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种间接粘接方法转移托槽的准确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间接粘接技术中使用不同转移托盘转移托槽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患者28例,分为A、B、C三组,分别使用3D打印托盘、双层压膜塑料托盘、双层硅橡胶托盘粘接托槽。A组口内扫描获取工作模型,使用软件定位托槽,再导出数字化模型,作为该组托槽转移前的数字化模型。B组和C组在工作石膏模型上定位托槽,使用口内扫描仪扫描,获取B组和C组托槽转移前的数字化模型。A、B、C组制作相应的转移托盘,将托槽粘接至患者口内后对患者口内扫描,获取三组托槽实际粘接的数字化模型。使用Geomagic软件测量转移前后的数字化模型,获取使用不同托盘时,托槽粘接的实际位置距离预设在近远中方向、龈 方向、颊舌方向上的线距误差,超过0.5 mm的托槽转移线距误差定义为严重误差。 结果:近远中向上B组与A组间、C组与A组间严重误差发生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龈 向上3组组间的严重误差发生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颊舌向上3组组间的严重误差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1)3D打印托盘转移托槽时严重误差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双层硅橡胶托盘与双层压膜塑料托盘。(2)双层硅橡胶托盘粘接托槽时严重误差的发生率最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数字化间接粘接技术在矫治恒牙牙颌畸形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探究数字化间接粘接技术在矫治恒牙牙颌畸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笔者医院就诊的184例恒牙牙颌畸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矫治方法,观察组使用数字化间接粘接技术矫治.比较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矫正效果、美观效果,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两组的咀嚼功能(咬合力、咀嚼效率)、牙周健康[菌斑软垢指数(Debris index,DI)、牙石指数(Calculus index,C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牙齿排列情况、边缘嵴高、咬合关系、邻接关系、牙根平行度异常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牙排整齐、后牙咬合力、前牙覆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咬合力、咀嚼效率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I、CI、PLI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恒牙牙颌畸形患者,在矫治中应用数字化间接粘接技术可兼顾口腔功能及美观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数字化间接粘接技术在正畸托槽定位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5/11
正畸托槽的定位直接影响着矫治结束时牙齿的位置和矫治的最终效果,尤其是现在直丝弓矫治技术盛行,托槽位置的精确定位显得尤为重要.传统间接粘接技术因材料学等因素的限制,在粘接准确性、制作流程上相比与直接粘接无明显优势,所以临床应用有限.随着当今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由三维打印技术获得的间接粘接转移托盘使间接粘接技术得到了优化和完善.该文将围绕数字化定位间接粘接技术作一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3D打印在口腔正畸领域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3D打印技术契合了口腔正畸个性化强、精度高和器械结构复杂的需求,近年来受到高度关注并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概括介绍口腔正畸常用 3D打印技术的基础上,就其近年来在口腔正畸的应用及相关问题研究的进展作了综述.牙颌模型、微型种植体导板、咬合板、下颌前伸类口腔矫治器和扩弓装置已可通过数字化流程结合 3D打印进行制作,并展现出独有的显著优势,新材料的问世使得 3D打印热塑性矫治器正成为可能.然而,3D打印间接粘接托盘口内放置托槽的准确性还需更多临床研究进行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正畸数字化间接粘接技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研究一种正畸数字化间接粘接技术,提高制作间接粘接导板的效率和正畸托槽定位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2021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口腔科接受唇侧固定正畸治疗的错合畸形患者36例,使用口内扫描仪得到数字化模型,应用数字化设计软件定位每颗托槽的位置,并设计托槽间接粘接导板.托槽粘接后再次使用口内扫描仪扫描患者口内托槽的实际位置,与计算机模拟排牙定位的位置进行重叠对比.