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前与流行期间ACS患者PCI术后心肺运动试验特征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前及流行期间,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肺运动试验特征的变化。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7月至2023年2月在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根据COVID-19流行时间,以2020年1月为界,将患者分为COVID-19流行前组和流行期间组。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术后心肺运动试验测试结果,包括峰值摄氧量、峰值代谢当量等指标,并采用Weber心功能分级评估心脏功能。同时,采用7个症状条目的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和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分别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I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4 310例PCI术后的ACS患者,年龄(58.7±9.1)岁,男性3 464例(80.37%),COVID-19流行前组1 698例,COVID-19流行期间组2 612例。COVID-19流行期间组的心肺运动试验主要指标峰值公斤摄氧量(15.04±3.93)ml·min -1·kg -1低于流行前组(15.52±3.68)ml·min -1·kg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女性、高体重指数、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吸烟史、心肌梗死史、较重的ACS分型、轻度和中度的抑郁程度与心肺功能不良结局相关( P<0.05)。 结论:COVID-19流行对PCI术后ACS患者的心肺功能产生了不利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老年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sHLH)的发生情况,分析归纳其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早期识别高危人群。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20年1月至5月,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山东省第一康复医院、山东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在援鄂或支援山东省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期间,共收治248例60岁以上确诊为重症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噬血细胞综合征(HLH)诊断评分系统(HScore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sHLH组(>169分)和非sHLH组(<98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器官功能衰竭比例及60 d病死率;通过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重症新冠病毒感染人群发生sHLH及6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单独或综合指标对sHLH的诊断价值。结果:248例老年重症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中,排除数据不全及无法追溯临床结局者82例、HScore评分98~169分者35例,最终131例患者数据纳入最终随访与统计,其中sHLH组25例,非sHLH组106例。sHLH组患者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计数(LYM)、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前白蛋白(PAB)均较非sHLH组显著降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铁蛋白(Fer)、乳酸脱氢酶(LDH)、降钙素原(PCT)、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三酰甘油(TG)、白细胞介素-6(IL-6)、总胆红素(TBil)均较非sHLH组显著升高;且sHLH组患者发热及乏力情况较非sHLH组更严重,休克、急性肝肾损伤和心脏损害的比例较非sHLH组更高。sHLH组患者60 d病死率明显高于非sHLH组〔84.0%(21/25)比40.6%(43/106), P<0.01〕。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er 〔优势比( OR)=0.997,95%可信区间(95% CI)为0.996~0.998〕、D?-?二聚体( OR=0.960,95% CI为0.944~0.977)、LDH( OR=0.998,95% CI为0.997~0.999)、TG升高( OR=0.706,95% CI为0.579~0.860)是老年重症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发生sHLH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1);Fer( OR=1.001,95% CI为1.001~1.002)、LDH( OR=1.004,95% CI为1.002~1.005)和D?-?二聚体升高( OR=1.036,95% CI为1.018~1.055)也是患者6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1),且sHLH患者的死亡风险是非sHLH患者的7.692倍( OR=7.692,95% CI为2.466~23.987, 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LDH、D?-?二聚体和TG 3项综合指标对老年重症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发生sHLH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0.920,95% CI为0.866~0.973, P=0.000〕。 结论:年龄>60岁的老年重症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并发sHLH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治疗难度大。Fer、LDH、D?-?二聚体、TG升高是发生sHLH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高度提示预后不良;LDH、D?-?二聚体、TG综合指标对sHLH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老年重症新冠病毒感染患者sHLH的早期筛查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期终末期缺血性心肌病心脏移植一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本文总结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20年4月收治的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康复期因终末期缺血性心肌病(ICM)心力衰竭行心脏移植的受者资料,通过该病例诊疗经验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心脏MR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患者心肌损伤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心脏MR(CMR)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 1 mapping)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康复者心肌损伤的价值。 