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居民膳食构成对氟骨症患病情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居民膳食构成与氟骨症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氟骨症患者(病例组)与未患病居民(对照组)的膳食构成差别。2019年8月,以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为调查现场,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年龄≥18岁当地居民,并以面对面访谈的方式展开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及各类食物进食频次等;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食物进食频次与氟骨症的关系。利用便携式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拍摄前臂和小腿X线片,结合临床体征,根据《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T 192-2008)进行氟骨症判定。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061例研究对象,病例组376例、对照组685例。病例组患者年龄构成(≤60、> 60岁:162、214例)与对照组(≤60、> 60岁:423、261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34.52, P < 0.001),性别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 1.37, P = 0.251)。病例组患者食用肉类、蛋类频次> 1次/周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χ 2 = 8.06、5.46,均 P < 0.05),食用奶类频次> 1次/周的比例高于对照组(χ 2 = 4.01, P = 0.046),食用海鲜类频次≥1次/周的比例低于对照组(χ 2 = 4.16, P = 0.04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性别、尿氟后,食用肉类、蛋类或奶类频次> 1次/周以及食用海鲜类频次≥1次/周均与氟骨症患病风险无关(均 P > 0.05);但在≤60岁群体中,食用蛋类频次> 1次/周与氟骨症患病风险相关[比值比( OR) = 0.59,95%置信区间( CI):0.39,0.88]。 结论:肉类、蛋类、奶类和海鲜类食物进食频次在氟骨症患者和对照人群之间存在差异;在≤60岁群体中,食用蛋类频次> 1次/周可能会降低氟骨症患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两种摄影模式下的乳腺X射线摄影的剂量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对比分析数字乳腺X射线断层融合成像和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摄影两种模式下乳腺X射线摄影剂量比较,以及平均腺体剂量与乳腺密度、压迫厚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数字乳腺X射线断层融合成像(DBT)的乳腺疾病患者以及同时期在本院行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摄影(FFDM)的体检人群的乳腺X射线摄影资料,记录压迫厚度、压迫力度及平均腺体剂量(AGD),由两名从事乳腺影像诊断的高年资医师依照2013年ACR BI-RADS MAMMOGRAPHY对乳腺腺体密度进行分型,分为a(腺体组织<25%)、b(腺体组织约25%~50%)、c(腺体组织约50%~75%)、d(腺体组织>75%)4型,分析在FFDM、DBT模式下,不同腺体密度、不同压迫厚度与AGD的关系。结果:无论是FFDM还是DBT模式,随着乳腺腺体密度增加AGD逐渐增加,AGD a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电焊作业对听力损失和呼吸系统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调查电焊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状况,探讨电焊作业对听力损失和呼吸系统损伤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8至12月,采用整群抽样选取广州市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焊装车间636名电焊作业工人为电焊组,以该厂单纯噪声暴露的发动机车间和总装车间757名装配工人为装配组。对焊接岗位和装配岗位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对研究对象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比较分析两组工人职业健康状况及听力损失与呼吸系统异常随工龄的变化趋势。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电焊工人听力损失与呼吸系统异常的关联性。结果:焊接岗位电焊烟尘和锰及其化合物超标率均为9.68%(3/31),其噪声暴露强度[(85.36±2.68)dB(A)]及超标率[48.39%(15/31)]与装配岗位[(84.86±3.28)dB(A)和43.24%(16/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电焊组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数字化X射线摄影(DR)胸片异常检出率、谷丙转氨酶异常检出率、谷草转氨酶异常检出率、白细胞计数异常检出率均高于装配组( P<0.05)。电焊组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DR胸片异常检出率和肺通气功能异常检出率以及装配组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均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升高( P<0.05);工龄≥9年电焊组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和DR胸片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同工龄段装配组作业工人( 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通气功能异常和DR胸片异常是电焊工人发生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 OR=10.83,95% CI:7.31~16.06; OR=16.59,95% CI:5.72~48.10; P<0.05)。 结论:电焊作业工人听力损失和呼吸系统损伤问题突出,且异常检出率均随工龄的增加而升高。