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股沟疝术后慢性疼痛的诊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腹股沟疝是普通外科中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手术是唯一治疗方式,近年来随着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出现和普及,复发率较前降低,腹股沟疝术后慢性疼痛(CPIP)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CPIP现已成为腹股沟疝手术的重要疗效指标之一。CPIP发生的病因较复杂,主要有神经性疼痛、非神经性疼痛、躯体性疼痛和内脏性疼痛。女性、年幼、肥胖、对疼痛的控制感较低、术前焦虑、术前疼痛、疼痛敏感性遗传易感性等患者因素和术者经验、开放疝修补术、重量补片、补片固定、术后急性疼痛等手术因素均为CPIP发生的危险因素。CPIP不仅是神经性和伤害性疼痛的产物,也受到心理、情感、认知和遗传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故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正确的疼痛及生活质量评估工具对诊断CPIP是非常必要的。CPIP的治疗应遵循一定的步骤,首选期待治疗、药物治疗、心理及行为治疗、物理治疗等保守治疗和介入治疗,如果经过6个月到1年的上述治疗手段疼痛缓解不明显,则考虑手术治疗。目前为止,预防性镇痛和规范化手术是改善患者预后的最主要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后发生血清肿的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后发生血清肿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2019年12月—2022年12月于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行TAPP的32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26例,女性94例,年龄(61.46±10.22)岁,年龄范围23~76岁。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血清肿分为血清肿组( n=18)和未发生组( n=30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TAPP后发生血清肿的影响因素,并基于Softmax策略以二分类变量生存0(结局事件未发生)和1(结局事件发生)作为结果变量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采用受试工作者特征(ROC)曲线和累积增益图分析模型区分度和应用价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320例患者术后血清肿发生率为5.63%(18/320),其中Ⅰ型7例,Ⅱ型4例,Ⅲ型7例,经对症治疗后均已好转。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基础疾病、服用抗凝血药物、病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疝囊直径、补片固定方式、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是腹股沟疝患者TAPP无张力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影响因素( OR=1.732、2.414、2.346、1.480、2.159、1.725、1.248、2.179;95% CI:1.385~2.942、1.764~3.176、1.280~3.209、1.263~2.275、1.331~2.861、1.308~2.239、1.005~1.764、1.644~2.982; P<0.05)。ROC曲线和累积增益图表明所构建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可较好地预测患者术后血清肿发生的概率。 结论:腹股沟疝患者TAPP后血清肿的发生与合并基础疾病、服用抗凝血药物、病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疝囊直径、补片固定方式、NLR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重点关注这些问题,降低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中国疝病注册登记随访系统的腹外疝治疗现状分析与流行病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早期疝与腹壁外科在我国未受重视,常有病人因拖延治疗危及生命。1997年我国引进无张力疝修补术,疝与腹壁外科进入新时代,实现快速发展。2015年中国疝病注册登记随访系统开始创建,2017年正式发布,同期成立中国疝病专科联盟。目前中国疝病登记随访系统录入数据已成为全世界第二大数据库。尽管随访率有待提高,但可初步了解和分析我国疝病情况。这项工作尚有许多困难,需多级协同和长期坚持。笔者希望通过中国疝病注册登记随访系统,提升我国疝与腹壁外科诊断与治疗水平或国际交流及合作能力,造福广大病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快速康复对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对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9月共312例在我院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按康复方法分为对照组(145例)和观察组(167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观察组行快速康复,采用 χ2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 t=2.748, P<0.05)、下床活动时间( t=2.976, P<0.05)和住院时间( t=3.421, P<0.01)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腹胀(1.8%比7.6%, χ2=4.795, P<0.05)、尿潴留(1.8%比6.9%, χ2=5.291, P<0.05)和慢性疼痛(4.2%比11.0%, χ2=4.267, P<0.05)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比2.8%, χ2=0.346, P>0.05)。 