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听力损失荟萃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SLE与听力损失的关系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归纳其临床特点。方法:根据关键词检索国内外主要数据库,由作者独立提取资料并对研究文献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 5.3和stata1 6.0统计软件对听力损失患病率、纯音听力测量(PTA)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对纳入的研究行漏斗图分析和Begg′s检验以检测发表偏倚。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观察性研究11项,Begg′s检验显示该研究无明显的发表偏倚。SLE患者听力损失患病率为26.5%,主要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狼疮组听力损失患病率高于对照组( OR=4.22),PTA平均阈值在250 Hz[ MD=3.31,95% CI(1.03,5.60), Z=2.85, P<0.01],2 000 Hz[ MD=3.44,95% CI(0.64,6.24), Z=2.41, P=0.02],4 000 Hz[ MD=3.15,95% CI(1.76,4.54), Z=3.74, P<0.01],6 000 Hz[ MD=8.67,95% CI(4.61,12.72), Z=4.19, P<0.01],8 000 Hz[ MD=5.99,95% CI(4.00,7.97), Z=5.91, P<0.01]时均高于对照组,尤其在6 000 Hz和8000 Hz时差值最为明显。SLE组中发生听力损失的患者补体、自身抗体、疾病活动度、病程、重要脏器损害及用药情况等与听力正常的患者进行比较,未发现听力损失与上述指标存在相关性。 结论:SLE患者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增高,多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且主要影响高频听力,但相关危险因素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分布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系统评价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分布的影响。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Cochrane循证医学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选择从建库至2021年12月发表的有关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符合标准的研究,并提取相关数据。试验组使用利拉鲁肽,对照组使用安慰剂、活性药物、饮食干预或为基础药物对照。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为内脏脂肪组织和皮下脂肪组织,并评估其他人体测量指标,包括体重、腰围及体重指数。采用Review Manager 5.4.1和STATA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Egger检验评估发表偏倚,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估偏倚风险。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包括10项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利拉鲁肽组可显著降低内脏脂肪组织[标准化均值差(SMD)=-0.69 cm 2,95%CI -1.09~-0.29 cm 2, I 2=78%, P<0.05]和皮下脂肪组织(SMD=-0.48 cm 2,95%CI -0.77~-0.19 cm 2, I 2=50%, P<0.05),另外也显著降低了体重[加权均值差(WMD)=-3.65 kg,95%CI -4.45~-2.85 kg, I 2=0, P<0.05]、腰围(WMD=-3.07 cm,95%CI -4.63~-1.51 cm, I 2=75%, P<0.05)及体重指数(WMD=-1.23 kg/m 2,95%CI -1.62~-0.84 kg/m 2, I 2=50%, P<0.05)。 结论:利拉鲁肽可显著降低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胆囊癌腹腔镜外科治疗安全性的荟萃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与开放性胆囊癌手术(OC)的比较,系统性评价腹腔镜胆囊手术(LC)在胆囊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收集OC和LC治疗胆囊癌随机或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的所有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3月。由两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胆囊癌患者资料后,采用Cochrane library提供的软件RevMan 5.3和Stata13.1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了较新的15项研究,包括14项回顾性研究和1项前瞻性研究,共1 074例患者。其中接受LC的胆囊癌患者528例,接受OC的患者546例。分析后得出:相比于开放根治性切除术(ORC),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LRC)治疗胆囊癌患者的短期疗效显著,包括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MD=-18.78,95% CI:-36.68~-0.88, P=0.04)、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MD=-166.57,95% CI:-248.51~-84.63, P<0.000 1)、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MD=-5.00,95% CI=-6.43~-3.57, P<0.000 1)、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OR=0.47,95% CI:0.28~0.79, P=0.004),但在长期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包括复发率( OR=0.48,95% CI=0.21~1.11, P=0.09)和5年生存率( HR=0.93,95% CI:0.54~1.61, I2=33.5%, P=0.198)。 结论:无论是根治性手术(RC)还是单纯胆囊切除术(SC),相比于传统的OC,LC的短期疗效更显著,长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文献质量和试验的限制,上述结论仍需要更高质量的研究予以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早孕期胎儿心脏超声检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过去的30年,高分辨力经阴道和经腹超声探头的发展、高敏感血流彩色多普勒技术的改进,以及早孕期超声检测胎儿颈后透明层厚度(nuchal translucency,NT)预测染色体异常的普及,使得早孕期超声检查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多年的早孕期超声应用研究证实其在妊娠风险评估和早期检测重大畸形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1,2]。30多年前Gembruch等 [3]首次报道了应用经阴道二维灰阶与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此后文献证实了有明显结构改变的CHD可以在早孕期(11~13 +6周)的超声检查中被筛查出来,甚至获得正确诊断 [4,5,6]。一项对63个早孕期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即使是在低危人群,早孕期超声检出心脏结构畸形的敏感性也可达0.558,早孕期获得诊断的CHD占所有孕期可检出CHD的63.67%。而在高危人群中CHD的检出敏感性更高,达0.6774,早孕期获得诊断的CHD占所有孕期可检出CHD的79.86% [7]。