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分析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营养不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连续入选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治疗的年龄≥65岁T2DM患者,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T2DM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入选资料完整、年龄≥65岁的T2DM患者420例,其中男性187例(44.5%);年龄65~91岁,中位年龄76岁.所有入选患者中,合并营养不良者150例(35.7%).与无营养不良的T2DM患者相比,营养不良患者的住院时间更长;营养风险筛查评分、体重指数、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更低;手握力、步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评分明显更低;需要辅助行走、过去1年内有跌倒史的比例更高;空腹血糖及三酰甘油水平较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更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握力(OR=0.945,95%CI:0.914~0.977,P=0.001)、步速(OR=2.888,95%CI:1.110~7.518,P=0.030),IADL(OR=0.757,95%CI:0.655~0.875,P<0.001),以及1年内跌倒史(OR=1.849,95%CI:1.135~3.012,P=0.014)是老年T2DM患者合并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 住院老年T2DM患者合并营养不良的患病率高.握力和步速减低、低IADL,以及过去1年内有跌倒史是老年T2DM患者合并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老年人活力的测量方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老年人内在能力中活力指示变量的构建方法。方法:针对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北京医院老年科就诊患者的老年综合评估数据,收集常用于测量活力及活动能力的7个测量变量(体质指数、体重丢失、小腿围、握力、4 m步速、起立-行走、起立-坐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以活动能力为参照,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探索并验证活力的指示变量。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可知以上7个变量可归纳为两个潜变量,分别为活力、活动能力;其中体质指数、体重丢失、小腿围可共同反映活力;握力、4 m步速、起立-行走、起立-坐下可共同反映活动能力。验证性因素分析及模型检验提示测量模型构建合理,活力及活动能力指示变量分配合理[卡方和自由度比值( χ2/ df)=35/13,比较拟合指数( CFI)=0.96,近似误差平方根(RMESEA)(95% CI)=0.06(0.04,0.08)]。指示变量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握力-活力指示变量相关性较低,握力-活动能力的指示变量相关性较好( =0.33, =0.21)。 结论:老年人内在能力中的活力可用体质指数、体重丢失及小腿围测量;相比活力,握力更适合用于反映老年人的活动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虚拟现实训练联合芳香疗法对养老院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VR)训练联合芳香疗法对养老院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养老院AD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VR训练同步芳香疗法,VR训练和芳香疗法均每周3次,每次45 min,连续干预6个月。于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干预后)评估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 MMSE和AD认知功能评估量表(ADAS-cog)]、精神行为症状[AD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运动功能[包括"起立-行走"记时测试(TUGT)、30 s坐椅站立试验(30sCST)、30 s手臂弯曲试验(30sACT)和坐椅前伸试验(CSRT)]和生活质量[老年性痴呆生活质量量表(QOL-AD)]评估。结果: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MMSE、ADAS-cog和ADL评分与组内干预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MMSE、ADAS-cog、BEHAVE-AD和ADL评分与组内干预前比较,亦显著改善( 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TUGT、30sCST、30sACT和CSRT测试结果与组内干预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的上述指标亦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对照组的QOL-AD评分为(26.28±3.27)分,与组内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QOL-AD评分为(29.47±4.16)分,与组内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VR训练联合芳香疗法可显著改善养老院AD患者的认知功能、精神行为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在养老机构的AD患者中推广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改良单切口与传统双切口 长屈肌腱转位术治疗Myerson Ⅲ型中老年陈旧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改良单切口与传统双切口 长屈肌腱转位术治疗MyersonⅢ型中老年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效果。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106例Myerson Ⅲ型中老年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4例,女52例;年龄48~82岁[(67.2±8.4)岁]。60例行改良单切口 长屈肌腱转位术(改良单切口组),46例行传统双切口 长屈肌腱转位术(传统双切口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足与踝功能评分(FAOS)、视觉模拟评分(VAS)、恢复行走时间及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间。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6~52个月[(37.4±9.5)个月]。改良单切口组手术时间为(51.6±7.4)min,术中出血量为(16.6±3.9)ml;传统双切口组分别为(72.8±7.5)min、(32.9±5.2)ml( P均<0.01)。两组术前AOFAS踝-后足评分、FAOS、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和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改良单切口组FAOS分别为(112.6±3.0)分、(114.4±3.1)分,传统双切口组分别为(110.8±4.1)分、(112.7±4.3)分( P<0.05或0.01)。