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湿性疾病药物临床试验中常见方案偏离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风湿性疾病药物临床试验中常见方案偏离,为提高临床试验质量、保护受试者安全和权益提供借鉴。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2017—2021年开展且已完成项目的方案偏离报告进行归纳整理。结果:常见的方案偏离及占比依次为研究程序(25.4%,44/173)、用药依从性低(23.7%,41/173)、访视或检查超窗(19.1%,33/173)、访视错过或检查未做(17.9%,31/173)、使用违禁用药(9.2%,16/173)、违背入选标准或符合排标准(4.6%,8/173)等。按照方案偏离的严重程度,轻度135例次,严重38例次。5例受试者数据在统计分析时从符合方案集中剔除。结论:①研究者层面应持续加强培训,在临床试验设计时兼顾可操作性;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把握入排标准、按照方案规定的程序进行随访。②机构层面应积极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系统地减少研究者在操作层面的方案偏离。③加强受试者的宣教和管理以保证其依从性,切实提高临床试验质量、保障受试者的安全及权益。④加强监查员的管理,注重监查发现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椎动脉夹层所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高分辨MRI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高分辨MRI(HR-MRI)探讨椎动脉夹层所致缺血卒中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间在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椎动脉夹层的患者47例。所有患者HR-MRI之前均接受MRI常规平扫,对MR平扫阴性者进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检查。将MRI平扫出现后循环梗死及3D-ASL出现缺血低灌注患者纳入缺血卒中组,将MRI平扫及3D-ASL无异常患者纳入正常组。采用 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2组间的临床特征及HR-MRI影像特征;采用Pearson或Spearman分析计量资料或等级资料的相关性。 结果:缺血卒中组27例、正常组20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高血压史、高血脂、糖尿病史等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正常组和缺血卒中组间基底动脉侧方偏离分级(χ2=7.013, P=0.030)、基底动脉侧方弯曲角度(分别为140°±19°、137°±15°, t=2.231, P<0.026)、椎基底动脉最小弯曲角度(分别为131°±27°、90°±130°, t=42.630, P<0.001)、椎基底动脉最小弯曲角≤90°分布(分别为3、21例,χ2=15.240, P<0.001)、有效管腔指数(0.33±0.10、0.17±0.09, t=35.934, 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基底动脉最小弯曲角与椎动脉夹层患者是否发生缺血卒中呈负相关( r=-0.621, P<0.001),有效管腔指数与椎动脉夹层患者是否发生缺血卒中呈负相关( r=-0.713, P<0.001)。夹层发生的部位、血肿分布、管腔的形态及强化方式在正常组和缺血卒中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HR-MRI显示的基底动脉侧方偏离分级3级、椎基底动脉最小弯曲角度≤90°及有效管腔指数较小与椎动脉夹层所致后循环缺血卒中与有关,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临床试验过程中不依从/违背或偏离方案的情况分析与管理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收集分析2017—2019年笔者所在伦理委员会接收审查的不依从/违背或偏离方案报告,研究探讨事件发生的规律,挖掘问题层面的原因和逻辑,为临床研究过程中不依从/违背或偏离方案的相关研究的探索、管理改革和执行改善提供数据基础、经验总结和初步建议。方法:利用SPSS 22.0软件,采用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对收集的754份报告进行分析比较和总结归纳,讨论并给出初步建议。结果:3年累计接收不依从/违背或偏离方案的报告754份共计4 878例次事件,数据涉及28个科室219个项目,项目来源包括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占88%,研究者发起科研项目占12%。事件类型总结整理为7个方面,在项目来源、试验类型与临床试验专业等方面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研究者提交报告的规范性总体差。结论:发现不依从/违背或偏离方案事件类型及发生数量在不同试验类型或不同临床试验专业间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方案违背申请报告总体较差,结合工作实际分析探讨了"受试者依从性总体低"和"研究者遵从性不足"为常见的方案违背原因,并提出了加大研究者培训、改进报告模式和定期研究发布跟踪审查调研报告等初步的管理改进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头颈分离型类孟氏骨折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选择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头颈分离型类孟氏骨折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儿童骨病医院收治的12例儿童头颈分离型类孟氏骨折患儿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3~14岁,平均8.3岁。