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突破性尿路感染的风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al reflux,VUR)发生突破性发热性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经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诊断的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对其进行电话随访,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将随访过程中发生突破性发热性UTI的患儿作为研究组,未发生突破性发热性UTI的患儿作为对照组,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140例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纳入本研究,其中女童62例,男童78例;首次发生UTI的中位年龄为4个月;双侧膀胱输尿管反流76例,单侧膀胱输尿管反流64例;高级别膀胱输尿管反流65例(65/140,46.4%);存在膀胱直肠功能障碍50例(50/140,35.7%);其中68例(68/140,48.6%)至少经历1次突破性发热性UTI,72例(72/140,51.4%)在诊断VUR后口服预防剂量抗生素期间无UTI。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为高级别VUR、输尿管远端直径比(ureteral diameter ratio,UDR)及是否存在膀胱直肠功能障碍(bladder-bowel dysfunction,BBD)与突破性发热性UTI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高级别VUR( OR=2.942,95% CI:1.219~7.099, P=0.016)、UDR( OR=1 313.746,95% CI:35.720~48 318.362, P<0.001)是VUR发生突破性发热性UTI的相关因素。 结论:高级别膀胱输尿管反流和输尿管远端直径比大于0.330是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发生突破性发热性UTI的相关因素,临床应积极治疗,严密监控,防止发生肾功能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医源性输尿管损伤19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儿童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临床特点、处理方法及预后,为降低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发生率、减少远期肾功能的丢失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非泌尿系统手术导致的医源性输尿管损伤1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5例;左侧7例,右侧12例;平均年龄为6岁(1~12岁)。对其损伤原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处理原则以及远期随访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9例患儿中因腹膜后或盆腔肿瘤手术损伤输尿管的13例,因阑尾切除术、疝囊高位结扎术、巨结肠根治术导致输尿管损伤的各2例。术中即刻发现并处理者有6例,其中输尿管肾盂吻合2例、输尿管端端吻合3例、输尿管再植1例。术后延迟发现者13例,术后诊断时间从4 d至3年。13例中2例因疝囊结扎术所致的输尿管损伤直接行输尿管再植术;其余11例先行肾造瘘,二期行肾盂输尿管吻合术1例、输尿管端端吻合术3例、输尿管再植术1例、膀胱肌瓣成形术2例,阑尾代输尿管2例,剩余2例造影发现输尿管自行愈合,未再次手术。术后平均随诊时间为17个月(8~242个月),术中即刻修复的6例和因疝囊结扎术所致的输尿管损伤直接行输尿管再植术的2例肾盂输尿管未见明显积水,其余11例患儿肾脏均有不同程度积水,但随诊保持稳定。结论:儿童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多发生于腹膜后、盆腔及腹股沟区手术中。术中、术后如能及时发现,对症正确处理,远期肾脏功能多可保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皮肾镜术中肾造瘘管误入下腔静脉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肾造瘘管误入腔静脉的处理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本院收治的1例行PCNL术中肾造瘘管误入腔静脉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为左输尿管上段结石伴左肾轻度积水,术中穿刺顺利,通道扩张后出血汹涌,视野不清,留置并夹闭肾造瘘管,术后当日复查CT提示左肾造瘘管误入下腔静脉。结果:根据CT测量结果,立即将左肾造瘘管退出肾静脉,并予以低分子肝素抗凝。肾造瘘管拔出后肾静脉自行愈合,患者恢复良好,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不恰当的扩张手法可导致腔静脉损伤,及时复查CT并退出肾造瘘管可避免进一步的并发症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神经源性膀胱上尿路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患儿发生上尿路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1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51例诊断为NB的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上尿路损害分为上尿路损害组( n=88)和上尿路正常组( n=63),比较两组一般特征(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病程、排尿方式、既往脊柱手术史)、临床症状(是否伴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失禁,是否伴有膀胱直肠综合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尿常规、腰骶部X线片)、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膀胱顺应性、是否伴有膀胱过度活动(overactive bladder,OAB)]之间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导致NB患儿出现上尿路损害的危险因素。 结果:以 P<0.2为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标准,结果显示入院时伴有发热、泌尿系感染、腹压/其他排尿方式、膀胱顺应性差、伴有OAB,是导致NB患儿发生上尿路损害的危险因素。对以上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腹压/其他排尿方式、膀胱顺应性差、伴有OAB是NB患儿发生上尿路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其中膀胱顺应性较差的NB患儿发生上尿路损害的风险是膀胱顺应性正常患儿的2.712倍( OR=2.712,95% CI:1.182~6.224);存在腹压/其他排尿方式的NB患儿发生上尿路损害的风险是采用清洁间歇导尿患儿的2.160倍( OR=2.160, 0,95% CI:1.182~6.224);伴有OAB的患儿发生上尿路损害的风险是不伴有OAB患儿的2.265倍( OR=2.265,95% CI:1.077~4.763)。 