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FAOS及VAS较术前显著提高或降低( P均<0.05)。所有患者恢复伤前日常活动,其中改良单切口组恢复行走时间为(9.6±2.0)周,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间为(12.7±1.7)周;传统双切口组分别为(10.8±1.8)周和(13.7±1.9)周( P均<0.01)。改良单切口组1例切口浅表感染,口服抗生素后治愈。传统双切口组2例切口浅表感染,1例深部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足底内侧神经损伤,均内科对症治疗后治愈;2例爪形趾畸形,垫定制鞋垫及功能锻炼后无疼痛等不适。改良单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1/60),传统双切口组为15.2%(7/46)( P<0.01)。 结论:与传统双切口比较,改良单切口 长屈肌腱转位术治疗Myerson Ⅲ型中老年陈旧性跟腱断裂,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利于患者尽快恢复日常生活并减少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踏车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踏车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脑卒中早期患者3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DCS治疗组18例和伪刺激组19例。在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临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tDCS治疗组在采用tDCS阳极刺激运动皮质M1区的同步进行功能性电刺激踏车(FES-cycling)训练,伪刺激组则在tDCS伪刺激模式下同步进行FES-cycling锻炼,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并通过经颅磁刺激(TMS)检测其下肢初级运动皮质(M1区)大脑皮质运动阈值(CMT)和运动诱发电位(MEP)。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LE、MBI评分和TUGT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tDCS治疗组治疗4周后的FMA-LE评分和TUGT分别为(28.28±2.72)分和(18.04±3.09)s,与伪刺激组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CMT、CL、CMCT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降低( P<0.05),Amp则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tDCS治疗组治疗4周后的CMT、Amp、CL、CMCT与伪刺激组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训练可有效兴奋脑卒中早期患者运动皮质的兴奋性,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及下肢功能的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型下肢矫正带对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行走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而又最复杂的运动之一 [1]。我国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超过300万,大部分脑卒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其中下肢运动障碍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步行功能 [2]。研究发现,50%~80%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6个月后存在异常步态 [3],主要是偏瘫步态,典型表现为步行时骨盆上提、下肢外转外旋、膝过伸、足下垂等 [4]。脑卒中偏瘫步态患者长期在异常模式下行走容易引起韧带损伤,进而导致疼痛,并可增加跌倒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功能导向性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功能导向性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恢复期脑卒中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20)和观察组( n=30),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观察组进行功能导向性训练。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BBS、FMA-L、TUGT及MBI结果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BBS、FMA-L、TUGT、MBI差值分别为(12.90±3.32)分、(11.35±2.56)分、(-11.20±2.99)s和(18.50±5.80)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功能导向性训练可显著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治疗效果较常规康复治疗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疼痛状况的横断面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调查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的疼痛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单中心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2年2月收入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且符合入选标准的DFU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应用简明疼痛量表评估患者疼痛程度中最重疼痛、最轻疼痛、平均疼痛、当前疼痛的得分和总得分及疼痛的相关影响中对日常生活、情绪、行走能力、日常工作、与他人关系、睡眠、生活兴趣的影响的得分及总得分。应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调查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体重指数、自理能力、糖尿病病程、创面Wagner分级、创面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和白细胞计数等资料。将患者按照一般资料分类,统计患者疼痛程度和疼痛的相关影响的总得分。对数据行Kruskal-Wallis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选取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筛选DFU患者疼痛程度和疼痛的相关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44份,收回有效问卷42份,有效回收率为95.45%。DFU患者的最重疼痛、最轻疼痛、平均疼痛、当前疼痛得分分别为5(0,10)、2(0,6)、3(0,8)、2(0,8)分,疼痛程度总得分为11(0,24)分;疼痛对患者日常生活、情绪、行走能力、日常工作、与他人关系、睡眠、生活兴趣的影响得分分别为4(0,10)、4(0,10)、5(0,10)、5(0,10)、3(0,10)、4(0,10)、4(0,10)分,疼痛的相关影响总得分为30(0,63)分。