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病历共享便民服务平台建设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安全共享、不可篡改和隐私性高等优点,有助于解决目前我国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共享难题。2021年9月,某三级甲等医院联合某电信运营商建立了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病历共享便民服务平台,其硬件架构由医院数据仓库、本地前置机和区块链平台组成,功能架构包括平台前置服务、区块链电子病历存档和服务平台,技术构架包含底层区块链、服务层、接口层和应用层,分别嵌入了非对称加密技术、哈希算法和智能合约等技术手段,保证了数据确权以及数据按需、可控、实时和安全共享。自2021年9月服务平台开始运行以来,截至2022年10月,某三级甲等医院累计上链患者病历21 545份,平台整体运行顺畅,实现了患者电子病历的可信存证与安全共享,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的互联互通和可信共享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专利视角的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医药类科技成果转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针对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从专利视角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研究,了解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医药类专利转让现况和主要模式。方法:选择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采集医药类专利转让登记数据,分析专利转让整体状况、转让周期及转让流向;利用聚类分析法,展示转让专利技术涉及的主要领域和主题;通过分析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医药类专利转让的受让人,发现高校医药类专利的突出转让模式。结果:42所高校10年医药类专利转让占授权专利比例平均约6%,平均转让周期28个月,受让人以企业为主。转让专利较多的聚类主题包括乙内酰脲衍生物、岩藻聚糖硫酸酯、人乳头瘤病毒、脑机接口和微创手术等。其中88%以传统的直接专利技术转让模式,另外还包括通过资产运营公司、衍生企业、第三方中介机构、成立的研究院及技术转移中心转移等模式。结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整体建设任务更重,示范效果更明显。而现状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医药类转让专利占比还较低、转让周期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相对单一缺乏创新,应在提高自身医药类科技成果质量的基础上,完善成果转化机制,根据实际情况探寻适合自身的成果转化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胃癌IMRT自动计划设计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开发并评估一种针对治疗计划系统(TPS)的调强放疗(IMRT)无监督自动计划方案,使其能够模拟人工进行治疗计划的自动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浙江省肿瘤医院已经完成放疗的25例胃癌患者资料,患者年龄40~60岁,其中训练集7例,测试集1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的临床处方剂量标准45 Gy分25次,并接受飞利浦大孔径腹部CT扫描,扫描层厚为5 mm。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RL)框架,提出一种多智能体优化决策网络(MOPN),对多个优化目标进行调整,从而模拟临床人工计划设计的过程。所有病例的自动计划方案均借助Eclipse脚本应用程序接口(ESAPI)进行代码编程,由MOPN模型自动生成。利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自动计划方案与人工计划方案在相关剂量学指标间的差异。结果:初始优化目标经过MOPN调整后,自动计划的平均得分由(576.1±221.2)分上升至(1852.8±294.9)分。与临床人工计划相比,MOPN自动计划在脊髓D max、肝D mean和肝V 5 Gy方面分别降低了21.4%、9.8%和11.5%。 结论:MOPN模型借助ESAPI工具完成了与TPS的数据互通,同时也实现了胃癌IMRT治疗计划的自动化设计。