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哮鸣音人工智能监测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喘息是临床常见的儿童呼吸道疾病表现之一。然而,因其体征波动变化,医师难以听诊时随时抓捕异常呼吸音,家长更无法识别,造成了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的较大困难。因此,一种可随时采集儿童呼吸音并进行分析判断的数字监测装置对患儿的家庭治疗和疾病诊治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数字监测装置的发展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为呼吸音听诊提供了客观依据,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率。现阶段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呼吸音听诊技术主要侧重于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包括了对声谱的图像处理和支持向量机等算法的应用。现就现阶段基于数字监测装置的呼吸音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及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风险评估理念的保温措施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研究基于风险评估理念的保温措施介入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22年 1 月至 2023 年 4 月共 60 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年龄 36~68 岁,其中子宫腺肌病 16 例,子宫肌瘤 44例,使用Excel表格生成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行医院手术室常规保温措施,研究组基于风险评估理念制定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保温措施,根据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相关影响因素,对患者进行低体温的相关风险因素评估,从而制定包括动态监测体温、维持手术室合适的温度、输液及冲洗液加温、加盖棉被、使用保温装置的等保温措施,并将该保温措施贯穿于患者围手术期的整个过程,从术前到术后进行全程的风险评估及干预.比较患者全子宫切除术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拔管时间、术后苏醒情况、术中体温变化、低体温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不同时间段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率.结果 使用基于风险评估理念的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保温措施后,患者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低体温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研究组手术后 1、6、12、2 h患者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基于风险评估理念的保温措施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基于风险理念的保温措施,不仅能降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低体温的发生率,且能减少患者手术中的出血及低体温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三维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中的早期应用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探讨三维经食道超声心动图(3D-TEE)在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TTVR)中的早期应用经验.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因重度三尖瓣反流且外科手术高危而行TTVR的患者15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0例.所有患者均在3D-TEE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在病变三尖瓣位置置入第一代LuX瓣膜.术后即刻应用3D-TEE评估手术效果,并与术前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5 例患者均在 3D-TEE引导下经右心房入路成功置入第一代LuX瓣膜.3D-TEE在术前可对三尖瓣结构、反流机制及反流程度行进一步评估.在手术过程中应用 3D-TEE均能较好地观察三尖瓣环、输送系统位置、轴向及人工瓣膜运动.对于人工瓣膜前瓣夹持件的显示略显不足,9 例可显示 1 枚夹持件,6 例可显示 2 枚夹持件,15 例患者室间隔锚定键均可显示.术后即刻 3D-TEE显示:人工瓣膜位置良好,三尖瓣反流程度较术前明显减少(P<0.001);三尖瓣峰值血流速度、三尖瓣跨瓣最大压差、三尖瓣平均血流速度、三尖瓣跨瓣平均压差、三尖瓣血流速度时间积分与术前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降低(P=0.021);无中量及以上瓣周漏发生.结论:在TTVR术中,3D-TEE可实时监测整个手术流程,并对于瓣叶夹持件的准确定位和室间隔锚定装置稳定性的评估有重要作用,可即刻评估术后疗效,是第一代LuX瓣膜介入术中不可或缺的影像学监测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质量控制检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数字化X射线成像系统的能量发生装置、X射线机曝光参数和影像采集装置的DR影像性能进行检测验收,研究DR的质量控制检测步骤与测算方法.方法:采用Piranha型X射线机多功能质量检测仪与PTW NORMI13型性能体模对DR进行千伏、曝光时间、半价层、空间分辨力、低对比度分辨力和可见灰度级等参数进行检测,检测完毕根据测算方法计算出检测结果.结果:①管电压准确性相对偏差为0.517%,重复性变异系数为0.134%;②曝光时间准确性相对偏差≥100 ms时为0.640%、<100 ms时为0.633%;③辐射输出重复性变异系数为0.292%,半价层为3.02 mm Al(80 kV),空间分辨力为3.4 lp/mm,低对比度分辨力为1.0%,可见灰度级为7个.根据国家卫生行业标准WS76-2017与WS521-2017该DR检测验收获得通过.