早期发现的严重结构改变的心脏异常多数预后不良,及时诊断对妊娠管理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早孕期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与在中晚期的检查有所不同,检出率因CHD的类型不同有很大的差异,检出率不但取决于检查人员学术水平和意识,还受超声设备预设、仪器调节、所采用的扫查切面和操作技巧等影响 [5],CHD筛查和诊断的效果更具经验依赖性。笔者将简述早孕期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安全性、检查途径和仪器调节,心脏扫查切面和步骤,早孕期可发现、难以发现和无法诊断的CHD的种类,早孕期CHD诊断线索、陷阱和对策,以及早孕期发现CHD的随访管理等,以便为早孕期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技术推广和临床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持续低剂量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荟萃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系统分析方法评价持续低剂量肝素及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PubM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中1999年7月至2020年6月发表的有关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治疗ARDS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素5~10 U·kg -1·h -1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2 500~5 000 U,每12 h 1次,疗程均为7 d;主要结局指标为28 d病死率、治疗7 d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2)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次要结局指标为治疗7 d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肺损伤评分、呼吸频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由2名研究者收集数据,依据Cochrane 5.1手册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用敏感性分析方法检验,同时通过漏斗图分析SaO 2的发表偏倚。 结果:最终纳入14篇中文文献,共涉及894例患者,其中试验组454例,对照组44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28 d病死率明显降低〔相对危险度( RR)=0.54,95%可信区间(95% CI)为0.38~0.76, P=0.000 4〕,治疗7 d SaO 2均显著升高〔肝素:均数差( MD)=48.27,95% CI为29.95~66.59, P<0.000 01;低分子肝素: MD=56.67,95% CI为41.22~71.13, P<0.000 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7 d后试验组APACHEⅡ评分( MD=-4.28,95% CI为-5.15~-3.42, P<0.000 01)、肺损伤评分( MD=-1.19,95% CI为-1.35~-1.03, P<0.000 01)及呼吸频率( MD=-4.76,95% CI为-6.26~-3.26, P<0.000 01)均明显降低,试验组患者ICU住院时间( MD=-4.85,95% CI为-6.94~-2.76, P<0.000 01)、机械通气时间( MD=-2.93,95% CI为-3.34~-2.52, P<0.000 01)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7 d后试验组IL-6( MD=-38.50,95% CI为-59.01~-17.99, P<0.000 01)、TNF-α( MD=-16.24,95% CI为-31.11~-1.38, P<0.000 01)及CRP( MD=-5.5,95% CI为-6.47~-4.27, P<0.000 01)亦显著降低。但两组治疗7 d后APTT( MD=-0.55,95% CI为-1.61~0.51, P=0.27)及治疗7 d PT( MD=-0.41,95% CI为-1.48~0.66, P=0.4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异质性较高的指标通过排除任意一项研究再次进行Meta分析,其总体效应值未发生明显改变,提示结果比较稳健。对纳入文献数量超过10篇的指标进行漏斗图分析,结果显示文献存在发表偏倚,但偏倚较小。 结论:持续性低剂量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可改善ARDS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补充性肠外营养对重症患者预后影响的荟萃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应用荟萃分析方法比较补充性肠外营养(SPN)和肠内营养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supplemental parenteral nutrition、parenteral nutrition、enteral nutrition、critically ill"为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外文数据库,以"补充性肠外营养、肠外营养、肠内营养、重症"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12月,另检索谷歌学术作为补充,检索SPN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ICU重症患者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结局指标包括:感染率、抗感染时间、无抗生素时间、住ICU期间全因病死率、住院期间全因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4.0统计软件对符合标准的研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共794例患者,包括接受SPN联合肠内营养治疗的SPN组患者387例和仅接受肠内营养的肠内营养组患者407例。纳入的8项研究存在的偏倚风险不确定。与肠内营养组比较,SPN组患者的感染率明显降低(相对危险度=0.79,95%置信区间=0.66~0.94, P<0.01)。2组患者住ICU期间全因病死率、住院期间全因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相近。亚组分析显示,研究的偏倚风险和随访时间可能是机械通气时间异质性的来源。除住ICU期间全因病死率存在发表偏倚( P<0.05)外,其他结局指标均不存在发表偏倚( P>0.05)。 结论:SPN支持治疗虽然可降低ICU重症患者感染率,但对全因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肝内胆管癌患者手术治疗淋巴结清扫概况的荟萃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肝内胆管癌(ICC)患者手术治疗淋巴结清扫概况。方法:以"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ellular carcinoma""淋巴结清扫/lymph node dissection""淋巴结切除/lymphadenectomy""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为关键词,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Sinomed、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Scopus、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4月20日,获取记录了术中淋巴结清扫情况的且研究目的为分析I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或预后影响因素的队列研究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的偏倚风险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评价。