方法:前瞻性收集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5月至6月COVID-19患者康复出院3个月后接受CMR检查的15例患者(9例普通型、6例重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另外选取11名健康志愿者的CMR资料作为对照组。CMR扫描序列包括心脏电影、对比增强前后T 1 mapping成像、钆延迟对比增强成像(LGE),测量心功能参数、左心室心肌初始T 1值及心肌细胞外容积分数(ECV)。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参数值的差异,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 t法。 结果:15例COVID-19康复患者LGE均为阴性,普通型(27.9%±2.7%)和重型康复者(30.0%±3.7%)左心室ECV均高于对照组(23.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普通型与重型康复者左心室E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00)。普通型康复者、重型康复者及对照组左心室初始T 1值及其余左心室、右心室形态及功能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MR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的左心室ECV在COVID-19康复者中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潜在的心肌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全科医生如何为冠心病患者制定社区或居家心脏康复计划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前,各级医院的心脏康复工作均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医院心脏康复中心的工作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加拿大学者于2020年发布的“COVID-19大流行期间建立虚拟心脏康复管理的指导与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参考 [1]。本文在《冠心病心脏康复基层指南(2020年)》 [2]的基础上详细阐述全科医生如何制定冠心病患者的社区或居家心脏康复计划,以推动基于医院康复中心与家庭协同管理的心脏康复新模式 [3]普及,在全科医学领域进一步推广心脏康复适宜技术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共享治理原则指导下新型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共享治理原则指导下新型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济南市中心医院行介入术的STEMI患者2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共享治理原则指导下新型心脏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疾病自护能力、疾病认知度、二级预防行为、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中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干预后疾病认知度评分中的危险因素控制、饮食、药物、运动及基础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干预后二级预防行为评分中的定期随访、用药依从性、生活方式及危险因素控制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干预后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45%,高于对照组的8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共享治理原则指导下新型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可提高介入术后STEMI患者自护能力,促进二级预防行为,提升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022年ACC成年COVID-19心血管后遗症(心肌炎和其他心肌受累、SARS-CoV-2感染的急性后遗症)及恢复运动的临床决策路径专家共识》解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2019年新型冠状(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流行。临床上新冠肺炎患者除了呼吸系统受损表现外,心肌损伤也比较常见。部分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在患病后数月存在心脏症状(如胸痛、呼吸短促和心悸),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也观察到心肌损伤和受累的证据。2022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公布了《2022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成年COVID-19心血管后遗症(心肌炎和其他心肌受累、SARS-CoV-2感染的急性后遗症)及恢复运动的临床决策路径专家共识》,试图解决成年人新冠病毒感染后出现心脏症状管理方面的常见问题。该文从新冠病毒感染后心肌炎、新冠病毒感染的急性后遗症和运动康复3方面对共识进行解读,同时结合中国方案,更好地评估和管理新冠感染心血管后遗症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有氧能力评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愈后运动康复指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作为全球性大流行的传染病,迄今为止没有停止的迹象。随着国内疫情的控制,COVID-19患者的愈后康复成为当下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疾病导致不同程度的肺泡炎、肺纤维化或肌肉无力等后遗症。而被美国心脏协会认定为“第五临床生命体征”的有氧能力在运动康复指导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康复方案(试行)》对运动康复的指导,以及美国运动医学学会的建议,可通过心肺能力测试等手段对患者进行有氧能力的评估,并以此为标准进行COVID-19患者的临床运动康复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后冠状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脏康复运动的研究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引发的疫情大流行后,非药物干预措施实施力度减小,群体免疫屏障尚未建立,新型冠状病毒在人群中反复传播,罹患冠状病毒性心肌炎(CVM)的患者骤然增多,严重威胁民众的身心健康.研究表明,开展早期康复运动有助于促进CVM患者机体功能和心理健康的恢复.近年来,COVID-19患者在急性期后的不适当运动所导致的猝死等不良事件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COVID-19引发的疫情后CVM患者的心脏康复运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着重介绍心脏康复运动的必要性、恢复运动前疾病危险分层、恢复运动的强度和运动时机等,以期为重大疫情后CVM患者制订科学、合理、安全及有效的恢复运动方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互联网+健康教练技术"在冠心病患者居家心脏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27
居家心脏康复是一种有效的新型院外康复模式,它以家庭为基础,为心血管病患者制订有明确目标的结构化方案,使患者居家就能享受到心脏康复服务,但受到时间和环境的限制,其发展并不理想,患者参与度和持续度不高.基于此,该文综述了"互联网+健康教练技术"在冠心病患者居家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方式、干预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为开展以健康教练为主导、网络技术为支撑、家庭为基础、医院为依托的居家心脏康复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