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球囊复位终板椎体增强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球囊复位终板硫酸钙椎体增强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23例载荷分享评分>6分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4例,女9例;年龄为20~60岁,平均43岁。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附加伤椎置钉复位、固定,再通过经皮球囊复位伤椎塌陷的终板,推注注射型硫酸钙骨水泥(CSC)。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中部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CSC吸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11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75 mL。23例患者术后获12~48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CSC平均在3个月内完全吸收。23例患者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腰背部疼痛VAS评分[(2.1±0.9)、(1.1±0.3)分]均较术前[(7.8±1.3)分]显著改善,术后1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93.22%±6.39%、92.79%±6.41%、92.38%±6.60%)、伤椎中部高度比(90.66%±6.28%、89.92%±6.05%、86.54%±6.96%)、矢状面cobb角(4.88°±2.35°、5.32°±2.34°、5.84°±2.43°)也均较术前(51.68%±8.32%、63.37%±9.24%、20.77°±7.35°)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术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后凸cobb角丢失达10°以上。 结论:球囊复位终板硫酸钙椎体增强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载荷分享评分>6分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安全、微创,可有效复位塌陷的伤椎终板和恢复伤椎力学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累积性轴向载荷及复合运动无创性构建犬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自主研发的腰椎复合运动机对直立体位犬腰椎施加累积性轴向载荷和六位相复合运动构建犬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成年雌性草犬20只,体重(10.0±0.5) k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模型组:将实验动物以垂直坐位固定于运动机上,在持续轴向载荷下(245 N)进行一定周期的腰椎六位相(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各45°)复合运动;对照组:将实验动物以垂直坐位固定于运动机上,不予任何干预。模型组动物在进行复合运动前、运动2、5、10及15万次时行腰椎影像学检查,侧位X线片测定椎间盘高度指数(disc height index,DHI),MRI T2-mapping成像定量分析椎间盘退变程度,当MRI T2WI显示椎间盘出现明显退变(改良pfirrmann分级系统>V级)时停止复合运动。取两组动物腰椎各节段椎间盘标本,通过Micro-CT定量分析上、下终板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小梁结构,组织学染色(HE染色、番红"O"染色、天狼猩红染色)验证及评价椎间盘退变程度。结果:模型组动物5万次复合运动后L 6-7、L 7S 1椎间盘MRI T2WI呈轻度退变,随着运动负荷累积其退变程度逐渐加重;至复合运动10万次时达到中度退变,表现为DHI开始降低,同时L 5-6椎间盘也出现轻度退变;当复合运动量15万次时,L 5-6、L 6-7、L 7S 1椎间盘高度进一步降低,椎间盘呈严重退变(改良pfirrmann分级系统Ⅳ~Ⅵ级),而上位L 4-5椎间盘也级联出现轻度退变。L 5-6椎间盘组织学评分为(8.2±0.8)分、L 6-7为(9.5±0.7)分、L 7S 1为(10.3±0.5)分。退变程度表现为L 5-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有限元分析用于水平截骨颏成形术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三维重建和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探究不同内固定方式对水平截骨颏成形术的影响,寻找生物力学最佳的固定方式。