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OT训练系统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治疗痉挛型偏瘫患儿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数字OT训练系统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为改善偏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康复治疗的痉挛型偏瘫患儿60例,分为常规组(20例):采用作业治疗、生物反馈等常规康复治疗;MOTOmed组(20例):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联合治疗组(20例):在MOTOmed组基础上增加数字OT训练系统.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及手功能分级系统(MACS)进行评定.结果 三组治疗前后得分差值在FMFM量表D区、E区、AD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D、E、ADL=11.972、13.511、17.188,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联合治疗组分别与MO-TOmed 组(HD、E、ADL=2.954、2.784、3.803)、常规组(HD、E、ADL=3.037、3.470、3.331)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手功能分级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7.250,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联合治疗组分别与MOTOmed组、常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733,10.092,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配合数字OT训练系统及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能够明显提高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数字OT训练系统联合调神针刺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探讨数字OT训练系统联合调神针刺对脑梗死患者伴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共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参加常规认知功能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进行调神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数字OT训练系统辅助治疗,疗程均为8周.分别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改良巴氏指数量表(MB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血尿酸水平等对所有患者基线指标进行统计值评估.在治疗 8 周后再次评估,对组间参数的变化和组内参数的前后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 8 周后,两组患者的MoCA、MMSE和MBI评分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高(t=4.604、3.403、3.452,P<0.05);两组患者的HAD和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低(t=6.135、2.115,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尿酸水平增加(Z=3.071,P<0.05),而对照组则无明显的变化(Z=1.421,P>0.05).结论 数字OT训练系统联合调神针刺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确切,可提升认知及相关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平板认知训练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平板认知训练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两组均服用多奈哌齐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平板认知训练,平板认知训练采用数字OT评估与训练系统大屏幕平板.周一至周五每天训练1次,每次训练任务约半小时,共训练8w.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价患者ADL,分别在治疗前后由1名主治医师评定1次.结果 治疗前两组MMSE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平板认知训练可以改善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和AD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数字OT训练系统对痉挛型偏瘫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数字OT训练系统对痉挛型偏瘫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痉挛型偏瘫脑瘫儿童4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以及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与数字OT训练系统治疗.治疗前后采用采用精细运动功能量表(FMFM)61项版、Gesell量表中的精细运动发育年龄(DA)、改良Ashworth量表(MAS)以及数字OT训练系统中《运动控制训练报告》中的平均重合度、最快反应时间这两个指标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儿FMFM评分、DA值及平均重合度较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MAS等级程度和最快反应时间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最快反应时间更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MAS等级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数字OT训练系统能有效提高痉挛型偏瘫脑瘫儿童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步歌在帕金森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步歌评定与步态训练系统在帕金森病患者康复训练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10月1日在浙江康复医疗中心的42例帕金森病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21例、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同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PT/OT),每人每天15min肌力训练,15min平衡训练,30min步态训练.试验组接受进行步歌步态训练,对照组仅接受视、听提示下的步态训练,每次步态训练为30min,每周5次康复训练,共3个月.对两组患者训练前后评测统一帕金森病分级量表第三部分(unified 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ale,part Ⅲ,UPDRS-Ⅲ)评分,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TUGT),步歌步行功能分级(walking function rating scale of Ambulosono,WFRSA).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HOENHN-YAHR分级、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训练前UPDRS-Ⅲ、TUGT、WFRSA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训练前两组UPDRS-Ⅲ[试验组(17.76±5.92)分],对照组(17.00±6.28)分,P>0.05),TUGT[试验组(10.76±3.56)s,对照组(13.73±8.76)s,P>0.05],WFRSA[试验组(3.24±0.62)级,对照组(3.24±0.63)级,P>0.05]均无显著性差异.训练3个月后结果如下:UPDRS-Ⅲ(试验组12.81±3.08分,对照组16.95±6.20分),TUGT[试验组(7.87±2.60)s,对照组(13.48±9.06s),WFRSA(试验组(3.917±0.57)级,对照组(3.23±0.66)级].训练后试验组UPDRS-Ⅲ(P<0.05)、TUGT (P< 0.05)下降明显,WFRSA(P<0.05)上升,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训练前后各数据UPDRS-Ⅲ(P>0.05)、TUGT (P>0.05)也有下降趋势,WFRSA (P>0.05)呈下降趋势,但训练前后并无显著性差异.训练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UPDRS-Ⅲ:P<0.05,TUGT:P<0.05,WFRSA:P<0.05).结论:与传统康复训练相比较,步歌评定与步态训练系统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与步行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虚拟情景训练对卒中后认知障碍伴摄食吞咽困难患者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虚拟情景训练对卒中后认知障碍伴摄食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为认知障碍和吞咽造影检查(VFSS)诊断为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吞咽功能训练和认知功能训练,观察组给予常规的吞咽功能训练和虚拟情景训练.2组患者接受3周治疗后,对其认知功能、吞咽功能分别进行评定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MSE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吞咽障碍造影量表(VD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治疗后,2组口腔运送时间(OTT)、软颚上抬时间(SET)相比治疗前时间缩短(P<0.05),同时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虚拟情景训练较常规认知训练,可更好地改善卒中后认知障碍伴摄食吞咽困难患者的认知及吞咽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悬吊下数字作业疗法系统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悬吊下数字作业疗法(OT)评估训练系统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数字OT组和悬吊组,每组30例.三组均行常规上肢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并予传统OT治疗;数字OT组行上肢数字OT系统训练,悬吊组在上肢悬吊状态下行数字OT系统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桡侧腕背伸肌收缩时的平均肌电值(AEMG)、均方根值(RMS)、中位频率(MF)和平均功率频率(MPF).结果 治疗后,3组FMA-UE评分、MBI评分、AEMG、RMS、MF和MPF均显著改善(|t|>9.202,P<0.001),悬吊组各项指标最优(F>8.791,P<0.001).结论 悬吊下数字OT系统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上肢肌肉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数字OT系统辅助下分析全身振动训练对脑瘫患儿精细运动能力影响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究全身振动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效果,为偏瘫型脑瘫的作业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康复科进行训练的痉挛型偏瘫患儿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两组均给予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全身振动训练,比较其训练前、训练第4周、8周、12周的精细运动功能评估(FMFM)中D区(上肢操作)、E区(手眼协调)得分及数字OT评估系统中的《运动控制报告》结果.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D区分值随时间变化而改变(F时间=76.017,P时间<0.001),分组效应及交互效应无意义(F组间/交互=1.173、0.470,P>0.05);E区分值的改变受时间效应及分组效应的双重影响影响(F时间/组间/交互=783.275、4.209、50.233,P<0.05),在训练8周及12周后,观察组的得分高于对照组(F=9.375、9.207,P<O.05);运动轨迹的重合度受时间效应及分组效应双重影响(F时间/组间/交互=567.166、4.720、47.497,P<0.05),在训练第4周、8周及12周后,观察组的成绩优于对照组(F=8.783、7.583、8.937,P<0.05);运动速度受时间效应和组间效应双重影响(F时间/组间/交互=351.375、16.538、73.909,P<0.05),在训练8周及12周后,观察组的运动速度优于对照组(F=69.764、60.557,P<0.05).结论 全身振动训练能够改善痉挛型偏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提高患儿的运动速度及手眼协调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