经过训练的MOPN模型可以模仿计划者在优化过程中的人为操作来调整多个目标,逐步改善计划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载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神经套管阻止大鼠坐骨神经缝接口处再生轴突逃逸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载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神经套管在SD大鼠坐骨神经横断伤端-端缝合口处的作用,并进一步观察其对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的效果。方法:利用明胶作为载体构建载CSPGs神经套管,用于保护SD大鼠坐骨神经横断伤端端缝合口。2019年7月至9月,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直接缝合组、空白组(无CSPGs的明胶套管)和套管组(载CSPGs套管),每组8只。术后5周时,每组3只大鼠行荧光金注射以标志术侧背根神经节的感觉神经元,其余5只大鼠于术后6周行电生理学检测后分别取材,用于神经组织的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镀银染色,同时取术侧腓肠肌行Masson染色,评估缝合口处坐骨神经的再生情况及神经损伤后再生修复效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如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采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组织学结果表明,在坐骨神经端-端缝合口处,再生神经纤维均有不同程度的紊乱再生及逃逸现象,直接缝合组、空白组和套管组再生神经纤维的逃逸距离分别是(787.19±213.77)μm、(547.17±167.71)μm和(350.60±68.58)μm,通过缝合口进入远端基底膜管的再生轴突数目分别是(6 360±736.89)个/mm 2、(8 040±673.05)个/mm 2和(9 000±644.20)个/mm 2,术侧背根神经节中被荧光金标记的感觉神经元数目分别是(124.35±25.88)个/mm 2、(165.36±30.74)个/mm 2和(208.98±20.51)个/mm 2,套管组与另外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电生理检测及术侧腓肠肌的组织学切片均显示套管组神经损伤后再生修复效果比另外两组更好( P<0.05)。 结论:载CSPGs神经套管可通过CSPGs对再生轴突的抑制作用,有效减少再生神经纤维在坐骨神经横断伤端-端缝合口处的逃逸及紊乱再生,从而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有效再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共同空间模式与迁移学习的脑电识别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针对目标用户的脑电识别问题,提出了基于共同空间模式(CSP)与迁移学习的脑电识别方法。方法:首先对脑电数据进行预处理,选择事件相关去同步(ERD)现象存在明显差异的时间窗0.5~2.5 s及包含α和β波的宽频带8~30 Hz脑电,然后对多用户利用CSP分别提取特征得到特征向量,最后利用迁移学习进行目标用户的脑电识别。结果:用户aa在Cz通道处想象右手的ERD高于想象双脚的ERD。用户aa、al、av、aw、ay的分类正确率分别为93.8%、100.0%、84.2%、94.6%、94.4%,平均分类正确率为92.4%,优于常用分类器SVM和期望最大化EM,仅比竞赛第一名清华大学所采用的方法低1.8%。结论:基于CSP与迁移学习的脑电识别方法能够利用非目标用户提高目标用户的脑电识别性能,对运动想象脑-机接口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脑机接口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脑机接口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EBSCO、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JBI、MEDLINE、RNAO、Nursing Consult、CINAHL、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脑机接口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干预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后,采用RevMan5.3软件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研究对象347例。脑机接口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均数差( MD)为5.00,95%可信区间(95% CI)3.50~6.49, Z值为6.55, P<0.01]与上肢动作功能( MD值为9.66,95% CI 3.74~15.59, Z值为3.20, P<0.01),提高肌力( SMD值为0.91,95% CI 0.49~1.32, Z值为4.23, P<0.01)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SMD值为0.84,95% CI 0.42~1.26, Z值为3.89, P<0.01),但对肌痉挛无明显作用( MD值为-0.08,95% CI-0.47~0.31, Z值为0.39, P>0.05)。 