电焊作业工人听力损失与肺通气功能异常和DR胸片异常相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低剂量DBT和FFDM在早期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低剂量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射线成像(DBT)和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摄影(FFDM)在早期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以乳腺肿块、乳腺胀痛为主要表现的246例女性患者,年龄(47.3±6.2)岁,范围28~65岁,均进行常规FFDM及低剂量DBT检查,并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活检。将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FFDM单独检查、低剂量DBT单独检查及二者联合筛查早期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分析比较FFDM单独检查、低剂量DBT单独检查及二者联合检查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腺体剂量和检查时间。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不同检查方法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 结果:纳入研究的246例患者中,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早期乳腺癌192例、乳腺良性病变54例;经FFDM单独检查诊断为早期乳腺癌154例、乳腺良性病变92例;经低剂量DBT单独检查诊断为早期乳腺癌169例、乳腺良性病变77例;经FFDM联合低剂量DBT诊断为早期乳腺癌177例、乳腺良性病变69例。低剂量DBT单独检查诊断早期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FFDM单独检查(86.98%对75.00%、96.30%对81.48%、89.02%对76.42%、98.82%对93.51%、67.53%对47.8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6.000~13.677,均 P<0.05);FFDM联合低剂量DBT诊断早期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FFDM单独检查(90.63%对75.00%、94.44%对81.48%、91.46%对76.42%、98.31%对93.51%、73.91%对47.8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285~20.644,均 P<0.05);与FFDM联合低剂量DBT相比,低剂量DBT单独检查诊断早期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159~1.283,均 P>0.05)。FFDM单独检查、低剂量DBT单独检查及FFDM联合低剂量DBT诊断早期乳腺癌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0.655、0.722、0.792)。FFDM单独检查[(1.03±0.18)mGy]、低剂量DBT单独检查[(1.04±0.19)mGy]及二者联合检查的腺体剂量[(1.06±0.21)mGy]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529, P>0.05),FFDM单独检查时间[(6.25±0.52)min]与低剂量DBT单独检查时间[(6.33±0.57)min]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626, P>0.05)。 结论:相较于FFDM,低剂量DBT在早期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更高,且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良好,可作为临床对早期乳腺癌进行筛查的重要检查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人工智能在尘肺病数字胸片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尘肺病是目前我国负担最重的职业病,其诊断主要依靠人工阅读X射线高千伏或数字化摄影胸片,存在效率低、主观性强、对临界病变无法准确判断等问题。随着机器辅助诊断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诊断技术高效、客观、量化等特点恰好解决上述缺点。本文对目前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尘肺病数字胸片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结合常规人工读片局限性,以阐明人工智能技术在尘肺病数字胸片诊断中的应用前景,为未来该领域研究提供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湖南省综合医院关于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筛查的问卷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对湖南省不同等级的综合公立医院结核筛查相关检验检查开展情况及医院内直接参与糖尿病诊疗的医生对“在糖尿病患者人群中筛查结核病的意识及实践情况”进行调查,为符合我国国情的结核病-糖尿病联合防治活动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结核病相关指南内容自行设计医院情况调查表和医生问卷表。采用分层抽样抽取湖南省公立综合三级医院14所、二级医院13所、一级及乡镇医院16所参与调查,邀请所抽取医院内所有直接参与糖尿病诊疗的医生参加现场医生知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形式为匿名,当场交卷,不得查阅书刊和互相讨论。研究运用 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各级医院间的结核筛查检验检查普及率通过χ2检验比较,采用logistrc回归分析影响医生筛查意识的相关因素,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各级医院结核筛查相关检验检查开展情况:数字化X射线摄影胸片、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痰涂片抗酸染色、痰分枝杆菌培养、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医院总普及率分别为90.7%(39/43)、72.1%(31/43)、55.8%(24/43)、34.9%(15/43)、27.9%(12/43),在三级、二级、一级及乡镇医院各自的普及率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62.5%(173/277)的医生具有首诊主动筛查意识,多因素分析发现“职称、工作年限”是主要影响因素;173名医生具有定期筛查意识,多因素分析发现“学历、接诊患者数目”是主要影响因素。(3)在实际临床中接诊糖尿病患者时,197名医生选择了“视情况定(患者有疑似症状或者相关检查结果怀疑结核时筛查)”,医生认为糖尿病患者没接受结核筛查的可能原因是“患者拒绝”行相关检验检查(76.5%,212/277)、“患者无相关主诉症状,没必要进行结核病筛查”(46.9%,130/277)、“本医疗机构尚未开展相关检验检查”(35.7%,99/277)。 