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癌精准治疗的研究前沿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肝癌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近年来,肝癌的临床诊治及创新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新型血清标志物的发现和转化应用,包括蛋白、miRNA以及外周血循环游离DNA甲基化等,促进了肝癌的早诊早治。影像学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为精准肝脏外科的实现创造了便利条件。靶向与免疫治疗的进步,将为肝癌的精准治疗提供更多的手段。借助于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等多组学技术,对肝癌发生和发展机制及其基因表型特征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单细胞、基因编辑、药物开发等技术的进步,使得肝癌创新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越来越开阔。肝癌是一种复杂而难治的恶性肿瘤,通过不断揭示其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真正本质,进一步探寻制癌之道,从而助力肝癌精准治疗,使患者生存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肌损伤与高凝状态及炎性标志物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检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凝血指标及炎性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日至3月31日收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COVID-19患者67例,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组( n=20)、重型组( n=20)及危重组( n=27),根据患者出院情况将危重组分为治愈( n=12)和死亡( n=15)。以患者好转出院或住院期间死亡作为观察终点。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静脉血并检测其血液中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铁蛋白水平,比较3组间的水平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OVID-19住院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3组患者的红细胞、血小板(PLT)、FIB、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普通组、重型组和危重组的WBC、hs-CRP、铁蛋白、PT、APPT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危重组高于重型组和普通组( P<0.05)。危重组患者NT-proBNP、CK-MB、MYO、hs-cTnI明显高于普通组及重型组,且危重型组中死亡患者NT-proBNP、CK-MB、MYO、hs-cTnI高于治愈患者( P均 <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TnI( OR=1.053,95% CI 1.010~1.098, P=0.016)、D-二聚体( OR=1.253,95% CI 1.026~1.531, P=0.005)是COVID-19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COVID-19危重型患者在入院治疗过程中伴随着凝血功能障碍及炎症因子的升高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hs-cTnI、D-二聚体升高是COVID-19危重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急性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时的新标志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SAA在早期辅助诊断、感染轻重分型、病程进展及转归评估等方面均体现了一定作用。本文介绍SAA结构功能、动态监测在COVID-19辅助诊断和病程中的应用,及与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核酸及其他辅助诊断指标联合检测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切割式穿刺组织学检查实践指南(2023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对于甲状腺结节,尽管有超声、CT、磁共振成像、同位素等医学影像检查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可资发现诊断线索,但是最终的诊断结论必须来自病理学检查与诊断,这不仅是医学循证的要求,更是医学法理的需要 [1]。随着越来越多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倾向于接受化学消融和热消融等新型微创化非手术切除治疗方式,传统的手术后病理诊断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型治疗的要求。先于治疗完成病理诊断,普及性开展甲状腺结节活体材料病理学检查与诊断(即活检病理诊断)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免疫球蛋白糖基化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糖基化是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最重要的翻译后修饰之一,免疫球蛋白糖基化可通过调节抗体稳定性和影响其与不同FcγRs的相互作用,发挥抗炎和促炎活性。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免疫球蛋白异常糖基化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中起到关键作用。其产物如糖链结构和/或糖基化蛋白,利用凝集素微阵列等技术进行检测,有望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新型血清标志物,在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预后评估以及治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清代谢组指纹联合机器学习诊断肺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采用血清代谢指纹采集方法筛选肺癌相关差异调控代谢物,为肺癌诊断提供候选标志物。方法:在上海长海医院开展队列入组工作,共纳入2021年1月27日至6月4日的228例受试者,其中包括初诊确认肺癌患者97例和健康体检人群131名。根据标准流程采集入组队列血清样本,并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将入组队列分为训练集和完全独立的验证集。采用纳米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对血清样品进行代谢指纹图谱采集。对训练集样本年龄、性别进行质量控制后,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基于血清代谢指纹图谱的诊断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分类效能。结果:通过新型纳米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可在1 min内完成血清样品的代谢指纹提取,过程仅需消耗1 μl原始血清。针对训练集,基于此构建的分类器诊断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95% CI 0.87~0.97),敏感度为89%,特异度为89%。在独立验证队列中,AUC为0.96(95% CI 0.90~1.00),敏感度为91%,特异度为94%,没有表现出性能损失。确定了由5个代谢物组成的标志物组合,展示了肺癌患者的独特代谢模式。 结论:本研究结合血清代谢指纹图谱和机器学习建立了肺癌的诊断模型,用于区分肺癌患者以及健康对照,可用于临床的体外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清丝氨酸蛋白酶Corin在慢性肾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丝氨酸蛋白酶(Corin)在慢性肾衰竭(CRF)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郑州人民医院住院的CRF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20例,(64.05±13.89)岁,男77例(64.17%),单纯CRF患者87例,60.59±8.78岁,男54例(62.07%)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基本信息、实验室检测指标和超声心动图参数,并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Corin的浓度。