所有患者均先摄X线片,急诊行手法闭合复位纠正畸形及脱位,石膏托固定,根据孟氏骨折的治疗原则先恢复并稳定尺骨的长度,根据尺骨骨折的部位及类型选择固定方式,然后再处理桡骨颈骨折。术后根据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及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定疗效。结果:儿童头颈分离型类孟氏骨折临床特点为尺骨骨折伴桡骨颈骨折,桡骨头、颈完全分离,骨折远端纵轴偏离肱骨小头中心,但近端肱桡关系正常。根据尺骨骨折成角方向和桡骨颈骨折远端移位的方向分为2型:伸直外翻型7例和屈曲内翻型5例。所有患者术后获8~38个月(平均16.0个月)随访。对于尺骨骨折,1例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4例弹性髓内钉固定,5例接骨板固定,1例未予处理,1例仅行手法复位。对于桡骨颈骨折,11例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1例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骨折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9.6周),内固定物取出时间为12~50周(平均31.2周)。术后1例患者出现桡骨头缺血坏死,1例发生桡骨近端膨大。末次随访时根据MEPS评分评定疗效:优10例,良1例,可1例。结论:儿童头颈分离型类孟氏骨折不同于一般的孟氏骨折及桡骨颈骨折,临床特点表现为尺骨骨折伴桡骨颈骨折,桡骨头、颈完全分离,骨折远端纵轴偏离肱骨小头中心,但近端肱桡关系正常;尺骨骨折治疗方案包括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弹性髓内钉固定、切开复位接骨板固定或无需固定,而桡骨颈骨折多行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通过早期功能锻炼,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状腺癌诊疗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实用性的初步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甲状腺癌诊疗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yroid cancer,CDSS-TC)辅助医生完成若干诊疗任务的实际功效,并依据试验结果对其临床实用性作初步评价。方法:前瞻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3月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头颈外科就诊的9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前B超报告解读的平均耗时,及70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优甲乐服用剂量调节的个体适合度。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1年5月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头颈外科首次手术治疗的120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前手术"建议方案"的依据符合度和医生"终定方案"的依据偏离度。所有病例均经纯人工(A组)及CDSS-TC辅助方式(B组)处理,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B组单份B超报告处置的平均耗时远短于A组( P=5.600E-04);B组医生建议优甲乐服用剂量的优级例数和优级+合格总例数均明显高于A组( P=7.819E-20和 P=1.335E-18);CDSS-TC"建议方案"的依据符合率≥98%;B组医生"终定方案"的依据偏离率低于A组(全切与否 P=0.059,侧颈清扫与否 P=0.075)。 结论:CDSS-TC能准确提取所有原始检查/化验报告中的疾病相关源信息,并通过高效关联分析后提呈准确的决策建议。其分析结论精准客观,可为医生临床诊疗提供高质量多环节的决策支持,是较理想的信息化工作平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方案偏离的管理策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兼顾研究者、伦理委员会、研究机构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要求及工作量,平衡管理及减少方案偏离事件的发生,探讨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方案偏离事件的管理策略。方法:分析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中方案偏离事件表现形式、发现途径、主要原因及分类标准等方面问题。结果:结合当前方案偏离管理现状及笔者实践探索,从质量源于临床研究设计、研究者自我评估影响程度后上报、强化研究机构IIT临床研究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持续加强培训与宣教、探索基于注册类临床试验差异的IIT方案偏离评价判断标准等5个方面提出应对方案偏离问题的管理对策。