结论:膀胱顺应性差、腹压/其他排尿方式、伴有OAB是NB患儿发生上尿路损害的危险因素,在对NB患儿进行膀胱管理时应使其膀胱保持低压状态,以减轻对上尿路的损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继发输尿管狭窄的相关性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影响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继发输尿管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徐州市肿瘤医院行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25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出现输尿管狭窄分为狭窄组(15例)及非狭窄组(243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结石直径、是否合并糖尿病等临床资料的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引发输尿管狭窄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程、结石直径、结石嵌顿、息肉包裹、输尿管损伤、手术时间与术后输尿管狭窄的发生均具有相关性(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结石直径、结石嵌顿及输尿管损伤为术后发生输尿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病程长、结石较大、存在结石嵌顿及术中输尿管损伤的患者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时,术后易出现输尿管狭窄,因此术中应注意精细操作,术后注意严密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他达拉非肠溶缓释新剂型对输尿管梗阻引起的肾纤维化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他达拉非肠溶缓释新剂型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引起的肾脏纤维化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C57BL/6J雄性小鼠(8周龄)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UUO模型组、他达拉非新剂型治疗(1 mg/kg)组和他达拉非原研药治疗(5 mg/kg)组,每组6只.采用手术构建UUO模型,造模后连续7 d灌胃治疗.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通过肾脏组织病理学染色和Western blot实验观察他达拉非肠溶缓释新剂型对肾脏纤维化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与sham组相比,肾脏纤维化小鼠SCr水平显著升高,肾小管可见空泡变性、扩张,伴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和胶原纤维沉积,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显著增加(P<0.05);他达拉非新剂型和原研药治疗均可显著降低肾纤维化小鼠SCr水平,改善患侧肾组织结构的损伤,减少胶原纤维的沉积,抑制FN及α-SMA的表达和分布(P<0.05).结论:他达拉非肠溶缓释新剂型可显著减少肾组织间质中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减轻输尿管梗阻引起的纤维化和肾功能损伤,且与他达拉非原研药相比,具有低剂量、高疗效的显著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原发性巨输尿管症的诊疗现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原发性巨输尿管症是由膀胱输尿管交界处结构性或功能性障碍导致输尿管直径>7 mm的一类特发性疾病。目前对于原发性巨输尿管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输尿管肌层结构排列紊乱有关。多数的原发性巨输尿管症患儿可自行恢复正常,但对于肾功能损伤严重或合并感染的患儿,则需积极手术治疗,避免肾功能进一步恶化。本研究就原发性巨输尿管症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现状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输尿管软镜联合摩西钬激光治疗肾结石58例病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输尿管软镜联合摩西钬激光治疗肾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采用输尿管软镜联合摩西钬激光碎石治疗的肾结石患者58例,术前均行尿常规、尿培养、KUB、泌尿系CT检查,术前均预置F6输尿管支架管7~10 d,术前存在泌尿系感染患者,给予抗感染治疗后行手术治疗,术中置入F14~16输尿管导引鞘,应用纤维输尿管软镜和200 μm摩西钬激光光纤,采用摩西模式碎石,4周后复查泌尿系CT平扫评估结石清除率、碎石成功率。结果:结石直径0.8~2.7 cm,平均1.4 cm,其中结石直径≤2 cm患者49例,结石直径>2 cm患者9例,结石CT值(最大截面处)360~1550 Hu,平均983 Hu,手术时间33~225 min,平均98.7 min,结石清除率为89.7%(52/58),成功碎石率94.8%(55/58),术后住院时间2~7 d,1例发热患者,无严重损伤、出血患者。结石残留发生率10.3%(6/58),结石直径>2 cm患者发生率55.6%(5/9),有意义结石残留发生率5.2%(3/58)。结论:输尿管软镜联合摩西钬激光治疗肾结石安全、有效,对结石负荷较大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末段可弯输尿管肾镜和输尿管软镜处理输尿管近端结石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末段可弯输尿管肾镜(孙氏镜)和输尿管软镜治疗输尿管近端结石的临床疗效和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间采用孙氏镜和软镜处理输尿管近端结石的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处理方式分组,其中孙氏镜组48例,软镜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术中输尿管损伤程度、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费用等。结果:孙氏镜组一期手术成功率略高于软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7% vs 78.8%, P=0.096)。两组均未出现术后大出血、输尿管撕脱、断裂、感染等并发症,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孙氏镜组手术时间、术后输尿管损伤程度和住院费用均低于软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孙氏镜和软镜均是处理输尿管近端结石的有效手段,孙氏镜具有一期手术成功率高、对输尿管损伤小、操作时间短、费用低等优势,可作为处理输尿管近端结石的更佳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输尿管长段损伤手术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腹腔镜、输尿管镜技术的发展,由此导致的长段输尿管损伤时有发生,因此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受到越来越多的泌尿外科医生的重视。寻找治疗输尿管损伤,特别是输尿管长段损伤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手段,是泌尿外科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临床上主要的外科治疗包括膀胱肌瓣输尿管成形术、输尿管替代治疗、自体肾移植。本文就以上手术修复方法及近年来新的手术方式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