结果 所有牙位托槽设计位置和实际粘接位置的线距测量值为0.025~0.130mm,全部小于检验值0.20mm,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正畸数字化软件模拟定位的托槽位置与口内间接粘接的实际位置具有一致性,本研究设计的数字化间接粘接技术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个性化矫治器在正畸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个性化矫治器自问世以来已有20余年,其设计理念是以矫治目标位为导向,通过一系列数字化技术辅助设计与生产,越来越为大众所认知与接受.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个性化矫治器主要有个性化舌侧矫治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和个性化唇侧矫治器3种类型,因其在正畸方面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逐渐成为正畸治疗的主流矫治工具,但对其在临床治疗中的选择还有诸多疑虑.本文就3种个性化矫治器发展历程、设计原理与特点作一综述.文献复习结果表明,CAD/CAM与CBCT为个性化矫治器提供硬件基础保障,使个性化矫治过程更加简便,个性化矫治也对正畸医生提出更高要求.本文拟为临床选择和使用个性化矫治器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正畸间接粘接技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托槽的精确定位是获得理想正畸矫治效果的必要条件.传统的托槽粘接技术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操作时间长与精确性差等.而间接粘接技术则是通过口内印模或扫描获取模型,在模型上精确定位和粘接托槽,再通过转移托盘将托槽准确粘接到口内牙冠上.本文将从间接粘接技术的转移托盘和粘接剂的研究进展、数字化技术在间接粘接中的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与间接粘接等方面对正畸间接粘接技术进行综述.文献复习结果表明,间接粘接技术定位托槽准确,操作简单,患者舒适度高,且可显著提高临床效率;光固化粘接剂是间接粘接技术的理想粘接剂.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间接粘接技术将能够越来越准确地定位托槽,从而实现牙齿的"数字化精准移动".隐形矫治器附件的粘接技术本质上是一种间接粘接技术,它需要间接粘接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高度契合,通过电脑设计需要的附件来进行可视化的牙齿移动,并利用间接粘接技术准确粘接附件,最终让牙齿实现预期的移动.间接粘接技术将随着数字化技术和隐形矫治技术的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数字化间接粘接技术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数字化间接粘接法应用于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者40例,获得患者数字化三维牙列模型,并将数字化的托槽在计算机上进行三维定位,进行数字化排牙实验,评估托槽位置,再根据定位结果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出双层转移托盘,通过转移托盘将托槽转移至患者口中.按照分组标准,对照组使用直接粘接,实验组使用数字化间接粘接,比较治疗后后牙区边缘嵴高度差、托槽粘接的准确度,同时测量数字化间接粘接的托槽脱落率. 结果:①对照组右侧边缘嵴高度差为(0.424±0.555)mm,左侧边缘嵴高度差为(0.454±0.556) mm;实验组右侧边缘嵴高度差为(0.186±0.307)mm,左侧边缘嵴高度差为(0.151±0.235) mm,对照组较实验组后牙区同侧边缘嵴高度差更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直接粘接和数字化间接牙根平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数字化间接粘接牙根平行度测量值均小于直接粘接;③数字化间接粘接的托槽脱落率为6.06%,直接粘接的托槽脱落率为5.02%,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与直接粘接相比,数字化间接粘接的后牙区边缘嵴高度差较小,粘接准确性提高;②数字化间接粘接的托槽脱落率与直接粘接无差异,粘接准确性较高,可应用于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唇侧间接粘接技术进展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正畸固定矫治中,托槽粘接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为了提高托槽粘接的准确性,减少椅旁操作时间,Silverman等于1972年提出间接粘接的概念[1],在近四五十年,间接粘接技术不断发展,数字化排牙和3D打印技术的出现又为间接粘接提供了技术支撑.与直接粘接相比,间接粘接技术是在石膏模型上或者计算机三维模型上进行托槽定位,再将该位置转移到牙齿上进行粘接,这样在提高了精确性的前提下,还可以缩短医师的临床操作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间接粘接技术中工作模型的不同获得方法对托槽转移精确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间接粘接中不同制作方法所获得不同复制精确度的工作模型对托槽转移精确度的影响.方法:在以藻酸盐、硅橡胶作为印模材料,超硬石膏作为模型材料制取出的工作模型以及通过3D口内扫描、3D打印制作出的工作模型上粘接托槽,分别测量托槽中心点到牙面上各个标志点的线距,制作转移托盘;将托槽转移到原始模型上,测量托槽转移后到牙面上各个标志点的线距.结果:各组个别牙位托槽转移前后的位置均发生变化(P<0.05),其中藻酸盐印模组发生托槽位置变化的牙位数最多.但所有牙位托槽转移前后的测量差值均在0.50 mm以内,均不会对最终临床治疗效果产生影响.结论:藻酸盐印模材料与硅橡胶印模材料或者3D数字化技术,均能满足临床上间接粘接技术对于工作模型精确度的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