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RAS理念下的多模式保温联合多感官促醒刺激对老年髋部骨折全麻手术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基于ERAS理念构建多模式保温联合多感官促醒刺激方案,探讨其对老年髋部骨折全麻手术患者的影响,旨在为优化围手术期护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3年9月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择期进行老年髋部骨折全麻手术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1例,采取传统保温措施和语言唤醒方案;观察组51例,采取以ERAS理念为指导的多模式保温联合多感官促醒刺激方案,比较2组体温、应激情况、麻醉苏醒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麻醉诱导后(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40min(T3)、手术结束时(T4)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T1~T4时刻的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5.21±1.09)min vs.(7.09±l.32)min]、意识恢复时间[(16.23±3.12)minvs.(25.90±4.77)min]以及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33.22±5.67)min vs.(50.09±8.23)min]均短于对照组(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9.80%vs.29.41%)低于对照组(x2=6.220,P=0.013).结论 ERAS理念下的多模式保温联合多感官促醒刺激可维持老年髋部骨折全麻手术患者术中体温稳定,缓解应激反应,提高麻醉苏醒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红松幼苗光合特性对低温和光照变化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提早萌发生长的红松幼苗极易遭受春季低温的危害,进而影响其更新.为探究春季极端低温对红松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从光合特性方面探讨了 一年生红松幼苗对不同低温(T1:10 ℃、T2:6 ℃、T3:2℃、T4:-2 ℃、T5:-6℃)和不同光照(L1:150 μmol·m-2·s-1、L2:750 μmol·m-2·s-1、L3:1500 μmol·m-2·s-1)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随温度降低,各光合指标基本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6℃和10℃时,红松幼苗的光合能力(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在中等光强(750 μmol·m-2·s-1)处理下显著高于低光强处理(150 μmol·m-2·s-1)和高光强处理(1500 μmol·m-2·s-1);(2)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 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均随胁迫温度的降低而显著降低,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则逐渐升高.在光照750 μmol·m-2·s-1下的PSⅡ光合系统受损最小,在温度低于2 ℃时以L3(1500 μmol·m-2·s-1)光强对PSⅡ光合系统的伤害最大;(3)低温胁迫下,低光和高光环境均加剧了红松幼苗光合系统的破坏程度,由气孔和非气孔限制因素共同造成了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且以高光下的损害降低最为严重.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遮荫保温、营造针阔混交林、抚育间伐等早期预防低温灾害的经营管理措施,旨在为红松幼苗的早期生长更新提供科学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序贯康复护理方案在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显微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3例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随机选取31例为对照组,急诊入院予常规处理后入手术室手术,术后采取常规护理;另32例为观察组,患者入院后迅速评估,从硬指标、软指标及骨折、血管损伤的临床表现快速判断,急诊经CTA准确判断动脉损伤部位、程度,围术期给予程序化镇静、镇痛方案,采取有效保温护理,保证肢体血运重建,恢复肢体功能。采用SPSS 21.0软件对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皮温、舒适度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Mean±SD)描述,采用 t检验,均为双侧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回顾调查发现对照组出现1例截肢,1例误诊,6例血管挛缩,经治疗后5例皮瓣成活,1例皮瓣坏死;观察组出现1例截肢,1例血管挛缩,治疗后皮瓣部分坏死,采取二期植皮,术后功能恢复良好。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疼痛评分,除30 d时疼痛分级指数(PRI)指标无意义外,其余指标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时点皮温比较、舒适度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31例患者术后发生寒战7例,血管痉挛8例;观察组32例患者均未发生寒战,血管痉挛2例。 结论:通过早期快速评估,CTA准确判断血管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快速、有效恢复肢体血运,围术期给予有效镇痛、保暖措施,预防肢体坏死,减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较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集束化保温措施预防烧伤患儿植皮术中低体温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集束化保温措施预防烧伤患儿植皮术中低体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烧伤植皮手术患儿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围术期行常规性保温护理,观察组在围术期采取集束化保温措施实施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术中低体温发生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方法:观察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手术医生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集束化保温措施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烧伤患儿植皮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有利于保障患儿生命体征稳定,提高手术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术中保温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体温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术中保温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体温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在舟山市妇幼保健院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为患者实施术中保温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体温情况、低体温发生率和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麻醉前、手术0.5 h、手术1 h、手术结束后0.5 h 4个时间点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对照组手术后0.5 h、手术后1 h、手术结束后0.5 h 3个时间点的体温分别是(36.07±0.73)℃、(35.43±0.79)℃、(35.08±1.32)℃,均低于对照组的(36.65±0.84)℃、(36.92±1.08)℃、(36.51±1.25)℃( t=3.33、7.13、5.03,均 P < 0.05)。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为4.00%(2/50),对照组低体温发生率为20.00%(10/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57, P < 0.05)。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高于术前( t对照组=16.13、22.60、22.87, t观察组=4.23、14.32、17.53,均 P < 0.05),且观察组的PT、APTT和TT均低于对照组( t=10.85、7.43、5.64,均 P < 0.05)。 