42例DFU患者以男性居多,年龄39~87(67±10)岁,大多数为初中学历,糖尿病病程20年以上者居多,半数患者创面Wagner分级为4级,大多数患者体重指数和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内,大多数患者自理能力存在部分依赖,绝大多数患者创面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约半数患者白蛋白水平异常,大多数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异常。前述一般资料的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患者的疼痛程度总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2.05、-2.55, P<0.05);不同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创面标本细菌培养结果患者的疼痛的相关影响总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2.66、-2.02、-2.12, P<0.05)。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是42例DFU患者疼痛程度和疼痛的相关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95%置信区间分别为0.28~11.87、5.67~36.99,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6.17、21.33, P值均<0.05),创面标本细菌培养结果是42例DFU患者疼痛的相关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95%置信区间为2.92~39.09,标准化回归系数为21.00, P<0.05)。 结论:DFU患者常伴发疼痛,创面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和白细胞计数是DFU患者疼痛的主要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肝硬化患者合并轻微肝性脑病与日常行为能力异常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日常行为能力异常筛查可疑轻微肝性脑病的临床价值,分析肝硬化合并轻微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547例,均进行轻微肝性脑病诊断,采用疾病影响程度量表(SIP)评价患者日常行为能力。分析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轻微肝性脑病的关系,比较轻微肝性脑病阳性与阴性患者的SIP评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合并轻微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肝硬化患者547例中轻微肝性脑病阳性154例,阳性率为28.15%。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分组,Child-A级患者轻微肝性脑病阳性率为20.00%(27/135),Child-B级为23.81%(60/252),Child-C级为41.88%(67/160);Child-C级患者轻微肝性脑病阳性率显著高于Child-A级、Child-B级(均 P<0.05)。轻微肝性脑病阳性与阴性患者的行走能力、情感行为、社交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反应能力、睡眠障碍评分及总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OR=1.659,95% CI:1.032~4.697)、Child-C级( OR=2.476,95% CI:1.379~3.965)、营养风险( OR=1.714,95% CI:1.135~2.568)、日常行为能力异常( OR=2.895,95% CI:1.059~4.351)、血氨浓度( OR=1.534,95% CI:1.041~2.627)、国际标准化比值( OR=2.105,95% CI:1.562~3.374)是肝硬化合并轻微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肝硬化患者日常行为能力异常与轻微肝性脑病有关,筛查日常行为能力有助于发现可疑轻微肝性脑病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楔形足跟垫在特重度烧伤患者足下垂畸形治疗中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楔形足跟垫在特重度烧伤患者足下垂畸形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5年3月—2016年7月,昆山市康复医院烧伤康复科收治3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特重度烧伤瘢痕致足下垂畸形患者,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为(38±9)岁。患者入院后行烧伤后综合康复治疗,根据患者足下垂畸形的程度,在患者鞋垫下方装配适当高度的楔形足跟垫。患者穿上装配楔形足跟垫的鞋进行站立、下蹲与行走训练。首次应用楔形足跟垫治疗前和治疗后即刻(下称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及治疗1个月,采用简易平衡量表评估患者站位平衡能力。应用楔形足跟垫治疗1、3、12个月,使用关节活动度测量尺测量患者双侧踝关节背屈、膝关节屈曲的主动活动度(AROM),使用皮尺测量患者下蹲时臀部离地最短距离和1 min步行距离,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移动项(床椅间转移、行走、上下楼梯)的独立能力。对数据行Friedman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及不等距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校正。结果:治疗后即刻,患者站位平衡能力为2.0(1.0,2.0)级,较治疗前的1.0(0,1.0)级明显升高( Z=-5.568, P<0.01);治疗1个月,患者站位平衡能力为3.0(2.5,3.0)级,较治疗后即刻明显上升( Z=-5.303, P<0.01)。治疗3、12个月,患者左、右侧踝关节背屈和左、右侧膝关节屈曲AROM较治疗1个月明显增加( Z=-4.860、-4.836、-4.965、-4.909,-5.037、-5.025、-5.020、-4.942, P<0.01);治疗12个月,患者左、右侧踝关节背屈和左、右侧膝关节屈曲AROM较治疗3个月明显增加( Z=-5.062、-4.962、-5.017、-4.944, P<0.01)。治疗3、12个月,患者臀部离地最短距离分别为(67±11)、(57±11)cm,较治疗1个月的(72±11)cm明显缩短( P<0.01);治疗12个月,患者臀部离地最短距离较治疗3个月明显缩短( P<0.01)。治疗3、12个月,患者1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1个月明显增加( Z=-5.043、-5.016, P<0.01);治疗12个月,患者1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3个月明显增加( Z=-5.025, P<0.01)。治疗3、12个月,患者日常生活活动中移动项(床椅间转移、行走、上下楼梯)的独立能力较治疗1个月明显上升( Z=-4.472、-4.025、-4.707,-4.565、-3.994、-4.777, P<0.01);治疗12个月,患者日常生活活动中移动项(床椅间转移、行走、上下楼梯)的独立能力较治疗3个月明显上升( Z=-3.827、-3.358、-3.557, P<0.01)。 结论:特重度烧伤患者足下垂畸形应用楔形足跟垫后,站位平衡能力和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活动度及步行能力获得明显改善,并且日常生活活动中移动项的独立等级明显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