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将试验组分为Ⅱ级(31例)、Ⅲ级(47例)、Ⅳ级(42例)。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以及不同心功能分级组间血清Corin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Corin与脑钠肽(BNP)、D-二聚体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血清Corin对CRF合并心力衰竭以及不同心功能分级的预测价值;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多指标联合预测模型,得出联合预测概率,绘制ROC曲线,比较血清Corin、BNP对CRF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以及血清Corin联合D-二聚体、BNP对CRF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结果:CRF合并心力衰竭组血清Corin[2 568.97±477.70 pg/ml比1 727.81±480.60 pg/ml, t=12.47, P<0.001]、BNP[700.00(256.00,2 089.75)pg/ml比88.00(43.00,230.00)pg/ml, Z=-9.00, P<0.001]、D-二聚体[1 150.00(643.00,1 874.75)μg/L比556.00(301.00,865.00)μg/L, Z=-6.57, P<0.001]高于单纯CR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CRF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三组间,血清Corin[2 231.74±311.39 pg/ml比2 562.09±365.30 pg/ml比2 825.57±536.83 pg/ml, F=74.33, P<0.001]、BNP[234.00(168.00,612.00)pg/ml比514.00(260.00,1 455.00)pg/ml比2 200.00(640.50,4 682.75)pg/ml, H=29.42, P<0.001]、D-二聚体[753.00(514.00,1 280.00)μg/L比1 187.00(590.00,1 840.00)μg/L比1 603.00(810.00,3 313.25)μg/L, H=14.98, P<0.001]随心功能分级递增而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血清Corin与BNP( r=0.409)、D-二聚体( r=0.299)呈正相关( P<0.001)。经ROC曲线分析,血清Corin诊断CRF合并心力衰竭及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的AUC分别为0.890(95% CI 0.846~0.935)、0.807(95% CI 0.728~0.885)、0.911(95% CI 0.864~0.959)、0.927(95% CI 0.882~0.972);BNP诊断CRF合并心力衰竭的AUC为0.867(95% CI 0.817~0.916),血清Corin联合D-二聚体、BNP联合D-二聚体、血清Corin与D-二聚体、BNP三者联合诊断CRF合并心力衰竭的AUC分别为0.930(95% CI 0.897~0.962)、0.892(95% CI 0.847~0.936)、0.952(95% CI 0.927~0.977)。 结论:血清Corin在CRF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升高,升高的程度与心功能分级有关,血清Corin对于CRF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及其严重程度的判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血清Corin有望成为CRF合并心力衰竭疾病诊断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ATP合酶C亚基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ATP合酶C亚基(Csub)在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玉环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1例胸痛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5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2例;同时选择体检中心年龄匹配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HC)。所有患者均于急诊抢救室药物及介入措施干预前完成抽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Csub含量,分析Csub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中超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Csub、hs-cTnT及CK-MB对IHD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3组受试者年龄、性别、既往史等基线资料均衡,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K-MB、hs-cTnT及B型钠尿肽(BN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MI组及UAP组Csub含量均明显高于HC组〔8.96%(6.37%,11.53%)、4.27%(3.23%,6.49%)比1.56%(1.07%,2.33%),均 P<0.01〕,且心肌缺血更为严重的AMI组Csub含量较UAP组进一步升高〔8.96%(6.37%,11.53%)比4.27%(3.23%,6.49%), P<0.01〕。59例AMI患者均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根据Csub中位数将AMI患者分为高于中位数组(29例)和低于中位数组(30例),结果显示,两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支架植入数量及术后用药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Csub对IHD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AUC)=0.98,95%可信区间(95% CI)为0.95~1.00〕略低于hs-cTnT(AUC=0.99,95% CI为0.99~1.00),却高于CK-MB(AUC=0.94,95% CI为0.89~0.99)。Csub最佳截断值为4.74%时,诊断IHD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7.0%。 结论:Csub在IHD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且随着缺血程度的加剧进一步升高,其可作为诊断以及评估心肌缺血发展的新型诊断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肿瘤标志物在肝细胞癌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肿瘤标志物具有无创性、可重复分析、实时监测等特征,其在肝细胞癌早期诊断及预后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几年,肝细胞癌肿瘤标志物研究发展迅速,既有传统的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高尔基体糖蛋白7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等),又有新型的"液体活检"肿瘤标志物(如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等)。进一步研究肿瘤标志物与肝细胞癌之间的相关性,可为肝细胞癌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自2019年12月在全球各地出现后,迅速演变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COVID-19具有潜伏期长,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力强,病情严重者可引起死亡。本文就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血清淀粉样蛋白A、铁蛋白、白细胞分化抗原147、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正五聚蛋白3等重要标志物在COVID-19检测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