方法:采集1例小颏畸形患者头颅螺旋CT数据,通过Mimics、Geomagic Studio、Solidworks、Ansys Workbench等软件重建下颌骨三维模型和内固定装置,模拟手术截骨,并分别采用4种内固定方法(单纯H形钛板固定、3根拉力螺钉固定、H形钛板联合双侧直形钛板固定、H形钛板联合双侧拉力螺钉固定)进行固定,通过有限元分析测试在相同载荷条件下各固定方式的形变和应力分布差异。结果:H形钛板联合双侧拉力螺钉固定的效果最均衡,整体位移小(0.033 2 mm),内固定材料和游离骨段应力集中小(分别为59.79 MPa和4.69 MPa),区域应力小[内固定材料等效应力组间比较时,除与3根拉力螺钉固定方式相近( P>0.05)外,明显小于另2种固定方式( P<0.01);游离骨段等效应力组间比较时,除与单纯H形钛板固定方式相近( P>0.05)外,明显小于另2种固定方式( P<0.05)]。 结论:水平截骨颏成形术使用H形钛板联合双侧拉力螺钉固定的方法形变小,不易导致固定材料变形断裂和骨吸收,力学性能优越,相对更适合在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数字光处理三维打印氧化锆与切削氧化锆断裂韧性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数字光处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三维打印和数控切削(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milling,CNC)两种加工工艺对氧化锆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制备DLP和CNC试件各52个,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各选取12个试件,进行密度和晶粒尺寸测量以及晶相成分分析。再根据断裂韧性测试方法将试件分为维氏压痕法(indentation method,IM)组(DLP和CNC试件各30个)和单边V形切口梁法(single-edge-V-notch-beam,SEVNB)组(DLP和CNC试件各10个)。IM组试件在49.03、98.07、196.10 N载荷下进行实验,两种试件每种载荷各10个试件,每个试件测15个点,根据压痕选择最适宜的载荷并计算该载荷下的IM断裂韧性。SEVNB组进行四点弯曲测试,记录试件压断时的最大载荷,计算SEVNB断裂韧性。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DLP和CNC试件压痕和断面。结果:DLP和CNC氧化锆微观结构基本一致,DLP氧化锆密度为(6.020±0.021) g/cm 3,晶粒尺寸为(0.603±0.033) μm;CNC氧化锆密度为(6.038±0.012) g/cm 3,晶粒尺寸为(0.591±0.033) μm;两种试件均由四方相氧化锆组成。两种氧化锆试件IM测试最适宜的载荷均为196.10 N。DLP氧化锆的IM和SEVNB断裂韧性值分别为(6.111±0.179)和(7.221±0.809) MPa·m 1/2;CNC氧化锆的IM和SEVNB断裂韧性值分别为(6.126±0.383)和(7.408±0.533) MPa·m 1/2;两种氧化锆的IM断裂韧性差异和SEVNB断裂韧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断面扫描电镜图像均示以沿晶断裂为主的混合断裂模式。 结论:DLP氧化锆的微观结构与CNC氧化锆几乎相同,DLP和CNC加工工艺对氧化锆断裂韧性的影响差别不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大鼠牵张成骨区骨再生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牵张期给予牵张区持续灌注β神经生长因子(β-NGF)促进骨再生与重建的作用机制。方法: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选取由新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40只,建立右侧股骨牵张成骨(DO)模型,并运用随机抽样法均分为A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透视下牵张期给予对照组牵张区注射无菌0.9%生理盐水300 μl,给予A组牵张区注射β-NGF(10 μg/200 μl)300 μl。术后行X线、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三点弯曲生物力学试验、血清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骨组织学染色检测牵张区的骨再生情况。组间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来评估。 