结论:快速康复对腹股沟疝术后恢复有明显帮助,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聚丙烯补片在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聚丙烯补片在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2家医疗中心收治的120例(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60例、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6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使用SMP95958X补片,对照组患者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使用改良Kugel补片。手术由高年资疝外科专科医师行腹膜前间隙修补术。观察指标:(1)术后疼痛情况。(2)并发症和随访情况。术后3个月、6个月在门诊行体格检查或腹股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患者近期并发症情况;术后5年对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了解患者远期并发症(感染、异物感)及疝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连续矫正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 结果: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腹股沟疝患者118例;男116例,女2例;年龄为(64±12)岁,年龄范围为29~84岁。118例患者中,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9例。(1)术后疼痛情况:59例对照组患者中,1例缺失术后2 d服用止痛药数据,34例术后2 d服用止痛药;59例研究组患者中29例术后2 d服用止痛药,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055, 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第2天、术后3个月疼痛评分分别为3.26分(0.70~6.90分)、0.87分(0.00~4.10分);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03分(0.00~8.80分)、0.83分(0.00~3.10分),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0.782,0.729, P>0.05)。(2)并发症和随访情况: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围术期(术后2 d)并发症发生率均为1.7%(1/5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各有59例患者术后6个月获得随访。对照组患者术后近期(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均为1.7%(1/59);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为5.1%(3/59),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55例和研究组52例患者术后5年获得随访。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感染,术后远期(术后5年)并发症发生率为1.8%(1/55);研究组2例患者出现感染,1例患者有异物感,术后远期(术后5年)并发症发生率为5.8%(3/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无疝复发。 结论:SMP95958X补片和改良Kugel补片均能用于腹股沟疝腹膜前间隙修补术,两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股沟疝日间手术的发展历程及诊疗经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日间手术起源于英国,近20年来在欧美国家迅速发展。目前日间手术量占手术总量的比例>80%。我国自2007年始对日间手术模式进行初期探索和尝试,2013年我国日间手术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腹股沟疝日间手术亦进入发展快车道。笔者回顾近年来我国腹股沟疝日间手术的发展历程,总结笔者单位腹股沟疝日间手术经验,旨在为疝与腹壁外科同道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成人腹股沟疝危险因素及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腹股沟疝是普通外科医师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先天因素、胶原蛋白代谢改变、前列腺切除术后、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最佳手术方式暂无定论,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学习曲线短、复发率低,广泛受到术者欢迎;腹腔镜下疝修补术因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及手术相关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发展迅速;机器人手术的疗效与腹腔镜相当,但花费较高。合适的麻醉方式以及补片的选择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对于成人腹股沟疝的危险因素、手术方式、麻醉方式、补片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先天性肌性斜颈再手术12例临床分析及预后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CMT)再手术的临床特点及短期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MT术后复发病例12例。患儿年龄8~16岁,平均13.2岁;男9例,女3例。分析疾病复发原因,随访观察患儿术后外观,利用患者满意度调查及Lee评分标准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12例患儿初次手术治疗在外院10例,本院2例;初次手术治疗年龄6个月~2.2岁;手术方式为微创小针刀治疗2例,小切口单头松解5例,单纯离断7例,断端丝线结扎4例。二次手术病例术中均证实存在胸锁乳突肌挛缩、黏连,其中颈阔肌挛缩黏连3例,术中颈血管鞘分离困难8例,2例颈内静脉破裂予以修补。手术均采取胸锁乳突肌双极松解,术中可无张力摆正颈部于中线为松解完全。患儿术后外观均得到满意改善。术后随访1.2~3.0年,平均2.3年,患儿满意度评分>90分9例,>80分3例。Lee评分观察患儿头颈活动度及头偏离中线的距离及度数,12例中效果优8例,良3例,中1例。