结论:脑机接口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动作、肌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对肌痉挛的作用不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高频双频SSVEP的脑-机接口编码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高频刺激提升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的脑-机接口(BCI)的用户舒适度,同时结合双频编码,克服高频导致的解码准确率下降问题。方法:基于25.5~39.6 Hz频率设计了左右视野和棋盘格视觉刺激的2种60指令双频高频编码范式。共采集了13名受试者的数据,针对SSVEP信号进行频域空域特征分析,并根据频域诱发成分优化滤波器组参数。分别采用滤波器组的扩展典型相关分析(eCCA)、集成任务相关成分分析(eTRCA)以及任务判别模式分析(TDCA)等算法进行SSVEP识别以验证范式可行性。结果:左右视野和棋盘格范式均成功诱发了稳定的SSVEP,左右视野基频及其谐波信噪比高,互调成分信噪比较弱,而棋盘格2个刺激频率的互调成分 f1+ f2的信噪比则明显高于30 Hz以上的二次谐波成分,同时还存在 f2? f1成分和2 f1? f2成分。结合脑地形图可以看出左右视野的 f1和 f2响应成分分别位于视野的对侧,而棋盘格则均集中于枕区中央。对于脑地形图振幅和信噪比的偏侧,左右视野刺激频率下PO3和PO4信噪比平均值符合对侧响应特征。5 fb?1方法为最优滤波器组设置方法,左右视野TDCA的识别正确率最高,而棋盘格eTRCA和TDCA的识别正确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种算法的信息传输速率均随数据长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结论:设计的双频高频SSVEP-BCI范式能够较好平衡性能和舒适度,为实用性的大指令集BCI设计方法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激光选区熔化制作口腔修复体纯钛大跨度支架的精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制作纯钛及钴铬合金下颌全牙弓种植固定义齿上部结构支架和上颌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精度,为SLM纯钛支架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下颌无牙颌模型1个,于双侧尖牙和第一磨牙处制作螺丝固位的基台替代体,作为下颌全牙弓种植修复用牙颌模型;同时选用上颌Kennedy第一类牙列缺损牙颌模型1个;扫描牙颌模型获得数字化模型,并用扫描仪配套软件设计下颌全牙弓种植固定义齿上部结构金属支架和上颌可摘局部义齿金属支架(设计模型)。通过改良的双激光金属打印机分别制作钴铬合金组和纯钛组下颌支架各12个(每组6个进行热处理,其余6个不进行热处理),以及钴铬合金组和纯钛组上颌支架各7个,扫描获得数字化模型,借助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重叠数字化模型与设计模型。以牙颌模型矢状轴为X轴,牙颌模型冠状轴为Y轴,打印粉末堆积方向为Z轴,分析下颌支架数字化模型基台替代体接口中心点在X、Y、Z轴方向上与设计模型的偏差,作为下颌支架的正确度,偏差数据越大,正确度越差。分析上颌支架整体和7个测量点(腭板中心点和双侧 支托、I杆、邻面板)与设计模型的均方根,作为上颌支架的适合度,均方根数据越大,适合度越差。比较每组下颌支架热处理前后正确度差异以及下颌支架正确度和上颌支架适合度的组间差异。 结果:钴铬合金组下颌支架热处理前X、Y、Z轴方向上的正确度[(96.3±12.1)、(86.3±11.4)、(61.2±13.2) μm]与纯钛组[(82.3±11.2)、(72.2±10.2)、(51.2±11.6) μ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热处理能减小两组支架的变形,热处理后纯钛组下颌支架在X、Y、Z轴方向上的正确度[(62.4±11.3)、(55.2±13.2)、(41.3±10.8) μm]均显著优于钴铬合金组[(84.5±10.5)、(72.3±11.2)、(54.2±11.6) μm]( P<0.05)。纯钛组上颌支架的整体适合度[(121.3±17.0) μm]显著好于钴铬合金组[(174.0±18.3) μm]( P<0.05)。 结论:SLM纯钛支架可满足全牙弓种植修复和可摘局部义齿纯钛大跨度支架的制作要求,且相应热处理后下颌纯钛支架的正确度优于钴铬合金支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创面温度与压力无线传感模块的研制及其特性测评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制创面温度与压力无线传感模块(下称无线传感模块)并进行相关特征性检验和生物安全性评价。