结果:矿化第6周A组牵张区新生骨骨密度[(359.62±19.58) mm/cm 3比(278.41±25.73) mm/cm 3, t=3.824, P<0.001]、骨体积/总组织体积[(43.83±2.48)%比(33.25±3.96)%, t=4.092, P<0.05]、极限载荷[(48.16±1.25)%比(27.35±2.68)%, t=4.045, P<0.05]、弹性模量[(58.93±2.57)%比(34.74±3.72)%, t=3.428, P<0.05]、断裂能量[(56.15±2.77)%比(29.26±3.68)%, t=6.503, P<0.05]及刚度[(52.68±3.86)%比(34.57±2.49)%, t=5.322, P<0.05]优于对照组。血清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及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显示牵张期给予牵张区持续灌注β-NGF有助于加速DO过程中骨再生与重建。 结论:牵张期给予牵张区持续灌注β-NGF可激活HIF信号通路,加速血管化成骨,有效促进骨再生与重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阿仑膦酸钠联合鼠李糖乳杆菌抗卵巢切除小鼠骨丢失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鼠李糖乳杆菌抗卵巢切除小鼠骨丢失的效果。方法:取雌性C57BL/6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 n=10):前4组切除卵巢,分别联合应用阿仑膦酸钠和鼠李糖乳杆菌(联合用药组)、单独应用阿仑膦酸钠(阿仑膦酸钠组)、单独应用鼠李糖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组)、应用生理盐水(单纯去势组),第5组不切除卵巢,应用生理盐水(假手术组)。术后3个月处死所有小鼠收集股骨,应用显微CT扫描分析小鼠股骨骨密度、骨小梁相对体积、骨表面积/骨体积、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三点弯曲测试检测最大载荷、刚度、极限载荷、杨氏模量及断裂能,眼球取血测定骨钙素和碱性磷酸酶,并比较组间以上指标。 结果:联合用药组小鼠的股骨骨密度[(669.87±67.87)mg/cm 3]、最大载荷[(14.35±0.75)N]、断裂能[(1 497.43±38.29)J/m 2]显著高于阿仑膦酸钠组小鼠[(520.07±9.01)mg/cm 3、(11.94±0.82)N、(1 277.61±35.12)J/m 2]及鼠李糖乳杆菌组小鼠[(388.15±25.61)mg/cm 3、(11.10±0.93)N、(1 115.27±63.24)J/m 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用药组小鼠骨钙素水平为(22.25±1.78)ng/mL,显著高于阿仑膦酸钠组小鼠[(19.08±1.45)ng/mL]和单纯去势组小鼠[(19.33±1.6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用药组小鼠碱性磷酸酶水平为(83.21±9.69)ng/mL,显著低于鼠李糖乳杆菌组小鼠[(113.16±14.44)ng/mL]及单纯去势组小鼠[(137.96±14.01)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鼠李糖乳杆菌保护卵巢切除小鼠骨丢失的效果优于单纯应用阿仑膦酸钠或鼠李糖乳杆菌,二者可发挥协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Lisfranc韧带损伤钉板固定与实心螺钉固定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Lisfranc韧带损伤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钉板内固定与实心螺钉固定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集正常人体足部的CT断层扫描数据,重建足部几何形态,截断Lisfranc韧带、第1、2跖骨跖跗韧带,模拟单纯韧带断裂的Lisfranc损伤。应用Abaqus6.14软件分别在钉板固定模型(共2块锁定钢板+8颗锁定螺钉+1枚实心螺钉)及螺钉固定模型(3枚实心螺钉)上加载载荷后进行有限元分析,比较两种模型整体的应力应变情况、足骨的应力分布和位移以及内固定系统自身的应力分布。结果:在相同载荷下,钉板固定模型整体的应力分布集中在钉板系统上,螺钉固定时内固定应力同样明显高于骨质;两种固定下整个足部模型的形变均为足弓下榻,内侧柱明显。钉板固定模型内中柱的钉孔应力最大为39.91 MPa,小于螺钉固定模型的53.13 MPa。钉板固定模型内侧楔骨与第1跖骨相对位移为8.515×10 -1 mm,大于螺钉固定模型的3.893×10 -1 mm。二者内固定自身均有应力集中现象,钉板固定应力集中于固定第1跖跗关节的钢板中段偏腓侧,两端应力分布较小,螺钉固定应力峰值位于固定第1跖跗关节的内侧柱螺钉中部,明显高于钉尖和钉尾。钉板系统应力峰值为239.5 MPa,小于螺钉系统的256.8 MPa。 