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焊作业人员眼部损害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调查电焊作业人员眼部损害的发生情况。方法: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采用问卷调查和眼科检查方法,以参加体检的电焊作业人员46人92眼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参加体检的不接触电焊的其他工人45人90眼作为对照组,对其眼部损害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作业人员眼部损害的发生率以结膜炎(50.00%,46/92)、角膜知觉减退(33.70%,31/92)、黄斑改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诊断阳性(27.17%,25/92)较高;观察组作业人员眼部损害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5);观察组工龄≥10年作业人员眼部损害的发生率均高于工龄<10年作业人员( P<0. 05)。观察组作业人员晶状体混浊的部位依次为前囊膜(56.25%,9/16)、后囊膜(37.50%,6/16)和赤道部(6.25%,1/16);黄斑改变OCT图像依次表现为黄斑区的视细胞内外节连接部分(IS/OS)局部微小缺损或断裂(100%,25/25)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局部微小断裂或缺损(52%,13/25)。 结论:电焊弧光能引起作业人员结膜炎、角膜知觉减退等眼部多种损害,应重视角膜知觉及OCT检查,便于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五种方法在电焊烟尘接触工人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运用五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对电焊烟尘作业岗位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比较各种方法在对电焊烟尘健康风险评估中的优缺点及适用性。方法:于2020年3月,采用国际采矿和金属委员会(ICMM)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MES法和GBZ/T 298-2017《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中定性法与综合指数法对天津市四家生产企业电焊烟尘接触岗位进行风险评估。通过风险比值( RR)对不同方法评估结果进行标准化。 结果:经过标准化后,ICMM风险矩阵法和MES法评估企业1、2、4为可忽略风险,企业3为中等风险,ICMM定量法评估各企业结果为可忽略风险、低风险、极高风险和低风险;导则定性法评估各企业结果均为可忽略风险,导则综合指数法评估各企业结果均为中风险。结论:五种方法均适用于对电焊烟尘接触岗位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但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应结合定性与半定量评估结果综合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定组研究的电焊烟尘对工人肺功能短期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初步探索电焊作业环境中电焊烟尘对工人肺功能的短期影响,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于2020年10月,采用定组研究方法,在工作当日前后对研究对象肺功能进行重复测量。以配对 t检验对班前班后的肺功能进行比较,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肺功能短期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纳入36名男性电焊工人,平均年龄(30.72±5.21)岁,平均工龄(4.36±2.17)年,平均电焊烟尘浓度(1.27±0.49)mg/m 3。班后工人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最大呼气流量(PEF)较班前明显下降( t=19.52、48.13、62.03, P<0.05)。在调整了工人的年龄、BMI和工龄后,FVC%、FEV1%随电焊烟尘浓度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β=-1.02,95% CI:-1.54~-0.52; β=-1.56,95% CI:-1.95~-1.16; P<0.01),即作业环境电焊烟尘每升高1 mg/m 3,与基线值相比,FVC下降1.02%,FEV1下降1.56%。 结论:短期接触电焊作业场所电焊烟尘可导致工人肺功能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电弧光致双眼黄斑区不同程度损伤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者,男,22岁,从事电焊工作1年余,防护欠规范,偶有不戴防护镜作业史,否认观看日食,高强度户外阳光暴露,激光笔使用等相关危险因素暴露史。因双眼遮挡感明显,视力下降,2021年8月27日于青岛市市立医院眼科中心就诊,自述1个月前工作时焊接物体后发现双眼眼前视物遮挡感,略有视物变形,眼红及眼痛,无视物重影,无闪光感,自述右眼视力下降明显,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右眼远视力0.1,左眼远视力0.8,双眼矫正无助;右眼眼压12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12 mmHg。双眼眼睑无肿胀,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适中,房水清,瞳孔圆,直径约2.5 mm,对光反应存在,晶状体透明。小瞳孔下双眼底视盘边界清,色淡红,杯盘比约0.2,双眼黄斑中心凹反射未见,黄斑区可见色素紊乱(见图1)。双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示右眼黄斑中心凹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光带局部断裂,断裂直径533 μm,视网膜色素上皮不同程度隆起,见累积视网膜全层的圆柱状高反射病灶,视网膜色素上皮隆起度约185 μm,突破锥杆细胞层,外界膜进入神经上皮层(见图2)。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示双眼黄斑中心凹处可见透见荧光,且荧光同步减弱(见图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某制冷设备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调查某制冷设备生产企业工作场所电焊岗位噪声和紫外辐射的分布及强度,了解焊接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为该类型岗位的职业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5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16至2018年某制冷成套设备生产企业的压力容器车间和机组总装车间中电焊作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共576人。对其进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危害因素测量,对测量数据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压力容器车间个体8 h等效声级(L EX,8h)超标率为82.2%(37/45),与机组总装车间比较,压力容器车间焊接工人的个体L EX,8h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43, P<0.05);压力容器车间和机组总装车间焊接作业人员罩内眼部有效辐照度超标率分别为33.3%(4/12)、25.0%(3/12),罩内面部紫外辐射测量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与机组总装车间工人比较,压力容器车间工人噪声聋检出率1.5%(5/336)和听力损失者检出率20.5%(69/336)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压力容器车间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趋势=22.42, P<0.01);与机组总装车间比较,压力容器车间工人晶体浑浊、角膜云翳、听力损失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9.45、14.80、55.99, P<0.01)。 结论:焊接岗位工人接触噪声和紫外辐射危害容易被忽视,企业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采取综合保障措施,保护电焊人群身体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18年济宁市重点职业病监测及职业人群健康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2018年济宁市职业人群的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检查情况,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1月,收集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济宁市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网报系统资料,收集用人单位2 167家,以及在岗期间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作业工人37 295人。