方法:(1)设计无线传感模块结构及工作模式;在柔性排线一端焊接温湿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同时与焊接了蓝牙发射器、微处理器和电源接口的印制电路板相连,建立无线传感模块;开发移动端数据接收应用程序,在智能手机上,通过蓝牙功能读取无线传感模块暴露在空气中的检测数值。(2)同时用无线传感模块和红外线测温仪测量35~42 ℃热水袋温度,对比30对数据并进行相关分析。(3)于第2作者手臂贴负压封闭引流材料,将无线传感模块置于负压条件下,同时记录无线传感模块测得负压值和负压表数值,对比14对数据并进行相关分析。(4)按压力传感器、焊接温湿度传感器柔性排线每3平方厘米表面积加入1 mL生理盐水,分别配置相应材料浸提液。取20只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称量实验前体质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压力传感器浸提液组、柔性排线浸提液组、混合浸提液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5只),分别腹腔注射压力传感器浸提液、焊接温湿度传感器柔性排线浸提液、压力传感器浸提液与焊接温湿度传感器柔性排线浸提液1∶1混合浸提液、生理盐水50 mL/kg,观察小鼠有无异常毒性反应,并称量注射后24、48、72 h小鼠体质量,综合评估材料毒性。(5)取4只3~6个月龄、雌雄不限日本大耳白兔,脊柱左侧2个区域敷贴无菌纱布设为无菌纱布组,脊柱右侧2个区域敷贴无线传感模块设为无线传感模块组,评估各区域敷贴后1、12、24、48 h皮肤状态,按照皮肤刺激性评分标准记录评分。(6)按压力传感器、焊接温湿度传感器柔性排线每1平方厘米表面积加入1 mL无血清DMEM培养基,分别配制相应材料浸提液。取L-929成纤维细胞株,分为压力传感器浸提液组、柔性排线浸提液组、苯酚对照组、培养基对照组,前2组分别加入对应浸提液,苯酚对照组加入64 g/L苯酚,培养基对照组加入不含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体积均为100 μL。噻唑蓝法检测培养2、4、7 d吸光度值以计算细胞增殖率(各时间点样本数为6),进行细胞毒性分级。对数据行配对样本 t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Bonferroni校正。 结果:(1)智能手机通过蓝牙功能成功接收无线传感模块检测的空气温度、湿度与压力信息。(2)无线传感模块测量的热水袋温度为(37.7±1.7)℃,与红外线测温仪的(37.7±1.7)℃相近( t=-0.112, P>0.05),且二者存在明显正相关( r=0.996, P<0.01)。(3)无线传感模块测量的手臂负压材料下负压为-36.7(-38.8,-27.4)kPa,明显低于负压表的-22.7(-32.7,-12.5)kPa( Z=-3.235, P<0.01),但二者绝对值存在明显正相关( ρ=1.000, P<0.01)。(4)各组小鼠均无异常毒性反应。4组小鼠体质量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3.132, P>0.05)。(5)敷贴后1、12、24、48 h,2组兔敷贴区域皮肤刺激性评分均相近( Z=-1.000、<0.001、-0.620、<0.001, P>0.05)。(6)培养各时间点,与培养基对照组比较,压力传感器浸提液组和柔性排线浸提液组细胞增殖率均明显升高( P<0.01),苯酚对照组细胞增殖率均明显降低( P<0.01)。培养2、4、7 d,苯酚对照组细胞毒性分级分别为1、1、2级,各浸提液组细胞毒性分级均为0级。 结论:无线传感模块集成了温湿度与压力传感器,可监测局部温度与压力,并能在移动端应用程序上实现参数的可视化,其测量温度准确,压力测量结果与负压表负压值变化趋势一致,且生物安全性良好,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优化参数树搜索算法的直肠癌调强放疗自动计划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针对调强放疗(IMRT)计划大量耗费人工及计划质量高度依赖物理师临床经验且差异较大等问题,探讨一种可实现无监督调强放疗自动计划的方案。方法:采用Varian Eclipse 15.6治疗计划系统(TPS)自带的脚本应用程序接口(ESAPI)和优化参数树搜索算法(OPTSA)模拟,实现整个计划设计过程。通过ESAPI进行交互,自动输入输出相关参数;利用OPTSA对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参数进行评估,并迭代调整优化目标参数来逐步改善,最终获得满足临床需求的IMRT计划。为验证自动计划的有效性,从临床数据库中选取20例既往已完成治疗的直肠癌病例,比较基于OPTSA算法的自动计划和临床人工计划在剂量分布和特定剂量学参数上的差异。结果:所有的自动计划均满足临床要求。90%的自动计划质量超过既往人工计划,10%的自动计划则与人工计划质量基本一致。PTV平均适形指数(CI)在自动计划和人工计划中分别为0.88和0.80。与人工计划相比,自动计划OAR剂量学指标平均降低11%。自动计划和人工计划平均运行时间分别为(28.15±3.61)和(36.7±4.6)min。结论:利用ESAPI所创建的OPTSA自动计划质量不劣于人工计划。在保证计划质量和一致性的情况下,OPTSA自动计划可缩短计划设计中所耗费的人力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