结论:实心螺钉内固定Lisfranc损伤中表现出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强于背侧钢板,但其自身承受应力更多,发生断钉的风险也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镍钛记忆合金掌指关节假体的生物力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镍钛(Ni-Ti)记忆合金掌指关节假体的轴向压缩刚度特征,为该假体的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选用10侧完整成人新鲜手标本,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体组和对照组,每组5侧。假体组分别在第2~5掌指关节置入新型Ni-Ti记忆合金掌指关节假体,对照组标本只做切开及缝合处理。假体组和对照组手标本分别解剖游离出第2~5掌指关节,分别以伸直位、屈曲30°、屈曲60°固定于BOSE材料试验机上,分别在载荷为50、100、150、200、250、300、350 N时记录标本的轴向压缩位移,计算垂直和屈曲载荷状态下的轴向压缩刚度。所有标本实验后使用X线机透视,观察有无骨折,有无假体松动、断裂等情况。在假体组和对照组的组内和组间,分别比较第2~5指掌指关节在伸直位和屈曲30°、60°位时轴向压缩刚度。结果:所有标本实验后X线机透视检查显示,无明显骨折,假体无松动、断裂等情况。假体组和对照组第2~5掌指关节的轴向压缩刚度均随着掌指关节屈曲角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假体组与对照组比较,第2~5指掌指关节伸直位时轴向压缩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屈曲30°、60°时假体组轴向压缩刚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假体组和对照组组内比较,在伸直位和屈曲30°、60°位时,不同掌指关节间轴向压缩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新型Ni-Ti记忆合金掌指关节假体轴向压缩刚度符合正常掌指关节的生物力学特征。置入该假体后,不同掌指关节在不同屈曲角度下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锚-袢内固定系统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生物力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尸体标本测试新型锚-袢内固定系统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提供新方法。方法:12侧完整的肩关节标本切断肩锁韧带,首先进行喙锁韧带的准静态非破坏性循环实验,直至喙锁韧带失效,并记录喙锁韧带失效强度。12侧标本被随机分为A、B、C、D四组( n=3),分别使用3.5 mm锁骨钩锁定加压钢板、5 mm软组织带线锚钉、10 mm Endobutton钢板、新型锚-袢内固定系统(5 mm软组织带线锚钉+10 mm Endobutton钢板)4种不同内固定材料复位、固定肩锁关节。然后使用X线透视机正位透视复位后的肩锁关节,评估内固定位置及肩锁关节复位情况。最后使用自制的固定夹具将肩关节标本固定在100 KN电子万能力学试验机上,以100 mm/min的载荷速度对各实验标本在垂直方向进行破坏性的静态拉伸力学测定,通过与生物力学试验机相连接的计算机记录并描画载荷-位移曲线,记录各内固定的失效强度及原因。 结果:12侧尸体标本喙锁韧带断裂强度为(374.6±0.8)N。4组内固定失效的力学载荷及原因:A组为(409.5±2.6)N,两侧标本内固定失效原因为锁骨骨折,一侧标本为肩峰骨折;B组为(297.8±3.4)N,均为锚钉脱出;C组为(375.2±3.1)N,均为喙突基底部骨折;D组为(376.2±3.1)N,均为锚钉脱出。4个实验组内固定失效生物力学载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D组与A组、B组内固定失效生物力学载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新型锚-袢内固定系统重建喙锁韧带能够有效复位肩锁关节并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符合肩锁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皮质骨微观能量释放率与大鼠月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预测大鼠股骨皮质骨微观能量释放率,探究微观能量释放率随大鼠月龄的变化关系.方法 依托前期实验数据,结合皮质骨断裂模拟数值方法,对比仿真与实验测得载荷-位移曲线及断裂模式,反演预测不同月龄大鼠股骨皮质骨的微观能量释放率.结果 经预测得到 1、3、5、7、9、11、15 月龄大鼠股骨皮质骨微观能量释放率分别处于 0.08~0.12、0.12~0.14、0.15~0.19、0.25~0.28、0.23~0.25、0.19~0.22、0.13~0.16 N/mm.结论 微观能量释放率随月龄增长而下降导致失效载荷降低,说明微观能量释放率是决定骨折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断裂时刻却未观察到明显下降,说明微观能量释放率与结构断裂时刻未呈线性正比关系.研究结果 能够从临床层面协助解释皮质骨的骨折发生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