAP水平可以作为MS中医辨证分型的重要参考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黑龙江省中老年人群甲状腺结节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中老年人群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黑龙江省采用人口比例概率抽样法(PPS法)招募年龄为40~70岁的中老年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将调查对象按年龄分层(40~49、50~59、60~70岁),收集日间随意1次尿样,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WS/T 107.1-2016)检测尿碘。同时,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甲状腺超声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调查因素与甲状腺结节患病的关系。结果:共纳入2 771名中老年人,年龄为(54.32 ± 8.24)岁,尿碘中位数为157.04 μg/L,处于碘适宜水平。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43.63%(1 209/2 771),且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χ 2趋势=49.400, P < 0.01);其中,女性患病率为46.98%(917/1 952),明显高于男性的35.65%(292/8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0.082, P < 0.01)。甲状腺结节患者中,小结节占57.65%(697/1 209),大结节占42.35%(512/1 209),且大结节所占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χ 2趋势=18.751, P < 0.01);单发结节占42.76%(517/1 209),多发结节占57.24%(692/1 209),且多发结节所占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χ 2趋势=18.437, P < 0.01);以囊实性结节最为多见[47.97%(580/1 209)],其次为实性结节[44.25%(535/1 209)],囊性结节最为少见[7.78%(94/1 20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比值比( OR)= 1.868,95%置信区间( CI):1.538~2.269, P < 0.01]、年龄(50~59岁组: OR=1.258,95% CI:1.020~1.550, P < 0.05;60~70岁组: OR=1.762,95% CI:1.407~2.207, P < 0.01)、超重( OR=1.303,95% CI:1.078~1.574, P < 0.01)、高血压( OR=1.332,95% CI:1.037~1.712, P < 0.05)以及糖尿病( OR=1.604,95% CI:1.077~2.387, P < 0.05)是影响中老年人群甲状腺结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黑龙江省中老年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流行有明显的年龄趋势和性别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结节、多发结节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对于女性、高龄、超重、高血压及糖尿病人群应加强早期筛查并关注其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7年中国人群高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归因疾病负担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定量研究中国人群高血清LDL-C归因死亡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方法:利用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7)中国及各省数据,由人群归因分值(PAF)、归因死亡数及DALY,描述2017年高血清LDL-C对中国分性别、年龄别、疾病和不同省份人群归因死亡及伤残负担,利用GBD世界标准人口做标化后比较各组死亡率及DALY率。结果:2017年中国人群全死因死亡中归因于高血清LDL-C的人数为862 759人,占8.25 %。归因死亡人数中有705 355人死于缺血性心脏病(IHD),占81.76 %,其余18.24 %死于缺血性卒中(IS)。高LDL-C对IHD死亡的PAF为40.30 %,对IS死亡的PAF为18.49 %。女性归因死亡比例高于男性,吉林省最高为13.70 %,浙江省最低为4.65 %。中国人群高LDL-C归因死亡率为61.08/10万,男性标化归因死亡率高于女性。高LDL-C造成的DALY为1 816.21万人年,其中归因IHD的DALY为1 394.15万人年,占76.76 %。DALY率为1 285.83/10万,标化DALY率最高的省份为黑龙江省,最低为浙江省。人群死亡归因分值、归因死亡人数、归因死亡率及归因DALY率均在>70岁人群较高,DALY在50~69岁年龄组最高,为856.18万人年。 结论:血清高LDL-C对中国人群归因死亡及伤残负担影响较大,且具有性别、年龄及省间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6 - 2020年黑龙江省未成年人急、慢性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未成年人急、慢性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未成年人布病的诊断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大荒集团总医院收治入院的未成年人布病患者的病历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感染科确诊的150例未成年人布病患者,按临床分型分成急性组125例、慢性组25例;同时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未成年人急、慢性布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分析比较未成年人急、慢性组及对照组实验室检测结果[血常规、肝功能、心肌酶、全血C-反应蛋白(CRP)、血培养]。结果:2016 - 2020年未成年人布病在同年总布病患者中占比分别为3.26%(37/1 136)、2.50%(28/1 119)、3.31%(36/1 088)、2.80%(35/1 250)、2.00%(14/701)。急、慢性布病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66∶1.00(78/47)、1.27∶1.00(14/11);学龄期患病率最高[35.2%(44/125),44.0%(11/25)],婴儿期最低[2.4%(3/125)、0(0/25)];3 - 6月最常见[52.8%(66/125)、44.0%(11/25)];分布在齐齐哈尔市较多[19.2%(24/125)、28.0%(7/25)];易感因素以牛/羊接触最多[89.6%(112/125)、96.0%(24/25)],急性组出现罕见感染因素即哺乳期患病1例。两组出现4种典型症状的分别有32例[25.6%(32/125)]、8例[32.0%(8/25)]。早期发热体温,急性组以高热最常见[41.2%(47/114)];在两组关节疼痛患者中,膝关节痛最常见[50.0%(36/72)、60.0%(12/20)]。急性组出现骨骼肌肉疼痛比例高于慢性组(χ 2 = 4.57, P = 0.033),而慢性组出现乏力和关节疼痛比例均高于急性组(χ 2 = 4.49、4.41, P均< 0.05)。布病患者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占57.3%(86/150),急性组占49.3%(74/150),慢性组占8.0%(12/150),其中感冒最常见,占38.0%(57/150)。急性组血培养阳性者比例(38.4%,48/125)明显高于慢性组(16.0%,4/25, χ 2 = 4.62, P = 0.038)。与对照组比较,急、慢性组的单核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急性组与慢性组比较,CRP、LDH均较高( P均< 0.01)。 结论:黑龙江省未成年人急、慢性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存在一定的差异,单核细胞、红细胞系、转氨酶、TP、ALB、心肌酶会发生显著变化,需定期监测并予以一定的保护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黑龙江省5所高校医学生劳动素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5所高校医学生劳动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黑龙江省5所高校1 146名全日制在读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劳动素养量表、劳动教育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相关数据。结果:医学生劳动素养评分为(66.36±11.94)分。医学生劳动教育总分为(115.15±19.62)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评分分别为(41.24±7.79)分、(24.29±4.76)分、(26.04±4.79)分、(23.58±4.51)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校教育( b=0.224, P<0.001)、家庭教育( b=0.116, P=0.002)、社会教育( b=0.185, P<0.001)及自我教育( b=0.269, P<0.001)评分越高的医学生劳动素养水平越高;与普通医学生相比,医学生党员( b=0.042, P=0.047)的劳动素养水平更高。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及是否中共党员5个变量共可以解释医学生劳动素养变异的53.1%。 结论:黑龙江省医学生劳动素养总体处于较高水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及自我教育、是否中共党员是医学生劳动素养评分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形成性评价在本科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实施现状与提升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形成性评价在本科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实施现状,提出提升策略,为改进学生学习和调整教师教学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采用自制本科临床医学教育形成性评价现状调查问卷,对黑龙江省3所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417名临床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临床教师对形成性评价总体认知情况良好;形成性评价实施现状总体评分为(3.73±0.28)分,各维度的评分从高到低分别是评价内容(3.98±0.64)分、评价反馈(3.97±0.55)分、评价主体(3.49±0.86)分、评价方式(3.48±0.76)分;形成性评价效果整体评分为(3.74±0.04)分。结论:本科临床医学教育形成性评价整体实施现状良好,但存在临床教师对形成性评价理解不到位、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不够多元化等问题,建议从遵循形成性评价理念、多元方法并举、多维主体参与等方面加以改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