结论:CMT患儿复发的根本原因为松解不彻底,肌肉瘢痕黏连,同时手术年龄过早、追求微创切口、术后康复缺失也可能是复发的直接因素。复发者通过双极松解,尤其是下极彻底松解,配合术后颈部牵引、固定、康复锻炼可达到满意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输尿管医源性损伤的部位和修复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输尿管易发生医源性损伤的部位和修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3例输尿管医源性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男20例,女23例。中位年龄39(16,64)岁。损伤位于左侧26例(60.5%),右侧16例(37.2%),双侧1例(2.3%);输尿管上段8例(18.6%)、中段8例(18.6%)、下段27例(62.8%)。损伤长度(5.9±2.4)cm。7例于术中诊断,表现为输尿管管腔结构破损、离断或被结扎,术区出现广泛渗液,输尿管镜下可见脂肪组织。36例延迟诊断,表现为腰腹部疼痛13例,发热12例,腹膜刺激征9例,阴道流液9例,血尿5例;泌尿系增强CT或静脉尿路造影检查示造影剂外溢10例,肾积水或输尿管扩张27例,发现患侧肾肿瘤1例;行引流液肌酐检查7例;行肾动态显像检查发现单侧肾无功能1例。妇科手术损伤13例均行Boari皮瓣输尿管膀胱再植手术。结直肠外科手术损伤12例,术中诊断7例行Boari皮瓣输尿管膀胱再植手术;5例延迟诊断,先行肾造瘘术,其中4例于6个月后完成Boari皮瓣输尿管膀胱再植手术,1例行输尿管膀胱重吻合。泌尿外科手术损伤18例,其中10例行Boari皮瓣输尿管膀胱再植手术,2例行肾输尿管切除术,3例行自体肾移植术,1例行阑尾代输尿管手术,2例应用口腔黏膜补片修补。43例中,29例发生在7处易损伤部位,妇科手术损伤部位常见于输尿管与髂外动脉、骨盆漏斗韧带、子宫动脉交汇或毗邻处,分别为4、5、3例;结直肠外科手术损伤部位分别为输尿管与肠系膜血管平行段4例,输尿管与结肠毗邻处2例,输尿管与输精管交汇处3例;泌尿外科手术损伤部位分别为输尿管与髂外动脉交汇处和肾盂输尿管连接处各4例。其余14例损伤部位不具有规律性,与上述易损伤部位不重合。结果:本研究43例术后随访18(11,47)个月,其中41例能正常排尿,无血尿、尿外渗、胁腹疼等症状,尿常规、尿素氮、血肌酐检查均正常。泌尿系B超检查示轻度肾积水13例,随访中积水程度未见缓解或加重。1例自体肾移植术后出现输尿管膀胱吻合处再狭窄,行球囊扩张后积水缓解。1例先行肾穿刺造瘘,6个月后术中探查发现左输尿管末端被Hem-o-lok夹夹闭3/5管壁,右输尿管与乙状结肠形成内瘘,取左右侧膀胱皮瓣各3 cm行双侧输尿管膀胱再植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医源性输尿管损伤易发生部位共7处,妇科手术易发生于输尿管与髂外动脉、骨盆漏斗韧带、子宫动脉交汇或毗邻处;结直肠外科手术易发生于输尿管与肠系膜血管平行段、与结肠毗邻处、与输精管交汇处;泌尿外科手术损伤易发生于输尿管与髂外动脉交汇处和肾盂输尿管连接处。输尿管损伤的治疗需根据损伤原因、位置和长度综合考虑。对于长度较短而程度较重的输尿管损伤,行输尿管吻合或输尿管膀胱吻合术。对于长度较长的损伤,行自体肾移植、其他组织代输尿管手术或采用Boari皮瓣、颊/口腔黏膜移植等。修复手术中最重要的是保证无张力吻合,不过度破坏输尿管的血供,输尿管应裁剪到血供较好的部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外科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8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88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5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58岁,年龄范围为14~84岁。患者均行清创手术。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术后疝复发,术后疼痛及再感染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7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结果:(1)手术及术后情况:88例患者均顺利施行清创手术。88例患者中,71例行清创手术前先行腹腔镜探查,17例直接行开放清创手术。71例行腹腔镜探查患者中,63例经探查腹腔,分离肠管、网膜粘连后,未见肠管、膀胱等组织明显受感染累及,腹膜完整,遂中转行开放清创手术;4例经探查证实为小肠瘘,分离粘连后中转行开放清创手术,并行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3例经探查证实为网塞感染,经腹腔镜切开腹膜自后入路取出感染网塞;1例经探查证实为膀胱瘘,经腹腔镜清除感染补片后行膀胱缝合修补术。88例患者中,82例为补片感染,其中31例完整清除补片,51例清除补片感染部分,术中发现合并线结感染28例,予以清除;6例仅为浅表感染,予以切除窦道等感染组织。84例行开放清创手术患者中,65例伤口放置引流管后行一期缝合;19例伤口敞开,视术后换药情况,13例放置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行持续引流,6例行换药治疗。88例患者手术时间为60 min(15~175 min),术中出血量为14 mL(2~200 mL),术后住院时间为22 d(1~101 d),术后均顺利拔管。88例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包括甲级愈合56例,乙级愈合15例,丙级愈合17例。88例患者中,71例术中留取脓液及缝线线结行细菌培养检查,其中结果阴性27例,金黄色葡萄球菌32例,溶血葡萄球菌5例,铜绿假单胞菌5例,屎肠球菌5例,人葡萄球菌亚种4例,奇异变形菌3例,黏质沙雷菌2例,无乳链球菌2例,大肠埃希菌2例,木糖氧化无色杆菌亚种1例,部分患者合并≥2种细菌感染。(2)随访情况:88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4~7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88例患者中,术后腹股沟疝复发5例,其中3例行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1例行开放腹膜前修补术,1例行经腹腔部分腹膜外疝修补术。1例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2~4分,未予特殊处理。17例患者术后再次感染,3例经换药后伤口愈合,14例再次行清创手术完整清除感染组织后伤口愈合,其中合并残余补片感染7例,合并残余线结感染2例。结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处理情况复杂,手术清除感染补片是有效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