结论:方案偏离在临床研究的开展过程中难以避免,但研究者、研究机构应分清方案偏离的性质、程度、影响及根本原因,有效纠正与采取改进措施,减少方案偏离事件的发生,提高研究的质量与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腹股沟疝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探究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腹股沟疝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SBAR沟通模式在临泉县人民医院推行时间(2022年7月)为分界点,将推行前(2022年1—6月)实施常规沟通管理的腹股沟疝手术患者50例纳入常规组;将推行后(2022年7月至2023年1月)实施基于SBAR沟通模式管理的腹股沟疝手术患者50例纳入SBAR组,推行前后均由同一批护理人员执行(n=32),对比推行前后护士交班效率(NARS)与交班时间、临床沟通能力(CEX),并对比2组患者遵医行为、方案偏离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SBAR沟通模式推行后,护士交班效率显著提高(P<0.05),交班时间显著减少(P<0.05),护士沟通能力(环境、组织效能、沟通、临床判断、人文关怀)评分均显著上升(P<0.05);SBAR组患者饮食控制良好、恢复练习良好、摒弃不良习惯、定期复查的遵医行为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SBAR组方案偏离事件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常规组(18.00%)(P<0.05);SBAR组护理满意度(94.00%)显著高于常规组(80.00%)(P<0.05)。结论:SBAR沟通模式可有效提高急诊护士交班效率,减少发生护理方案偏离事件,提升急诊腹股沟疝手术患者遵医行为,患者满意度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农业灌溉和施肥在陆面过程模型中的参数化方法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激增背景下,灌溉和施肥成为保证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深刻改变着陆地生态系统水循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在陆面过程模型(LSM)中耦合灌溉和施肥方案对清晰把握陆-气相互作用、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回顾了灌溉和施肥(氮肥)在LSM参数化过程中的3个关键参量(方式、用量和时间)的表达方法,指出了当前受到灌溉和施肥关键参量高时空分辨率数据匮乏的影响,LSM中的灌溉和施肥方案与实际农业生产方式有所偏离,难以充分反映灌溉和施肥对粮食产量、生态环境和局部气候的影响.最后,提出了 LSM中灌溉和施肥方案的未来优化方向:1)考虑作物间的水分需求差异,对灌溉阈值进行差异化设置,正确评估不同作物的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2)充分利用施肥灌溉的地面观测记录和日益丰富的区域格网数据,发展更加贴合实际农业操作的参数化方案,准确揭示灌溉和施肥的经济、生态和气候等效应;3)综合作物类型、物候阶段、土壤基础肥力等因素,发展施肥诊断方案作为模型的补充方案,提升模型在氮肥数据匮乏地区的应用性和模拟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河南省肿瘤诊疗质量控制中心晚期乳腺癌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024/1/13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在世界各国均处于上升趋势,是女性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多种抗肿瘤药物的逐步问世及治疗方案的优化,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已日渐提高.在更为严格地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指南之外,很多细节问题需要在不明显偏离指南的情况下,通过专家共识达成,旨在进一步加强临床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尤其是经多线治疗失败或出现多重耐药的患者,目前仍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河南省肿瘤诊疗质量控制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顺应临床需求制定本共识,结合临床实际问题,进一步加强临床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为临床实践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提供细化的诊疗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基于风险的药物临床试验方案偏离管理模式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分析药物临床试验实施中发生方案偏离的原因,探讨预防和改进措施,为提高临床试验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参照新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ICH)GCP等法规对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9月结题的47项药物临床试验项目中出现的方案偏离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探讨产生方案偏离的原因,并从研究者、申办者、受试者、机构和伦理监管等不同维度提出有效应对及预防措施.结果 经统计,所有项目共计上报方案偏离458例,其中试验药物相关偏离188例,占比41.05%;检查/检验相关偏离150例,占比32.75%;访视相关偏离80例,占比17.47%;生物样本相关偏离35例,占比7.64%;入/排相关偏离5例,占比1.09%.结论 本研究分析了我院药物临床试验常见的方案偏离,从不同维度提出了应对和预防措施来有效降低方案偏离的发生,为提高我院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