结论:通过对DR的质量控制检测,可以客观的反映设备能量发生装置和影像采集装置的性能,从而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目标温度管理对脓毒性休克犬血流动力学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温度管理对脓毒性休克犬血流动力学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影响.方法 30只平均体质量20 kg 的健康杂种犬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常温非感染组(NTNS)和温度管理非感染组(TMNS)各5只、常温感染组(NTS)和温度管理感染组(TMS)各10只.NTS和TMS感染组麻醉后,经股静脉以0.5 mL/(kg·h)的速度注入大肠埃希菌(1×109CFU/mL)制作犬高动力循环脓毒性休克模型.NTS和TMS组制模后,利用低温恒温槽及血泵装置,对TMNS组及TMS组实施体外血液冷却至温度维持于(33 ± 1) ℃.经左侧股动脉置入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PiCCO)动脉热稀释导管,通过压力传导系统与PiCC连接,取0.5、24、48、72 h为观察时点,监测各组的全身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血管系统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 NTNS组与TMNS组:心率(HR)、收缩压(SBP)、心排血量(CO)、外周血管阻力(SVR)和左心室收缩力指数(dp/dtmax)在0.5 h时点和24~72 h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48、72 h各时点,NTS组和TMS组HR呈上升趋势,各时点TMS组低于NTS组;NTS组和TMS组SBP、SVR、dp/dtmax呈下降趋势,各时点TMS高于NTS组;NTS组和TMS组CO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各时点TMS组低于NTS组.两组上述指标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TNS、TMNS不同时点间H-FABP无变化;NTS和TMS组24、48、72 h的H-FABP呈上升趋势,各时点间TMS组H-FABP低于NTS组.结论 目标温度管理能改善脓毒性性休克犬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能降低H-FABP水平,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脏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种可穿戴式多参数心脏活动监测设备的设计
编辑人员丨2023/8/6
心电、心音和心冲击图分别从不同方面反映心脏的活动情况,本文设计了一种可同步采集这3种生理参数的可穿戴的设备.该设备以nRF52832蓝牙低功耗SoC为主控芯片,利用数字麦克风(MP34DB02)采集心音信号,利用ADS1191心电模拟前端采集心电信号,利用加速模块采集心冲击图.该装置大小为110 mm×34 mm×10 mm,重量为32 g,在人体合适的部位贴上两个心电电极片,把设备安装在心电电极扣上即可实现数据采集.设备采用蓝牙低功耗进行数据传输,功耗较低,配备75 mA的可充锂电池,可以记录20 h的数据.该设备体积小、使用方便,适用于家庭日常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尿流量监测装置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介绍了尿流量监测在临床上的应用及意义,阐述了尿流量监测的难点,分析了国内外尿流量人工监测和自动监测装置的研究现状、实现方式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尿流量监测装置不仅要监测准确、稳定、可靠,还要进一步实现小型化、降低成本,并且提高数字化及智能化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针对生物组织电阻抗测量的多路温度监测和控制装置设计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为校正温度对电阻抗测量实验结果的影响,设计一种多路温度监测和控制装置,使实验环境温度一致,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信性.方法:该装置由温度检测模块、放大模块、模拟选择模块、A/D转换模块、光电隔离模块、主控模块、温度控制模块组成.装置采用5路温度传感器,以STM32F103C6T6作为主控处理器,利用74HC4051模拟选择器,以PT7-25E2作为温度探头,信号放大后采用12位A/D转换器进行A/D转换,采用6N137光耦合器隔离数字信号处理与模拟信号处理部分;通过USB口将测温数据实时传递到上位机,上位机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存储及显示,分析数据并产生温度控制信号,利用继电器驱动加热器或制冷器,实现温度控制功能.结果:该装置可将实验温度精确控制在设定值±0.1℃范围内,具有可行性与稳定性.结论:该装置能较好地控制环境温度,为未来电阻抗测量提供了温度一致的实验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种非接触式呼吸暂停检测与远程监护装置的设计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设计一种非接触式呼吸暂停检测与远程监护装置.方法 系统硬件由生物雷达传感器、STM32单片机以及LoRa远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组成.使用生物雷达传感器对病人呼吸信号进行实时的无接触式采集,经过STM32单片机进行A/D转换为数字信号,最后经LoRa模块对人体呼吸信号进行实时的远距离无线传输,上位机将接收到的呼吸信号进行实时的处理并绘制为可视化的呼吸信号波形.结果 实现了人体呼吸信号的远距离实时检测及呼吸暂停判断,有效检测距离可达2 m以上,无线传输距离可达1 km以上.结论 本系统能够实现人体呼吸信号的远距离实时性监护以及呼吸暂停的初步判断,方便医护人员远距离实时的监测病人呼吸状况.本装置外形设计小巧、制作成本低、实时性与可靠性较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场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医用引流装置与系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在临床医疗中,针对患者引流监测与预警因其反应患者的实时状态而得到临床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首先指出当前医用引流技术所存在的弊端,结合实际临床应用,针对当前医用引流监测技术与医用引流设备进行了详细分析;其次,聚焦当前云医疗,智能医疗等数字智能医疗发展趋势,结合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与云数据处理技术,以期引起医疗界对引流监测实现全面智能化的重视,从而实现医用引流技术的临床推广和普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