使用R软件对中国ICC患者的术前影像学淋巴结肿大率、淋巴结清扫率、病理淋巴结阳性率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纳入符合系统评价标准的相关研究33篇,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33篇文献均为中、高质量文献。患者入组时间范围为1993~2020年。病例来源于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39个医疗中心,共计4 278例ICC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清扫率为47.8%(95% CI:41.3%~54.3%),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淋巴结肿大率为18.5%(95% CI:7.5%~29.6%),病理淋巴结阳性率为51.2%(95% CI:43.8%~58.6%)。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入组中位年份在2010年前的研究中淋巴结清扫率为36.0%(95% CI:27.0%~45.0%),2010~2017年研究中的淋巴结清扫率为48.3%(95% CI:38.1%~58.6%),2017年后研究中的淋巴结清扫率为53.3%(95% CI:43.3%~63.2%),淋巴结清扫率在不同入组年份的研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2)。 结论:中国ICC患者手术治疗的总体淋巴结清扫水平仍不高,但淋巴结清扫率随时间推移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音乐疗法对烧伤患者创面换药疼痛和焦虑干预效果的荟萃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音乐疗法在烧伤患者创面换药疼痛及焦虑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荟萃分析方法。以“音乐、烧伤、创面换药/伤口换药、疼痛/操作性疼痛”为中文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以“music、burn、dressing change/wound dressing、pain/ache/sore”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收集各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1年5月公开发表的关于音乐疗法应用于烧伤患者创面换药中的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包括换药后疼痛评分/百分比、换药后焦虑评分。采用Rev Man 5.4和Stata 14.0统计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520例烧伤患者,包括接受音乐治疗的音乐疗法组260例患者和接受常规换药的常规换药组260例患者。纳入的7项研究偏倚风险不确定。与常规换药组比较,音乐疗法组患者换药后疼痛百分比(相对危险度=0.06,95%置信区间为0.01~0.41, P<0.01)、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标准化均数差(SMD)=-0.91,95%置信区间为-1.61~-0.22, P<0.05]。亚组分析显示,音乐类型和干预时机可能是换药后疼痛评分的异质性来源。音乐疗法组患者换药后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换药组(SMD=-0.64,95%置信区间为-1.09~-0.19, P<0.01)。换药后疼痛评分、换药后焦虑评分均不存在发表偏倚( Ρ>0.05)。 结论:音乐疗法可减轻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的疼痛及焦虑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对比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预后的荟萃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系统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对比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预后。方法:检索 PubMed、Embase、Scopus、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发表于2012年1月至2022年2月的文献,筛选对比评估TAVR和SAVR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局指标包括术后1个月及1、2、5年的全因死亡率、卒中发生率、再手术率及并发症(起搏器置入、心房颤动)发生率。采用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17篇文献,共11 712例患者,其中接受TAVR治疗者6 007例,接受SAVR者5 705例。高质量研究4篇,中等质量研究13篇。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接受TAVR和SAVR治疗后随访1个月,TAVR组新发心房颤动率低于SAVR组( RR=0.28,95% CI 0.21~0.38, P<0.001),全因死亡、卒中、起搏器置入与再手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TAVR和SAVR治疗后随访1年,TAVR组的全因死亡率( RR=0.85,95% CI 0.74~0.97, P=0.01)及新发心房颤动率( RR=0.28,95% CI 0.20~0.39, P<0.001)低于SAVR组;但起搏器置入率高于SAVR组( RR=1.79,95% CI 1.11~2.89, P=0.02),而两组的卒中发生率及再手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TAVR和SAVR治疗后随访2年,TAVR组的起搏器置入率高于SAVR组( RR=2.23,95% CI 1.28~3.86, P=0.004),新发心房颤动率低于SAVR组( RR=0.46,95% CI 0.38~0.56, P<0.001),两组在全因死亡、卒中及再手术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TAVR和SAVR治疗后随访5年,TAVR组的起搏器置入率( RR=1.89,95% CI 1.13~3.17, P=0.02)及再手术率( RR=3.64,95% CI 1.75~7.58, P=0.000 5)均高于SAVR组,而新发心房颤动率低于SAVR组( RR=0.45,95% CI 0.37~0.55, P<0.001),两组在全因死亡及卒中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TAVR术后全因死亡率和新发心房颤动发生率均低于SAVR,对于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其为一种优选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微信平台结合PBL教学方法在神经病学教学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系统评价微信平台结合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方法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和满意度。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关于微信平台结合PBL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在神经病学教学中应用效果的比较研究,检索主题词为"神经病学"和"'微信’或'微课’"和"PBL"和"教学",研究类型为试验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到2022年7月31日。采用Meta分析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共纳入17项研究,涉及934名研究对象;文献质量评分为4~7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神经病学教学中,微信平台结合PBL教学方法在提高理论知识(95% CI=4.27~7.14, P<0.001)、临床操作技能(95% CI=3.47~7.53, P<0.001)和学习者自评满意度(95% CI=1.03~1.60, P=0.030)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结论:微信平台结合PBL教学方法在神经病学教学中应用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