结论:尽管直接参与糖尿病诊疗的医生们对于结核病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医生的主动筛查意识比较强,但实际临床工作中的主动筛查率非常低,可能与医生没有相关指南指导及约束、患者沟通及动员不到位、医疗机构没有开展相应检验检查等多重因素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不同附加滤过的腹部数字X射线摄影图像质量的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附加滤过对腹部数字化X射线摄影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10例行腹部X射线摄影的患者病例资料。采用自动曝光控制(AEC)技术,用获得相同mAs时的对应厚度(18 cm)的有机玻璃作为模拟腹部的衰减体。将CDRAD 2.0模体和17块10 mm厚的PMMA板(总厚度18 cm)置于检查床上,附加滤过分别选择无附加滤过、2 mmAl、0.1 mmCu+1 mmAl、0.1 mmCu+2 mmAl,电离室等级分别选择-2、-1、0、1、2时进行曝光,采集图像并使用CDRAD 2.0模体软件进行分析,得到影像质量因子(IQF inv)。根据不同附加滤过将影像质量因子分组,测量每次曝光时模体表面的入射空气比释动能,使用PCXMC软件估算器官剂量和有效剂量,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无附加滤过、2 mmAl、0.1 mmCu+1 mmAl、0.1 mmCu+2 mmAl的皮肤入射剂量分别为(0.546 1±0.200 8)、(0.376 2±0.133 8)、(0.285 3±0.100 1)和(0.289 9±0.099 2) mGy,有效剂量估算值分别为(79.63±29.24)×10 -3、(71.05±25.56)×10 -3、(63.58±22.18)×10 -3和(67.64±23.11)×10 -3mSv,性腺器官剂量分别为(0.058 1±0.020 8)、(0.050 0±0.018 0)、(0.044 8± 0.015 6)和(0.047 7±0.016 3) mGy,IQF inv值分别为4.70±0.61、4.80±0.84、4.60±0.55和4.60±0.60。在不同附加滤过下,有效剂量与皮肤入射剂量呈线性相关,表面入射剂量增加则有效剂量增加,0.1 mmCu+1 mmAl附加滤过时剂量最低,组间IQF in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腹部X射线摄影最适宜的附加滤过为0.1 mmCu+1 mmAl,此时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辐射剂量得到合理降低,达到了摄影参数最优化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设备质量控制检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广州市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设备(DR)的质量控制情况,探讨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为监管部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WS 521-2017、WS76-2017的方法要求,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广州市40家各级医疗机构共54台DR设备进行状态检测。结果:三级医疗机构的合格率高于一级、二级,其中三级与一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28, P<0.05)。中心六城区(越秀、荔湾、天河、番禺、海珠、白云)的合格率高于非中心六城区(黄埔、南沙、增城、花都、从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73, P<0.05)。进口设备合格率高于国产设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43, P<0.05),进口设备能获取预处理影像的占比高于国产设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51, P<0.05)。通用检测项目的有用线束垂直度偏离、光野与照射野四边偏离合格率分别为96.3%、88.9%,专用检测项目的测距误差、极限空间分辨力、低对比度细节的合格率分别为94.3%、92.6%、98.2%,其余检测项目为100%。暗噪声、探测器剂量指示(DDI)、极限空间分辨力、低对比度细节、自动曝光控制(AEC)灵敏度、AEC管电压变化一致性等项目的基线值建立率分别为86.1%、86.1%、85.2%、79.6%、85.4%、85.4%。 结论:广州市应加强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根据标准要求进一步规范专用检测项目的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患者双下肢X射线一次性曝光中性腺受照剂量测量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双下肢数字化X射线摄影中患者性腺的体表摄入剂量(ESD)与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等生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一次性曝光全幅长板成像的辐射剂量在临床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双下肢负重位患者300例,其中男性129例,女性171例.收集双下肢正位和正侧位扫描的患者,摄片时分别在患者的两侧性腺部位设置(TLD)探测器,曝光后使用RGD-3B型热释光剂量仪对其测读,得出相应的剂量值并分析.结果:全副长板成人模式的3次曝光剂量(正位+双侧位)为(1281±202)μGy,是单次曝光剂量(429±99)μGy的3倍左右,3次曝光的剂量(正位+双侧位)显著低于国际规定的辐射剂量;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只有身高和体重是性腺辐射剂量的影响因素,而与性别和年龄无关.在儿童扫描参数下,身高<160cm的ESD剂量为(359±27)μGy,身高>160cm的ESD剂量为(627±155)μGy,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在成人模式下,身高和体重并不影响ESD剂量.结论:本研究表明单次曝光技术行负重位双下肢全长扫描时性腺的受照剂量与身高和体重有关.性腺所受剂量在安全范围内,一次曝光全副长板的辐射剂量在临床实践中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联影uDR588i型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常见故障维修3例
编辑人员丨2024/8/17
阐述了数字X射线摄影系统在影像诊断中的重要性,介绍了联影uDR588i型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3例典型电路故障,分析了故障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具体的故障排除方法和保养建议,为医学工程人员维修类似故障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