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和职业健康检查等内容,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χ 2检验。 结果:作业工人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噪声(56.34%,39 935/70 883)、煤尘(15.65%,11 095/70 883)、电焊烟尘(10.25%,7 262/70 883)、矽尘(5.61%,3 975/70 883)。煤尘(煤矽尘)作业工人肺功能检查异常率为14.87%(461/3 100),不同工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噪声作业人员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检查异常率为4.56%(1 492/32 731),不同工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018年报告的重点职业病主要有煤工尘肺24例,占38.71%(24/62);矽肺21例,占33.87%(21/62);噪声聋、布鲁氏菌病各8例,分别占12.90%(8/62)。 结论:应加强济宁市存在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的监管,制定分类监督管理办法,保护工人职业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金属加工业作业工人噪声接触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调查金属加工业作业工人非稳态噪声和稳态噪声接触情况,为金属加工业噪声危害的治理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于2017年10至12月调查浙江省3家金属加工业作业工人737人的噪声接触状况。使用问卷收集工人一般人口学信息、职业史等,采用个体噪声仪记录噪声,计算噪声接触水平(8 h等效连续A声级,L Aeq,8 h)和峰度。 结果:金属加工业噪声接触工人以年龄18~40岁(527人,71.51%)、男性(570人,77.34%)和初中学历(416人,56.45%)为主。工人接触噪声L Aeq,8 h超过85 dB(A)572人(77.61%),接触非稳态噪声(峰度≥4)558人(75.71%),8年以下工龄634人(86.02%)。调查的30个工种中,噪声超标率为100%的工种分别为宁波某儿童车制造厂的冲压工、电焊工和其他工种,宁波某汽车零配件制造厂的操作工、倒角工、攻牙工、滚丝工;非稳态噪声接触率为100%的工种分别为宁波某儿童车制造厂的打磨工,温州某汽车制动器制造厂的装配工、总装作业员和其他,以及宁波某汽车零配件制造厂的抛光工。 结论:金属加工业作业工人接触的噪声超标率高,且非稳态噪声接触率也高,需采取隔声降噪工程控制、加强个体防护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防控噪声危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电焊作业对听力损失和呼吸系统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调查电焊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状况,探讨电焊作业对听力损失和呼吸系统损伤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8至12月,采用整群抽样选取广州市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焊装车间636名电焊作业工人为电焊组,以该厂单纯噪声暴露的发动机车间和总装车间757名装配工人为装配组。对焊接岗位和装配岗位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对研究对象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比较分析两组工人职业健康状况及听力损失与呼吸系统异常随工龄的变化趋势。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电焊工人听力损失与呼吸系统异常的关联性。结果:焊接岗位电焊烟尘和锰及其化合物超标率均为9.68%(3/31),其噪声暴露强度[(85.36±2.68)dB(A)]及超标率[48.39%(15/31)]与装配岗位[(84.86±3.28)dB(A)和43.24%(16/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电焊组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数字化X射线摄影(DR)胸片异常检出率、谷丙转氨酶异常检出率、谷草转氨酶异常检出率、白细胞计数异常检出率均高于装配组( P<0.05)。电焊组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DR胸片异常检出率和肺通气功能异常检出率以及装配组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均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升高( P<0.05);工龄≥9年电焊组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和DR胸片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同工龄段装配组作业工人( 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通气功能异常和DR胸片异常是电焊工人发生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 OR=10.83,95% CI:7.31~16.06; OR=16.59,95% CI:5.72~48.10; P<0.05)。 结论:电焊作业工人听力损失和呼吸系统损伤问题突出,且异常检出率均随工龄的增加而升高。电焊作业工人听力损失与肺通气功能异常和DR胸片异常相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电焊烟尘职业健康监护现状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焊接作业广泛存在于制造业生产过程中,涉及职业人群数量众多,是我国工伤和职业病发生的重点行业。针对不同焊接工艺、焊接材料,职业健康监护的内容和侧重点不同。当前焊接作业的职业健康检查项目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暴露一致性较差且主要集中在疾病发展阶段,不能及时反映电焊烟尘暴露所导致的机体早期健康损害,而电焊烟尘生物标志物的出现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因此,描述电焊烟尘职业健康监护现状,并综述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对电焊烟尘所致疾病的早期预防和职业健康监护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18年广州市重点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2018年广州市重点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为职业卫生监管和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年1月,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以《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和广州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汇总上报数据为资料来源,收集2018年1~12月广州市11个行政区28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报告的2 733家用人单位,以及其接触重点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97 688人的职业健康检查数据作为调查对象,分析重点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矽尘、电焊烟尘、苯、铅、1,2-二氯乙烷、正己烷、噪声、高温和手传振动)作业劳动者在岗期间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的检出情况。结果:共检出疑似职业病128例,其中疑似职业性矽肺3例、疑似电焊工尘肺8例、疑似其他尘肺17例、疑似职业性苯中毒10例、疑似职业性铅中毒1例、疑似职业性噪声聋89例。共检出职业禁忌证2 061例,其中高温作业职业禁忌证550例、苯261例和噪声1 089例。结论:该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持续监测有害作业劳动者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状况,做好预防工作,切实加强劳动保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