结论:术中保温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体温恒定效果更好,患者体温波动小,低体温发生率低;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小,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集束化保温干预对急诊创伤患者自发性低体温发生情况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集束化保温干预对急诊创伤患者自发性低体温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诊创伤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1—12月收治的6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1—12月收治的5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干预及保温措施,观察组联合应用集束化保温干预。比较2组体温变化、凝血功能、自发性低体温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入急诊科时、入急诊科60 min体温分别为(36.41 ± 0.75)、(36.74 ± 0.65)℃,对照组分别为(35.42 ± 0.80)、(35.54 ± 0.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6.914、9.168, P<0.01);观察组入急诊科60 min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分别为(35.24 ± 2.25)、(13.56 ± 1.02)、(17.45 ± 1.52)s,对照组分别为(39.45 ± 3.42)、(15.12 ± 1.34)、(19.20 ± 1.23)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7.802、7.058、6093, P<0.01);观察组自发性低体温发生率、低体温持续时间分别为16.07%(9/56)、(7.32 ± 1.14)h,对照组分别为41.94%(26/62)、(18.42 ± 3.20)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9.432, t值为24.579, P<0.01);观察组寒战、感染、病死率分别为16.07%(9/56)、7.14%(4/56)、5.36%(3/56),对照组分别为51.61%(32/62)、24.19%(15/62)、17.74%(11/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16.393、6.322、4.316, P<0.05或0.01)。 结论:集束化保温干预有助于预防急诊创伤患者自发性低体温发生风险,拮抗凝血功能障碍,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主动充气保暖系统用于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主动充气保暖系统在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措施,观察组采用主动充气保暖系统,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术前鼻咽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手术开始60 min后和手术结束时鼻咽温度均高于对照组[(36.45±0.27)℃比(35.69±0.32)℃,(36.72±0.16)℃比(35.30±0.45)℃]( t=11.336、18.568,均 P<0.05)。两组术前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24 h和48 h cTnⅠ均低于对照组[(1.64±0.05)μg/L比(2.82±0.05)μg/L,(1.15±0.02)μg/L比(1.94±0.05)μg/L]( t=94.352、91.614,均 P<0.05);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位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均优于对照组[(13.16±2.58)s比(20.21±3.72)s,(13.54±1.36)s比(419.48±1.69)s,(33.25±4.21)s比(49.76±6.28)s,(2.32±0.27)g/L比(2.83±0.54)g/L]( t=9.725、17.100、13.654、5.275,均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13%(2/39),低于对照组的24.32%(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651, P<0.05)。 结论:主动充气保暖系统用于食管癌切除术中,可降低患者低体温和心肌损伤发生率,减轻手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为手术安全提供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综合保温护理对宫腔镜手术膨宫液致应激反应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综合保温护理对降低宫腔镜手术膨宫液致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实施宫腔镜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按照平行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保温措施,观察组40例予以综合保温措施,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高于术前( P<0.05),观察术前的NE、AD、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术后的AD、NE、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手术20 min、术毕的体温高于对照组,整体体温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术后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体温、寒战、苏醒延迟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综合保温护理用于宫腔镜手术中,可减少手术中膨宫液导致的应激反应、感染反应,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综合保温措施对体外循环先心病手术治疗患儿体温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综合保温措施对体外循环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治疗患儿体温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并行体外循环先心病手术治疗患儿1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随机分为两组,蓝色球作为对照组,红色球作为研究组,各85例。研究组患儿采用综合保温措施进行体温管理,对照组患儿围术期盖毛毯保暖,不采取任何保温措施。记录患儿围术期体温变化及术中出血量、术后苏醒时间、ICU入住时间,抽血采集手术前后凝血功能。结果:T0时刻两组患儿肛温与鼻温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T1~T2时刻研究组患儿肛温与鼻温均无明显变化,但对照组患儿肛温与鼻温均明显较T0时刻下降,且显著低于研究组;T4时刻两组患儿肛温与鼻温均回升恢复正常,但T4~T5时刻对照组患儿肛温与鼻温仍低于研究组。术后两组患儿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以及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均有不同程度上调,纤维蛋白原(Fb)明显下调,研究组患儿凝血指标上调或下调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术后苏醒时间及ICU入住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婴幼儿体外循环先心病手术中采用综合保温措施可有效维持患儿围术期体温恒定,避免低体温潜在发生风险,减轻低体温刺激所引起的机体不良反应,保证手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术中采用复合保温措施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体温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分析术中采用复合保温措施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体温及生理指标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苏州市吴江区第四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随机分为两组,蓝色球5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术中常规保温护理,红色球50例作为研究组,给予术中复合保温护理措施干预,记录患者入室时(T0)、气腹建立前10 min(T1)、气腹建立后10 min(T2),手术结束放气后5 min(T3),手术结束3 h(T4)鼻咽温度与心率、血压变化,并采集手术前、后肘静脉血进行凝血功能检查。结果:研究组患者采用复合保温措施,术中体温平稳无明显变化,但对照组患者在建立气腹后体温明显下降,均明显低于研究组。两组患者血压、心率自建立气腹后(T2)开始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心率、血压直至手术结束(T3)时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研究组T2~T4时刻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T3时刻血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变化幅度相对更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对照组FIB升高,TT、APTT、PT均延长;但研究组FIB、TT、APTT、PT水平均与术前无明显变化,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复合保温措施可有效维持患者术中体温及生理指标稳定性,避免低体温潜在发生风险、减轻低体温刺激所引起的机体不良反应,保证手术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